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财经观察之190 --- 全球四大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新变化

(2005-05-12 10:34:17) 下一个

来源:《国际贸易》2005年第4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4年之后,世界经济从疲软转入强劲增长以及各
国通货膨胀日趋攀升,所有这些均导致了世界各大经济体宏观调控发生新的变化,其
中,最引入瞩目的则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变革,这在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表现得
尤为突出。诚然,因国情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宏观经济政策变革的基
本方面则并没有实质性不同。

  由扩展转向紧缩

  从2001年秋世界经济摆脱衰退进入复苏,到2004年12月底前的3年多
时间里,上述四大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财政赤字增大,并由此开始实施从扩展
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

  布什就任上一届美国总统4年问,美国财政赤字一直居高不下,2004年联邦
财政赤字更是高达4000多亿美元,比老布什就任总统的1992年(2904亿
美元)还高出1000多亿美元。由于财政赤字的不断攀升,美国国内不断向布什政
府施加压力,迫使其调整其财政政策,由过去的扩展财政政策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
在此情况下,布什总统在2004年秋季连任大选中承诺,在其继任期间将通过减少
军费开支和联邦支出等途径,促使庞大的财政赤字下降。近来布什仍不止一次地表示
,将通过适度削减军费和改革社会保障系统,减少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以使居
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在其卸任的2009年达到削减一半的预期目标。前不久,美国国
防部承诺在今后6年内减少联邦军费开支600多亿美元。尽管削减数额有限,但确
实朝着减少财政赤字的方向迈进。此外,布什还打算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力图通过延
长雇员和工人退休年龄以及把社会保障系统纳入市场调节的办法,减少政府用于医疗
保险的支出,进一步减少巨额财政赤字。

  除美国适时采取从扩展的财政转向紧缩财政政策外,日本在2001年至200
4年期间亦采取了大量发行国债的扩展财政政策,例如,最近两年间,日本央行每年
都发行30万亿日元新国债,试图以此振兴不景气的日本经济。在2004年7月日
本经济从疲弱进入复苏后,日本政府依然实施扩展的财政政策。然而,由于其财政赤
字不断攀升,致使该国财政状况严重恶化。日本公共负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高居
发达国家之冠,预计还将急剧攀升。2005年3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预测,
到2050年时,美国政府一般公债将从2004年的占GDP65%猛增至239
%;法国将从66%增加到235%;德国将从68%增到221%;英国从42%
上升至160%;而在此期间,日本政府一般公债占其GDP比率将由88%急剧增
至252%。由于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迫使日本政府从2005年开始,不得不
采取课征税收的措施。据美林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杰斯帕?科尔估计,从2005年起
的连续3年内,日本民众加重后的年金与社会保障提拔额,再加上征税,将使日本民
众增加7.2万亿日元(约合705亿美元)的额外负担,相当于2%的可支配收入
。而增加税收属于紧缩财政的范围,预示着日本财政政策将从2005年开始由扩展
转向紧缩。

  德国和法国都是欧盟中的大国。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德法两国为了
刺激其经济增长,都加大了财政刺激手段,结果,上述两国的财政赤字连续两年(德
国为3年)均突破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不超过3%的上限。鉴于德国和法
国等国的财政赤字日益增加,2005年3月21日,欧盟委员会不得不对1997
年通过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进行改革,规定在今后5年内,准许德国和法国等财政
赤字占GDP比率可以继续突破3%,但是,德法等国必须从第5年开始,逐步削减
其赤字,以使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得超过3%上限。应该注意到,欧盟对《
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改革,与其说是改革,倒不如说是对德国和法国等大国的妥协,
显而易见,作为欧盟的两个经济大国,若其经济继续疲软,将势必影响欧盟经济的发
展。

  由于入不敷出,中国在2003年也出现了高达350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赤字
。尽管2004年中国财政出现盈余,但为了控制经济过热增长,中国政府决定从2
005开始调整其财政政策,由以往长达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中趋紧的财政政
策。所谓稳中趋紧的财政政策是,在政府开支方面,根据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对
某些过热部门减少政府支出,而对一些急需的部门则加大政府支出力度。事实证明,
中国实施的这种稳中趋紧的财政政策也应视为宏观财政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从以往的
财政扩展转向财政紧缩。

  毋庸置疑,近年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四大经济体财政政策均从过去的扩张转
向紧缩,理所当然地应被看作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降低利率变为提高利率

