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这次新疆骚乱想到养育孩子(有点唐)

(2009-07-09 10:45:14) 下一个

这次新疆的事闹得这么厉害,虽说定性为恐怖活动,归根到底还是有民族矛盾;没有民族矛盾,恐怖活动是没有群众基础的。有位网友说得好,最好的民族政策,是让每个人都忘了自己的民族,而只记得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国民。中国给了少数民族30年的优惠政策,招工优先、招生加分、提干有固定比例、罪犯都轻判,结果呢,就是越来越强化他们的民族意识,而淡化了公民意识。明白人说大家一样上学,但给少数民族加分,还不是暗示我们太笨,自己考就考不出来呀?不明白的就更说了:给这么多优惠政策,还不是因为你们挖了我们的石油占了我们的土地,欠我们的呀?

正如许多人已经论述过的,解决民族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所有公民一律(机会)平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发展,不压制任何一方,也不特意照顾任何一方。

由此想到养育孩子,最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也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基础上的。父母没有义务为孩子牺牲全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孩子也不应该将来为了照顾父母的愿望而牺牲自己追求理想生活的机会(比如学业、配偶)。所有家庭成员应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具体来说,我暂时想到的有:

家务劳动大家共同承担,孩子从小时候起就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不和零花钱挂钩。理由就是:你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就也应该为家里的舒适整洁尽一份力。
家里吃的穿的用的一视同仁,不给任何人特殊照顾。如果妈妈还在穿20块钱一条的裤子,就不给孩子买100块一条的。要买就每人都买一条。
(以上两条不能机械理解,比如孩子总有他们体力智力上不成熟干不了的活;象prom这样的机会当然要让孩子穿得漂漂亮亮地)

家里的决策,大到去哪里度假小到今天晚饭吃什么,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意见。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既不能孩子爱吃什么就做什么(恐怕更多时候是家长认为孩子爱吃什么就做什么),也不能家长认为此次度假该去某地然后说“你小孩子别掺和”。

前两天有人抱怨说自己对孩子“生活上尽量富养,学习上尽量帮助”可孩子一点都不理解。这其实就是孩子被特殊照顾惯了,就不会理解父母的感受。一方面觉得一切理所当然,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被当大人一样平等看待。时间长了,就对家里没有主人翁一样的归属感,认为家里就是自己索取各种方便的地方。一旦不如意了,就闹得厉害(像新疆现在的情况一样)。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是不断进步的。比如随着孩子长大,会得东西越来越多,家长是不是也应该学点新技能,一样乐器、一项运动,不指望能“镇住”孩子,起码不让孩子觉得你太落伍。比如妈妈们都应该锻炼一下身体,穿几件时髦的衣服。如果你去学校参加孩子的活动,你孩子的朋友说:“Your mom looks weird” , or "Your mom's accent is so bad", 我想在孩子的心目中,你花三个小时把蔬菜榨汁给她和面包饺子,或是驱车60迈送她去学琴的功劳都比不上不让她丢面子来得重要。

我中学时曾经看过一篇讲父母子女关系的文章,那个结尾我现在还记得:如果你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何不现在就努力,走上一条繁花似锦的路,你的孩子也一定会像你学习。
 
(也许我没有说清楚。我的本意是说国家是各个民族的父母,应该在各个民族间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创造机会平等,共同发展, 而不是以压制一方照顾另一方来造成事实上的平等。

家里么,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的成员,虽然能力有大有小(父母挣钱孩子不挣钱),但是都应该平等地享受权利和义务。这样父母也有发展的机会,孩子也知道感恩。中国的父母容易过度地压制自己的生活照顾孩子的生活,这样其实不利于整个家庭的长期发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