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埃及记解读(16)--谁是耶荷华?

(2008-06-20 07:29:10) 下一个
出埃及记解读

16 谁是耶荷华?

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 终于离开了埃及。 在渺无人烟的西乃半岛四处游荡。 西乃半岛, 大部分面积都是些荒山野岭, 许多地方寸草不生。一大群人被摩西带着逃窜到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自然是食不果腹, 靠采些野菜野果充饥, 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即便这样, 多吃几个野果, 也会引得“摩西向他们发怒”。

这些以色列人, 原本居住在埃及最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带。 那里气候温和, 植物生长茂盛。 虽然不时得为法老出一些工, 做一些砖块。 但毕竟还能填饱肚子。 如今被摩西煽动,在埃及杀人放火, 抢劫财宝。金子是有了, 可是逃到在这荒郊野岭, 风餐露宿。 抢来的金银,吃也不能, 穿也不行。 时间久了, 自然心生怨恨。 这种怨恨逐渐转变成了对摩西的不满,而且愈演愈烈, 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不但威胁摩西的地位,完全可能将摩西彻底毁灭。“摩西就呼求耶和华说,我向这百姓怎样行呢?他们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我。” 从百怖经的描写可以看出, 以色列百姓已经忍无可忍了。 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摩西当然能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 事到如今只能硬着脑袋上了。

从前摩西靠杜撰出一个耶荷华骗取了部分犹太人的信任, 如今情急之下, 只能再把耶荷华抬出来吓唬老百姓。 这也难怪, 即使在如今这个科学昌明的年代, 耶教徒想起耶荷华来依然双腿颤抖, 站立不住, 非得五体投地不可, 何况那些三千多年前的中东人,对鬼神自然更是十分惧怕的。 摩西明白一个道理:管他真神假神, 吓得住百姓就是好神。于是“摩西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与我争闹?为什么试探耶和华呢?他给那地方起名叫玛撒(就是试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因以色列人争闹,又因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 巧妙地搬出耶荷华来当挡箭牌。

其实这种借鬼神行诈的计谋, 也不是只有摩西才想得出来的。 摩西死后一千年, 东方一个强大帝国的一队农民, 被统治者强征劳役。 依那时严苛的法律, 服役者必须在规定时限前到达指定地点,不然按法律将会全部被处死。可惜天降大雨, 误了行程。其中的两位有识之士, 陈胜,吴广一手策划和实施了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事件,为建立陈胜的威望作了种种舆论上的准备。

吴广先把写有“陈胜王”的布条暗地里塞入鱼腹,然后高调当众取出。 更为了扩大影响,夜晚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呼声,被民间传为神话, 众人皆以为天意灭秦。 陈胜、吴广揭杆而起, 率领农民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农民军所到之处,农民纷纷响应。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

陈胜吴广想出这个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办法, 虽然比摩西要晚了一千多年, 不过没有证据表明陈吴抄袭了摩西的计谋, 而是各自独立发明了装神弄鬼的招数。

如今的华人耶教徒, 对一本小破书中, 哪怕是最明显的前言不搭后语的乌七八糟故事, 也是深信不疑, 绞尽脑汁地骗自己。偏偏那些三千多年前可恶的犹太人, 比之今日的华人耶教徒更有怀疑精神。这个摩西神也装了, 鬼也弄了, 还有不少犹太人居然愣是不信摩西编纂的故事。

如果能站在当时犹太人的角度上, 其实也不难理解。从这些犹太人随摩西在埃及打砸抢开始,到西乃半岛上四处乱窜游荡。整天就听那个摩西, 红口白牙, 信誓旦旦地胡扯什么耶荷华哪天哪天, 又偷偷摸摸地接见了摩西, 要大家耐心等待时机, 以后一定能到达“流奶与蜜”的地方云云。这种画饼充饥的事, 一天两天的也许还可以, 可日子久了, 大家的生活每况愈下, 食不果腹, 衣不蔽体。谁还能听得进去?怒气也自然发向摩西:“你摩西天天耶荷华长, 耶荷华短的。还是先叫耶荷华给大家弄点吃的喝的吧”; “耶荷华又不是你老婆孩子, 咋就你一个人能见?”“ 见了耶荷华就死,什么鬼话,你见了耶荷华怎么没死? 保不准你胡编乱造的? 对, 我们要见耶荷华, 要见耶荷华!”

眼看着民怨沸腾, 单单靠摩西空口白话已经是没有用了。 耶荷华再不出来现个身, 亮亮像的话, 不但摩西性命不保, 耶荷华也会被什么牛魔王, 阿吞神踩在脚下, 永世不得翻身。 如果耶荷华能绕着西乃半岛飞上几圈, 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可惜耶荷华永远都不会满足黎民百姓这个小小的好奇心的。 摩西不愧是耶荷华神的代理人, 虽然无法请动耶荷华绕西乃半岛飞上几圈, 但居然能请出耶荷华站在山头上露了一下脸。这次露面, 是耶荷华绝无仅有的一次现身给以色列众人, 值得大书特书, 仔细推敲, 认真分析!

