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国后遗症--最伤最痛是误会

(2009-11-06 06:00:48) 下一个
作为飘在海外的边缘人,感觉自己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时候,很多,很多。比如,有些老留学生们当年真想回去看看父母,无奈身份和工作还没搞定。为了这些身外之物,思乡心切的游子们既不能轻易离境,也不能得罪老板。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只盼得母亲一年年老去,盼的游子从青年熬到了中年。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出国13年后才得以回家探望母亲。13年哪。那年夏天,当他们母子重逢时,当母亲抱着儿子痛哭时,儿子那颗漂泊的心终于在家乡苏醒过来。

这几天,我感觉自己很脆弱,也流了很多眼泪。不为别的,主要是为了孩子。谁的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不管这孩子有多少缺点;任何一位母亲都是孩子眼中的英雄,不管这妈妈多么无能甚至是丑陋。读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里面谈到了“谁是美国人心目中的五大模范人物”。你想猜猜答案吗?我可以先告诉你排在第一位的模范人物,那就是美国无数普通的父母们。

大人们比较爱说长论短,也容易议论他人。但不管怎么议论,人无法做到让别人都喜欢自己,这是不现实的。同理,人也无法做到喜欢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这是万不可能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

这几天,一件在我们心中挥洒不去,又让很多亲友流泪的事情,十有八九是源自一场误会。

在回美国的前一天,二宝兴致勃勃地想自己装包。看到那些堆积如山的衣物和玩具,十岁的二宝傻眼了。她不知自己该如何下手,才能把这些东西挤进她的小皮箱。情急之中,二宝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四位大人用刚刚学会的中文求助:“你能帮我装一下包吗?”

孩子的思想很简单,她其实是想让座位中最值得信任的那位秘书阿姨帮她装包。可她在求助时,偏偏没有称呼那位阿姨。在这里,我要为自己的孩子解释几句。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们对长辈们很少叫叔叔阿姨,他们或者是直呼大人其名,或者是叫密斯(女性)密斯特(男性)什么什么的。华人子女在父母在场时,在家长的提醒下,可能会挤出个叔叔阿姨出来。

那位秘书阿姨是家里临时拉来帮忙的,我很怀疑二宝是否能在短时间内能记得住她的名字。我认为,如果二宝知道那位秘书阿姨的姓,她至少可以叫她一声密斯什么什么的。所以,在我看来,孩子在求助时对大人没有称呼的言行,虽然不是件好事,但也没到如临大敌的地步。

四位大人为了教育孩子,对这个“没有礼貌”的二宝采取了不搭不理的态度。孩子越急,他们越不说话。二宝一头雾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了。为了表示失望,二宝自言自语用英文说了一句什么话。就是这句话可惹祸了。

秘书的女儿听了这句话后,非说二宝在骂她妈妈。以后的事情就变得不可收拾了。亲属先让二宝给阿姨道歉,并狠狠骂了孩子一顿;那位秘书阿姨则委屈得当众掉眼泪,她的女儿也恨不得冲上来教训二宝几句。站在一边的大宝,虽然平时和妹妹经常打打闹闹,但看到妹妹受了委屈,也替妹妹反击秘书的女儿:“我妹妹没骂你妈妈,你根本就没有听懂她的英文”。

二宝从国内回来已经一星期了,今天想起这事,她还委屈地趴在我怀里边哭边诉苦:“我真的没骂人,他们为什么不相信我?”

可惜,我当时不在现场,我不能单凭着孩子的话对任何人下结论。但有一点儿我是可以肯定的,孩子绝对无意伤害那位秘书阿姨,她的心里确实有委屈。同时,我也理解那位秘书阿姨的眼泪,人家辛辛苦苦陪你玩儿,你还“骂”人家,你还有良心吗?

