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2012暑期漫游野营记(四)

(2012-09-13 09:37:47) 下一个
http://oi46.tinypic.com/ve28n9.jpg



上马之前,我虽然有些紧张,但上了马,反而不怕了,因为我知道害怕是帮不了我的,只有保持镇静和主动与马的配合,才是我要做的。刚走几步,我问前面的女儿,你可 以吗? 你要小心呀,妈妈帮不了你。 她说,你不用担心,我没事。我再看了她前面的 Justin, 他看起来很紧张。我想我的表情一定和 Justin 一样。





我骑的马叫 Dekota, 深褐色,中等高度,骑在他身上我试着将僵绳往左拉,它立即往左走,老先生说,这些马都是受过很好的训练的,它们知道要跟紧队伍,让我不要担心会走散。骑了 一会儿,我就觉得我的马和前面女儿的马有很大的不同,女儿的马一直走的很稳健,步伐很匀称,而我的马一会儿跟的很近,一会儿又掉队。几次它的热脸都贴到了前面 女儿的马的冷屁股上,人家把长长的尾巴一甩,我的马就慢了下来,不过它很聪明,当它觉得它落后太多时,它就快步追,这时俺就遭罪了,它快步追时我就得在马 背上前后晃悠。二十多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一条宽约二十米的很浅但水流很急的河,临下河时,马的蹄下是滑的,我的马打了一个趄咧,我的魂都被吓跑了,好在我 立刻镇静下来,身体尽量放松,跟马和拍,不能跟它较劲。我在心里跟上帝祷告说,求神保守我们的安全,保守这些所骑之马的脚步, 也保守我们的勇敢和体力。



当我们骑着马淌过这条河的时候,我突然脑子里出现了电影“渡江侦查记”的镜头,别说过江了,过眼前这条河就够壮烈的了,因为 我们的八匹马一步步地在水里踩着碎石过河时,河水是流动着的,所以眼前的景物在移动,马儿们也在移动,禁不住有些旋晕的感觉,好在很快就到了河的对面,一下子觉得踏实多了。

又走了一会儿坡路,我们就真的开始上山了,烈日一下子缓和了,马蹄下的路却是越来越艰难了,不但上山的路很陡,而且可以说是没有路的,马在土路石头树根盘 结的山路上行走,前两只脚探路,后两只脚把握平衡,若马失前蹄的时候,后两只脚就会很快的移动,找到新的平衡点。因为马是沿着本没有路的缝隙穿过,我们一 路就要特别留心自己的脸不会被树枝刮到,这时需用手拨开树枝,或立刻趴下躲闪树枝。 两条腿也要灵活移动,当马在数林里穿过时,有的空隙因为只能刚刚让马的身体通过,如果不挪开双腿,那么双腿就要生生的刮过粗糙的树干。上山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眼睛都是盯着前面的马的蹄子,越盯越担心会摔跤,后来我发现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于是我的眼睛开始往外往远看去,我们已经不知不觉 的到了山的顶峰,前方的路看不大清,倒是我的右手边就是山的边缘,如果从这里滚下去,那就是粉身碎骨呀,不过这满山的树林挡着你下滚的路,想粉身碎骨是不 可能的,可是,若从这马背上摔下来,没等到滚,就是这满地的扎人的数桩残枝和石块,那后果也是不敢想像的呀。

我们的目的地是从这山顶再往下走到一个湖边,可以坐在湖边休息和吃午饭, 马场为我们准备的一瓶水,一块三明治和一小袋薯片就在我们每人的马兜里,正当我们下坡接近湖边时,迎面一颗巨大的枯树横在我们面前,走在最前面的老先生让 压阵的那个小伙子骑马去打探前方的路是否可行,不一会儿,他报告说,我们目前没有别的路可走,要么翻过这颗巨树,要么折回到山顶。老先生想了一下,说折回 山顶吧,因为翻过这棵树是有风险的,不是每匹马都能跨过去。

于是老先生为我们示范怎样才能让马折回去,在这几步窄的山路上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掉头。我们按照指示先由最后压阵的俩人掉头,由后往前,按顺序依次掉 头,这真是一个考验,诺大的马在这么窄的坡路上掉头,俺以前想都没有想过,即使想也想不明白,此刻我却要将这个高难度动作瞬间完成,心里已经顾不上恐惧, 注意力全集中在怎样完成这个掉头的高难度动作。我要再次描述一下我所处的地形,这是一个下坡的几步宽的土路,我的右手边是长满树林的悬崖,左手边是呈四五 十度角的山壁,我左手紧抓马鞍上的扶手,右手将僵绳往左拉,双脚踢马的两侧,我的Dekota向左一个飞跃,两只前蹄高高地搭在左手边的山壁上,两只后蹄 九十度转向稳稳地站在原来的土路上,我的脸已经是面向山壁,身体因为马的大幅度的后仰而同样后仰着,然后我以刚才同样的动作,将僵绳向左拉,两脚再踢马 腹,我的马的前蹄又再次腾跃了一下,稳当的回到地面上,两只后蹄还和刚才一样,做了九十度的转向,随时跟着前蹄而做调整,就这样我顺利地完成了这一项我有 生以来从未做过的高难度动作。接着是我的女儿和 Justin 也都成功地掉转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又开始往山顶上折返,在那里让马休息。老先生给我们一小时的午餐时间,让我们拿着午餐,步行到下面的湖边,边吃饭,边看 景。老先生他们三人则留在山顶上吃午餐,还要喂马。

