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z 多极化进程中的中国定位

(2008-12-25 17:27:51) 下一个
多极化进程中的中国定位

来源: 自由空气08-12-25 16:00:42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作为多极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既要“有所作为”,又要始终牢记自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建设与发展永远是工作重点,不应也不能承担与自身实力不相符的国际责任。
国际格局转向多极化的过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过程。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总量的1.8%,2007年上升为7.7%,近30年翻了两番。
到2008年,多极化进程已不可逆转,并继续向纵深发展,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改变着各国综合国力的对比。
在这不平静的一年中,中国连续遭遇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冲击等,但中国国内政局保持稳定;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华丽精彩震惊世界;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中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这项技术的第三个国家。经济方面,虽然经济增速变缓,但仍可望达到9%的增长率;进出口贸易总额提前2个月超过2007年全年;外汇储备接近2万亿美元。
在国际政治外交舞台上,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2008年中国外交大戏不断,从年初开始,多位重要国家元首接踵访华。奥运会和残奥会不仅创下参会国家和运动员、记者最多的纪录,还创下近百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观赛的历史纪录,“奥运外交”成为奥运史和外交史上一段佳话。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45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这是继2006年中非峰会之后的又一大型外交盛会。11月胡锦涛主席率团参加20国峰会及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时,中国的态度和政策备受关注。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趋势下,关于中国如何定位的问题成了热门议题。华尔街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外都有人在鼓励中国去“救市”或“抄底”,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国。这些言论如果成为政策导向或依据,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它并不是中国实际状况的真实反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巨大发展,2007年按经济体排名是世界第四。但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经济总量不到美国的1/3,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的排名在世界一百位之后。中国社会发展水平还较低,科技教育方面水平不高,民族基本素质还需大力提升。因此,应综合把握中国的国家定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个只在某些方面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
中国的这一国家定位将持续较长时间。改革开放30年打下了振兴中华的坚实基础,实现民族复兴依然任重道远。在30年间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因素中,出口拉动和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起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内需显得不足。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市场前景不明、空间收窄、制约加强,出口拉动因素减弱会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这需要中国加快扩大国内需求。但是,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制约,扩大内需是个非常艰巨的长期任务。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与国际体系融合的加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政治组织中的表现为例,中国在应对气候变暖、打击恐怖主义、援助不发达国家、联合国机构改革等重大问题上越来越积极,受到国际舆论的普遍好评。
正如胡锦涛主席在亚欧峰会上所说,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因此,中国在国际上“有所作为”的同时,还要牢记自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建设与发展永远是工作重点,不应也不能承担与自身实力不相符的国际责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