我曾经喜欢过一首老歌里面的一句歌词“最伤最痛是后悔”。不知怎么的,我现在真有些后悔让孩子独自回国。这样做,不仅麻烦亲友太多,一切的不愉快也只能成为我眼中的未知。本来,我们是想让孩子体会一下没有父母在身边一人独行的日子,我很怕会事与愿违。

在生活的大染缸里,我们这些大人已经学会了互相鼓励直至互相吹吹捧捧。其实,最需要鼓励的人是孩子们。我们老了,无所谓了。孩子们可不一样。往小里说,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往大了说,孩子是社会的希望。我时时提醒自己,为了孩子,我们一定要慎言。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的孩子们,我,作为母亲,我为他们自豪。二宝的善良和成熟,在我们美国的朋友圈里,是有口皆碑的。

最伤最痛何止是后悔,最伤最痛是误会啊。

8-28-08  11:19P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5)
评论
风行水上 回复 悄悄话 我还想说一件事,我的一个美国非裔学生,因为在中学学过两年中文,每次我发hand out或他交还我东西的时候,全部用双手,而且用中文说谢谢。因为他有这个习惯,我问他,他告诉我因为学过两年中文,他知道对师长递东西要用双手。
另一件事也让我很有感触,我们有个workshop,一个ABC的大学一年级女生来听,当时哥大的一个教授讲中国问题,对清初一些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提问时,这个ABC就提出,哥大教授的这个观点她有异议,她说得很对,我们都很认同。散会后,这个美国教授叫住这位同学进行讨论。这个女学生很可爱,中文说得比大多数南方人好。最有趣的是,她的父母出国前是在中国大学教英语的。
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
风行水上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感觉你有点太小题大作。我见过许多ABC,还有出生在日本的中国小孩,非常有礼貌,中文说得很流利。见面就叫阿姨,多才多艺,很为自已有中国背景骄傲,更有趣的是,见美国人说英语,见到中国面孔,马上讲中文,非常开放。
我在美国的大学教书,也发现了一个特点,华裔孩子,很多不愿讲中文,大多很内向而且不太有礼貌,而那些积极参加中国新年活动,中文又说得很好的ABC,在同学中很受欢迎,也很有礼貌。身份认同一点也不自卑,反而更开放更自信。
我感觉这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一点拙见,大多数人是不喜欢听的。
lovefashion1000 回复 悄悄话 I know some friends couldn't go back to see the parents in China because the green card. Some people still wait for over 10 years, still wait...
So, not all the people are the same...
陈晚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还在讨论呢。谢谢大家的指教。

问题的关键是,国内亲友不懂英文,孩子中文表达能力又不够。准确说,应该是双方之间的语言障碍吧。咱没把孩子的中文教好,也算是有另外一宗罪了。

baixianw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差它岁月的评论:
同意你的说法!不要有什么问题就怪这怪那的,怪了美国又怪中国,就是不说自家教育有问题。
差它岁月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天涯.知己的评论:
首先,不是Can help me with packaging?而应是Can you help me with packaging,对吧?其次,美国人即使不说excuse me, 也应该用“could you help me...”,这样更客气。当然,我同意你说的,即使孩子不那么礼貌,美国的大人也不会过于计较,但是这并不说明,不礼貌就是对的,而且中国人对辈分和适当的用语的确是很在乎,孩子的父母既然本身就是中国长大的,对此应该并不陌生,而又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国内探亲度假,那么,是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回乡随俗”,掌握礼貌用语,还是谴责所有的中国成人不宽容,没有风度呢?我以前在中国遇到的学中文的外国人曾经对我说,在一个不熟悉的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多使用客气和礼貌的语言,以免冒犯别人。中国人自己怎么就想不到,反而责怪别人不宽容,这不也是一种文化差异吗?
天涯.知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差它岁月 :

