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人学”要点

(2008-05-24 11:08:36) 下一个

何为学问,学问就是找规律,求同存异。

先“求同”,大概几点:

1,人的定位。首先声明本人属无神论者。我认为:人,首先是,而且天生就是一种动物。他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属,?种,当然,人是高级动物,但是要知道,高级动物也是动物,与生俱来,便具备了动物家族的一切天然共性。同时,人这种“动物”的一切“动物本性”——人的动物劣根性,也都会与生俱来,无须学习,并且会终生相伴,无法根除。这是我的“性恶说”,信不信,随你。

2,  人类的“恶性通病”,大都是属于人的“动物劣根性”。他包括:自私贪心,贪生怕死,好吃懒作,好逸恶劳,贪财好色,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欺软怕硬,凶狠残暴,还有嫉妒,愤怒,憎恨等,择其重要者,至少也有十几条。所有这些人的“动物性”,都是源于人的生物本能,是人的DNA,所规定,所遗传的。

坏人作恶犯罪,骇人听闻。信主的人会说:那是魔鬼钻进了他的心。我却认为:“魔鬼”天生就已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它就是人的“动物劣根性”。

3,任何生物本能,都是具有巨大的生物意义。他们都是生物在亿万年来的生存竞争环境中所形成所优选出来的,必要的,最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生命要素,因此本能的特性都是非常强大的,顽固的,无法根除的。

4         到此,有人会问:如何解释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我认为,区别只在于,理智强,道德高的人,在自己的心中,用理智和道德铁栅,把“心中的魔鬼”关在里面,随时严加看管,以防它留出来害己害人,仅此而已。

5.本能,原本应该是有利与自己,可以保护个体的生存。但是,如果丧失理智的掌控,任其无限膨胀,走火入魔,本能不但必然伤害他人,最终也会危害自己。例如“吃”的本能。但是此文非专论,只能提及所需,点到为止。详细内容留待日后,专题讨论。

6         人的“人性”。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才逐渐发展出来的高层次的,人文的品质和特点:她们才是人类所特有的高尚的品质。可惜她们均非遗传,必须靠后天教育培养。他们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包括:随着智力的开发;人类社会文明的开始形成,个人为了在社会中求生存进而获得较好的位置,需要更高一层的手段和能力,行为规则;一般的初级的文明行为:如礼貌,尊重,遵守秩序等;

更上一层:道德意识:对错好坏,高雅低俗的判断,识别,选择和实施的能力,如善心,诚实,正直,正义,等。此层又可分四种情况:1,知道与否;2,只是空谈,妆璜自己;3,真心想做,但行动能力不足;4,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再高层:博爱,奉献,牺牲,等,能做到的人更少。

7,所有这些人与动物根本相区别的“人性”(包括第一层和其上所有的层次),因其不同的

特质,又可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且可以由低向

高,一层层叠加攀升以至无限。素质所属的层次越高,就越难以拥有,就越容易流失,

正如逆水行舟,登山攀崖。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层次提高,人的素质的提升,人的任

何某一种,某一点,某一方面的“进步,提高”,实质上都是用理智去审视,去掌握,去

统领,去控制人的“动物劣根性”,人的每一点“进步,提升”都是用“人性”成功战胜

“动物性”的结果和表现。

8,人的动物性与人性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斗争,互相转化,一念之差。

以上是我的“人性论”性恶说的核心观点。在此提前曝光,用以说明:怎样看待人。

 

总之,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混合体,主要是三种不同的成分,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优点,缺点,特点。世上的人群,就总体来看,如同橄榄核形:最好的和最坏的人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也有特点。区别只在于:距离哪一端更近一些。处人处事先要会识人。请记住,“三分法”是识人处世的金钥匙。时时处处都需要。

 

关于“作人”的思考

作人又可分为两个方面:1,为人;2,处人。

 

先谈“为人”

即: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塑造自我,如何提高自己等。这是核心,基础,也是出发点。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平天下。古贤把“自我完善”放在第一位。的确十分明智,只有先把个人的基础打好,提高水平,提升素质,进而才可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才可能悟出“识人”,“处人”道理和规律。

可惜,当今社会,占相当比例的人,活得太累太匆忙,他们过于自私贪心急功近利,对于这些与谋利发财无直接关系的道理,兴趣不大。可能从来没有认真去想过。凭心而论,这真正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首先考察一下人的内涵。

人的内涵:可以是个百宝箱,也完全可能是个垃圾筒。此非心理学论坛,不可能深入讨论,

仅此开列个清单,便可以一目了然,说明其重要性。

个人要素:自立,自主;自爱,自信,自强,自尊,自治;

还要:自知,自省,自律,自持(把持,坚持);

再加上:自学,自乐;

自卫,自救;自保;

还要懂得:自我形象,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自我发展,自我奋斗;自我调节,自我保护;

更高层: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等;当然,此乃“圣人”层次,非常人所能及,故此从略。

 

即使是普通人也不应该太过于自私;还要注意克服:自负,自傲;去掉自卑,自馁,自弃。

 

