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耶稣与孔子论行善

(2013-04-16 12:06:09) 下一个

耶稣与孔子论行善--耶稣言之一,孔子言之二

玄野

耶稣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马太福音6:3)。意思是行善不要为了回报,不要因为行善而自以为义,不要因为自己行善了就觉得世界亏欠了自己。人在物质世界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秩序,行善是人的属性,是上帝规定给人的道。行善者绝对不能以成功者自居,或者作为别人的挽救者来行善。用物质换来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会随着物质的腐朽而腐朽,精神的提升在人的内心里。帮助别人不能要回报,也不能考虑回报,这是自我修养过程,是人自己向人类价值的皈依,是人对自我灵魂的关照。索取回报或者目的在于回报的帮助不是行善而是交易,为了达成个人虚荣心的资助也不是行善而是对人性的玷污,为了名誉的资助不是行善而是对民众的欺骗。用钱财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是虚荣,虚荣作祟,是对个人人格的践踏。

不再因为善行给自己带来的结果而烦恼,不再纠结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再顾忌自己的善行所聚集的外界的各色目光,不再诚惶诚恐于世俗对你的善行的评价,而是以耶稣所述的原则行善,那么我们首先最应该行善的空间在哪里呢?不在天涯海角,而就在你的家庭和亲人那里。照顾家人,培养子女,很多人认为是自私,其实人们误解了,这些事情正是每个人所能行的最好的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儒家的理念。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文仅限于讨论父子关系,这就是孔子主张的父慈子孝,或者通俗地说,父母对子女要慈爱,子女对父母要孝敬。后世的说法则更加简单直接,诸如:"百善孝为先","子不教,父之过。"就是说父母投资教育儿女是其必尽的义务。基督教和儒教在人的修行上看似别若泾渭,实际上是到达同一目标的两个道路,面对同一圣道的两种视角。耶稣一语道出行善的根本原则,儒家则修撰了行善的具体章法。

人们的潜意识中普遍有一种误解,认为行善就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帮助与自己完全没有利益关系的人,要避免利己,只能利人,也就是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当中提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当然,这些情况的确是行善,但是这在你自己的生活中并不占主要部分,你一生只有很少的机会如此行善,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事间度过。其实人行善与作恶是贯穿在自己生命的每分每秒的,你可以贪欲虚荣或者懒惰而挥霍物质财富,并且污染自然环境,你也可能因为放纵个人而失职于对子女或者父母的责任;另一方面,你恪尽职守,履行个人的社会职责,可以对家人或者朋友稍加关注而解决他们时刻都可能遭遇的困境,你也可以对自然多加敬畏而尽量节约资源。而在行善方面的这一似是而非的原则也正是共产主义最终销声匿迹的核心原因之一。共产主义在道德体系上彻底排斥传统社会建立在家庭单元上的架构,而片面夸大克己奉公,将统治阶层塑造成了本性上无法脱离传统价值,而表面上还要表现出伟光正面貌的两面人。最后的结果是共产主义的虚幻当然无法实现,而传统的道德体系也被遗忘。共产主义在教化风俗与道德上面所造之业还要肆虐一两代人。

如果你只看重那生命中不足万分之一的时间去给陌生人行善,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人,忽略了自己分秒都在交互的自然界,从而错过了自己绝大部分的行善机会,那是何等的遗憾呢?这种思路中,好像个人利益和行善是对立冲突的。表象上这看似圣人的舍己无我,本质上与圣道相反。因为这样的错误,大家往往在行善过程中刻意地避免自己与相关的亲朋得到好处。自我与世界对立起来,自我在世界中独立出来。这种状态的忘我恰恰是某种层面上的自我执着。如果真正理解了无我境界,人就不会在世界和自我之间焦虑挣扎,会用最平静的心看待世界一体看待自我。自我和世界之间并不是利益冲突的双方,自我属于世界。人对包含自我的这个世界整体行善,你的行善效果最显著的就是与你联系最密切的你能看得最清晰的那个社会空间。

一个有充足理性的人,一个能够基本超越欲望支配的人,他首先要负责的是自己的个体,其次是对自己家庭成员的身体和心灵的关照,然后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直到自己这个民族,再后面就是普天下的人和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生命与秩序。这里不是说跟你近的人你就先关照,远的人就靠后,而是说,只有跟你近的人你才了解他们,你才明白他们最需要什么,而你的作为的实际效果也会更好,这样你的作为对世界整体的作用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因缘造化将一位落难人安排到你面前,使得你成为最了解他的困境并最适合帮助他的人,从儒家角度说,就是见义勇为,在所不辞;而从基督教角度说,就是那个著名的好撒马利亚人的典故。行善的要旨不在于你将个人利益放在裤兜里还是抛到了九霄云外,而在于你的那个有限的努力最终起到的效果。

