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云林触发台独之“历史终结”!

(2008-11-05 06:07:21) 下一个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已经在11 月3 日中午12 点抵达台湾,作为北京历史上最高层级官员访问台湾,由此在台举行的陈江会,以及可能的陈马会,引起了华人世界的巨大关注,甚至超过了对美国大选的关心。

陈云林出发前,就为此行定调,称此次台北之行,是海协会、海基会制度性协商的既定议程,会谈内容只围绕经济议题展开,不关政治、更不涉及岛内政治斗争。陈会长还因毒奶粉事件,再度向台湾同胞表示歉意。虽然陈会长如此低调、并且身段柔软,但他此次访台意义之重大,并没有被各方忽视,被世界媒体解读成两岸一系列融冰之举的重要一环,美国方面也明确表示欢迎。

同样对此给予高度政治解读的还有台湾民进党,继党籍议员王定宇在台南孔庙暴力推搡以私人身份访台的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之后,10 月23 日民进党还动员在台北举办了50 万人的呛马反中的大游行,甚至默许弊案缠身的陈水扁参加。民进党方面把陈云林访台视作马英九政府对大陆方面的输诚,此刻正在陈云林在台的所有活动周围,掀起了更大的抗议浪潮,甚至黑色幽默地破天荒捍卫起“中华民国”起来。

如何解读陈云林访台的意义,自然看论者持什么立场。客观的说,两岸三通和台海和解过程,是一种迅速的正反馈的过程,是“自扣”的,只要一开启,就会加速,除非遇到重大政治风波或者战争,否则是一辆无法停下的列车,一直开到台湾完全没有能力独立。原因是三通直接导致两岸人员、物资、金融的双向依赖,两岸经济一体化加剧,骤然增加了局势逆转的成本,而人员和信息相互自由流通,增加了两岸民众之间的熟悉和同情,台湾人的去中国心态,会被缓释。

台湾主体性也是从1970 年代末开始的政治构造,这样的政治构造,一旦三通和人员物资自由流动,就失去了安全的封闭性,在当下的全球化世界里又面对中国崛起的事实,非常难再积蓄政治能量,不但建国梦破碎,各方利益的瓜葛也会迫使台湾政治人物不停做出现实妥协。对于美国因素来说,如果一旦美国政治家确认台湾主流并不想挑衅大陆,而少数台独的挑衅对美国也没好处(归功于陈水扁的折腾),那么也不再会有美国政党试图逆势而上,台湾的战略棋子作用也会大大减轻。只要没有重大政治风波或者战争,台湾的命运从陈云林访台之后就大概确定——虽然可以继续保持政治现状和中华民国,但已经没有离开大陆的能力甚至意愿了。

对于大陆来说,无论是副会长受到人身伤害,还是民进党的街头威胁,都无法动摇陈云林访台的决心。原因之一是自从马英九以700 万高票当选之后,北京已经把它解读成台湾主流民意对两岸三通以及台海和解的政治背书,此刻不开启这个历史性的过程,还要待到何时?启动这个会自动加速的过程,其好处远远大于任何其带来的坏处,因此为此做任何非原则的让步、甚至做任何形式上的变通,都相当值得。

而从技术层面说,大陆这次送给台湾的,就是“不叫CEPA 的CEPA”,因为之前有相应的以CEPA 形式帮助香港、澳门渡过金融危机、甚至缓解对北京不满的经验,因此在对台政策上深深认知到,以经济合作甚至援助的方式对待政治上有异议的地区,会起到以经济吸纳政治的效果。台海分治近60 年,有千万条无法解开的政治心结,但大陆以经济共融、政治搁置的方式缓解这一代台湾人的不满、宽容上一代人台湾人的对抗、期待下一代台湾人的合作,的确是现实主义方案。

对于马政府来说,虽然大陆方面有更多的上手牌,但马也因此极大获利,不但能振作台湾经济信心,抬升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几乎跌倒谷底的政府支持率,而且在大陆明确的以经济吸纳政治的原则下,台湾暂时不会在政治主体性上被迫让步。

马英九这一代政治家,完全没有蒋介石断然搭车朝鲜战争让台湾和美国捆绑的判断力,也不像蒋经国那么有勇气,敢于开启民主进程让美国在行将抛弃台湾的时候“突然”发现台湾的利用价值,重新保护台湾。马只要安安稳稳,保持台湾的平安,这对台海的和平来说,是福,但对于坚持台湾主体性的台独人士来说,却是理想的绝望。

不过,大势所趋,台独最好的时代的确已经过去。两岸和世界主要大国,目前都认可了台海问题上政治现状(Status Quo)的现实合理性。台海各方势力,现在等于必须在以政治现状为棋格的棋盘下棋。从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陈云林的身段柔软,还是马英九的主动非战姿态,都是按规则出招的现实主义举措,毕竟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并不会是这一代人能很快见到的事情。不接受政治现状的民进党以及台独势力,只能继续做民主社会的必要少数,而无法主导台海进程。

但,没有人会轻易接受历史的终结,因此,民进党和其它台独人士,会继续抗争下去,至少会蔓延整个这一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