乐鱼视点

声明:本博客文章均首发于《北美时报》。版权归《北美时报》所有。
正文

便宜没好货

(2005-05-17 14:54:43) 下一个
本周在莫斯科,价值8000万的温州鞋被查没。俄罗斯警方以其没有正式报关为由对市场进行了清理。截止发稿时止,时间依旧在进行中。但是笔者关心的不仅仅是这些鞋子的命运,更想探讨一下事件背后的深层… 中国人卖便宜货,这点现在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实。环顾我们四周,不管是白的、黑的还是咖喱味的人们,当兜里没钱还要消费的时候,他们总会想到CHINA TOWN,想到中国店,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现在是世界贸易大国,每年把自己血汗工厂的产品送往世界各地,以低于当时价格30%到50%价格出售,似乎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当地的消费者得到实惠,中国工厂主们得到的是集腋成裘的利润。可是。从另一方面看,这种行为又会有一个新的名词:倾销。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这的确是倾销。结果是当地的工业被廉价的中国商品冲击,越来越多的产业经营困难,越来越高的失业率,这些社会问题都会让当地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毕竟相对于买到廉价的货品,保住自己的工作更重要。于是,保守的西班牙人把中国鞋烧了,蛮横的俄罗斯警察直接把鞋子没收了。稍微文明点的是美国,不过那里还有超级301等着你呢。可以说,在中国货走出国门20年后的今天所面临重大的公共关系危机。在另一方面,便宜也是有代价的,在利润压到不能再低的前提下,中国货的廉价是建立在牺牲环境、压榨打工者血汗、低劣的质量服务和政策擦边球基础上的。这当然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必然,但决不是不思改进的借口。 五十年代,盛田旺夫初到美国,餐厅的侍者指着街边的阳伞说:“这是日本产品。”多年后,已是SONY董事长的盛田回忆说:虽然侍者当时并没有恶意,但是这件事对他的刺激很大,日本的产品不能永远是街边的廉价货,这也是SONY发奋图强的一个重要动力。现在回想起来,日本走过这一阶段用了二十年,中国又需要多长时间呢? “薄利多销”当然是做生意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条条大路通罗马,希望有一天中国鞋不再仅仅是跳蚤市场中穷人买的便宜货,而真正成为各阶层都可以接受的消费品牌。苟如是,国货幸甚,各位贸易商幸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