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

个人随感,评论,笔记,回忆,思绪,点滴。
个人资料
飞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核心价值与高贵、士与知识分子

(2009-11-22 19:44:13) 下一个
    “核心价值”是飞云一直思考的问题,这几天万维热议高贵,我也想就此弄斧于班门,聊博一笑。
      飞云认为中华的传统核心价值,简而言之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在一个人的身上,持守有这样的核心价值越多,就越显儒雅和高贵。每当蛮族或下层得势,如汉、元、五胡、明和清等,那些征服者都几乎没有例外地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同化,因为他们都认定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类似朱元璋这样的下层人士得国后,他们更不会也无法抛弃这个核心价值。然而,社会文明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摧残,儒雅和高贵里就会再多加入一定的野蛮、粗俗和奴性的成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士”为主要载体,统治者当然也起着重要作用。飞云认为“士”不仅包括古代读书人,也应该包括所有持中华核心价值的普罗大众和平民百姓。文明的传承,光靠寥寥无几的“士”是难以胜任的。也就是说:“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这核心价值深植于民心,国民无不以此为高贵的目标;做到做不到、做得好与坏是另一回事。因为人心向往这个核心价值,国人也就看重功名。中国有句俗话说: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为什么呢?因为随时产生的新富或向往高贵的国人,为了使自己的后人得到高素质的培养,虽然娶不到大家女,他们也宁愿娶受过文明熏陶的大家奴而不愿娶缺乏教养的小家女。区别大家还是小家,财富不是第一要素。因此嫁入豪门的可以是破落世家的小姐,但不会是暴发户的千金。即便可望不可即,下层百姓一心向往的,除了富裕外却还有高贵。一言以蔽之,传统国人的文明、儒雅和高贵就在于他们持守这样一个核心的、无可置疑的价值观,并以其为荣耀,以不达为耻辱。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物质文明,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文化自卑。国人把落后归咎于传统,对中华的核心价值也发生了怀疑。于是从砸烂孔家店开始,发展到全面颠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曾几何时,我们如醉如痴、乾坤颠倒。儒雅当作了虚伪,粗俗当作了率直;富有当作了罪恶,下贱当作了谦卑;知识当成了反动,无知当作了先进;诚实当作了傻瓜,奸诈当作了智慧。
……
      中国的落后固然有文化的原因,但是绝不是中华文化的全部,更不是上面提及的中华核心价值观。殊不知被我们视为敝履的中华核心价值和普世核心价值本质上并无矛盾之处。恰恰相反人类的基本核心价值是相同或相似的。如果说五四时期还懵懵懂懂的话,现在当面对依然持守中华核心价值的邻居所取得的成就时,我们应该已经很清楚了。文化的糟粕应当剔除,核心价值必须存留。面对千疮百孔已经不成体系的核心价值,我们邯郸学步不成,现在迷失了自我,正在街上爬行。趴在地上,“高贵”是为奢谈。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指的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时很难谈论高贵和儒雅,虽然中国从来不乏“不食嗟来之食”的真君子。但是管子的意思绝对不是说:衣食越多文明程度就越高。衣食是文明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还有怀疑,你分别到大山里和大都市去转一转,答案就不言自明了(另见拙文“慢慢会好”)。
     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占大多数的理工农医类知识分子)学习的主要是谋生的技能和手段,他们不同于中国过去的“士”。当代知识分子本质上和过去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没有不同。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传承中华核心价值的义务,但没有必然传承中华核心价值的功能。
      三十年前,持守中华核心价值观的中老年人所占人口的比例较大,在野蛮面前,高贵虽然瑟瑟发抖,却依然顽强地保持着。有人把此归结为阶级斗争的功劳,我看还不如忽略十月怀胎直接认接生婆为娘更make sense。如今,随着老一辈人逐渐成为历史,社会上的高贵气息日渐为纸醉金迷的暴发户心态所取代。在这样的世代,飞云只能说:不同于修桥盖楼,再树文明与高贵任重道远,吾辈有责、人人有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