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中國時報》:難道真要一路對抗到2008

(2006-08-22 16:28:01) 下一个
台灣《中國時報》:難道真要一路對抗到2008 2005-12-29 03:06:01 轉寄 列印 三合一選舉過後三周,連起碼喘息的空間都沒有,政局徬佛又重回朝野對抗的老路了!“國會”部門特別明顯,不但NCC委員人選由于“行政院”遲不送“立法院”,造成總預算案協商破裂、軍購等三大議案又以奇襲招數闖關未果,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一樣演成朝野互批。很難想象在選舉重大挫敗後的執政黨,會依舊採取攻擊策略;執政黨五年半都沒成功的掌握“國會”優勢,在未來有限的兩年半執政期間里,若還是要堅持這樣的對抗戰略,不知會給台灣帶來怎樣的災難! 回溯執政黨五年多來的“國會”議事和執政策略,幾乎沒變過。二○○一年“立委”選舉民進黨的“國會”議席縱然有成長,卻依舊無法突破朝小野大的困局。而朝野也幾乎都不信邪地選擇對抗,結果“立法院”每個會期結束時,無例外都要上演朝野互罵的戲碼。二○○四年的“總統大選”並未撼動這盤死棋,上半年陳水扁慘勝,加劇朝野相抗的氣氛,同年年底“立委”選後情勢繃得更緊。這次三合一選舉的結果,某種程度說是綜合過去一年多來,民意對執政黨失望的表現。如果執政黨始終無法體會這種民意趨向,失敗的苦果不會到此為止。 拿軍購案來說,會弄到這般田地,其實正是“公投綁大選”的後續效應之一,當局一句道歉不給也就罷了,姿態又一直很高,正好給在野黨一個最好的反對理由。在“國防部”不斷調整,嘗試能找到在野黨能接受的軍購方案,包括愛國者導彈延到“公投”法定三年期滿後再議、反潛機改列年度預算,並以追加預算案辦理等,使原來六千億的軍購特別預算案一降就降了一半,也漸次取得在野黨的認可,殭局已經要解了,給民進黨團這麼“議事突襲”一番,問題反而複雜了。難怪讓“國防部”都大為緊張,深怕才談攏的事又要翻盤。結果:民進黨團果然不過才高興了兩晚而已。 “監委人事同意權”也一樣,從“總統府”成立審薦小組開始,各界對其中因政商關系而晉身的審薦委員即多所批評,認為職司整飭管箴的“監委”由這群政商背景雄厚的企業主“審薦”,完全違反利益回避,執政者毫不避諱的政商勾連,對其形象亦是一大損害;更不要說列名“監委”名單者,不乏早有政商官司爭議者,甚至有更多酬庸型人選,和社會期待的“監委”形象落差實在太大,這也同樣給了在野黨抵制的理由。“總統”提名咨文送到“立法院”就一直擱到現在,即使經過一次“立委”選舉,在野依舊過半的新民意產生,“國會法案”屆期不續早有明定,“總統”都不肯重新提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期待三合一選舉後,特別在高捷案升高民眾對當局官商腐化惡感之際,這份爭議名單,會得到“國會”的支持? 沒錯,這確是“朝野對抗”,然而當泛藍政黨代表在“國會”掌握過半數席次時,執政黨拒絕與在野政黨協商妥協,那其實就是與多數民意對抗。每次表決失敗,除了開記者會痛批外,其實掩不住原地空轉的現實。 政治咦鞒?藱嗔χ?猓?泻艽蟛糠直仨毧吹矫癖姷男枰?2灰??洠瑘陶?叩臋嗔?碜悦癖姷馁x予,當政者如果只看到自己的權力分配,民眾終究會將權力收回!對絕大多數民眾而言,民進黨主席究竟由誰出任不重要,那是民進黨的家務事;“行政院長”由誰出任有點重要,但若不做事或做不了事,不論誰出任都白搭!換言之,陳水扁未來兩年多任期要做什麼事,遠遠比他要任命那位“閣揆”來得重要。 以當前政治生態,做成事的方法只有一個:透過協商取得在野黨的支持!軍購、“監委”等重大法案若不肯退讓,兩岸政策若沒有新方向,找誰“組閣”都沒有能力擺平過去一年多的政治爭議!如果這些重大政策,扁當局願意傾聽在野黨的意見,不論誰出任“閣揆”就有做事的空間。倡議和解共生時的謝長廷聲望有多高?因為高捷案而整肅媒體的行政院形象有多差?此中道理,其實簡單得很。 陳水扁所余任期有限,台灣社會浪費在莫名其妙的政治爭議的時間太久,當民進黨人指著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不知反省”時,更反襯出執政黨也同樣“需要反省”的嚴重程度。真的,凡事選擇對抗並不會為自己的施政成績加分,就不要再玩權力的游戲,聽聽多數民意的聲音吧! 來源:台灣《中國時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