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老贴,老军迷~~:[转载] 从歼八二到歼十一看中国空军战略思想的转变

(2009-06-05 06:28:34) 下一个
老军迷:

发表于 2008-10-31 17:12 | 只看该作者
[转载] 从歼八二到歼十一看中国空军战略思想的转变
中国, 空军, 战略, 思想
歼八Ⅱ简史:
上世纪60年代,适值美国以越南和东南亚为前沿基地,频繁使用有人和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对我大陆频频进行侦察活动。我军当时列装的歼6和歼7飞机在升限上均达不到高空接敌作战的需要,很需要发展一种高空高速截击机,这就是歼八的研制的作战目标。
此时,我国在成功仿制米格-17、米格-19后,将目光瞄准了先进的米格-21,广大航空技术人员作出了艰苦努力,掌握了该机的设计思想、生产工艺,为日后设计、生产歼八战斗机做了良好辅垫。文革的十年动乱,耽误了我国发展歼击机的黄金时代,很多左的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飞机的设计和发展思想是相当可惜的。

如果说歼八I是米格-21战斗机的简单放大,那么歼八二型战机是摆脱苏式战机设计思想的有益尝试。

  歼八Ⅱ源于歼八和歼八I,是我国在战斗机领域秉承苏联米格飞机传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成熟技术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尽管作为战斗机先天不足,但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奠定了战斗机采用非机头进气的基本格局,对日后我国战斗机的设计、使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回溯歼八Ⅱ的设计方针,当是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可执行超视距空战的、能全面对抗米格-23的战斗机。

90年代以来,欧洲研制的新战斗机无一不采用鸭翼加三角翼布局。当时唯一使常规三角翼飞机发扬光大的只有苏联,他们发展了米格-21等一系列三角翼战斗机。其中苏霍伊设计的是截击机,只有米格-21为前线战斗机。作为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白天型战斗机,大量装备部队并向外出口有其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等原因。

从客观上说,当时新中国才建立29年,国家工业水平技术很低。而在航空工业上气动设计是相当落后的。洛克西德公司的一位资深设计人员,他接受一家专业杂志透露,曾经看到很多纳粹德国关于飞机气动设计大量资料,目前我们能想到的飞机翼型纳粹都研究透了,甚至很多堞型飞行器设计图纸都有。但是相关很多资料现在都还没有解密,我们还知道的不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几十年前德国对飞机气动设计和研究的重视程度。

歼八Ⅱ却令人费解的沿用纯三角翼不变。虽然利于高空高速飞行,但由此造成的飞行性能差,对缩短机身长度不利,其恶果是无法估量的。从技术与使用角度讲,三角翼战斗机有着无可替代的优点,并且是战斗机翼型的主流。但是纯三角翼,即既无修形又无其他措施的常规三角翼飞机早已不再是发展方向。

歼八Ⅱ的飞行性能要逊色得多,较之唯一优势就是航程远。这一点可能是被海军航空兵看中的唯一优点。但是歼八二的载弹量问题上,好像部队意见很大,这就是西飞发展歼轰七的由来吧。

  歼八Ⅱ是我国第二种投入使用的两侧进气的战术飞机,是第一种两侧进气的战斗机,从此我国战斗机摈弃机头进气的简单形式,开始具有现代的外形特征。不过,作为我军跨世纪战斗机,由于优化设计不足,致使机身颀长。主要原因是与该机采用纯三角翼常规布局有关。如果当初不是简单地对歼七放大,而是依据战术目标仔细对气动布局及部分细节进行修形,歼八飞机可能不会是现在这个模样。需要指出的是,歼八Ⅱ有些设计过于简单是因发动机推力偏小的原因。

  发展歼八Ⅱ的目的就是要在机首雷达罩内安装大型火控雷达以实现全天候与超视距空战与拦射能力。歼八的设计构思是高空高速截击机。作为截击机的重要特征就是有先进的火控雷达和中程空空导弹,而此方面歼八以至歼八Ⅱ均不过关;执行格斗任务又无优良的飞行性能。将拦截轰炸机为主的截击机改进为以制空为主的战斗机,是歼八Ⅱ的第三个先天不足,航空电子落后又是制约我国飞机发展的瓶颈。

