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多少諾貝爾獎獲得者信教”,這樁公案該怎麼看?

(2006-09-05 10:57:54) 下一个

《諾貝爾獎得主信仰小考》一文,由《人民政協報》先發表,《中國宗教》後轉載,查閱1901到1996年的639名諾貝爾獎得主資料,以不信仰宗教或是宗教信仰淡漠者共21人,信仰各種宗教者618人,即高達96.7%諾貝爾獎獲得者信教.

《獨立評論》載雲兒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宗教信仰》,據《1901-2000年諾貝爾獎得主大全》(Louise Sherby, "The Who's Who of Nobel Prize Winners 1901–2000", Oryx Press, 2002)統計,得出迄2000年止獲諾貝爾三個科學獎及經濟學獎的科學家共512人,66.8%有明確宗教歸屬,15.4%可能有宗教歸屬,而無宗教者僅9.6%.

方博士寫《偉大的科學家不信教?有多少諾貝爾獎獲得者不信教?》針對上述兩文打假,稱彼等“彌天大謊”“胡編亂造”.他可以確定至少有22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不信任何宗教,並據1998年科學雜誌《自然》上有關美國科學院院士宗教調查一說,他相信絕大多數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其實都不信教.

“有多少諾貝爾獎獲得者信教?”這一樁公案,倒底應該怎麼看呢?其實三篇文章都有問題.第一篇的小考,只以廿一人不信教,餘者六百餘人都有宗教信仰,基本不足信,方文輕易舉出廿二人不信教,已是很好的回答.

第二篇雲兒有《諾貝爾獎得主大全》一書為據,似非空說.只是該文乃作者“閒極無聊讀雜書”之後從那本大全抄出數據列表比較,發現覺得“好玩”,其行文態度,未免令人有感輕率.從書介看,《大全》確是目前一本最新最完整諾獎得主資料,尤其宗教一項,為同類書所罕見.只是作者所說的宗教,乃從文獻歸納出“宗教歸屬”affiliation之有無,定義甚寬鬆.當講“猶太人”Jewish的歸屬,明顯係一以民族文化的分類概念,並不是講Judaism之“宗教”,但雲文概讀之成“猶太教”.結果愛因斯坦本來僅作猶太人歸屬的,一變為“猶太教”,終引來打假大俠義憤填膺的痛斥,指其說乃屬“為了傳教而有的捏造”,並殃及《大全》之可信度.

第三篇的方文,不管第一篇的對象範圍講諾獎得主全體,包括了物理、化學、生物(生理學與醫學)、經濟、文學、和平,及第二篇的對象限理、化、生、經四領域,而把話題急急轉向當代偉大科學家幾乎都不信教的個人結論.前二者失實、誤讀應是無可推諉之事,但他自己廿二人的舉證,是否足以說明全體諾獎得主多數皆無宗教信仰?突然拿出那邊廂美國科學院士信仰普查的一頁報告,又是否足以作支持這裡諾獎科學家必多不信教的這一說法?方博士只強調說他相信如此,並乏對諾獎科學家的具體調查,而最後更要在沒有進一步證明的情況下,再普遍化為一代偉大科學家幾乎都不信教的表述,便已是完全超出上述二文原初的討論了.

能拿得出憑證的,似還數《大全》一書.它的“宗教歸屬”確有定得過于鬆泛之嫌,如猶太人歸屬的種族文化觀念,信仰上可以是猶太教也可以是無神論.像那位對紐約時報記者表示:上帝信仰與好的科學不相容並對人類的福祉有害者,為1985年化學獎得主豪普特曼Herbert A. Hauptman,他本即猶裔,但為極端的無神論者.而早他于1972年化學獎的得主安菲森Christian Anfinsen,挪威裔在美國出生受教育,得獎後1979年皈依猶太教,從外邦人變身猶太人.在同一概念下的愛因斯坦,生作猶裔而表現為理神論上帝信仰,與豪氏、安氏的具體信仰實又不同.該書作者誤置丁肇中于基督教歸屬,想因見他出生美國或又何時聽他提過上帝一類字眼,卻不知丁氏父母早年正當美國行旅,兒子早產隨即全家回中國.廿年後丁氏重新踏足美土求學初時英語全不靈光,故此丁氏中國情懷特濃,破天荒首以中文發表諾獎演辭,其人與基督教文化背景應無太多淵源.如依《大全》作者的定義理解,後來若聽到楊振寧教授說,翁小姐是他臨老而上帝賜他的特別禮物,想必也毫不猶豫將楊改劃入基督教歸屬罷?該書定義分類法,確有不周是事實,不過若先明白作者所謂宗教歸屬的文化含義,那只能說他個別的分類或有可商,但絕對應不致都是胡編亂造,至少今仍未見有諾獎得主出來公開正謬.愛因斯坦非猶太---基督教的上帝信仰而為理神式的信仰,一般人或不解有誤述,他也會經常禮貌地否認及糾正.方博士打假素不留餘地,欺騙造謠之類的大帽滿天飛,這次更挺身代言,說愛因斯坦一再聲明有關他信教的說法都是“有意編造的謊言”.不知這等措辭,硬把話塞進愛氏口中,如果按大俠自己的標準,可以怎樣才不算“欺騙造謠”呢?

