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碎语

读书,行路,越想越糊涂......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燔祭

(2006-05-23 10:53:53) 下一个



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亚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以撒说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父亲哪!” 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以撒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 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做燔祭的羊羔。”于是二人同行。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到坛的柴上。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

——《旧约圣经:创世纪》第二十二章

想到这段经文的时候,我正站在佛洛伦萨市大教堂对面施洗堂的东门前。这座由十块金箔镶嵌的圣经故事浮雕组成的“天堂之门”赫赫有名,是吉波尔蒂(Lorenzo Ghiberti)十五世纪初叶文艺复兴的开山之作。我两眼盯着亚伯拉罕杀子祭神的那一幅,《创世纪》里惊心动魄的故事正在面前展开(上图)。山顶上,年老的亚伯拉罕右手高举尖刀;可怜年幼的独生儿子被剥得精光,双手绑在背后,跪在老爹亲手搭起的祭坛上,头垂得低低的,等待亲生父亲那致命的一刀。

这是一幅可怕的图画。记得我最初读到这段文字时,心中充满了反感和疑惑:上帝为什么要以亚伯拉罕杀死自己的儿子作为试探?上帝既然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怎么会不知道亚伯拉罕心里在想什么?如此来测试他到底有什么意义?难道上帝就不想让父子有亲情吗?

而且,亚伯拉罕为什么要照做不误?难道他就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没有父亲不爱儿子的。是亚伯拉罕认为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这在基督教的语言里,叫作呼召。

尽管《圣经》里的亚伯拉罕似乎只是一个牧羊人,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他很可能是出身于贵族家庭的苏美尔人,腓尼基文化的一支。——那时候,犹太民族还没有形成呢。

那个地区当时的文化,跟中国相似,重视头胎男孩。不同的是,他们认为头胎男孩和牲畜都应当属于他们信仰的神祗。腓尼基文化中的杀婴祭神,是目前人类学学者热烈争论的热门话题。在《圣经》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种文化的影子,比如《出埃及记》:“耶和华晓喻摩西说:‘以色列中凡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别为胜归我’。”

亚伯拉罕是一个有强烈宗教感的人,自认为能跟上帝直接交流。他觉得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必须顺从,就步行三天把以撒带到摩利亚的山上,建起祭坛,要杀掉他来祭神。

可是故事突然发生了变化。《圣经》上说,天使出现了,对他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

吉波尔蒂的浮雕,描绘的正是这个关键时刻的情景。天使从天上飞下,伸手去抓亚伯拉罕正要挥刀的手。

再想《圣经》里这段文字,十分值得回味。我觉得,这个故事其实记述了亚伯拉罕自己在宗教上的成熟过程。一开始,他觉得有必要对上帝献祭,按当时的风俗杀掉儿子。可是后来,在遵从上帝与热爱儿子之间的冲突和挣扎,使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对上帝及其呼召的理解。于是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亚伯拉罕听到了另一个声音,另一种呼召。要知道,没有任何其他人能证明天使确实在那个时刻出现,因为《圣经》上说,上山前亚伯拉罕要他的仆人们全部在山下等候。

很多基督徒肯定不同意我对这个故事的曲解。可是同样(?)是这位上帝,在《耶利米书》中明确地说:“他们(指犹太人)在新嫩子谷建筑驮斐特的邱坛,好在火中焚烧自己的儿女。这并不是我所吩咐的,也不是我心所起的意。”如果说上帝不会改变主意,那亚伯拉罕一定是听错了。

亚伯拉罕捉到一只公羊,用它献了祭,然后带着儿子欢欢喜喜下了山。一个新的宗教从此开始。杀婴不再是祭祀的一部分。没有亚伯拉罕的这个转变,就没有以撒的后来,就没有犹太人,没有犹太教,也就没有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以我说,亚伯拉罕是人类文字记载当中第一个宗教改革家。

可惜,这种敢于思考的精神在后来的基督教徒当中太少见了。基督教在欧洲站住脚以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虔诚的信徒们都认为自己听到一个呼召,那就是救主随时会再来,要审判活着和死去的人们,送他们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对上天堂的疯狂憧憬里,现实生活遭轻视,人的价值被否定。持不同思想的人们被定为邪教徒,受到花样翻新的迫害,甚至从肉体上被消灭。一千多年, 好几十代人啊,欧洲没有进步,没有思想自由。——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人听到“上帝的呼召”。

后来有人又听到“呼召”,要打到耶路萨冷,从回教徒手里收复圣城。于是成千上万的十字军杀入中东,一路上烧杀劫掠,不光杀回教徒,也杀跟自己的教义小有差别的东正教等其他基督徒,甚至把人烤了吃。数次东征之后,才发现原来在欧洲人昏昏沉沉等待上天堂的时候,阿拉伯人却大大进步了。他们在医学数学天文建筑文学艺术上都远远超过了欧洲。有识之士大梦初醒,重新思考人的价值生活的真谛以及人和神的关系,把丢弃了上千年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重新拾起来,这才有了眼前这座美轮美奂的天堂之门。

一四零一年,佛洛伦萨寻找设计洗礼堂大门浮雕的最佳人选,以亚伯拉罕杀子献祭为题,广泛征标,有两件作品进入终选。一幅由吉波尔蒂制作(下图A),另一幅是布鲁内莱希(Brunelleschi)的作品(下图B)。我不知道当时决定采纳吉波尔蒂设计方案的具体理由,不过,比较这两幅作品,你会发现吉波尔蒂把亚伯拉罕描绘成一个迟疑不决的父亲。他似乎想动手,又似乎要退缩,他在挣扎。而在布鲁内莱希的浮雕里,亚伯拉罕完全失去了人性。他左手卡住儿子细弱的脖子,右手的利刃急不可耐地要插入以撒的心脏。

