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吴石:我党打入敌人内部最高情报官

(2006-04-11 13:16:51) 下一个
刘 琳 陈日增

 
1949年11月27日,毛主席在看了我打入台湾蒋军国防部一位代号“密使一号”传来的重要情报后,挥笔写下了几行苍劲大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1975年底,病中的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我们不能忘记在台湾的朋友。其中提到一位是还健在的张学良将军,另一位是已经牺牲的吴石将军。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将军为革命烈士。
  

香港《星岛日报》一则报道引出一串哭声
  

1950年6月20日香港《星岛日报》第一版在第二条位置上刊出一条消息,正题是《轰动台湾间谍案四要角同被处死》,副题是“吴石临刑前从容吟诗”。消息传来,不少人痛哭不已。省政协副主席刘通老浑泪作《哭吴石》:恸哭君真死,困难我独生。风光韩愈郡,灯光陵秣城。兵略山川富,诗心水月清。可怜临别语,生死是交情。1969年,90岁的刘老下放闽西,病重时他将此诗交给孙子刘海容,嘱咐说:他日万一见到彭冲、谢筱迺、王中一、梁国斌或老前辈中的任何一位,将此诗抄录面呈。
 
解放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长的何遂,1965年在北京白塔寺自己寓所,对吴石儿子吴韶成谈到自己1949年底逃离台湾时依旧声泪俱下。他说:当时台湾风声已经很紧,情况很不好,你父亲一再催促我赶快离开虎口,免遭不测。我也力劝他赶快离开。你父亲对我说:我不要紧,我有国防部参谋次长这样牌子掩护,你快走。就这样,你父亲替我买了去香港的飞机票,第二天亲自开车把我送到飞机场,直至上了飞机才离开。老人在闻知吴石血洒宝岛时,泪雨横飞。他与吴石早就是同志。
  

吴石,福州螺洲传奇人物
  

吴石是1950年6月10日在台湾英勇就义的。牺牲前,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而真实的身份是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官“密使一号”。
 
早在1999年7月作者曾采访过当年吴将军的接头人、原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副主任谢筱迺,这位革命老人谈到吴将军壮烈牺牲时眼中依然老泪纵横,他在接受采访后第三天就与世长辞了。
 
今年在迎接七一的日子里,作者再次采访了吴石在国内的一儿一女,现在福州的原吴石随从参谋王强,当年为吴石接送情报的蔡学仁,侄儿吴杲、吴斯敏,走访了他在现温泉宾馆的官邸旧址、他读过书的开智小学旧址。为更多地收集吴石生平事迹,7月3日、4日作者连续二次来到他的老家螺州镇吴厝村。他的侄儿吴杲,离休前是市物资局副局长,当年曾在福州军区司令部工作过。他说:当年在部队时,我每次填各种表格都如实填道,叔叔是国民党中将,也就此问题专门向组织汇报过。但我总是奇怪,因是要害部门,当年福州又是海防前线,战友中有一些人亲属仅是国民党军的士兵、班长,都离开了部队,而我这个国民党中将的侄儿却一直工作在那里,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我才知道叔叔早就开始为党工作。
 
吴石一生颇富传奇色彩。他1894年生于螺州一个累世寒儒之家,先是读乡间私塾,后转入福州开智小学。1911年农历9月初,福州响应武昌起义,组织北伐学生军,吴石报名参军,年底即随军开往南京。接着,就参加了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隆重典礼,担任了这个开国典礼的警戒任务。同年进武昌军校学习,因成绩优良毕业时被保送到著名的保定军官学校,与张治中、吴国桢、白崇禧、刘建绪等同学,其中与白崇禧交情最深。吴石被称为保定军校状元,因其无论年终考试或毕业考试皆为全校第一,后来他留学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成绩也都名列两校第一,当时被称为“十二能人”,即: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吴石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著名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和军事理论家。撰写过一系列极有影响的军事专著,如《兵学辞典》、《孙子兵法简编》、《克罗则维兹兵法研究》、《左传兵法》、《新技术之研究》、《抗日新战法》、《历朝武学集解》等。吴从日本回来后,先是担任国民党陆军大学教官,国民党军中众多将领皆为他的学生。抗战爆发后,他在以李济深为主任的广西行营任少将参谋长;抗战中期,调任柳州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抗战后期,又调任重庆军政部部长办公室中将主任;抗战胜利后,出任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局长。解放战争后期,调任福州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福州解放的前一天,被蒋介石调往台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在这一连串公开身份中,吴石最看重的是一个只有他自己和他的战友们知道的真实身份:红色情报官。
 

