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伦敦的巴士

(2009-04-21 17:54:57) 下一个
伦敦的巴士
在晴和的日子出门,如果不赶时间,坐巴士是最佳选择。找一个上层靠窗的位子,
坐在行驶的摇篮里看风景,有心情的话可以像张爱玲一样淘气地伸手去摘窗外的叶
子,也可以安心地读一本书,累了就闭上眼小睡一会儿,只要不睡过站就好。
在上海,和伦敦巴士最相像的要算是从老西门出发向西经淮海路,虹桥开发区直抵
西郊公园的911双层巴士了。伦敦的巴士全身红色,每一辆车都专门设有行李区,婴
儿坐车和轮椅区。伦敦的夏天再热也不至于让人难以忍受,车上没有冷空调,但座
位上有圆形的风扇孔;到冬天时,车内的暖气一定开放,英国的冬季实在太漫长而
寒冷。

8年前,伦敦的马路上还经常可以看见老式的双层巴士,现在已经几乎绝迹了。老式
双层巴士的后部是敞开式的,驾驶室和车厢并不相通,所以每一辆车都配有一个售
票员。不像上海的售票员都有自己的座位,英国的售票员得背着售票机上窜下跳。
乘客从巴士的后部上下,到下车前需要拉动绳铃通知司机。我有一段时间常常乘坐
的38路车,就是这样的老爷车,可以从唐人街坐到哈客尼中心,那里有柏百丽的工
厂门市部。坐38路的日子里有两个售票员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四十几岁的白人,
每天穿着齐齐整整的制服,很有礼貌又不拘言笑。碰到逃票的人,他绝不放过,振
振有词之余抱怨两声世风日下。还有一个是二十几岁的黑人,成天歪戴着贝雷帽。
我怀疑他把制服送到裁缝那里收过腰身,否则不可能穿在身上显得那么妥贴时尚。
像姜太公钓鱼似的,他总是等人主动买票,从不查票。车一开动起来,他就斜倚着
栏杆吹口琴,很动听的曲子,吹出一车的轻松快乐来,让我好不欣赏。然而他的老
板可能不像我这么欣赏他的工作方式,亦或他也不太喜欢这份工作,几个月后就再
也见不到他了。而那个一脸严肃的白人售票员和时常能碰见,直到我搬离那个地方。

08北京奥运闭幕式中英交接棒时,据说2012伦敦奥运组委会安排贝克汉姆在一辆代
表伦敦形象的双层巴士上开球以示交接,我希望能看到一辆老爷车,因为它已经绝
迹于伦敦的马路了。新的车型不再有开敞的后部,绳铃也换成了按钮铃,有的还装
上电视屏幕。乘客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和上海一样。

乘坐同一路车久了,和司机们也变得面熟起来,上下车都会互相致意。我下车一般
要往后回走一段,有一次我从超市大包小包地上车,没料想司机看在眼里,特意没
到车站特意为我停车,让我少走几步路。在庸碌的生活里不经意地遇见这样细心善
良的人,怎么都给人平添一丝感动,几分希望,这是上车时没能预见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