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吃播》之一

(2020-08-05 08:23:54) 下一个

    (一)吃的记忆

  食物中,我比较喜欢吃鱼。这可能是因为我出生在海边童年多吃鱼的缘故吧。

  老家靠近黄海边。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记忆中的童年总是不缺吃的。黄海里不仅有让你想象不尽的神话故事,也有取之不尽的鱼虾贝螺。黄海岸边的有大片的滩涂湿地和芦苇荡,当地叫柴地沟,就像一个天然的聚宝盆。夏季拎个桶出去,伴随着柴呱呱(芦莺)的悦耳的鸣叫,半晌回来总是泥鳅、黄鳝、鲫鱼和螃蟹等满载而归。我们老家把大的野生鲫鱼叫大刀鱼,小的叫瓜子壳,这种野生的鲫鱼在柴地沟里特别多。大刀鱼红烧趁热吃,瓜子壳炸酥焖烧待凉后卷煎饼慢慢吃。那时背诵过的一首诗经,总以为描写的就是我们那里: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虽然家乡物产丰富,但是我们族人的祖训是勤俭持家。只有家里来客人或者遇到婚嫁丧娶才大摆宴席,拿出最昂贵食物,展示出家乡极富地域特色的淮扬菜系的烹饪技巧。餐桌上琳琅满目的美食不是炫耀而是一种表示尊重的礼节。这一点从宴席的顺序,谁先吃谁后吃、坐在哪个位置上吃的长幼有序约定成俗的礼仪规矩上可以看出来。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吃没有更多的追求,生猛海鲜可以吃,虾酱卷煎饼也可以吃。食物主要是以填饱肚子为目的。很多时候,也会以贪吃为耻,比如说谁家的媳妇好吃懒做,这可不是个好名声。所以家乡的人总是给人一种质朴、勤奋、节俭和好客的印象。

  离开家乡工作结婚以后发现我的妻子对我们家乡的美食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吃,不是指吃得多,而是对每一种种的食品都想尝尝啥滋味,哪怕就吃一口。妻子不光在村里吃得有滋有味,还去集镇上尝尝小吃又去县城见识了黄粉、豆卷、豆丹、炸虾、毛蚶、海蛎子、香煎黄鲫鱼以及酥脆八爪鱼等当地小吃,回到南京后一直念念不忘。她说,你们村上的凉盘的小鲫鱼做得真好吃。这种先炸干后长时间小火焖,待冷透后才装碟的凉盘小鲫鱼吃起来骨酥形整口味咸鲜适口。鱼刺已经酥化也可以食用,其他地方很少会这样烹饪的,南京更是没有见过。

  那当然,我们家乡属于淮扬菜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第一宴就是用的淮扬菜。同时,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山东,又吸收了鲁菜系的烹饪方法,所以形成了具有连云港独特的精于海味的地域特色饮食风格。

  的确,后来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的各类摊点小吃中没有见过我们老家的老一辈的那种先炸后焖的焖烧小鲫鱼的方法。

  刚结婚那几年我们俩各自都在单位吃饭,只有周末才聚在家里,所以并没有留意她对美食有着特别的嗜好。走在街上,看到摆摊的,她会忍不住说:我想吃这个,我要吃那个。看到餐馆里新推的菜单:这个没吃过,下次尝那个。我很不以为然:有什么好吃的?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妻子在任何地方就餐或者品尝小吃总是一副津津有味很享受的样子。遇到特别满意的食品即刻吃得满面春风并赞不绝口。

 

  后来,经常去岳父母家吃饭,发现他们家的菜的量很少品种却特别多。开始以为为了招待我才做得如此的丰富,后来才知道他们家平时就这样。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南京属于金陵菜系。又被分成宴会用的京苏大菜和街头巷尾的秦淮小吃。除了人人皆知的盐水鸭,还能从南京喜食蔬菜的品种七头一脑(枸杞头、马兰头、小蒜头、苜蓿头、荠菜头、豌豆头、香椿头和菊花脑)和水陆八鲜的这种分类方式,就可以看出南京人对美食讲究起来也是令人侧目的。秦淮的小吃历史悠久,这也跟南京人自古以来不排外的包容性强的性格分不开的。据说南京人把美食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这样富裕的人能吃,穷人也能吃得起。最终,南京秦淮小吃发展成色、香、味、形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四大著名小吃之一。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习惯不同,人生目标也不同。我家集中所有资源培养我上大学目的也是带领姐妹们甚至同族的兄弟们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而妻子家明显是佛系人生观希望女儿做人不要太辛苦吃好喝好过自己的小日子。

  妻子在外出旅游时必须逛逛当地的美食街,并且总是流连忘返,恨不得把所有没有吃过的美食尝个遍,说她的理想就是想尝尽人间百味。

  还有人把这个当理想?

  她却理直气壮振振有辞: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就是人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丰富、吃得愉快、吃得有营养,还要吃出品味、吃出文化来。

  哎呀呀,哎呀呀呀呀。我一脸懵圈:这么说,你这是要吃出亚洲,吃向世界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