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楼

Ci Git Romain, Dieu Ait Son Ame.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和你在一起

(2011-07-14 21:55:50) 下一个

 


哥哥连续高烧了四天,期间看了医生,查了体,查了三液,什么异常也没有,医生告诫用MotrinTylenol轮番降温,如果第七天烧还不退,再去找她。哥哥在医生那里大哭大叫,出了诊所门安静下来,眼神却始终有点儿忧郁和落寞,话语更是比平时少了十之八九。药性一过,到点儿就烧,而且每次都飞速冲上104度,天天如此,直到第四天,睡前服药之后,猫在我怀里突然一觉到天明,奇迹般地除了身体略显虚弱,一切正常了。

其实医生不知道,哥哥的烧,是从爷爷奶奶回国的头一晚开始的。没有症状的来,没有症状的去,或许发烧,也是源于容在心里的思念,正如当年的我,在决定把几个月大的哥哥送回国并亲自执行完毕的那一刻,

“我居然狠有出息地哭了,而且哭得那么伤心欲绝,站在落地大窗前,抱着哥哥,对着窗外天目山路夜半仍喧嚣的车流。

“送哥哥回国是经过数月思想斗争后的决定,决定之后尽管按部就班规划回国的一切,但思想斗争却从未停止。妈妈最近几天总安慰自己说希望这不是一个将来让她后悔的决定,我却在长途飞行近20小时之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来了个情感的总爆发。表明上看是因为哥哥的号啕大哭喊妈妈,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床铺陌生的玩具陌生的一切,除了我谁也不让抱,实际上却是我自己面对环境的突然改变,茫然了。我突然就为自己这个把哥哥扔在陌生环境里的决定感到悲哀,甚至绝望了。一声一声响彻夜空的喊着妈妈,我的心瞬间崩溃。有妈的孩子象块宝,这个不负责任的决定,在我重返杭州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的第一夜起,就已经让我后悔了。

“哥哥一路很乖,热情地跟周围人打招呼,一直用好奇闪亮地眼神回应外面的世界,飞机上有多少人主动过来问候,有多少人被他的精气神所感染。这越发让我动摇。动摇哥哥不在身边的日子,我还能不能快乐地过下去”。

以上是2009年我送哥哥回国日记中的几段。因为很快有了弟弟,两岁半的哥哥,有两年多时间跟爷爷奶奶同吃同睡同生活,先是在美国,然后去中国,然后再回美国,相互依赖,形影不离。而这一次,在爷爷奶奶再次来美同住八个月之后,他们终于要分离了,时间就在上周三。

为了减轻分离焦虑,早几个月前我们四个大人就开始逮空儿对他进行灌输试探,要培养他这方面的意识。哥哥已经什么都懂了,反复表示要跟爸爸妈妈留在美国,却又要爷爷奶奶也一起留下。看着最近两周爷爷奶奶开始收拾行李,几乎每天早上去幼儿园前都要问一声,“今天爷爷奶奶不回中国吧?”,几乎成了他的心病。而在我们决定从幼儿园请假一天,去机场送行好让他有个心理上的closure的当晚,哥哥就那样毫无征兆地突然高烧了起来。

温度一上来,哥哥就主动喊着要吃药,药性起作用了,就一直缠着爷爷奶奶,一分一秒都不愿分开。最后一顿饭全家人一起广式早茶,哥哥几乎一口不吃,只是撒娇哭闹要爷爷奶奶轮流抱,到了机场更是粘,安检前终于累在奶奶身上睡着了。

我接过睡熟中的哥哥,看着爷爷奶奶通过安检,向着我们最后挥手。奶奶掉泪了,哥哥却醒了,茫然看着人流,一句“爷爷奶奶回中国了”,大眼泪珠子刷刷往下掉,却一下子都没有哭出声。

一岁半的弟弟虽然在爷爷奶奶过安检时哭得惊天动地而且把玻璃隔门拍得“嘭嘭”直响惊动了保安,但在我们返身回走并给他一块饼干之后就又开始傻笑。回到家,弟弟各个房间走了一圈,说了几句“没有,没有”,一切恢复如常。

接下来的两天哥哥继续发烧,当晚更是抱着奶奶走前特意买的玩具挖土机哭到呕吐。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逢人就说“爷爷奶奶回中国了”。幼儿园只好连续请假。直到周末来临,哥哥烧退后我们带着兄弟俩去海边趟水挖沙,哥哥的胃口才终于恢复,话语也渐渐多了起来。

现在的哥哥似乎还不完全理解分离的含义,饭前睡前还会问“爷爷奶奶怎么还不回来呢?”,而且拒绝和爷爷奶奶通电话。昨晚临睡前听妈妈讲故事,哥哥忽然间说“我们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吧。”妈妈说:“那你一定要和他们讲话啊。”说完就拿来了电话。哥哥却又说“那我们过会儿再打吧”。偶尔又会跟我说,“爷爷老了”,我问“谁说的?”,他说“是爷爷这样告诉我的”。听得我一阵心酸。

我很幸运,父母健在而且身体尚好,可以常来常往而且溺爱小孩,但毕竟也是快70岁的人了,虽然他们很喜欢这边的生活,但故土难离,在美国住久了还是要回去看看。每次这样的长途跋涉对他们而言很辛苦,每次分离则更为艰难。。。已经一周过去了,他们回国却抱怨处处不适应,物价飞涨,加上江南近40度的高温,又开始思念美国了。。。

感谢各位网亲的问候,祝愿各位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