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式跨越”没有极限,谁是澳网最大赢家?(ZT)

(2010-01-28 17:59:40) 下一个


我们把掌声留给谁,中国女网春暖花开的年代!

------------------

1月28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罗德拉沃球场。在南半球耀眼的阳光下,当一身蓝白球衣的李娜静静地站在球场的一端的时侯,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守侯一个历史性时刻。如果李娜能够拿下本场比赛,中国女网将历史性进入大满贯的决赛,从而创造亚洲网球的历史!


球场的另一端,站着的是世界排名第1的塞雷娜.威廉姆斯。单纯从排名上看,这已经是一场悬殊的对决,世界第16挑战世界第1,我们知道,胜利的实力是这样渺茫。所以我们只能期待李娜的好运。但是,没有人能够想到,比赛居然两次进入了抢七!顽强的李娜两次把强大的小威逼到了抢七!我们的眼中开始燃起了希望!抢七胜出?为什么不!


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在澳网的球场上,有的时侯也许运气可以改变结果,但更多的时侯实力可以决定一切。强大的ACE球一次次地帮小威在最危险的时侯度过了危机,而小威强大的击球力量和相持中的大角度调动,让李娜在两次抢七中几乎看不到任何超越对手的希望。客观地说,尽管有着多次非受迫性失误,但李娜的发挥已经达到极致,就像那一年在温网中的郑洁一样。但李娜最终也同样未能跨越小威,尽管两次抢七的失利,让我们因毫厘之差而感到扼腕,但两盘抢七的差距,就是李娜和小威之间的天堑,看似一步之遥,实则难以逾越。


福无双至。仅仅一个小时以后,郑洁也在另外一个场地上,以1:6、0:6惨遭海宁横扫。在技术上说,郑洁对阵海宁,可以说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强大的心理、积极的跑动、全面的技术,在这场半决赛中,比利时天后把自己的技术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反过来,郑洁的速度优势和正手特点没有打出来,反倒是海宁标志的单反屡屡让郑洁无所适从。克制与反克制,在这样一场激烈的较量中,海宁完全克制了对手。6:1的首盘其实已经预定了这一场完全一边倒的比赛。郑洁没有输给自己,而是实实在在地输给了对手。这就是技术的差距,实力的差距。我们只能直面这样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满贯四强已经是郑洁的极限了。


李娜和郑洁就这样告别了澳网,这样的告别中也许有淡淡的遗憾,但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美妙的记忆与发自内心的惊喜与自豪!中国女网,已经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之巅。诚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女网时代正经历着群龙无首、整体衰落的一个时期。大小威状态起伏,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走马灯似的更换,海宁复出伊始就一路杀进澳网决赛。在这样一个混乱时代里,我们的成绩不仅仅源于自身的崛起,也有对方整体下滑的因素。所以,我们的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一个完美的中国日,惊动了整个世界。


所有的前人的脚步,都将成为后人超越的印记。1996年,当亚洲网球的象征伊达公子历史打进温网半决赛的时侯,没有人能够想象下一次在大满贯四强见到亚洲人会整整等待10年之久。今天,李娜和郑洁在澳网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下一个打破奇迹的,会是我们熟悉或者还略显陌生的那一张面容?!是的,仅就实力而言,我们很难期望李娜、郑洁这一代的选手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但是,伟大的“中国式跨越”已经起步,在李娜和郑洁们跋涉的脚步里,我们很快会看到后来者匆匆前行的步伐。因为,中国已经奔跑着跟上了世界网球的时代!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澳网结束了!但每一次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李娜和郑洁们收获了胜利与排名,还有国人的祝贺和掌声。但在这次完美的澳网之旅中,收获最大的,还是中国人日渐燃起对网球运动的热情!是的,曾几何时,我们把掌声留给了桑普拉斯、格拉芙、阿加西、费德勒,我们的记忆里没有太多中国人的名字!但是今天更多的中国人,将会把更多的、更加热烈的掌声留给李娜、留给郑洁、留给彭帅…,留给这个春暖花开的中国网球的新时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