让我们先来看看摩西是如何布置耶荷华同以色列人的历史性会面。

11 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因为第三天耶和华要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乃山上。
12 你要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限,说,你们当谨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
13 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无论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到角声拖长的时候,他们才可到山根来。
14 摩西下山往百姓那里去,叫他们自洁,他们就洗衣服。
15 他对百姓说,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不可亲近女人。
16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
17 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神,都站在山下。
18 西乃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动。
19 角声渐渐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说话,神有声音答应他。
20 耶和华降临在西乃山顶上,耶和华召摩西上山顶,摩西就上去。


从《百怖经》的描写可以看出, 摩西为了布置耶荷华的出现, 也是煞费苦心的。 第一, 严格地限制会见耶荷华的代表团人数, 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会见的。代表团主要由两类人组成。 一是摩西的亲信比如亚伦,拿答,亚比户等等。 二是由长老组成的长老团。 第二, 制造恐怖气氛, 散布谣言,恐吓以色列人。 连“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下去嘱咐百姓,不可闯过来到我面前观看,恐怕他们有多人死亡,又叫亲近我的祭司自洁,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

后来中国收回香港主权时, 也学着摩西的办法, 组成了一个特首选举团。因为团员们比百姓毕竟要听话,容易驾驭得多。 其中功能组, 基本上是那些与党保持一致的代表, 相当于摩西的亚伦,拿答,亚比户等等。 而直选的代表, 则是有点类同摩西的那个长老团。 后来中国政府在香港这十年,跌跌撞撞, 给予香港许许多多的优惠政策,财政支援, 才勉勉强强地得到拥护。 而那个摩西, 轻而易举地消弥了反对他的声音。 不能不说是个天才的政治家, 三千多年前的手段, 比二十一世纪的中共还要高明。

摩西做好了准备, 挑选了一个雷电交加的日子, 终于带着他的朝圣团上山晋见耶荷华了。 可惜的是对耶荷华这一绝无仅有的在众人面前显圣,《百怖经》中的描写简单得不近情理。

“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并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他们看见以色列的神,他脚下仿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

但凡我们形容一个人, 最重要的当是体态和面目, 因为最能体现人体特征。《百怖经》中如果描写耶荷华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虽然有点像章子怡, 但毕竟给了人们一个不失特点的鲜明形象。就算经书中不必耗费太多笔墨在耶荷华的长相上, 最起码也得让观众知道个环肥燕瘦的。 比如三国时的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关羽身长九尺, 面如重枣; 而刘备两耳垂肩, 双手过膝。寥寥数语, 三兄弟的特色, 跃然纸上, 使人过目不忘。 如果三国演义中对他们三人的描写分别是, 脚下仿佛有平铺的蓝宝石, 红宝石, 绿宝石。 那简直就是废话, 等于什么也没说, 提起他们的故事来, 大家还能如此的耳熟能详吗?

因为年代久远, 加上《百怖经》中对耶荷华相貌缺少描写。 如今无法判断耶荷华长得更像章子怡还是陈冠西。 不过笔者认为耶荷华既不像章子怡, 也不像陈冠西。 一来因为摩西身为中东人士,没见过中土风物人情。 二来,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显圣的耶荷华,其实是《百怖经》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约书亚。

摩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大家召集上了西乃山拜见耶荷华。 如果真有个耶荷华, 绕着山头飞上几圈,放出大光, 众人还敢不心服口服? 但如果原本没有什么耶荷华, 要装神弄鬼, 就得找一个最最知己的人了。 这约书亚是摩西选定的接班人,有着共同的利益, 跟着摩西也有些年头了, 一直被摩西视为左右手。 晋见耶荷华这等大事,怎能少得了? 可是《百怖经》中耶荷华参拜团中竟然没有约书亚? 个中蹊窍, 大家还看不出为什么吗?

这也正是摩西要严格限制晋见团人数的原因。试想如果摩西不限制人数, 难免其中有个别与约书亚娴熟之人, 待会见时突然发现了其中奥秘, 大喊一声: 那不是XX家的小三子吗? 这摩西岂不死无葬身之处。 所以人数是一定要限制的。 此外, 最好要多找些老朽。 那些长老, 本来就年老体弱, 雷电交加的日子爬上西乃山, 早就上气不接下气, 剩下半条命了。耶荷华出现时,忙不迭地跪拜,又被摩西吆喝着,雨水, 泪水, 汗水交替而下, 老眼昏花的能看到耶荷华脚下的颜色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百怖经》中没有仔细地描写耶荷华的形象, 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虽然如此, 但从其中的只言片语, 还是可以看出耶荷华外形同人类是相似的, 有手(下文还会讨论)有脚的。而不是如许多不读书的耶教徒说的那样, 只是个灵。

请阅读我的博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