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老吴

友风子雨,明月入怀。
个人资料
吴友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基因和思想个性的辐射

(2021-08-31 23:37:56) 下一个

  本文来源于知乎网站:http://www.baomahua.com/shoucang/38064.html,标题是我加的。

   国外的家谱,叫做“family tree”,家族树,和我们的家谱基本是一样的。在外国,世系表不一定按照嫡系继承来列表,有时还将女王列在表内,比如英国、柬埔寨等国。人们通过绘制家谱树,记录家族成员的相互关系。家谱树是一种描绘家庭关系的树状结构图,树中的每个成员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族起源、家族关系以及其他成员的基础信息。

    许多复杂的家谱树经常应用于医学、系谱学和社会工作当中,被称为基因家谱图。我们最常见到国外书面记载比较古老的谱系,那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耶稣基督的家谱。就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记录了生下耶稣的以色列历代先祖,从亚伯拉罕开始到马利亚为止。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又记录从耶稣生下的所有后裔,就是历世历代的基督徒。凡生耶稣的直系亲属名单都写在马太福音第一章;凡耶稣所生的后裔(即重生的基督徒),因为人数很多,圣经上写不下,都记在“生命册”上。把马太福音第一章与“生命册”加在一起,即生耶稣的人与耶稣所生的人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耶稣基督的家谱。

    阿德里安娜·墨菲是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格林阿克里学校7年级一名学生,今天她的社会学的内容是讲述家族历史故事,并绘制出“家族树”。这是每个美国孩子社会课上都要经历的课程。

   “家族树”,顾名思义,就是一棵树的模样,家族树是把祖先设置在底部,后裔就是枝干,随着后代不断繁衍,树的枝桠就会不断的发展延伸,枝繁叶茂。这和中国传统的家谱迁丝图不同,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与中国思想重视传承不同,西方更重视的是思想和个性的发展。

    国外家谱档案的利用多年来一直持续升温,利用家谱档案的占到利用档案的一半以上。国外的“家谱”档案并非国内的“家谱”档案,国外的家谱档案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1、出生记录;2、死亡记录;3、婚姻记录;4、籍贯和移民记录;5、财产记录;6、家庭或家族成员记录;7、业绩记录;8、其他文献资料。这与我国的家谱是大相径庭,完全不是一回事。

    二十世纪日本侵略中国前研究过中国的家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建交,柴泽民任中国驻美第一任大使,美国人也研究过柴大使的家谱。而NBC电视台有个真人秀的节目叫《你以为你是谁》,专门挖掘明星们的族谱,讲述祖先的故事。马友友(Yo-Yo Ma,1955年10月7日-)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为法国出生的华裔美国人,曾获得多座格莱美奖。对此,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特地委托了美国犹太州家谱学会家谱图书馆中国家谱顾问李行远(Grace Chan)女士来中国寻找马氏宗谱。这都说明了国外对家谱文化的重视和其重要性。

    我们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基本愿望,即了解他们是谁,他们祖先是从哪里来的以及他们的祖先有过怎样的光辉事迹。全球化浪潮让很多人如同蒲公英,被吹到世界各个角落生长,这加大了人们探索自己是谁、来自哪里的欲望。

最近博文:?

天涯海角遇知音

我读《土楼岁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原标题:外媒称中国取名文化悄然改变:兄弟不同姓 延续两家姓氏

  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 新媒称,一孩政策也正悄悄地颠覆中国人几千年的取名文化。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曹子烋(10岁)和杨子澄(1岁)兄弟俩,在外人看来,可能会以为他们是同母异父、或双亲离异的兄弟。事实上,他们是同父同母、家庭完整的亲兄弟。

  妈妈杨杨(36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当时生第二胎的时候,老公就认为,生孩子对母亲来说挺辛苦的,就让老二随我姓吧,这样对我公平点儿,我父母也会高兴些。”

  杨杨指出,她父亲和两个叔叔都生了女儿,杨家的香火眼看就要在她这一代熄灭了。她说:“现在我家老二跟我姓、而且又是个男孩,最高兴的应该是我爸爸了,可以延续杨家的姓氏。”

  报道称,依照华人传统,孩子都随父姓。一些家庭为了延续香火可以多次生育,直到生下男丁为止。不过,一孩政策也正悄悄地颠覆中国人几千年的取名文化。

  报道称,从一孩政策到全面二孩,重新点燃女方家庭延续香火的希望。

  陈宏(38岁)夫妇都是独生子女,两人六年前决定利用“双独”政策生第二胎。

  他说:“虽然岳父岳母没明说,但我知道他们心里肯定希望老二可以跟他们家姓。我也很理解这种心情,毕竟中国传统的家庭都希望能继承姓氏。”

  不过,对部分家庭来说,让孩子跟母亲姓始终不是件“光彩”的事。

  不少男性受访者就表示,子随母姓传统上代表女方家庭更强势,男方会被视为是“上门女婿”,其地位是被矮化的。

  杨杨也说:“我公公婆婆一开始很反对,他们认为两个孩子不同姓,在外人看来好像是父母离了婚的感觉,他们担心老二将来上学时,会被同学取笑。”

  也有其他受访者指出:“如果老大是女儿,随父亲姓了,结果老二是男孩,他们还能接受让他随母亲姓吗?”

  对此,陈宏说:“我能接受。毕竟姓氏只是个符号,孩子跟你的关系还是血缘关系。”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的家庭就是一个例子:她的两个姐姐都随父亲姓,哥哥和自己则跟妈妈姓。

  李银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越来越多家庭愿意让孩子随妈妈姓,显示女性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提升、男女更平等。

  她说:“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父系传承的男权社会,婚后女方都是‘嫁入’男家。但如今,社会观念改变,男女婚后实行新居制,夫妻俩单独成家,而不是女方进入婆家,夫妻共同经营家庭,两人的地位更平等了。”

  研究人口问题的民间学者何亚福则指出,在西方国家,不仅孩子要随父亲姓,就连一些女性在婚后也会选择使用丈夫的姓氏,这包括美国民主党前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和现任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等。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人在男女平等意识上,比西方国家更开放前卫。

  来自上海的陆琦(35岁)说:“我身边很多生二孩的父母,都让孩子分别随父母姓。或许是文化程度比较高、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大家对姓氏的观念没那么封建吧。”

  李银河则预计,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一个家庭两种姓氏的趋势相信会逐渐普及化。

  从曹家两兄弟的经历看来,“一家两姓”并没有给他们造成任何不便,也没有引起社会的异样眼光。

  10岁的曹子烋说,虽然和弟弟不同姓,但他认为这让家庭成员更平等,兄弟俩更亲近。

  他说:“在学校我的同学也知道我的情况,但他们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这很正常,一点问题也没有。”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最近参与家谱的编辑工作,这篇文章很有意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