热血好男儿
  

吴石当年投笔从戎,就是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感召。在学校,他听老师谈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19人为福建英杰,激动得数夜难眠,毅然决定参加北伐学生军。
 
吴石始终是一个热血中国军人。1913年3月末,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吴石听到后十分气愤,约闽籍同学回福建参加倒袁运动,后因海上交通临时断绝而未能成行,难过得扼腕长叹。同年7月,李烈均在江西反袁宣布独立,但很快失败,吴石同学雷彪秘密赴九江参加起义,失败后被捕牺牲,吴石知道后冒着生命危险,在校内秘密召集福建及江西籍同学举行追悼会。1942年,吴石调往四战区,该战区地处广西中越边境。1992年11月5日,在广州迎宾馆,吴石儿子吴韶成见到当时战区参谋处情报科上校科长陈一林,这位后来当到广州市政协主席的老人对他说:你父亲当年还救过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1942年底,广西镇边县政府来急电给四战区,说是抓到一个越南籍像日本间谍的人,要求就地枪决。吴石下令先送到柳州四战区长官部来,后来经多方了解,知这是越南共产党知名人物胡志明,从共同抗日出发,吴石以礼相待,并让他在柳州长驻,还出面促进越南各个党派联合抗日,在柳州协助组建越南民族同盟会。接着,还协助举办了军政干部培训班,动员大批越南青年来柳州学习。
  

抗日一战将
  

1911年农历9月下旬,吴石是唱着“短衣匹马出榕垣,喇叭铜鼓声。生平自愿,为国牺牲,头颅一掷轻”的《祈战死歌》走向北伐战场的。但回望他的军旅生涯,还是以治学、教书的时间为多。
 
八年抗战,他倒是一直在第一线指挥与日本侵略者作战。1943年至1944年,时任第四战区参谋长的吴石,亲自部署了桂柳大会战,以劣势兵力和装备,同强大的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激战,终于保卫了独山至百色一带战略要地,阻止了日寇进入黔川大门。同时,还部署指挥了保卫中越边境的抗日保卫战,以弱小的长官部直属部队抗击日冠南下大军和越南北上侵犯中越边境的日军,以固守反击战术跟敌军作殊死搏斗,确保了广西龙州至靖西岳圩中越边境广大地区不被敌人染指。《吴石自传》中有这样记载:桂南会战时,余方病,力疾从事数夕不交睫,病苦不可名状……余每日必亲赴前线一次躬亲指挥。听吴石将军留在国内大儿子、曾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的吴韶成介绍:1942年初,日军企图打通京广线,进逼桂南,以实现其与太平洋战场呵成一气的野心,父亲呕心沥血,日夜不眠。昆仑关战役,父亲白天不离地图,晚上不离电话,连续几天几夜不曾合眼,当时没电,点着蜡烛,电话放在床旁,有一次困极了,蚊帐半夜被烧着,几乎酿成大火。昆仑关一役中国军队取得了大胜。
 
抗战期间,吴石还联系闽侨、闽人参与抗日救亡,他创建福建旅桂同乡会作为桥梁,吸引南洋华侨青年一批又一批来到广西参军抗战。吴石与陈嘉庚私交甚好,陈先生率团回国慰问抗日将士时,路经桂林专来吴宅,与吴石相谈甚欢,吴石一再要求陈先生多为抗日出钱出力。
 
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吴石所部,虽一再电请国民党当局增调重兵,但国民党为了北扼共党,南灭异已,不发一兵一卒,导致桂柳大溃退。当时天气极冷,百姓拖儿带女,颠沛流离在桂黔公路上,上有敌机轰炸,后有日寇扑来,大批难民病死冻死饿死炸死在逃难途中。吴石愤而辞去第四战区参谋长之职。
  

仰慕毛泽东,与周恩来早有来往
  

吴石对毛泽东非常敬佩。1940年初,他对我党地下党员、解放后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吴仲禧说:我最近看到毛泽东写的一篇文章《论持久战》,这是了不起的著作。他既运用古代孙吴的兵法,又透彻分析了敌我双方态势,恐怕国内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我已建议白崇禧印发给各战区部队长官阅读。
 