  客观而论,歼八Ⅱ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主力战斗机。一方面我国结束了十年动乱,但十年动乱使航空工业裹足不前,许多基础研究荒废。

歼十一简介:
90年代初,遭受联合国武器禁运处分的中国,在得不到西方国家军事技术援助下,到俄罗斯取经。当时苏联极欲外销米格二十九,但中国军方高层一再坚持要买更好的苏恺二十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双方就这样坚持不下,但819事变後,庞大的红色帝国一夕瓦解,俄罗斯政府就同意出售SU-27SK给中国。如果当时买到米格二十九,也许现在早就有中国版本出现,但是战力以及长远观,都将不如SU-27。。

1992年6月22日第一批SU-27SK由俄罗斯直飞中国芜湖基地,中国空军进入了新的时代。经过试用後发现性能的确优异,因此中国开始向俄国协商引进生产合同。中国希望能引进生产可空优且具备优异对地攻击能力的多功能苏恺二十七。双方终於在1995年达成协议,由俄罗斯授权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生产苏恺二十七改良型SU-27SMK。双方约定,由俄国协助沈飞建立生产线,然後由提供零件组装渐渐走向国产化,待国产化达70%以上时改称为制式代号歼十一。此外俄国有义务将中国现有的SU-27SK改良成SMK规格。

中国人一向相信凡事只有“靠自己”才是真正可靠的,而且中国国土辽阔,对战斗机数量要求大,没有那么多钱购买大量的进口货。中国希望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行研制,或者只购买少量的样品,只有在紧迫的情况下才会成批大量引进外国战斗机。中方与苏联/俄罗斯洽谈引进苏-27一开始就立足于引进其生产线。当然无论从学习、掌握的角度看,还是从应付紧迫局势的角度看,首期购买一定数量的苏-27也是非常必需的。1990年11月在中方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关于引进首批苏-27SK战机的双边协议,这是自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引进行动,也是苏-27首次对外出口。消息震动了西方,“中国威胁论”唱得有眉有眼。

从苏-27的引进,中国空军的作战范围比原来整整扩大了一倍。在亚洲从冲绳的美军基地到南沙群岛,到南亚的喜马拉雅山,到美军阿富汗的军事基地腹地已经进入到歼十一打击范围之内。一举扭转了日本和美军装备F-15战机对我空中作战优势地位。加上我军研制的空中预警机搭配使用,达到和超过原苏联空中打击力量。
中国武器研制从间作新中国建国以来,可以说美国进行了50余年的电子对抗。

这就早就了我军电子研究和雷达装备的大力发展。而歼十一的引进,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引入了一个相当先进的武器平台。从空空导弹,到空对地导弹,到空舰导弹。用一个不好听的术语,“老二”战术。美国和原苏联对抗那么多年,武器发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是投入是很大的。往往一个气动设计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如果仿制和引进这项技术往往是买的成熟技术。飞机的气动设计一定要有很长的领先时间,因为机载电子设备往往几年就更新一次。

很简单的说创新花100块钱,但是引进类似地技术可能花10块钱就能达到相同的目标。建国几十年来国防欠帐太多,以苏27引进为契机,中国空军接触到外军先进战略思想。空军作为战略军种,必须要有先发制人的打击力量。而歼十一作为21世纪中国空军的核心装备,也必须具有这样的打击力量。

曾经某型歼击机设计时,在飞机超音速机炮开火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落后的作战思想所造成的。未来的战争,除了爆发核武器的世界大战以外,都是大国和小国进行局部战争。时间可能是区别战争唯一标准,这为精确制导的发展起到了理论指导目的。当然,中国,美国,俄罗斯国情不尽相同,象美军工业革命发展极端那种唯武器论的作战思想,对于中国这个有着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之一吧。就连F22 设计师现在也承认F22可能是很失败的飞机,他不认为质量代替数量。他认为当时设计时夸大了机载武器的效能。

我军需要具有高科技武器装备,更需要发展人和武器结合的最佳点!在我军一些演习录像中,歼八二和歼十一使用空对地火箭对地攻击的场面。我个人不认为这是空军思想落后的问题,相反这是使飞行员保持良好战术技能很好的训练方法。在频繁军事游戏中花几十万人民币的导弹去打土推,是十分荒唐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