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阿根廷银行危机2002年01

(2007-12-24 08:14:57) 下一个
阿根廷银行危机:谁动了储户的奶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5月18日 10:55 新华网

  新华网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沈安)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名男子来到自动取款机前,向众人宣布,他要与取款机结婚!原因是,他的钱都被银行扣住了,只好与取款机结婚;一名妇女在国家银行索取自己被冻结的存款,遭到拒绝后,在身上泼洒酒精并点燃,被烧成重伤,送往医院……

  这一幕幕,是去年冻结存款以来,阿根廷银行门里门外每日每时都在不停发生的悲喜剧。至今,仍有几十万储蓄者的数百亿存款被无理冻结,这是他们愤怒的抗争,无奈的呼唤,悲伤的调侃。

  自去年12月以来,阿根廷整个银行体系陷入支付危机,否则冻结存款干什么?事实是,这场银行危机如果不解决,整个银行体系将面临全面崩溃的灭顶之灾。

  钱都上哪去了?

  那么,号称有900多亿比索存款的银行体系,钱都上哪去了呢?答案是在这场金融风暴中被冲走了。

  阿根廷所有银行都出现了严重亏损。美国穆迪氏投资公司4月底公布的报告说,这场危机使阿银行体系蒙受的损失总共可能达到540亿美元。按照这个数字,目前整个银行体系资产不过700多亿比索,按现行汇价折算约2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其亏损总额已超过其总资产的两倍。

  今年比索贬值后,商业银行注册资本大大缩水,一些外资银行的资本金甚至可能出现负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团3月访阿后提出的报告说,2001年12月底,阿根廷银行注册资本为217亿比索,2002年底将下降至43亿比索。这样,整个阿银行体系的注册资本将缩水80%。其中,外资银行的注册资本损失将达到116%,出现13·75亿比索的负数。

  由于存款大量流失,银行支付能力持续下降。去年11月以来,整个银行体系累计净流失的存款达200多亿比索,相当于存款总额的23%。

  银行不良资产率过高,借出的贷款收不回来。按官方数字,不良资产率已达到30%,相当于170多亿比索。其实际情况还要严重得多,因为银行贷款的一半以上是政府债券,而政府实际上已经倒债,大批企业和债务人也没钱还债,也就是说,大多数银行贷款目前都无法收回。据阿银行协会数字,仅今年上半年到期外债即高达45亿美元。 

  亡羊补牢,政府回天乏力 

  要解决阿根廷银行危机,首先要解的套,就是取消冻结存款的规定,让银行里的钱自由流动。但是,做套容易解套难。

  阿根廷政府提出了以政府债券和银行债券转换被冻结的银行存款,并逐步取消冻结存款的规定。用此间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用一张毫无信用的纸,取代你的存款。前经济部长莱尼科夫因提出强制转换的办法,遭到各界反对,被迫下台。

  新部长拉瓦尼亚提出了一个新办法,叫做自愿转换,换不换随你。但5月11日拉瓦尼亚宣布,在与银行谈判条件时,新办法也遭到强烈抵制。银行要价太高,政府无法承受,解套计划再次失败。

  其次是筹措资金,帮助有支付困难的银行渡过难关,并支持银行重组。现在,加利西亚银行的重组问题已解决,该行已死而复生。

  此外,阿政府还在与外资银行的母行谈判,要求向其子行注入新的资金,以解决子行面临的支付困难,要求它们不要从阿撤资。但多数跨国银行反应冷淡,个别银行已决定一走了之。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阿根廷是个经济比较发达的中等国家。危机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万美元(其实水分很大)。2001年初,银行存款近900亿比索,按当时1比1的固定汇率,即为900亿美元。直到去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阿官方仍一再声称银行体系不会出问题。一些国际机构也持同样看法。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牢靠的银行体系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呢?

  首先,巨额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是导致阿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也是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政府倒债和银行过度持有政府债券,导致阿银行体系走向崩溃。阿政府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为弥补赤字,高利举债。在连续4年经济衰退冲击下,去年阿政府举债无门,丧失还债能力,停止偿还债务,引发全面金融危机,银行随之进入漩涡。

  第二,对资金流动的监管不力,举措失当,使银行体系被彻底套牢。去年11月发生数十亿美元流出的大规模挤提存款风潮,最初银行似乎毫无知觉,到月底才作出反应,却是错误地要求政府冻结存款。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自己把自己套牢,至今无法解套。

  第三,金融腐败严重,违规运作,自毁长城,也是银行安全防火墙遭到破坏的原因之一。高官腐败,造成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法操作,以至法律法规形同虚设,致使国家和储户蒙受巨大损失。大额挤提存款的,多数是银行内外勾结,联手作业的结果,其中不少提款者就是银行的董事或行长一类的高级官员。一些银行还发现了秘密帐户。

  第四,一些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无度甚至恶意转移资金,造成国家资金外流,银行支付能力下降。去年阿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各外资银行为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纷纷向国外转移资金,其主要手段有:偿还母行贷款、增加股东分红或出售股份汇回资金等。此外,还存在一些非法活动。

  第五,对外资银行过度依赖,导致外资控制了本国银行体系,致使国家金融主权削弱甚至丧失。在过去十年的私有化过程中,阿经济已外资化甚至外国化,外资控制了阿经济命脉,银行体系也是如此。目前,全国十大私营银行中,七家为外资独资银行,两家为外资控股银行,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2%—68%被外资银行所控制。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导致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下降,经济和金融主权名存实亡,完全受制于人。

  第六,外资银行采取的规避风险的机制。阿根廷危机发生后,跨国银行一面要求子银行采取转移资金等办法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坚决拒绝向子银行注入资金,并向阿政府施加压力,甚至毫不负责地撤资。

  杜阿尔德总统9日发表讲话说,阿根廷人要做好外资银行撤资的准备,并非危言耸听。就在前一天,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公开表态说,任何人都不能强迫西班牙银行留在阿根廷。

  阿根廷银行危机是在新的国际经济和金融条件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的缩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安全已成为一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发生的几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在金融高度开放的国家,金融安全更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最突出的因素,而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监管体制,是保证金融安全的必要条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