这两幅作品的区别,其实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人神观念的区别。

由此想到另一个亚伯拉罕。

一八六四年,当美国内战如火如荼,成千上万的人为美国的前途浴血献身的时候,北军领袖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在一封信中如此写道:“上帝的目标完美无缺,终将实现;而我们这些错误不断的凡人却常常在事先无法准确理解它们。”(The purposes of the Almighty are perfect, and must prevail, though we erring mortals may fail to accurately perceive them in advance.—Letter to Mrs. Gurney)

热战当中,林肯还在警告自己,不得盲目狂妄,自以为上帝站在自己一方;相反,应当时刻警醒,审查自己是否在上帝一面。这是一个领袖人物极其难得的品质之一。

从《旧约》时代到现在,人直接和上帝对话,直接听到上帝呼召的记载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像两个亚伯拉罕一样,一再自问这样的问题:我听到心里有一个声音;可是,怎样才能确切知道这是上帝的呼召?

思考,是上帝赐给人的能力。懂得利用这个能力,不能说不是人类的一个进步。

所谓的“重生基督徒”布什再次当选以来,自称听到“上帝呼召”的人数剧增。形形色色的人物遵从“呼召”跳到报纸和电视机屏幕上,要求福音派教会正式介入美国政治。有的说,美国宪法里,从来就没有明确说要政教分离;有的说,宪法里说人人有信仰自由,但没说有没信仰的自由;有的说,学校的科学讲义里不能光讲授进化论,要进化、神创并行;还有的说,媒体需要考虑大大增加“基于信仰”(faith-based)的新闻报道。一时间,大有要回到中世纪的味道。

宗教在本质上是排他的。每一种宗教都宣称自己代表真神,其它全是假的,当入地狱。要求一种宗教在政府当中占主导地位,实际是在促进国家分裂。这对于控制政府的那门宗教也没有真正的好处,更何况基督教里边还分了数不清的教派呢。所以有识而虔敬的基督徒其实也不主张政教合一。早在二百年前,曾任美国第四任总统的詹姆斯·麦迪逊就利用中世纪的历史教训来警告政府支持的宗教和宗教支持的政府:“在差不多十五个世纪里,基督教的合法确立一直在经受检验。然而它的成果在哪里?几乎在所有的地方,只有牧师的骄傲与懒惰,大众的无知和奴性,并双方的迷信,偏执和迫害。”(During almost fifteen centuries has the legal establishment of Christianity been on trial. What have been its fruits? More or less in all places, pride and indolence in the Clergy, ignorance and servility in the laity, in both, superstition, bigotry and persecution.)

麦迪逊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很多基督徒们忽视或不愿看到的历史事实:教会和政党连手,用信仰的真实能力来换取短暂的世俗影响,其实是一种浮士德式的交易。

不幸的是,这种交易如今有大行其道的感觉。有人给布什总统写信以上帝的口吻说,是基督允许他成为神在这个国家的仆人。还有人宣称,布什就是上帝的代言人。上帝也早就成了共和党在大选中调动保守基督徒投票的工具。大选前,有牧师利用礼拜天讲道的机会,敦促信徒为布什重新获选祷告,在法律的灰色区域钻空子,干预会员自身的政治选择。据说在堪萨斯和西佛吉尼亚还有人散布传单,说一旦民主党当选,人人手里的《圣经》都得被收走。这些人显然忘了耶稣基督的警告:“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呢?”

这些事情,也许跟布什本人并没有什么关系。让人后背发凉的,是林肯写那封信之后一百四十年,布什总统对巴勒斯坦组织代表讲话时的那种狂妄:“上帝让我攻打基地组织,我就打了;后来上帝指示我去打萨达姆,我又打了。现在我打算解决中东问题。你要是能帮我,我就行动;不然大选一来我可就得专心搞竞选了。”(God told me to strike at al Qaeda and I struck them, and then he instructed me to strike at Saddam, which I did, and now I am determined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Middle East. If you can help me I will act, and if not, the elections will come and I will have to focus on them. -- June 24 article by Arnon Regular in Ha'aretz, Israel)

不久前,在新罕布什尔,有人因为要把自己的孩子献祭而被捕。我想很少有人相信这人真的听到上帝的呼召。可是,乔治·布什说自己能跟上帝直接搭上话儿,一些人却深信不疑 。根据民意调查,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美国人相信《九一一报告》的结论,认为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武器,萨达姆跟本拉登也没有关系。而在成千上万条生命被这场无谓的战争吞噬之后,仍然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选民把选票投给布什。当然,不少人是在两个矬子里拔将军,无可奈何。不过那些保守的福音派代言人宣称,选举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价值”问题:堕胎和同性恋合法婚姻。是啊,死几个人有什么了不起?死自己的人,那是为上帝作的燔祭,是进天堂的门票。死一些阿拉伯人就更无所谓了,反正他们将来都得下地狱,早下和晚下有什么区别?

如此虚伪,如此愚昧, 还妄自尊大,自以为义,直接违背耶稣基督博爱的本意。

只要这种心态占主导地位,美国也就只DESERVE布什这样的总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