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文的“这个”和英文的“那个”

(2020-11-26 05:13:16) 下一个

中国人说话会插入很多“这个,这个”,作为一种填充,过渡等,英语里也有类似的成分,现在听到最多的恐怕要数“like”,I was scared,他们可能会说:I was like, really scared. 或者: I was scared like,特别是学生,几乎每句话里面都会有like,当然,主要是平常跟人说话,如果比较正式场合,like会相对少些。成年人也会用like,但是主要也还是年轻人用得多。每个时代,会有每个时代的语言特性。 “like”,很象中文的“那个”,所以,我们说这个,他们说那个。甚至看到网上有老美说,like=say,比如:I was like,“can you do i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元亨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个人感觉现在的码字,可能就是码字,只要能码起来就行,表达意思,符合语法,等等是次要的,很多情况下,已经是流水线化,工厂化了,机械化,没有思考的过程了。比如谈两个恋人,必然是“十指紧扣,四目相视”。。。。这可能跟现在文字运作模式有关,要想攒点击量,订阅数,就要批量生产,不可能仔细琢磨文字。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元亨利' 的评论 : “似乎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如果是习惯成自然的话,那么很多“用词用句”就成为了一种毫无意义的摆设,是非常广义的“陈词滥调”……人和人的交流也就变得空洞化了;当然,这只能是外围的人感觉得到,当事者们不会意识到,反而还能非常自嗨。
元亨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祝你节日快乐!确实现在语言运用很随性,老是在网上看到,“但是”,“而”等表示转折的词语出现在根本没有转折含义的文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语言,似乎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每个时代,会有每个时代的语言特性”

上次拜顿选择贺锦什么的作为副总统搭档竞选,一位学者博主马上发文说“这是众望所归!!”

我对这个“众望所归”非常敏感且不适,我会觉得这就是在那个时代的用词特点……这种情况,我进而会觉得“观点”已经不重要了,“文章”成了一直格式化的命题“套文”了……不过,我对现在的网络语言也不适应……

我到底属于那个时代的人呢??

节日快乐,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