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有滋味

想要活得好, 光有愿望还不够.
个人资料
正文

吃燕窝鱼翅饺时,面前偏偏坐着一个讨厌的人

(2010-05-04 09:08:33) 下一个

----全体人民学《论语》之一

         这是网友提供的一个对联:

     上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下联:05届,06届,07届,届届失业!

     横批:愿读服输

         还有描写大学生活的:

         上联:昨日,今日,明日,日日难熬

         下联:早餐,午餐,晚餐,餐餐难进

         横批:大学生活

         现在这世上学习还有乐趣吗?连让人羡慕的象牙塔生活都如此无趣,更别提十年寒窗苦读,“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考考都愁”了。唉,孔夫子如果活到现在,是不是会换个说法?

         非也非也!

         说到“学”,我们就想到上学,其实,人生真正的学习大半都不在校园中,而是在社会上,在校园里的时间毕竟还是算少的。从小,跟父母学;出校园,跟生活学跟朋友学。决断一个人这一生快乐与否的重大学习,对不起,校园都没有教。

       成绩好不等于可以上好大学,上好大学不等于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不等于有好家庭,好家庭不等于可以有快乐。

         那快乐在哪里?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天啊!还要学?!

         学什么?跟谁学?怎么学?要什么条件学?

         “四十而不惑”的人会告诉你,日子想过得舒坦呢,人际关系最重要。好不容易吃一次燕窝鱼翅饺,对面却坐着一个讨厌的人,心里就像吃了石头一样不舒服。天天见面的人,如果都是心存芥蒂,那日子就生不如死。爱旅游的人可能最有体会,一个地方好不好玩,最关键是同行的人是不是志趣相投。

 

         那就是说到“情商”去了嘛,也算是老话重提了,是不是要我们去看那些个《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办公室沟通技巧》之类的书哇?你是不是写了这些书想推销哇?…流汗,…哎,别先下结论好不好?

         其实那些个技巧什么的,就像大树上的枝叶,如果根有问题,再怎么剪枝都无济于事。你说对了,这里就是要建议各位要从根做起。啥?根?莫非要我们返老还童重新学起?据我所知,可以越活越小的除了传说中的老顽童,现在就只有刘谦一个了,据说他今年要庆祝十九岁生日,搞得谦妈一头雾水“这是我儿子吗?”

 

       既然没法子回到从前,那怎么从“根”做起呢?《大学》里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大堆,往简单里说,就是先要调伏自己的内心,当内心调伏之后,可以帮助身边的人,进而帮助天下,这才是中国古人的“学问”,这才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哎呀,这些人家其实也学过,不过就是应付考试用,难道还能干点别的不成?那是当然的,不客气地说,您学的那点,就像是啃甘蔗皮,真正其中的滋味,您根本还没尝到呢。如果真了解这些话的意义,您一生受用不尽。

 

    要想真了解学问的真实涵义,需要跟对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去学,(羞涩地:不是我啦),因为只有自己调伏了自心的人,才能告诉你真正的心路历程,当你遇到瓶颈的时候,他才能指给你一条正确的路。(很幸运,我有这样的老师。)不管世事如何险峰恶浪,他都在前面做你的指路灯救生艇,然后,你可以一步步跟着他在生命的每一天,慢慢发现到这世界的真相,发现到一般人拿着显微镜都看不到的美妙。因为他让你明白,这世上缺乏的不是美,是一双会欣赏美的眼睛。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慢慢的,没有什么事情会让你焦虑痛苦失望,当你内心调伏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成了天堂。

 

     当你学这种“立命之学”,学得越多,你面对困境时的招数就越多,好似独孤九剑,遇强愈强,永立不败之地。这种秘籍,是不是就会“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好啊好啊,那你就跟我们说你的老师嘛,我们也要跟他学。”对不起,跟老师哪有那么容易?!想当初我一个朋友想跟一位老师学这种秘籍,在老师身边侍奉了三年,老师看她的确有些慧根,后来才略指一二。赫,好牛逼的老师!当然啦,听说一个算命大师生了三十几个儿孙,最后才找到一个小孙子可以传衣钵。这才是算命啦,立命之学还要更牛。您可能要说,别吹啦,坊间讲《论语》《大学》的视频书多了去了,谁稀罕你说的那些啊?找些来看看不就结了吗?那您就去试试,祝贺您成为一只全自动录放机,不对不对,您不可能记得那么全,是一只录音效果不好的录音机。这样如果就能改变生命,那这个世界早成了极乐世界了。改变生命的关键,在于你要跟对好的老师。要跟对好老师,首先你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条件够了,老师就会找到你了。

    说了半天空欢喜不是?

    当然不是。各位如果有缘看到这篇文,恭喜,您就已经走上这条大学之路了。(三秒钟掌声)

    下面我们会探讨,如何具备当好学生的条件。--请继续看下期:“有朋自远方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