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你将怎样衡量你的人生?(by Clayton M.Christensen)(6) (图)

(2011-03-19 15:46:25) 下一个
Note: This series come from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10&postID=15314 with permission. 避免“边际成本”的误区

我们大家都懂得在金融学和经济学中,当我们评估每一项投资的选择时,我们必须忽略“沉没成本”(Sunk Costs)和“固定成本”(Fixed Costs),而只考虑“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s)和“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s)。而我们在课堂上的知识又告诉我们,这个金融经济对投资的评估理论,往往可能误导企业。这个理论引导企业使用他们过去成功的数据为今后的投资去做决定,而不是引导他们为将来的投资而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如果我们知道将来会完全与过去一样,这个理论就没有错。但是,如果未来和过去是很不同的,那么这种理论可能会是非常错误的。

这一理论的运用影射了我前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我们如何渡过一个正直的人生(不会被送进监狱)”。

人们往往无意识地把“边际成本”的理论用于我们个人生活的对错决定中。我们脑子里常有一个声音会说“看啊,虽然我知道从总体原则来说,大多数人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但是在这个特别的,情有可原的情况下,仅此一次,或许是可以的。”人们往往认为“边际成本”理论的“仅此一次”做错事,总是好象有着诱人的低概率。这种想法象吸盘一样把人们吸进去,而人们于是都来不及注意到这条路最终将把你他带向何方,也更没有理喻到他会为此行为付出的全部代价。不忠欺骗和一切其它形式的不诚实就是源于经济学的“边际成本”中“仅此一次”的理论思维。

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真实经历,这个经历使我懂得了“仅此一次”可能带来的潜在破坏性。我曾在牛津大学的校篮球队打过球。我们那么努力地训练和比赛,使出了浑身解数,真个季节都没有输过。我的队友们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路打到了相当于NCAA的英国锦标赛,进入了最后四强。最后的冠军赛被排在星期日。而在我16岁时已向上帝做过承诺,我不会在星期日打球。于是,我找到教练并向他解释我的处境。他对我的解释存有怀疑,我的球友们也都不能相信我会因为这个理由而不参加比赛。每一个队友都劝说我“你必须比赛,难道你就不能仅此一次打破你的规则吗?”

我是一个非常虔诚的教徒,于是我离开教练和队友,自我祷告想从上帝那里得到答案。我的直觉那么清晰地告诉我,我不应该打破我对上帝的承诺。于是我就坚持着没有参加冠军赛。

从很多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一个很小的决定--只是我人生的几千个星期日中的一个。从理论上来说,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应该是可以越过这道防线仅此一次的,以后就不再这样了。但每每回头去看当时的决定,我抵制住了“在这个情有可原的情况下,仅此一次,应该是可以的”的诱惑。这是我生命中做过的最重要决定之一。因为我的生命将是一条“情有可原的情况”的河流。假如我越过这道防线仅此一次,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一次又一次地逾越过这道防线。

从这个经历中,我学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其实100%地去坚守你的原则,要比98%地去坚持要来得容易。如果你运用“边际成本”中的“仅此一次”理论,真如我过去的一些同学所做过的那样,你一定会后悔你最终得到的结果的。

你必须给你自己的原则做个定义,然后以你的原则为基准,给自己画一个安全的防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