对于行善的具体操作过程,儒家的思路很好很确切,如孔子所道:"推己及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就是比这种思路更激进的"己欲利则利人,己欲达则达人。"在平常生活意义下,行善的次第就是儒家八条目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家庭中的善行能够将家庭安定了,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从我们所能影响的深度看,对自己家庭和亲戚内部的善行,可能获得最深入最明显也是最长久的效果。因为家庭内部我们最熟悉,而且也知道其症结所在,这种投入与关爱往往事半功倍。最大的不同是这样的作为很难为外人知晓。如果我们能够在处理对父母的关系和对兄弟姊妹的关系中抛却利益的考虑,抛却个人声誉的考虑,完全从一个长远的家庭关系和后代教育,以及自身和亲人的修养出发的话,此种善行所付出的最少,所收获的最大。

关于行善,很多人往往执着于公平回报,其实人的本性规定了你有行善的义务,而回报是社会结构的问题,不是个人所应追求的东西。社会的公平正义应该是人的追求,但个人的公平回报却是可以关注但不能求索的事情。人进入物质世界无端拥有了许多,也必然无端抛弃了一切而离开这个世界。物质是人类精神的承载,人应该打理物质世界。但是,若执着于物质权益在人际间的对等交换,人必将迷失在物质世界繁复难测的流动中。

关于耶稣的爱人如己和儒家的爱有差等,基督教和儒教间争吵了有些年头了。其实,这是双方没有互相理解也没有仔细分析各自经典要义造成的。爱有差等不是基于关系的远近而确定的亲疏次第,而是基于人的影响范围认知范围所确定的最有效的行善次第。

正如本文的逻辑叙述过程,如果你从耶稣的行善理念出发,用理性工具来推导自己的行善方式,那么必然会得出儒家所倡导的行善路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9)
评论
Xiaomma 回复 悄悄话 养子女是想求回报但通常很难得到
fungfung 回复 悄悄话 1 Timothy 5:8

Moreover, anyone who does not provide for his own people, especially for his family, has disowned the faith and is worse than an unbeliever.