  与财政政策相适应,上述四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最近也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在2
004年以前,主要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均以刺激经济复苏为主,但从2004年6
月底开始,则以对付通货膨胀为主。应当强调指出的是,西方货币政策,既包括提高
或降低银行存款储备金政策,又包括利用银行窗口的所谓贴现率消长变化的政策,及
供市场委员会经常使用的利率政策。而利率政策则成为近年西方货币政策中常常动用
的货币政策武器。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美国率先于2001年推行了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政策,在从
2001年8月至2004年6月底前的两年多时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3次下
调联邦基金利率,至195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与此同时,美联储还下调
了贴现率政策,至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准。

  为促使日本经济走出疲软状态,小泉政府上台以后曾多次下调日本短期利率,以
至于日本中央银行的利息率下降接近于零。

  欧洲央行于1999年初诞生以来,也十分关注利率的变化。在2002年至2
004年期间,欧元区经济陷入停滞不前时,欧洲央行也曾把其目标利率下调至最低
水平。其目的无非是通过降低目标利率,把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经济推上复苏的轨道。

  当西方经济从疲软转向复苏后,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导致通货膨胀上升。在这种
情况下,如何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钳制其通货膨胀,以促使各国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
道路,便毋庸置疑地摆在了各国政府的面前。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从2004年开始出现过热和通货膨胀回升的
征兆。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不失时机地提出提升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政策。美联储
又在2004年6月30日采取了提升利率的货币政策。从那时到2005年3月2
2日,美联储先后7次实施了提高利率的紧缩货币政策。通过每次加息0.25个百
分点,把联邦基金利率从原先的1%上调至2.75%。这不仅促使美国经济继续保
持增长势头,还使其通货膨胀态势得到有力控制。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上升势头,日本和欧盟,尤其是后者不止一次地提升欧洲央行
目标利率。在欧盟大国英国,由于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和通货膨胀上升,该国仅在20
04年便3次提升利率。而且,英国还打算在2005年继续实施提高利率的紧缩货
币政策,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稳定增长目标。

  中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大国,在连续6年实施扩展的货币政策之后,也从200
4年下半年开始修正其以往的扩展货币政策,由过去的积极货币政策转向稳中趋紧的
货币政策。例如,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推行的提升购房贷款利率政策
便属于紧缩的货币对策。在实施稳中趋紧货币政策方面,除了对过热的部门,如房地
产等,实施紧缩信贷外,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于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
民银行在经过8年降低存款利率后,首次提高了存款和贷款利率,虽然此次升息仅0
.27个百分点,却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从长期扩展转向了紧缩。利率的一降一升,
尽管只是一字之差,却表明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已沿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向前
推进。

  从升值走向有序贬值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美元政策,自1944年7月问世到现在的半
个多世纪,总体上考察,升值的时间长,贬值的时间短。1999年初欧元诞生后,
起初美元兑欧元也是升值的,在2000年期间,美元兑欧元的比率曾一度达到0.
88—0.90:1的较高水平;同期,美元兑日元比率也曾达到1美元兑换150
日元—170日元的较高水准。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美元兑日元和欧元
汇率,也是升值的时候多,贬值的时候少。但从2004年初开始,美元兑日元,特
别是兑欧元汇率几乎呈现全面下降态势。2004年3月,美元兑欧元汇率曾跌至1
.20:1,到2004年11月中旬,美元兑欧元汇率迅速跌至1.35:1水平
,到当年12月底,美元兑欧元汇率又进一步下降到1.41:1的最低水平。同期
,美元兑日元汇率也是不断下降,至2004年12月底,下降到103:1的较低
水平。

  不过,2005年伊始,美元兑其他货币汇率曾得到一定逆转。据美国联邦储备
委员会公布的会议记录,因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宣布将继续升息,加之美国经济数据
良好,结果促使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迅速回升。美元兑欧元汇率则从2005年1
月3日的1.346:1升至1月7日的1.305:1,美元兑日元汇率从1月3
日的102.7:1上升到104.7:1高位。然而,据全球金融专家预测,至少
在2005年上半年,美元兑其他货币汇率还将继续下降,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美
国的双赤字,既财政和贸易赤字非但不会减少,反而还将增加。据美联邦财政部统计
,截至2004年10月,美国的财政赤字已达4122.8亿美元,预计2004
年全年美国的财政赤字高达4270亿美元,比历史最高年代1992年的2904
亿美元尚高出1300多亿美元。美国总统布什尽管宣称,将在今后大幅度减少联邦
财政赤字,然而,联邦军费并没有实质性减少,再加上布什总统依然把减税作为美国
经济的重要决策。因而,可以断言,至少在2005年年内,美国的财政赤字还将飙
升。至于贸易赤字,在美国也是由来已久。2004年美国经常帐户赤字上升到65
59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年底,美国经常帐户赤字将接近8000亿美元,占
美国GDP比重亦由2004年的4%上升到2005年的5%。

