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中国国产汽车整车出口到非洲现状与对策

(2008-12-05 10:04:01) 下一个

中国国产汽车整车出口到非洲现状与对策
来源:《汽车零部件》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5日

  • 我国汽车在非洲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2006年我国62664辆汽车出口到非洲51个国家,同比增长63.4%,占总出口数量的18.2%,出口金额达到70992万美元,同比增长70.4%,占总出口金额的22.7%。2007年这一份额进一步增加。

    国产汽车出口非洲的现状

    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出口的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非洲、亚洲、中东和南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内地汽车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汽车出口快速增长,2002年—2008年第一季度的出口数据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成绩喜人。而且我国汽车在非洲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2006年我国有62664辆汽车出口到非洲51个国家,同比增长63.4%,占总出口数量的18.2%,出口金额达到70992万美元,同比增长70.4%,占总出口金额的22.7%。2007年这一份额进一步增加,具体数据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非洲市场对我国汽车出口企业非常重要,面对非洲这个拥有53个国家和8.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不仅抓住了商机,也在那里找到了自信。奇瑞汽车公司是个典型代表。奇瑞在我国出口企业中名列首位。2007年,奇瑞出口车辆11.987辆,增幅达132%,并且连续3年实现倍增,公司海外市场占总销量的比例已经达到?/3,其中非洲是奇瑞出口海外的主战场。奇瑞汽车在埃及、南非和摩洛哥等非洲国家销售业绩非常突出。

    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非洲市场的SWOT分析

    根据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非洲的现状,用SWOT分析法阐述我国汽车出口非洲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有助于我国汽车企业更好的发展。

    我国汽车出口非洲的优势:第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第二,各企业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汽车产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技术的提升会大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获利能力显著增强。第三,我国汽车产品定位在经济适用型、价格、性能都与非洲国家的需求合拍,市场广大。

    虽然我国汽车企业出口非洲拥有优势,但劣势也不可忽略。第一,一些出口企业没有明确的出口战略,多数只是随机出口,根据国家商务部2007年公布的数据,2006年我国汽车出口企业达到1175家,但形成规模的很少,其中年出口10辆以下的企业高达669家,有204家企业只出口一辆车,出口经营单位过多,秩序混乱。第二,有些企业之间恶性低价竞争,急功近利,只重视提高出口数量而忽视真实利润的增长,无序竞争加剧。2006年前11个月我国轿车出口8.57辆,同比增长256%,单价却同比下降了19。5%,汽车企业之间的低价恶性竞争损害了国外消费者以及我国企业和行业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形象,不仅增销不增收,还破坏了其它良性出口企业的出口环境。而且多数出口企业忽视品牌,品牌塑造力度远远不够,不仅缺乏知名度,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也日益突出。

  • 不过,出口企业仍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机会促进出口。第一,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制定政策和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汽车出口,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良好。第二,中非关系友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中非合作论坛和高层领导互访加强了双方的经贸交流,非洲的中国汽车热进一步升温。第三,非洲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市场,各国出口企业都是进入不久,欧美日韩等汽车强国也没有站稳脚跟,我国汽车与世界大品牌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第四,非洲本身没有成熟的汽车工业,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和质量认证水平不高,市场进入门槛较低,符合我国汽车产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而且非洲许多国家加大了汽车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本国汽车发展,如埃及政府对汽车消费给予补贴,以较低的道路收费标准来刺激汽车消费,增加汽车进口数量。这些都为我国国产汽车出口非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汽车出口企业在利用机会的同时也要避免潜在威胁。非洲作为新兴市场,政策环境和市场规律都不稳定,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力过强,偶然的政策变动可能会让企业措手不及,给出口企业的稳定经营造成障碍。其次,欧美日韩汽车企业实力雄厚,虽然我国企业与他们一同进入非洲市场,但是各品牌之间竞争激烈,企业之间实力的差距很快就会显现出来,中国汽车产品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容易。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非洲国家也会慢慢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我国汽车企业要早做准备。

    促进汽车出口非洲市场的对策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企业出口非洲有很大优势和机会,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潜在威胁。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占领这个市场,我国政府和出口企业对此要有深刻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政府在汽车企业的出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政策法规规范企业的出口行为,整顿出口秩序。2006年商务部出台了支持汽车出口的十大政策,2007年国家五部委为出口规范秩序又出台了《关于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通知》,这项政策对我国汽车出口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2007年我国汽车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8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所占比重日益增大,而且自主品牌也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不过,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政府亦可利用自身职能和外交手段服务企业,为企业出口铺路。汽车出口遭遇贸易壁垒是不可避免的,而贸易壁垒中的技术认证是目前困扰中国汽车企业的普遍难题。目前国际上的认证标准繁多,不同的国家执行不同的标准,中国的汽车认证标准不被国外承认,使中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极大阻碍。除了中国汽车本身存在问题外,民族保护主义的技术壁垒也加大了国内汽车企业的认证难度。我国政府应该和出口地政府进行协商,从国家的角度建立互信并签订相互承认对方国家认证的协议,利用其政治影响力为我国汽车企业出口减小贸易壁垒。

    而且在一些商业纠纷中,政府部门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汽车出口企业在非洲遇到商业纠纷时,可以寻求我国驻当地官员的帮助,相关政府人员也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服务,维护我国的利益。

    当然,汽车贸易的主体终究是汽车企业,企业应该把握住机会,根据自身实际,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快发展。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中国汽车要想在非洲获得持续发展,不能单纯追求销量的片面发展,而应致力于品牌的建设。在这方面,长城汽车的经验值得众多车企学习和借鉴。长城把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产品销往非洲,并通过在非洲CKD、SKD组装厂和合理化的销售渠道让最新产品在国内与非洲同步上市,赢得了客户的赞赏。同时,他们积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体系,从2005年起,启动了针对海外市场的售后服务活动——Victor(威科特)计划。

    现在,非洲正掀起经济建设热潮,尤其是基础建设正如火如荼。非洲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

    非洲基础建设的开展不仅给中国建设企业带来大量的建筑工程,对各类车辆需求的增加也为中国汽车出口提供了机会。按照海关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出口的汽车按出口金额计算,载货车仍然位居我国汽车出口的第一位,特种用途车位居第二,这些特殊用途车的出口与我国企业大力开展海外建设密不可分。

    中国建设在非洲已深入人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汽车出口企业若与其合作,既可以获得来自这些企业源源不断的订单,又可以利用建设企业在非洲的影响力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我国货车的龙头企业——一汽解放就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另外,对汽车出口企业来说,进入目标国政府采购获益将颇多。首先政府采购能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因为企业要想从政府采购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加强自身实力和信誉。其次,政府采购量大而且逐年增加,企业由此可以得到一条稳定的销路。最后,企业可以利用政府采购的示范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并且,汽车出口到当地市场,在市场竞争中难免遇到纠纷和摩擦,通过政府采购与相关部门保持良好关系,有助于解决问题,降低市场运作难度。

    当然,争取政府采购并非易事。企业不仅要突出实力,提升参与政府采购的诚信和竞争力,还要调整车型,正确掌握政府采购的操作规则,把握市场运转机制,了解政府采购动态。同时,企业也要正确利用政府采购赋予企业的法律权利,维护自身在政府采购市场的合法利益。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