吴石与周恩来相交于北伐时期。北伐战争时,吴石任北伐军参谋部作战科科长,得以结识周恩来。曾有材料说,他是周恩来早年发展的秘密党员。解放后曾任华东军政府司法部长的何遂是吴石至交,1937年5月,周恩来、叶剑英率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时,吴石正是由何遂介绍与叶帅及李克农同志会面并共宴畅谈于南京普陀路4号何寓。叶帅知吴石是一位熟悉日本的军事专家,很看重他,此后在武汉常与吴石交往。1938年8月,吴石在武汉军令部第二厅任职时,曾主办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轮训在职军官,专门邀周恩来、叶剑英亲临训练班讲学。自那时开始,他与中央有关同志一直保持直接联系,为党出生入死。所以,1991年12月10日,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罗青长同志在接见吴家兄妹时曾说:我们对你父亲的事一直念念不忘,1972年接到韶成在文革期间蒙受不白之冤的申诉报告,周总理、叶帅都亲自过目并作了批示,还专门派人去河南处理此事,落实政策。总理弥留之际,还不忘你父亲,专门找我作过交待。1973年,周总理还力排众议,在毛主席的亲自支持下,由国务院追认吴石将军为革命烈士。
  

战斗在敌人心脏的斗士
  

中央领导对吴石数十年念念不忘,全因为吴石始终战斗在敌人最心脏处,并源源不断为党中央输送了大量重要情报,确保了我军一个又一个重要战役的胜利,他坚贞不屈,最终为党的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在解放战争时期,身居国民党军事首脑机关的吴石,不论是辽沈、平津及淮海、渡江战役,还是解放南京、上海、杭州和进军福建,都根据党中央的命令,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为这些战役取得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根据党中央指示,把地下党员安置在国防部任要职,与他一起开展军事情报工作,使得敌人每星期的“敌我双方兵力位置要图”都能及时地传到我军指挥部门。淮海战役前夕,我军急需获得更详尽情报,派出吴仲禧到南京找吴石要他想办法安排去前方收集情报,吴石想法给吴仲禧安排了个国防部监察局监察官的职位,并说:徐州行营主任刘峙的参谋长李树正是我的学生,我给你写封介绍信带给他吧。于是他就亲笔写了一封很有份量的信,说吴仲禧是他多年的同窗、同事、至交,请李多加关照,并给予各种方便。李树正热情接待了吴仲禧,并亲自带吴仲禧到总部的机要室看作战地图,吴仲禧后来在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将敌人东起海州、西至商丘的整条防线上部队驻地、番号、兵力全部记下来,找个机会到上海把这情报向潘汉年作了口头和书面的汇报。吴石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掩护了大量地下党人,为他们提供吃住,用自己的专车送他们采集和传送情报,还营救了不少共产党人。1937年9月,郭沫若应周恩来指示,会同上海地下党,动员一批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张发奎部队团结他们起来抗日,并在张部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吴石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还将他们安排到一些张部将领身边当机要秘书和作战参谋,这些地下党员,因吴石保护,没有一位发生意外。后来出任共和国农业部长的何康,解放后在回忆当年在南京楼霞山农场做地下工作时说,吴石曾为我弄了一台吉普车作掩护。他后来以瑞明公司总经理身份在上海从事地下活动时,吴石不仅在工作上与之配合默契,还一直以多种方法保护他。何康说:没有吴将军的保护,我也许早就为国捐躯了。
 
福州灵响小区至今住着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他叫王强,这位毕业于黄埔军校十七期的福州老乡,曾于1946年起,先后在重庆、南京、福州担任吴石的随从参谋。他在采访中向作者说起吴石施巧计从敌人手中,将300多箱国民党军事机密档案保护下来留给解放军的壮举——
 
那是1948年秋,淮海战役胜利后,我军逼近南京,国民党政权分水、陆两路向台湾、广州撤退。此时,担任国民党参谋总长的陈诚,要将国防部史政局所保存的一批军事机密档案直接撤往台北,时任局长的吴石却建议暂移福州,理由是福州有“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之利,1949年元月500箱档案被运至于山戚公祠大殿内。王强奉命日夜守护于殿门内外。1949年5月,吴石正式来榕接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此时,解放军百万雄师已南下,台湾国民党当局电促吴石将500箱军事档案速运台湾。吴以“军运紧,调船难”为借口,仅以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权充绝密档案运往台湾。为怕剩余的档案被国民党军队撤退时焚毁,吴石命王强连夜将全部绝密档案转移到仓前山麦园路当时的省研究院书库。后来,吴石去台前,专门叫来王强,叮嘱他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这些机密档案,留待交给解放军。福州一解放,王强就将这些档案交给了当时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事部部长朱耀华、副部长雷英夫。
  

在福州最后也是最紧张的战斗
  

吴石来榕赴“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之职,是带着共产党的指示而至。除了继续做情报工作外,因福州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为尽快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必须动员一些老海军人员留在大陆,吴石还需在榕做策反海军起义工作。他很快就做通同乡林遵舰长工作,林遵答应在适当时机起义。
 