  总之,由于联邦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没有大幅减少的征兆,
因而,美元兑其他货币汇率还将继续在低位徘徊。从近期态势来看,美元依然具有贬
值空间:一是因为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元势必走低;二是目前美元尽管
走低,但是,由于美元本身定值还较高,即使美元再贬值20%也不为过,在这种情
况下,美元兑其他货币仍将处于下跌势头。

  对于美元继续贬值问题,日本、欧盟之所以保持沉默主要在于当前美元贬值并非
大起大落,而是沿着有序的方向下滑,这种下降绝非直线下降,具体表现为时而下降
又时而回升,但总的趋势是朝着缓慢下跌的方向发展。对此,日本、欧盟和美国围绕
美元汇率问题都在暗中较量:日元尽管兑美元汇率在上升,但日本财务省官员表示,
只要美元兑日元汇率不下降至1:100的最低点,日本就不再过问;欧洲央行则认
为,欧元汇率虽然偏高,但欧洲央行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美元兑欧元汇率突破临界
点,即美元兑欧元汇率下跌至1.45:1关口,欧洲央行就必须联合其他国家央行
对美元进行干预。

  中国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如美元有序下跌,对中国经济增长也比较有利。不过,
若美元对其他货币贬值幅度过大,则对中国经济也将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到那时中国
也势必将同其他国家一道对美元过度贬值采取国际联合协调行动。

  从双松走向适度双紧

  全球四大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即财政与货币政策搭配方式,在近期内也发生
了新变化。从以往全球四大经济体经济运行实际情况来看,在宏观经济政策搭配上采
取的方式为松财政与松货币,即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双
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中,还有则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实施紧财政与紧货币政策或紧财
政与紧货币相结合的政策,有时还运用紧财政和松货币的混合经济政策。

  然而,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宏观经济政策配合方面,以往实施的松财政与松货币的双松混合经济政策被紧财政
紧货币的双紧财政货币政策所取代,或实行紧财政与时而紧缩、时而放松的松紧货币
政策相搭配方式,这在美国和中国表现得比较突出。

  在美国,2004年下半年,特别是进入2005年之后,其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的双紧性质显而易见地体现出来:在财政政策方面,美国从增加军费到减少军费本身
,便表明了美国财政政策由宽松到紧缩的转变。在货币政策方面,2004年6月3
0日美联储首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政策之后,为使美国经济能够继续正常运
行,并促使通货膨胀逐步下降,美联储并非像过去那样大幅度提高利率,而是每次仅
提高0.25个百分点,小幅而谨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预计2005年3月以后,
美联储还将每次加息0.25个百分点,直到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3.5%至4.
0%,即使经济可继续增长,仍保持通货膨胀率亦不高的中性货币政策水平。美国宏
观济政策由以往的财政与货币放松转向紧缩,是美国经济形势变革的必然结果。随着
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以及通货膨胀的回升,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趋紧,必将促使美
国经济沿着低通货膨胀下的适度增长方向继续前进。

  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然而,与此相关联的则是,物价的持
续上涨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增长速度过快。有鉴于此,进入2005年,中国
人民银行制定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货币政策取向是既要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
,又不要有过高的利率变动,同时加快货币机制的市场步伐。在兼顾内外经济均衡的
前提下,灵活调节利率水平。由于信贷投资规模增长过快,加之,居民消费价格总体
水平的快速增长,以至于2004年全年物价上涨率达4%,预计2005年物价总
体水平也不会低于4%,通货膨胀压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2005年中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依然是以紧缩货币政策为主的调控方针。

  鉴于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以及物价水平的总体上升,中国的宏观货币政策也将由以
往的积极(即扩展)货币政策转变为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调高存款准备金比率
和金融存(贷)款利率,试图把过快的投资规模和较高的物价水平降下来,以便推进
宏观经济的总体正常运行。

  西方国家的经济实践证明,在运用宽松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财
政货币政策搭配时,应注意搭配适度,否则便有可能出现经济停滞膨胀的局面。上个
世纪70年代中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了工业生产下
降和通货膨胀上升的所谓滞涨现象。结果,经济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引起了通货膨胀
的攀升,以至于从1975年到1984年西方国家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直到80
年代中期才终止了滞涨局面。这个教训不可不汲取。再有,西方国家的经济教训还包
括,在实行紧财政与紧货币,即紧缩财政货币的双紧经济政策时,应该避免用药过猛
,以防最终导致经济硬着陆的出现。

  事实证明,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比起双松或双缩的财政政策的搭配,尽管时效来
得慢一些,但是,最终效果则相对好得多。但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一定要把握一
个度,这就要求货币当局在该国货币市场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准确把握货币政策的尺
度,何时降低利率,何时提高利率,何时又实行货币松紧搭配均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作者:余福全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