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言俗语

凡夫笔下少文章,言词平庸心善良,俗子只記平常事,语不惊人是衷肠.
正文

请客

(2007-04-21 21:43:37) 下一个

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通过请客的方式进行。一次次请客,串联起一个个人物和故事,展开了一幅人情世态图...

俗语一家也算是好客之家. 多少年来家里总是客人不断. 有请来的,有不请自来的. 无论是闲来小聚, 还是贺喜庆寿, 不管是偶然一次腐败, 还是住下天天腐败. 俗语家总是热烈欢迎. 反正来者就是宾, 坐下就是客.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因为有外汇,能买到些市场上不易买到的食品. 每到周末常见爸妈的朋友来作客. 那些叔叔阿姨们的面孔还常常更新,每次都让我们小双双来叫人,让大家取乐助兴. 有一次还来了几个说英文的外国人,在家里用牛油炸面果子,味道难闻极了(不过吃起来还可以).后来我才知道,爸爸妈妈请来的没有一个高官达贵,多数是些家境不好的朋友. 那时不挨饿的人很少,我一直非常敬佩爸爸妈妈的为人.

后来妈妈走了,家里也断了"外援".再后来爸爸被关...那时候我们自己都不饱三餐,也就自然没有客人了. 很长时间连"朋友都没了.直到插队后,爸爸把我们几个孩子成功地聚在一起,盖了间土墙瓦顶的"豪宅".家里的"大厅里又开始宾客不断了. 逢年过节,爸爸总要把全大队的知青们都请来吃年夜饭, 然后接着连续好几天,知青们都喜欢聚在我家的"豪宅"里打牌下棋侃大山.那种气氛真是有劲儿.

请客也有不开心的时候. 一次,有人建议把大队和公社的大佬们请来拉拉感情.知青招工时才不会有麻烦.爸爸个性清高,从不爱对上献媚.可为了孩子们也只好勉为其难.先是胆战心惊地挨个请神.没想到挺顺利的,菩萨们一请就到,没一个回绝的.家里忙了一大桌,菩萨们也不客气,坐下就吃.酒过三循,大佬们嘴就开始不做主了,从"要好好接受再教育" 到 "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越说越不上路子. 爸爸丢下酒杯,说了声我醉了失陪.就进屋睡了.第二年春招工,我们家一个都没走掉.

回南京后,爸爸原来的老朋友们又慢慢有了联系.家里的客人渐渐多了.爸爸在餐桌上的笑容也多了.

几年后,认识了现在的俗太,呵,俗太也是个好客的.人家除了好客,还好做菜.别的不说,包饺子俗太那是一绝.结婚那么多年,我们从不在外买饺子,实在是比俗太做的差太多了.从揉面,擀皮儿到和馅儿.反正我还没见过比俗太做的好的. 每次家里来了客人,俗太就忒兴奋.总是要做很多菜,吃不完还不高兴.有远亲近朋来了,她总让人住在家里.天天作客.

每当我看见桌上丰盛的佳肴,总是有些感慨. 有的菜不能多吃了,有的菜吃不着了,那些粗粮蔬菜却总离不了每日三餐.人一生中和朋友相处不也是这样吗? 有的人远去,有的人离开, 还有的和你永远相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特高兴 回复 悄悄话 很温馨。让我想起了在家的日子。
地主婆! 回复 悄悄话 面对朋友离去,无论网络还是现实,我总免不了感伤。

能有个会做菜的太太是幸福啊,我就是不会做菜,想来也是懒,我们这里生活太方便了,吃东西很便宜,更不想在厨艺上下功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