1949年4月他上任前,曾专程赴港与地下党联系,党组织告知他到福州后,中央将派谢筱迺来与他联系,配合他工作。
 
1999年7月在北京病床旁,谢筱迺向作者讲述了与吴石合作向毛主席、党中央提供绝密情报的故事——
 
谢筱迺到榕第二天,吴石借故回老家螺州探望老母,谢筱迺也依约到了吴家,他向吴石转达了周恩来的问候,吴石深为感动,接着他们又商谈了今后传递情报的方式。此后,谢筱迺不断从吴石那里得到各种重要情报,交给丁日初。丁日初父亲丁超伍是国民党元老,时任福建省参议长,与董必武、王若飞等是好友,共产党员丁日初受党指派来榕利用父亲身份,掩护谢筱迺,电台就安在丁超伍河西路二号宅院的附近。每到半夜,红色电台准时将吴石搞来的情报传送给党中央。这些情报,涉及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在东南、华南、台湾的部署情况。有一天,吴石把一份情报交给谢筱迺,问他:我送的材料,毛主席、周恩来先生是否直接收看?谢筱迺很想告诉他,党中央对他的情报份份必看,但党的保密工作规定,只好使他笑而不答。几天后,谢筱迺收到一份电报,是毛主席直接询问吴石先生,请他再核实一个国民党军队的番号和所在地,谢筱迺把电报交给吴石,吴石才知自己送出的情报是直接给中共中央毛主席、周恩来的,幸福地笑了。
 
谢筱迺晚年曾深情地对吴石的大儿子吴韶成说:那段日子,我每星期都到温泉路你家一次,有时还在那儿吃饭,你母亲也很和气,办完事后你父亲每次都要亲自送到巷口,还一再关照,万一出事要及时设法通知,好营救。你父亲于福州解放前夕到台湾,当时我们曾相约在台湾再相会,后因我另有任务,未能履约。
  

在台湾写下人生最壮烈一笔
  

吴石在福州的活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怀疑。1949年6月21日蒋介石来榕召开临时军事会议时,曾专门找独立50师师长李以匡,了解吴在榕的“反常”情况。8月14日,“台湾总统府侍从室主任”林蔚奉蒋介石手谕,急电吴石16日前到台湾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而且让他务必将家眷和子女一同带到台湾。当时,地下党员吴仲禧曾劝他留下来,转赴解放区。但吴石坚决表示:自己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他请求吴仲禧帮他照顾留在大陆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吴石这位老友后来才知道,党已经决定将计就计,让吴石继续战斗在敌人心脏,迎接全中国的解放,党组织给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
 
1949年末,我军攻打金门和舟山群岛受挫,为尽快取回吴石掌握的重要军事情报,华东局决定派长期在沪港从事情报工作的女党员朱枫赴台与吴石将军联系。
 
1949年11月27日,朱枫抵台与华东局台湾工委负责人“老郑”取得联系。一个星期后朱枫来到吴石将军的寓所,从吴石将军手中接过全是绝密军事情报的缩微胶卷,内有:《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最新绘制的舟山群岛、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置图》;台湾海峡和台湾海区的海流资料、台湾岛各种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分析;海军基地舰队部署、分布情况;空军机场并机群种类、架数分布情况;另外,还有《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等。三天后,这些情报经香港传到华东局情报局。其中几份绝密情报直送毛主席。当毛主席知道这是从“密使一号”那里取回时,嘱咐有关领导“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还在红竖格信纸上写下了本文开头的那几行字。
 
朱枫在台期间,曾6次与吴石秘密会晤,又送回一些重要情报,在这之后,她按上级指示准备回大陆。

吴石将军与妻子、小儿子

1950年2月2日,与朱枫联系的“老郑”被捕,供出朱枫。此时,到香港和其他出岛的空中、海上航线已被紧急封航。为保护战友,吴石冒险为朱枫签发了《特别通行证》,送朱枫乘机飞赴舟山。“老郑”后又供出吴石,蒋介石下令逮捕了吴石,并在其宅中搜出他亲笔签发给朱枫的《特别通行证》,这样,台湾当局不但获悉了朱枫去处,也定了吴石的罪。不久,他们抓回了朱枫。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同时就义。临终前,吴石写下了“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壮丽诗句。吴牺牲时,他的小儿子建成才6岁,正要报考小学,他在狱中写道“余尚未见其入学已被逮,不知父子尚有见面之日,思之不禁泪涔下矣!”
 
烈士洒血台湾后,吴妻经吴石故旧营救出狱,后含辛茹苦带大一双儿女。小儿建成长大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并接母亲到美国生活。吴石当年留在大陆的两个儿女也曾于1981年赴美看望母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