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2010-02-24 12:19:51) 下一个
当初看西厢记的时候, 看到长亭送别, 莺莺取出一块帕子, 上面有四句:"弃置今何在, 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 怜取眼前人." 当时并不是很明白莺莺这时候给张生说这么几句是什么意思, 但是好歹明白了宝玉给黛玉送旧绢子是什么意思, 让人家姑娘哭成那样, 又吐了小半碗血.

今天认认真真看了<<会真记>>, 才知道这几句是原封不动从那里来的, 只是换了个地方用. 看起来, 我倒是更喜欢会真记的故事, 也难怪老金痛恨西厢的结尾, 非说不是老王写的, 皆因有会真记在前面比着呢. 就连老王改了故事, 也舍不得丢弃莺莺的绝句, 换个桥段也要把它传下去.

在会真记里, 这首诗是出现在故事的最后, 张生怕镇不住莺莺这样的天生尤物, 于是不娶. 不娶, 心里又惦记. 找个由子就去人家家里拜访, 谎称是哥哥. 莺莺不见, 只传出一首诗:"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张生等了几天, 终不得一见, 于是告辞. 临走莺莺又传出一首诗, 便是上面的绝句:"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两篇字句有出入, 尚未考证以何为准.) 这四句放在这就妥贴了: 当时好成那样, 后来又如何? 不如把对旧人的心思, 多放些在眼前人身上吧. 这位尤物果然胸怀过人 -- 你已经辜负了我, 难道还要辜负现在的身边人吗?

鲁迅说<<会真记>>一出"振动文坛", 恐怕其一是文字, 比如莺莺的几首诗, 元诗也许轻, 但小说是绝好的, 用字不多, 此起彼伏. 其二便是人物塑造, 莺莺的丰满, 张生的坦白, 没辜负个"真"字. 天底下几千年总在重复相似的故事, 又有几个男人肯直说:"我怕降服不住她." 于此, 姐妹们也便原谅他吧.

话说崔姑娘拿捏小元也真是有一套, 当初好的时候就把小元整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又来这么个不见, 又写这么两首勾魂诗, 让他后半辈子耿耿于怀. 还引了几千年的人骂小元负心汉, 连王大才子都看不过, 硬要牛不喝水强按头, 以大团圆结局. 只有金圣叹现实一些: 世事原本如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