“絕大多數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都不信教”這個命題能夠成立嗎?反對前二文的方博士相信能,理由是得自美科學院士只有7%信神的旁證.這旁證的數字原出于自然雜誌1998年七月394期頁313的《先進科學家仍拒絕上帝》Leading scientists still reject God.但這不是一篇完整的調查報告,只是作者Edward J. Larson與Larry Witham寫給雜誌編輯部的一封來函,簡述他們調查的一項發現.此為續二位曾于自然雜誌1997四月386期頁435的評論《科學家仍維持信仰》Scientists are Still Keeping the Faith的後作.由“科學家仍維持信仰”到一年後“先進科學家仍拒絕上帝”,非作者們自打嘴巴,後文說甚麼要由前文一同理解.一年以前他們向美國科學家作出普查,隨機找一千位回應,答說不信或存疑上帝的為60.7%,這跟1914年同類調查的58%相去不遠.但有批評說,對偉大的科學家而言,意見會與普通科學家不一定相同.于是乃有第二次問卷專查科學院院士,結果只有7%堅信上帝存在.不過問題是,對眾多科學家隨機選出千位可有一定代表性,但只對約逾二千人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指定517位被認為是核心科學的調查,並只得到半數的覆函,以一對八比,這意見的普適性有多大?美國家科學院分為卅一科系,無分軒輊,為一互相關連的整體,今有人無緣表達意見,有權表達意見者又一半放棄權利,這樣調查存在多少公信?筆者想多了解這問卷細節,惜公開資料始終未獲,現在見一般引言都只限在單一紙的簡短通訊.由于“科學家仍維持信仰”之說在前未見置疑,而後出“先進科學家仍拒絕上帝”之稱則為尚有保留的另一陳述,故自然雜誌1998九月395期頁9又見一通訊:《宗教信仰並無減弱科學思想》Religious belief doesn't weaken scientific mind,便立即針對前一期通訊之美國家科學院調查簡報作出了回應.

科學與宗教是否對立矛盾?今之科學家中間雖仍存極端相左的看法,然而尖銳互不相容的狀態,較諸半世紀前已大大緩和.科、宗相容,應是當代的主流共識,筆者《宗教,是科學家的禁果嗎?》一文曾予說明.其中亦引用自然雜誌1998這一簡報,但暫不取其信或不信之類的絕對數字,而是由生物和物理二不同專業者對上帝和永生的容受性顯出之差異,以見固有觀念加予宗教信念的相對制約.科學家如排斥或疏遠宗教,有其原因,同樣接受或容受宗教,亦非無故.為此可見第二篇及第三篇分別引用的資料,實自不同的角度落墨.當科學家尤其那些具領導地位者,若從自身文化信念思考問題,會是一種看法,但轉由嚴格實證角度想去回答簡化的傳統信仰宣稱,會又是另一種的看法.同一人可以想法取態有不同,別人分析其表示的觀點角度也會有不同.表面的統計落差,不一定表示誰對誰不對,或適反映科學與宗教未可簡化成非對即錯,而應是超乎對錯層面,屬另一級的價值認同問題.

方博士認為,私人信仰不必輕易向公眾透露,故很難具體計算諾獎得主的宗教信仰,這看法很正確.但可惜他仍禁不住好奇,要找出他們有多少信教或不信教,間接借來未充份公開可供檢證的一份調查,大膽推斷“絕大多數諾獎科學家不信教”!美國家科學院卅一科系涵蓋科技全體制,諾貝爾獎不可比,它無數學一項,亦無關工程等等;建築、考古、社會、心理、語言、史學、哲學、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等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都不入,未足代表完整之科學,更無法體現人類當代心靈智慧之全.至本年八月共有七百七十位諾獎得主,卅三位女性,其中十一位科學的廿二位文學和平的,是否表示女人的智力能力不如男人?猶裔有一六七位佔得獎者整體的22%及美國的37%,但猶太人只為世界人口的0.25%美國的2%,是否猶太人特別聰明了?聽猶太朋友說,他們當中蠢人真多!美國獲獎最繁,迄1999共二四二人,但按人均計,世界排名僅得第十一,冰島才稱冠,瑞典居亞,這些又實際能說明啥問題?所以即使查出全數得主信教或不信教,宗教便真因此值得非信或不信了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