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人都会长大,但不一定会成长。成功是我的自信,挫折是我的良师,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个人资料
成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揭秘:人类临死时的十四种感受(图)

(2009-06-19 22:19:57) 下一个
ZT: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之后,试图为人们揭开死亡真相。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 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我把它们大体归纳为14条,他们是按照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1.明知死讯

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2.体验愉悦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3.奇怪声音

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4.进入黑洞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5.灵魂脱体

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语言受限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

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7.时间消失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8.感官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9.孤独无助

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10.他“人”陪伴

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出现亮光

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回望人生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边界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

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14.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随后,你就真的“回来”了。

人是一种相当依赖精神的生物,当人“濒死”时,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可怕。人死的时候,整个一生都将被重新评价,这种评价完全不依赖于你是否腰缠万贯,身份地位是否显赫,而仅仅取决于在你一生里与他人分享的爱和温暖有多少。

来源:滚动新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6)
评论
成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mith34的评论:
是啊,好像另一個世界不需要這些東東喔。
成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边城秀才的评论:
謝謝秀才,
生命的色彩是不一樣的當然,結局也會有不同嘍。
謝謝您的回帖,問好!
smith34 回复 悄悄话 nice, so we leave with no cloth on? no wallet and no cash?
边城秀才 回复 悄悄话 看来还是因人而异。
成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随意了的评论:
呵呵,JJ的“要求”还真是容易被满足喔。
有时间我一定会和你多聊聊。
成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老姐的评论:
每个人都有灵魂,我会为你祈祷。
随意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老姐的评论:
是啊,这样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老姐 回复 悄悄话 虽然我很巴不得有灵魂,但没法(没这福气)就相信,至少没法坚信不移。
有看过一些文章,说是那些现象都可用脑化学解释。也不知细节。

不过我很满足了,不大大的难受就行了。其它的总有一天会弄明白的。
成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偶灯斯陋的评论:
哦,真的有意思,谢谢您的搜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篇文章可是有点问题喔。
偶灯斯陋 回复 悄悄话 very interesting.
however, somehow information about this person, Raymond Moody, cannot be found in any official psychological websites such as www.apa.org or www.psychologicalscience.org, except in some commercial sites such as amazon.com; on the other hand, Elizabeth Kubler-Ross, the one who wrote "Forword" for Moody's book,Life after Life, can easily be found on any psychology's websites.
hmmm... Does that mean the mainstream psychology in USA exclude Moody's work?
成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ZMAN的评论:
嗯。。。这个问题对信的人说是YES,对不信的人说是不知道。
不过时候到了就都会知道了。
TZMAN 回复 悄悄话 好象还是有不小的差别吗,是不是跟去什么地方相关啊?
成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安娜晴天的评论:
谢谢安娜,我的一个朋友曾经也被溺水。
她告诉我:当时她看到别人在抢救她,而她也曾经历了;看见她的人生如电影般的极快速的在她面前闪过。

成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老姐的评论:
呵呵,这可不是俺列的,俺只不过是ZT。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指向一点:
人是有灵魂的!而这个灵不会因生命结束而死亡~~~~~~~~。
安娜晴天 回复 悄悄话 曾经经历过,回来的感觉是得到了永生,所以格外珍惜这个世界的生活。
相信两个世界都很美妙。
老姐 回复 悄悄话 要真这样,我就放心了。
我不怕死,但怕死时可能很难熬。
你列的十来种没一个是太坏的。有些还听着很舒服的似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