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诗稿

一鹤排云上,诗情到碧霄
个人资料
正文

平仄之我见

(2008-03-11 10:53:24) 下一个

初学写旧体诗的朋友,常常视平仄为畏途。其实平仄并不难,稍下点功夫,就能解决。旧时代再蠢的秀才都懂平仄,我们可不要被平仄唬倒了。 

平仄是什么?我体会平仄是这个字发音时最基本的音响效果,因此可以说是一种乐感。天下字非平即仄(除了个别可平可仄或似仄实平的字外),就像天下的人非男即女,脚下的鞋子非左即右一样 (除少数不男不女的两性人,或左右不分的鞋套外)。 

正因为平仄是一种乐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词,都是平仄搭配好了的,让我们吟哦起来顺畅,抑扬顿挫。例子是不胜枚举的,随手就是一串,如桃红柳绿、绿水青山、山高水远、地久天长、豪情壮志、新仇旧恨、万马奔腾、千钧一发、酒绿灯红、男盗女娼……等等。就是“一夜夫妻百世恩”“跳到黄河洗不清”等人们常说的话,也都是平仄相间,符合诗的格律的句子。 

也正因为平仄是一种乐感,掌握了平仄的人,不用查字典,一读这句子,立刻就能知道平仄有没有出问题,就像唱歌走调,一听就知道了;鞋子左右脚穿错了,一上脚就会感觉出来一样。 

平仄不是根据现在的普通话定的,但是普通话还是给平仄提供了一些方便,也造成了一些麻烦。所谓方便,是大多数发第一第二声的字都是平声。所谓麻烦,是一些由古以来常用的仄声字(主要是那些短促的入声字)如惜、息、菊、袭、洁等等等等在普通话里都发第一或第二声,从而被当平声用。我是一个极力反对将这些字当平声用的人。把这些字留着去填词,或作古体诗吧。 

如何掌握平仄?我的体会是,死背诗韵表不行,因为记不住。每字都去查韵表也不行,因为那会把你的诗兴都赶到爪哇国里去的。最重要的还是读诗。就像歌哼多了自会体会歌的旋律一样,你读它一二百首七绝七律在肚里,你不但提高了对诗的欣赏力,也慢慢体会了这诗行里由平仄构成的乐感。我没有读过一本专门谈诗词格律的书,诗词的平仄是在读诗的过程中慢慢揣摩出来的。你与其有功夫去啃那些眼下书店里比比皆是的枯燥的诗词格律之类的书,还不如去读诗,尤其是唐人的晓畅明白的格律诗。说句有人会说我狂的话,我感到那些写这类书去教人的人,十有七八是自己根本不会写诗,或写不出一首像样的旧体诗的人。 

所以,真想掌握平仄,还得多读诗。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确实是真理。你诗读多了,读到你感到“一天夫妻百世恩”或者“一夜夫妻百年恩”都不及“一夜夫妻百世恩”更顺畅有乐感时,你的平仄大概也就过关了。 

我不是学文之人,以上只是圈外人的一点体会或感想,和初学者交流。错了的地方,还请方家指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种芹菜人 回复 悄悄话 你与其有功夫去啃那些眼下书店里比比皆是的枯燥的诗词格律之类的书,还不如去读诗,尤其是唐人的晓畅明白的格律诗。
说得甚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