我们五人各自拿着午餐,一路下坡往湖边走去,沿途遇到四五个巨大的枯树横躺在路上,若是让马从上面越过去还真的不易呢。 我们慢慢地爬到树干上,再跳过去,或是从树与地面之间的空隙爬将过去,途中我还蹲在路边的小溪旁,用那清凉透彻的净水,好好的洗了一下手和脸 (早上在蒙古包没洗脸),又涂了一些防晒霜。走了大约二十分钟,我们来到了湖边,真是太美了,山里的湖水清澈无比,蓝色的湖水倒映着四周的绿色的山脉和树林,还有兰色的天空和一朵朵白云,真是人间的仙境瑶池啊 !我们仅用了十多分钟快快的吃完午餐,就要往山顶集合,在那里,我们的马和马场的三个人还在等我们呢。因为一直是上山,加上天气又热,老公早已将上衣脱下,光着上身, Roger 和Justin 远远将我们甩在身后,先上山了,我和女儿走走停停,女儿说她不想继续走了,我说,再坚持一会儿,我们马上就到。喂 !“马上” ?有意思 !中文里“马上”就是很快,不一会儿的意思,以前从未真正思考过马上和马有什么关系,可是那此刻跟女儿说完马上之后,我立刻明白了古人为何用马上来形容快的原因。可以想像得出,那时古人们出门用脚一步步走,多慢呀,一到马上,就快了呀,我猜这就是为什么“马上” 被用来形容快了的出处,不过,咱不是文字考古学家,说错了的话,俺可不负责任滴。

终于我们到了山顶,老先生和其他人都在等着我们了,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一行全上了马,和上山时的顺序相同,我们八人开始按原路下山返回马场。其实下山比上山更难,更需要和马配合,更需要全身肌肉的协调用力。下山时身体要往后仰,两脚登直,脚尖朝上。而且,下山时,山路不是一直笔直向下的,大多数是先是个大下坡,再来个小上坡,也就是说,山路是峰徊路转的,所以马一般在下坡时都会小跑,借着着冲力再上坡,所以骑在马上的我也已经学会仰身和俯身,随时调整,身体的肌肉除臀部以外,基本都是呈放松状态,要和马融为一体,不能和马较劲。在我身后的 Roger 一路都在夸我骑的好,我心里不禁要感谢我的舞蹈老师们,练了十年有余的中国舞,肌肉和身体的协调在关键时刻还是给力的。老先生在前面听到 Roger 夸我,他也回过头夸我,说我很勇敢,说他很惊讶,我能克服畏惧心理,在这么短的时间就骑得这样驾轻就熟。他还说几周前有个美国妈妈带了三个十几岁的儿女来骑马,一路上一直很紧张害怕,最后在他们中途休息的时候,她带着孩子不辞而别,马场的人在山上等了很长的时间不见他们母子们回来,大为紧张,因为这里如果没有马和渡轮,是不可能走出山的。好在当他们急忙联系游船公司的人之后,方得知她带着孩子们逃到我们刚才吃午餐的湖边,乘游船回到了对岸。

一路骑着马,看着风景,听着夸奖,俺别提有多高兴了,每走完一个大下坡或一段难走的路,我就用手轻轻的抚摸我的马- Dekota的脖子,又轻轻拍着它的头,它转过脸用它眼睛的余光看着我,它很通人性呀,我心里突然对它产生了怜爱之情,马这个动物多可怜呀,天生就是被人拿来骑的,还要被人踢打,身体再累再痛,都说不出来。

当我们接近山脚下的时候,突然觉得整个队伍的步伐加快了,老先生说,这是因为马认识路,知道快到家了,难怪我的 Dekota 的步伐这样疾,以至于它的脸总是贴到了前面的马屁股,所以它不得不把脸向左扬起来,只能用眼睛余光看着脚下的路。后面老公的马更心急,它不像我的马不管怎样,还走在队列里,老公的马已经公然跑出到对伍之外,不愿紧跟我的马后,它走在我们的左后方而不是正后方,它的头就在我的马的左后大腿旁, 每当它加快步伐发出清脆的马蹄与山石碰撞的声音时,我的马都向左后方回头用眼睛的余光,斜眼瞪着看它,并且也加快了步伐,那意思是说,你还竟然想超我,没门 !你若加速,我也加速,我不会让你走到我前头!


http://oi48.tinypic.com/9gyljl.jpg



http://oi47.tinypic.com/2d13695.jpg

http://oi46.tinypic.com/1zdyngz.jpg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香草仙子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勇敢。写得也好。读时替你捏把汗。赞!
mm走西口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提醒,原来是有段落的,不知放上后怎么就没分段了?又没检查,不好意思。周末愉快。
never_talk 回复 悄悄话 Hard to read, need paragraph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