37213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ouncingball的评论:
恐怕要回到什么是圣人,什么是宗教的定义去了。耶稣没建立宗教,那他是刘晓波了。
happyybkj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香的花生米的评论:
国人这些国宝现在有多少人在学?拿来研究时什么都有,可有多少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
============================================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
有好的菜谱,只要自己尝试着做,就能尝到美味~~
bouncingbal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37213824的评论:
摩西,穆罕默德都不是圣人,他们是各自一神教的创始人和教主而已。释迦佛在世时的团体其实是学院,他更像学院的导师和校长一样教导他成佛的方法和对佛的正确理解。比如,现在大学里大学生都生活在一起,而且也有一定的大学学院规则保证生活在一起的人能和谐,你不能说大学就是宗教。释迦佛没有建立宗教,而是后来他的学院内分离出来的不同学派最后演变成宗教的。柏拉图也创办学院,但是柏拉图却没有建立宗教,嘿嘿!耶稣也没有建立宗教,而是想建立宗教的人为建立宗教而利用耶稣的话和事迹。不明白的后人,还误以为是耶稣在建立宗教。
圣人是不可能受宗教的束缚的,宗教也从来都不可能束缚圣人,嘿嘿!
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耶稣,佛陀都是圣人,他们不建立宗教。
changfeng06 回复 悄悄话 养子女不求回报,恐怕还是西方价值观传入中国之后。
香的花生米 回复 悄悄话 说来说去 ,其实人的道德概念是要经常提醒的,而且有文可循,国人这些国宝现在有多少人在学?拿来研究时什么都有,可有多少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所有的都是父母长辈那里来的,这样口头一辈传一辈,还有多少在下一辈中?
玄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37213824的评论:
仁兄所言为是。显然,摩西和穆罕默德是明确立教的,而老子明确是未立教的,而且以后的道教也已经偏于庄子,而与老子有距离了。另外一个明确不立教的圣人是苏格拉底。孔子则处于立与不立之间,而且儒教更被当代人称作最象宗教的非宗教。至于儒教成教到底从何开始,也许从子思的"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开始。当然子思的"道"和老子的"道"定义不同。佛陀那边呢,据佛家的一些记载,佛陀肯定是立教了。但是当代许多学者都声称佛陀从更大的意义上讲是心灵辅导的导师,而不是一个教主。当然佛陀圆寂后成为无可争辩的教主了。我的一点疑惑是,印度文化没有中国文化那么看重历史真实,佛家关于佛陀历史的记载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耶稣如何?立教还是没立教,他的本意是规正当时犹太人对犹太教的曲解呢,还是要另立门户?当然从天道角度看,任何信仰最终都指向那唯一的上帝,如果耶稣是指着唯一神说的,就没有另立门户的必要。因为犹太教积重难返,无法自新,耶稣殉难后十二使徒另立门户就成了必然。
这里好像又出现了一个谱线,从不立教到立教依次为:苏格拉底,老子,孔子,耶稣,佛陀,摩西,穆罕默德。
37213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玄野的评论:
前几天在文学城看到一句话:宗教是获得信仰最简洁的途径。
如果把组织和规条看作宗教的判别的话,儒释道三家的教主人只有释迦是宗教创教者。佛教在释迦佛在世时,就有团体可团体生活的规章(戒律)。西方宗教,犹太教是摩西创立的;基督教是耶稣建立的;伊斯兰教是墨哈默德建立的。如果说摩西、耶稣或者墨哈默德是圣人,就不能说圣人不创教。旧约五经,那么多条条款款,是摩西定的。耶稣建立了他的教团,继承和改造了摩西规条。墨哈默德就不用说了,他的规条都在可兰经里。摩西和墨哈默德不但创教,而且是军事领袖。
所以,圣人不创教之说不正确。
玄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37213824的评论:
圣人不建立宗教的说法,好像由来已久。我个人理解,圣人是否有建立宗教的本意可能比较难下结论,我更倾向于关注圣人的言行在宗教建构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我对宗教和信仰的认识是这样的:信仰是人的首要需求,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有获得清晰和正确信仰的机会。因为这样的困境,圣人就修筑了一些达成信仰的道路供后人采用。有些东西会成为教条,让后人遵循,使得人们即使得不到准确理解信仰或者悟道的机会,依然可以通过信守教条来达成美好的生活。
我想,圣人本意与宗教的关系可能是很有意思且很庞大的题目。
37213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玄野的评论:当我们分析圣人的时候,我们往往陷入两难。第一,圣人是言行的高峰;第二,圣人有知识的局限。
关于圣人的知识局限,方舟子等人的说法大都比较靠谱,我就不铺开说了。我曾经连续几天专门比较分析这些不同意见。
由于圣人表现出局限,这就给我们想发扬圣人的人一个大问题:哪些是孩子,哪些是水?这也给信徒带来问题:崇拜圣人,是不是意味着要崇拜普通人?要这样,宗教徒们就是自己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
如果说天道或者上帝是我们的跟随目标,那么随着历史的演进,他就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高。根据圣经,摩西是亲自与上帝对谈的人,耶稣离上帝的距离也不比这远。按照我所假设的,就没有人能与上帝交流,交流的对象只能是“使者”,这“使者”可能还是n层间接的。宇宙万物相互作用,时势造就圣人,圣人引领时代,这与上帝的作为互补妨碍。
按照巴哈伊教的见解,上帝的启示是渐进的。后来的圣人,带来新的启示,适应新的时代。
说多了。林语堂把耶稣的教导精炼成两点:爱神,爱人。用我的理解来说,前者是对充满无穷奥秘的宇宙的本质敬畏;后者是佛家说的和乐善生。

关于左手右手,我看了品茶坛的回复,这些回复大都没抓到关键点。爱神是核心,人是上帝的仆人,善行是上帝交代的任务,不能自肆功德。按照这样的理解,就不是要不要牛的问题。善行,与理解相结合的。左手右手是方向,不是目的。据我理解,上帝也是方向,因为上帝的本质人类永远理解不了。

