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京媒:日本人“双重性”的再次暴露

(2011-08-17 08:43:30) 下一个


  中评社北京8月17日电/每年的8月对于日本人来说,都是不同寻常的“战争之月”。1945年8月6日、9日两天,美军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在随后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此之后,日本人在这个月份里总是处于一种战争悲情中。

  人民网报道,在8月的6日和9日,日本各界人士会先赶赴广岛、长崎参加诉求和平的活动,而不到一周后的15日他们又会去东京参拜靖国神社。8月,正是国际社会认识日本对战争的反省态度以及其“双重性”的最佳时机。

  15日是日本二战战败66周年的纪念日,供奉有日本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像往常一样举行了祭拜活动,记者在现场目击了参拜场景。

  现场直击:

  前首相安倍晋三现身 东京都知事现场爆粗口

  根据竞选承诺,执政的民主党内阁成员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但共同执政的国民新党党籍总务省政务官出现在了现场。

  记者看到,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和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等重要政界人士均到场。在小泉内阁6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降到冰点之后,安倍晋三上台后曾开启了中日破冰之旅,并允诺在位时不再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在任时不参拜,是对国家利益的重视;退位以后再去参拜,则体现了他对部分民意的重视,或者正是其内心真实的想法。这种对比与反差也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人的双重性。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当天上午在武道馆出席了“战亡者追悼仪式”后,也赶往了靖国神社。在现场,他还爆出粗口,大骂政权中不来参拜的民主党人,称“那些东西都不是日本人”。

  自卫队官员罕见到场参拜 右翼叫嚣守卫“钓鱼岛”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日本海、陆、空自卫队三位官员均到场参拜。日本自卫队官员参拜靖国神社,意味着什么?

  日本曾经在战后解散了所有军队武装。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于1950年7月8日指令吉田内阁建立7万5千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1952年改警察预备队为保安队。1954年,日本政府颁布法律,将保安队改为拥有陆海空3军的自卫队。

  按常理说,战后日本的武装力量不能称为军队,日本人也始终不承认其武装力量是“陆海空三军”。但今天日本自卫队的行为却泄漏了“天机”——他们和曾经进行过侵略战争的旧军队就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右翼团体今天在靖国神社树立起各种旗帜并散发传单,呼吁到场人士保卫“尖阁列岛”并发起了签字运动。这种将参拜靖国神社与领土问题混为一谈是不多见的。

  记者观察:

  每年的八月,是国际社会认识日本的最佳时机。通过观察参拜靖国神社,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日本对战争的真正态度及其“双重性”。

  很多日本人在谈到参拜靖国神社时说这是“日本的一种文化”、“对先烈的缅怀心情”。这种论调看起来堂而皇之、很难驳斥,但每年8月15日国会议员、右翼团体、黑社会组织成员全部都会来到靖国神社的现场——日本“文化”在这一天能够融合在这样复杂的结合体中,背后原因值得探寻。

  在这一天里,日本地方议员、国会议员、各县的人员都要求参加参拜靖国神社。这说明了日本对战争的反省和我们想象中是不同的。

  就像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表现的那样,“双重性”根植于日本人的思想之中。日本人一方面作为受害者诉求和平,另一方面没有责怪加害者、反而悼念他们,不去反省。在这短时间,日本人的双重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还看到,在会场中设有为东日本大地震捐款的地点。这看起来是一种赈灾行为,但是要知道日本的很多报道里都把东日本大地震后比喻为日本的“第二次战后重建”。

  日本在战争和战后阶段都着力突出“凝聚国家认同”和“激发民族情绪”这两点。但这种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可以使日本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甚至能重回世界经济第二的位置,但弄不好也会使日本剑走偏锋、对外发动战争,在国际社会中重新陷入孤立。

  现在日本国内出现了拒绝外国资本投入、呼唤民族情绪的声音,横滨也开始启用右翼主导的教科书,这一系列现实都说明了日本社会向右转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震后日本如何融入国际社会、接受国际社会援助和外国资本投入,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