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满清入关与日本侵略中国的本质不同在哪里?

(2007-12-25 19:43:01) 下一个
满清入关与日本侵略中国的本质不同在哪里?
[问题的提出]
有网友认为:个人觉得满清入关和日本占领是一回事、对中国百姓都是极端残忍的、无非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

日本搞大东亚共荣圈是什么东西?利用伪军是什么策略?维持会是什么?这个帖子批判到现在的汪伪政权是什么?按上面的逻辑你也可以说他没有灭绝到底啊、还用了中国人、革命党人汪精卫、满清前皇帝来统治中国啊?

50年前的事情我们知道要反对、300年前的侵略就可以否认?把明末清初的满清捧成中华一族、这是实用主义---须知、20世纪初的第一个口号是驱逐达虏、恢复中华、也就是说直到20世纪初、对满清的认同还是有疑问的
汉文化有坚强的生命力、如果日本占领了中国、也许200年后又是汉族恢复统治地位、那时候的中国人还拥有了现在的日本和马来亚、是不是要说30世纪30-40年代的日本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说得远点他们说不定不大陆居民还正宗呢---实用主义永远没有错的---这在大陆是真理

[我们之所以说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理由]


1、民族融合含义
民族融合是一个历史长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它往往以战争为特征,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充满着残忍与血性,对于在融合过程中的较弱的一方往往是一个痛苦的历史过程。所以从人类文明的观点看,这是不人道的,是野蛮历史时期的产物。
民族融合又可分为完全的民族融合,和不完全的民族融合。是否完成两个民族的融合,是以参与融合的各方民族之间是否最终完全同化为特征。完全的民族融合,经过融合后对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不完全的民族融合,使两个民族千年永存矛盾,对历史发展有巨大的破坏力。如以色列失国后,最终没能实现民族融合,待到二十世纪还成为战争根源。
民族融合,在历史长河中,是各民族原各自有不同的文化,通过战争使两个以上的民族实行杂居生活,在通婚和继承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融合的过程中,参与融合的各民族相互逐渐同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各民族原有的特性,共同创造出新的共有的新的文明。这是世界历史的普遍现象。例如我国的女真族、满族在元朝与清朝与汉族的融合。美国的英格兰人与印第安人的融合。再追溯远一些,英国的民族构成还是由伊伯利亚人、凯尔特族人、罗马人、日尔曼人、丹麦人、诺曼人构成。英国在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国的诺曼人征服英格兰后,在英国土地上生活的人,都使用英语,融合成英格兰人。
2、我国元朝、清朝发生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
早在汉朝三国时期,各民族已以在这块中华大地上相互角逐,相互“战争、往来”。元朝、清朝只不过是一种由北向南的迁移过程。而由南向北的统治和影响早在汉朝时朝已经发生。这是中国这块东亚大陆地理特征所决定的历史必然。请看汉朝、三国、随朝地图:




3、日本侵华战争与元、清的民族战争有本质区别
一次大战后,世界各国基本保持了国土稳定,人类告别野蛮时代,各国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日趋成熟,在文明时代里,再通过战争实行民族融合的痛苦过程,是十分不人道的,也是不再有可能的事。从拿破仑占领欧州的形式上看出,拿破仑实行的是统治,占领,而并没有进行民族融合的实质性行动。在二十世纪后进行的一切战争中,都无一例外地不能实现民族的融合,所有一切战争只能是灭族性的和掠夺性的战争。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的侵略战争,就是在“各国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日趋成熟的文明时代里”进行的掠夺战争。这种国家之间掠夺战争与久远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区别一是,战争的目的野蛮性是与文明时代所不能相容。在征服另一个民族的可能性已经不再可能的文明现实下,还发动野蛮的征服战争,是一种逆历史潮流的行为。
区别二是,日本的侵略战争主要的目标只是掠夺资源和建立附庸国,为称霸世界做准备,完全区别于元、清民族战争以迁徒自已民族的生存地为目的。从战争的目的上没有民族融合的意愿,而只是奴役另一个民族为已民族谋福利为目的。
区别三是,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时期,世界秩序已有国家主权概念,领土边界基本稳定,民族意识各自成熟,早已告别冷兵器时代,以十六世纪欧州文艺复兴为标志,世界已进入文明时代,侵略别国疆土的行为已为世界各国公认所谴责,完全区别于300年前的明末清初时期,历史的进程到这个时期,不事时宜的再发动国家并吞战争,是一种对人类文明、世界秩序的严重挑战。这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决定了清入关战争与日渡海战争的本质不同。

综上所述,把满清入关和日本占领混为一谈,认为“是一回事”,就是把中世纪的野蛮与文明时代的野蛮混为一谈,是一种对历史的否定,对文明的否定。是一种为文明时代发动野蛮战争国家政府推脱责任的行为,也是对历史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 本帖最后由 临江柳 于 2007-12-25 15:48 编辑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