37213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ouncingball的评论:“圣人不建立宗教”
不同意这点。至少耶稣是要重整犹太教,这一点在使徒行转记载得很清楚,是有组织的。这一点与中国老子的行为不同。
bouncingbal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玄野的评论:
所以我的理解是,圣人不建立宗教,宗教是后人利用圣人建立的。也许当初建教的目的是教人如何理解圣人,或者传播圣人的思想。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宗教最后都毫无例外地发展成束缚人的工具。几乎所有的宗教到现在都偏离了原来,也就是为何后来宗教改革不断,嘿嘿!希望宗教最后都能恢复原貌,让人真实一览当初圣人的原貌,嘿嘿!
玄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ouncingball的评论:
关于新约的人为构建,我也有同感。我个人对新约的态度是这样:圣人的境界一般难以伪造,这就如同孔子所秉承的对天道的忠诚,也就是说,即使有圣人的资质,也必须带着完全的忠诚对待天道上帝,才能有那样的领悟。任何一点权谋都会导致丧失那个境界。从这个考虑出发,我比较信任福音书中耶稣的话,其中可能有因为记忆的差错以讹传讹,导致细节差异,但蓄意篡改耶稣的话,可能比较困难。
第二点,关于那些神迹,尤其是耶稣的事迹与旧约预言中的诸多对照,我以为,作者刻意将耶稣的履历向那个方向靠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也很容易做,其实际传教效果也最显著。
bouncingbal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umw的评论:
爱有差等,其实讲的是一个秩序问题,可以上升到这世界是有序还是无序的哲学问题,嘿嘿!
流氓燕对某些人的爱,从好处想可以上升为平等博爱,从坏处想可以上升为乱爱无章,在世界观上其实是也这世界是有序还是无序的哲学问题,嘿嘿!
爱有差等,认为世界是有序的,所以有先有后,有重有轻。
平等博爱,认为世界是无序的,所以无先无后,无重无轻。
爱有差等,倾向于基督教的一神教。
平等博爱,倾向于佛教的多神教。
以上是偶的愚见,还有神马补充和修正的,请不令赐教,嘿嘿!
sumw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近仁1995的评论:
爱有差等,
想起 流氓燕 对某些人的 爱
sumw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近仁1995的评论:
爱有差等,
想起 流氓燕 对某些人的 爱
近仁1995 回复 悄悄话 儒家说“亲亲,仁民,爱物”,也就是主张爱有差等。

西洋人有时会为营救一只狗或猫花上大力气,但却对老病缠身的母亲疏于问候。
bouncingbal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37213824的评论:
其实我没有你说的带着挑刺心理去读。而是最近再读圣经的时候,突然发现新约里面好多东西是人为编造并且按照一定的逻辑编排出来的。尤其是约翰福音,你看里面的神迹的出现次序和耶稣话语的侧重点变化,会看出它们把你逐渐从耶稣的纯粹神性逐渐引向耶稣用神迹的目的是在拯救人的灵魂。其实是一个宗教逐渐确立的过程,也就是说是想建立基督教的人,借助耶稣本体,逐渐完成立教的一个过程。所以我怀疑,新约是人为的,耶稣不过是他们假借的一个本体。历史上有耶稣实体,但是耶稣的原话和原事也许是被后来想建立基督教的人篡改了。有了这个怀疑,我一查约翰福音的成书确实是新约里面的最后才成书的。其实这中假借体立教的手法,中外古今屡见不鲜。比如道教就是假借老子的道德经来立教,嘿嘿!
37213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ouncingball的评论:
我不是基督徒。看你前两个发言,我感觉你读圣经是带着挑刺心理去读的。
行善不是迁就,培养懒惰。耶稣要传的是道,在他看来这是他给人最珍贵的东西。这些人对不上茬,或者令他失望。再说了,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为人群永远提供食物。关于神迹,人们也有不同的认识。
bouncingbal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玄野的评论:
所以圣经和耶稣基本上是空洞的,里面讲的很多看似有理的原理,实际上却是行不通的。儒家的东西比较实际,而且很多出自于实践,所以比较可行。佛家和道家的东西正在研究,现在还无法评论。嘿嘿!
玄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ouncingball的评论:
耶稣的话,往往是拍醒人而已。至于实际过程中的具体章法次第,我更倾向于儒家。其实,这不是耶稣的问题,耶稣和孔子各自的境遇和面对的徒众有着巨大的区别。
bouncingbal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appyybkj的评论:
我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而已,例子举得有些重就是为了说明问题,才会让你误解为“以己度人”。其实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根本无法实现“爱人如己”。即使耶稣也做不到“爱人如己”,不信你看新约,耶稣在行神迹喂饱了几千人后,第二天确什麽也不给他们吃,就让门徒打发他们走,并且说他们来是吃饭的,我不能再给他们饭吃。他不是也做不到吗?既然爱人,为何人家来吃饭的时候不给人吃就把人打发走了,这样与情与理都是不对的,嘿嘿!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你是用脑筋想过的,
但是,
说服力不够.继续努力.(用字该简洁易懂为盼)
呵呵!
happyybkj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ouncingball的评论:
你好像混淆了“爱人如己”和“以己度人”的界限。
bouncingball 回复 悄悄话 爱人如己说得好听,其实是空洞的,真的照着这个原则行动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根本无法实施。比如你认为清规戒律是你爱己的做法,但是你爱别人,当把它施给人的时候,别人认为正在受你的迫害,嘿嘿!
我是一元党 回复 悄悄话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今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只要有所崇尚,就会有人靠这种“崇尚”来赚不齿的钱。赎罪券就是这样产生的。这就是为什么中世纪的欧洲如此黑暗的原因。
vol86 回复 悄悄话 还有佛家的无相布施,好像也是相同的基本原则..
37213824 回复 悄悄话 好。佛家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培养也是从最近的关系来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