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君博客

屋里关久了,出门走走,吹吹风,晒晒太阳。
正文

中国拯救产能过剩危机,会重蹈结构失衡覆辙吗?--扩大内需(3)

(2009-01-07 08:07:31) 下一个
扩大内需尚须以利促商,还富于民—连载(四)

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说,中国外向型经济具有国内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国内消费需求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与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密切相关。中国的收入分配具有头重脚轻的特点,即财政税收占大头,企业利润持中,劳动者收入萎缩,在这样的分配格局下,国内生产的国内消费不了,只好向国外寻找投资出路。

从2001年至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4.43%,消费增长率为10.26%,投资增长率为18.07%,财政收入增长率为21.16%,以消费增长率为基数,则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于消费增长率40%,投资增长率高于消费增长率76%,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消费增长率106%。

在全国人大会议中,有人大代表对94年分税制后国家税负过重挤压了劳工收入提出了质疑,有经济学家辩解说,税收增长速度过高,源于进出口双重收税,对国内生产、消费并无影响。在这里,经济学家欺负外行,唬弄了人大代表。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从2001年至2006年,关税占全国税收比率仅为4.23%,关税增长率仅为8.19%,中国税收过高,哪里是由什么关税造成的?

中国税收增长过高,由生产领域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负担过重引起,从2001至2006年,企业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占全国税收的36%与17%,前者增长率与总税收增长率大致同步,而企业所得税增长率为46%。

由于企业的税负过重,出于赢利的资本本性,企业向工人转移经营成本,诸如压低工资,无偿延长工时,一些企业主甚至蛮横拖欠拒发民工工资;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富裕,大量民工进城;在国有企业资本向私人老板转移的权钱交易过程中,大量国有中小企业工人下岗,再就业艰难,而工人们缺乏劳工法的保护,不具有向资本家讨价还价的集体力量,只能向资本、向企业屈服,由此,制度性压低了劳动成本,最后,在宏观上造成消费需求的萎缩。

近年来国内消费逐年萎缩,国内消费率由2001年的61%下降到2007年的50%。

由于中国经济总体和结构的特点是开放外向,规模上国内经济产能大于消费需求,结构上收入分配头重脚轻,在世界性经济危机来临之际,以为从总量上采取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就能填实出口退潮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需求亏空,中国经济就能苦捱过关,关门大吉,那就“太天真了,sometimes naïve!”

根据2007年的经济规模和外贸规模的分析,中国外贸出超约2万亿人民币,国内产能超过需求部分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假定2009年外贸需求下降幅度等于外贸出超部分,即2万亿人民币,假定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2万亿来弥补出口需求退潮形成的巨大亏空,倘若政府不改变财政、企业、劳工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假定政府将所有财政支出用于基本建设,因为由收入分配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不变,则中国将从宏观上多出7.5%的只能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能力,这将使中国经济由总量性的生产过剩转化为结构性的生产过剩,势必出现重复建设,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半拉子工程等结构性经济危机现象;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反复出现过这类现象,被中国经济学家称之为两大部类非平衡发展,这样的决策错误,我们过去实在犯得嘴磨破了皮,手长满了茧,谁想再犯,就是不长脑子。

中国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可重点仍放在基本建设上,企图用投资需求带动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可是,中国经济失衡的根源在于不合理、不稳定的收入分配,由此导致了产能大于需求的经济规模和结构,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当国内产能大于需求时,过剩产能还能在国际市场寻找出路,钱多了花不出去,先存起来再说,美其名曰国际投资;可是,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号称“金融海啸”,国际需求坍塌,在这种国际经济形势下,即使国内财大气粗的四万亿财政支出能创造出堪与“金融海啸”前的出口需求相媲美的国内投资需求,在消费萎缩的情况下,过剩的生产能力从哪儿去寻找消费市场?毕竟,煤炭虽可以烧水煮饭,水泥和钢材却是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的呀!

因此,我认为,扩大内需的四万亿财政支出,重点要放在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上,国家和地方财政要向企业让利,企业有投资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国家财政收入才有保障,此所谓“以利促商”;国家和地方财政要向人民还债,国家欠人民的债太多,具体的就不说了,说多了人家不爱听,讨人嫌,此所谓“还富于民”。当然,政府若真要做这等好事就必须实行职能转换,将政府职能逐渐转化到提供公共产品,如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来。

2007年国家免除农业税(农业税占国家税收的3%),全面实施劳动合同法,显然有利于扩大消费。

在目前情况下,扩大内需的四万亿财政支出,用于投资需求和社会福利需求中相对合适的比例是什么?

根据2007年最终需求结构,扣除产能过剩部分,国内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占国内总需求的比例分别为46%与54%,因此,即使不考虑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就四万亿财政支出来说,其中至少54%,也就是说2万1千6百亿,应通过财政支出的合理安排,通过经济运行的连锁反应,落实到消费需求上。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结构性生产能力过剩的经济失衡经济危机。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亚君 回复 悄悄话 同意你所说的。不过,我感到中国共产党还是在变,当然,也许是我希望它变,希望它变得好一点,更多地考虑老百姓的利益。在经济危机中,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hyhluck 回复 悄悄话 政府不可能还富于民,如果还富于民了,就不是gcd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