“你能帮我装一下包吗?”译成英文就是“Can help me with packaging?" 是没有“Excuse me. Can help me with packaging?" or “Can help me with packaging please?"听起来礼貌, 但是如果说话的人用的是请求的语气而不是命令的语气,在西方文化中不会成为请求帮助被拒绝的理由。如果这件事是发生在一个美国家庭,人们会乐意帮助她,只是因为她的确需要帮助,这一点就够了,而不会因为她没有说一个”请“字而冷落她。我想这就是文化差异吧。国内有些同胞就是缺乏一种‘宽容’,尤其是在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
baixianwan 回复 悄悄话 一个亲戚的孩子就是在外边长大的,中文说得不好, 勉强能交流罢了。回国去给人的最深印象就是懂礼貌, “请”、 “对不起”、“谢谢”不离口。上餐馆吃饭连服务小妹都说他是外国来的吧?因为太有礼貌了。亲戚们那叫一个称赞啊。关键看孩子在外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影响了。
稻穗儿 回复 悄悄话 10岁不算小了,基本的礼貌应该有,就算情急之中说不出中文的礼貌用语,用英文的礼貌用语也可以啊,别人也可以理解。总比没头没脑一句给我装包要好得多。
差它岁月 回复 悄悄话 学个“请”字也不难吧?孩子在美国难道从不说excuse me 和 please吗?我没有攻击的意思啊,只是想说,不要动不动就拿文化差异来做借口。礼貌和不礼貌,在大多数的文化中,应当是相通的。您应该承认,自己的孩子确实说了一句不那么礼貌的话去请求别人,否则大人不会拒绝帮助。
差它岁月 回复 悄悄话 你应该教会自己的孩子说礼貌的中文。即使不叫叔叔阿姨,他们也可以说“对不起,您能帮我装一下包吗”或者“麻烦您帮我装一下包好吗”,而不是一句突兀的"你能帮我装一下包吗?”然后把大叫文化差异和误会!
1~0 回复 悄悄话 我认识的一位女士有一双儿女,少说到美国也有10来年了.说是为了熬签证绿卡,从没有回过国.几年前他们的父亲过世,没有回国,现如今他们的母亲快80(也许已经80)了,也没有听说有回国看看的.到是经常电话邮包的慰问.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要熬这么多年啊?!
999朵玫瑰 回复 悄悄话 啥人来美十三年才回国.舍不得银子还是偷渡来的.自个回不去也可以办家人来.
nini08 回复 悄悄话 agree!
回复baixianwan的评论:
什么文化差异?有教养的洋人孩子很会招呼人的!
baixianwan 回复 悄悄话 什么文化差异?有教养的洋人孩子很会招呼人的!
loonlinda 回复 悄悄话 唉,文化差异啊。
我孩子回去,也不会叫人,被认为不礼貌,真没办法。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其实这就是互相不了解彼此的文化造成的。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小题大作.
haohao8 回复 悄悄话 Bad things might turn to be good later, it is a good chance to let our kids know Chinese culture.
I am not a sweet mouth person, I lost a lot because of this. However, I really know everyone likes to hear good things or be flattered, even in U.S.. I am not as lucky as some people just because of this, but i really know this is what I am lack of. I can accept the fact that if people don't like me just because of this.
Understing is necessary, if we can not do, we have to accept.
wxcqq 回复 悄悄话 I had same kind of expereinces with folks back home... it's sad situation, we really became 文化边缘人....到哪儿都是... so just stay where you are.... don't go anywhere else...
longtermInvestor 回复 悄悄话 when we came to USA, we were ignorant about US laws and culture, sometimes we get punishments too even though we have good intention or nature. In this sense, your child deserve the treatment, it is part of cost to explore and learn a new world.
白水咖啡 回复 悄悄话 孩子单独回国,显然在国内要有信得过的亲人。很明显你孩子周围的国内亲友和你们彼此不熟,不信任,小孩子间没有感情。所以才会斤斤计较。

从这一点上看,我不认同你让孩子独自回国的决定。没有信得过的大人,孩子在国内收获也不会很多。虽然他们有“堆积如山”的礼物,很是虚浮。没有感情的礼物,会让孩子confuse的。

再忙,还是坚持回国看望下年迈的父母。现在的情况和从前究竟不同了。借口总是会有的,以前是因为没钱、没安顿,后来就是工作忙。长此这样的话,一道鸿沟就再也跨不过去了。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理解!文化与经历的不同的确有太多的误解。现在国人强了对海外回去的另眼相看
和苛求那怕是个孩子,世俗的人太多只有自保。要是过去一个独自从海外回去的孩
子有多少人羡慕谁会这样对待她,势力的人。
vwbeetle 回复 悄悄话 1) "最需要鼓励的人是孩子们。"
===
不要过头.

2) "最伤最痛何止是后悔,最伤最痛是误会啊。"
===
"误会"是一种很大的伤痛,但不见得为"最".

3)"后悔让孩子独自回国。"
===
这个解释方法很多了.

4)有很多"...留学生们当年真想回去看看父母,无奈..."
===
趁父母健在时,"就要"回去看望啊.

5) 中国人对西方的一大"误会",就是误认为美国是天堂,是目标....中计也!

6) 谢谢你与众分享经验.好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