还有几个“心”字,也很重要:善心,爱心,关心;耐心,细心,恒心;真心,热心,安心;诚心,忠心,事业心,欢乐心;还要有一颗平常心。

 

另有几个“坚“字,也属必不可少:坚信,坚定,坚强,坚毅,坚持,坚守:

还有:勇敢,勇气,志气,魄力;

愿望,希望,期望,盼望,想往,

气魄,胸怀,魄力,肚量;胆识

理想,抱负,境界,奉献,牺牲等

珍惜,感恩,报答

 

您认为,其中那一项不重要,那一点可以忽视或欠缺?作人之难,可见一斑。以上都是纯属个人素质。这些都需要父母从小精心培养,尤其困难在于:要时时处处身为楷模,言传身教,持之以恒,时时处处不可有悖。要如此坚持多年,才可能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而且,粗线条的雏形必须在青春期以前完成。一旦走偏再要改正,往往要花费许多倍的心力和功夫。成人之后,个人更要自觉地不断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同时还要注意,人的负面特性,即上面所列,人的动物劣根性,必须要随时提高警惕,防止它们溜出来,危害别人或伤害自己。如:嫉妒,仇恨,怯懦,猜疑,冷漠,报复,伤害;还有过度的自私,贪心-,懒惰等,欺骗,玩世不恭等。

以上是谈“为人”。这是核心,基础,也是出发点。必须先把这个基础打好,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进而可以,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知道理解“作人难,作好人更难,要做道德高尚的人,更是难上加难”的道理,由此才可能悟出“识人”,“处人”道理和规律。不至于对别人过于“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这正是,与他人和平友好相处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下面,谈谈“处人”一些基本规律。

 

再谈“处人”

 

所谓“处人”,既如何与他人交往,相处。这里,首先要端正对人的态度,他的前提是:如何看待人。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人,不光是指“别人”“他人”,而是说“所有的人”,其中当然也包括我和你。

还记得我前面谈到的几点吗:1,如何看待人:人无完人;2人类的通病:“动物劣根性”3,自知之明: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肯定不是“完人”。然后“推己及人”。了解(优点,缺点,弱点,特点等),理解,谅解;

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人群,我们的选择余地不大,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无法单独生存,必须随时随地,以不同的形式与其他各种不同类型人打交道。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学会,与其他的人和平相处的技巧。

与人相处,第一个前提是:善意,而非“利益”。后者当先,往往是人际关系的毒药。我不是说,人间不能有利益关系,不能共利益。我的意思是,只有善意在先,心中有爱,人们才可能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才可能真心地互利互惠。上面个人素质中谈到的几个心字,在这里都派到了大用场:善心,爱心,关心;真心,热心;诚心,忠心,责任心;

还要有:细心,耐心,恒心,宽容心等等;这些都是与人良好相处的前提条件。

处人技巧包括:善意,观察,了解,理解,辩析,接触,勾通,交流;

还要有一颗平常心,少一点功利心

还有学会:合作,互助,互利,共存,共容;

理解,谅解,体谅,原谅,宽容,有时还要:饶恕;

关爱,同情,怜悯,帮助,

真诚,信用,责任 ,承诺,

也需要懂得:警惕,防范,退却,疏远,淡出,等

要学会:慧眼识人,扬长避短,求同存异,互惠互利,

与此同时,还要随时注意防范,他人的许多负性素质(源于他人的动物本性):嫉妒,仇恨,愤怒等,以防自己受到伤害。请注意,千万不要想去改造别人,您改造不了别人,如果非想试着改造谁,那就只有一个人可试:你自己。试试改变自己,看看有多难。对别人,如果条件许可,您最多只能善意提醒。人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但这不应,至少不仅是出于你的主观善意,而且首先必须要有对方的“自觉意识”。

 

万一之时,也需要自保能力:勇敢,坚定,顽强,必胜的战斗精神。正如武器或武功,备而不用,强身健体。有益无害。但要注意,切不可,恃强凌弱。

与人相处的要素和能力,也需要从小培养。这也是父母的重要责任。

其中有几点至为重要,下面需要强调一下:

1,    善意,尊重,友好,平等,互利,应该是永恒的处人根本原则。

2,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律己贵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3 识人需要“听其言”,但是,尤其重在“查其行”。切记:利害当头见人心。

4,“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何为“防”?不是防范洪水猛兽,稍有警惕,心中有数,有“自我防卫意识”即可。

5,亲近好人;远避坏人;勿近俗人,当心小人;

6,所谓“好人”,“坏人”的客观识别标准:对他人对社会有利或有害。再细致些,标准可以有五:1,是有利或有害于他人,社会,环境;2,程度的大小;3,影响的长短;4,是否有意;5,偶然或一贯。

这些知识和道理,知道不难,做到不易。知与行的关系。大概是十比一的关系。好像学游泳,重在实践。这些知识道理,其实都很浅显,不知道者固然可怜;不想做,或者做不到则更加可悲。社会学的知识,大都不太深奥,但是,往往是最为基本,因此最为重要。用则受益非浅;悖则害人害己。

有一点很清楚:无论如何可贵的知识,您不用,便不会受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