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言淼语

苍海茫茫无自弃, 红尘滚滚有君知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读《最爱》

(2011-09-01 19:57:47) 下一个


我读《最爱》


糖朝栗子的《最爱》在2010年圣诞前以一个完美的大结局,让所有跟读〈最爱〉的网友们如愿以偿,不枉大家在读小说的高潮部分——子沂病后的几节读到泪眼婆娑,心痛不已。

栗子第一次写小说,就能够完胜,显然得益于丰富人生阅历和广博知识见闻的积累,算得是厚积薄发,也因而一发不可收,洋洋洒洒竟至百万言,不但写出一系列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豪门爱情故事,更涉猎财经,美食,时尚,古董,医理,歌剧,名曲, 职场争斗,台湾民俗,古人诗词,西人逸事传说,礼仪宗教等等方面,全篇综观,当真是旁征博引,美不胜收;而文中精华中的精华,乃是栗子本人锤炼又锤炼的人生感悟金句。

最爱三部曲不以大起大落,出人意料的情节为噱头吊人胃口,相反,栗子经常毫不吝啬地提示故事的发展和动向。 比如亦杰在最爱第一部初出场时,栗子就明确指出他和子沂的人生轨迹就此交错,进而引出一段佳缘。但这,丝毫不影响读者的兴趣,因为〈最爱〉真正抓人的,是小说本身的丰富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其展示的真实的人性。通常,小说读的主要是故事,但是《最爱》带来的不仅是故事。

《最爱》的故事也同样精彩,情节自然真实,充满人性。 栗子曾说:我其实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写人生。 栗子把人物性格塑造出来,即赋予人物自由,让他们在特定的生活,工作环境中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自然而然而又跌拓起伏,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性格决定命运,所谓人生如戏,其实不是我们被命运摆弄,而是我们自己导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人生戏剧。于是读者们不急于寻找结局,而是被小说牵引着,随人物们一起徐徐地体味人生的每一次悲喜和思索。

《最爱》的高潮部分则把我们带到了另一种境界,精神境界。在今天物质丰富,虚荣浮华的世界里,我们的大脑被过多的信息和烦恼填充,只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身边曾经重要的一切都不再重要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的心里都有一个洞,精神上的需要才是第一位的。那些与情节紧扣,另人动容的大段的圣经摘抄,让即便是和宗教绝缘的人,包括我,也强烈感觉到信仰的力量,也许有一天我们把自己心里的洞填上的时候,会发现所有的物质,情绪都不重要,心灵的自由才能让我们得到最大最终的自由。

《最爱》细节丰富人物众多,是拍摄影视作品的好原料。我期待《最爱》最终被搬上荧屏或银幕的那一天。

~~ 12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