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续佛慧命——记佛学大师梵畅《漂流杂记43》

(2006-12-15 23:16:12) 下一个

        我这人,不信命,信缘份。

        认识佛学大师强梵畅教授,就是缘份。

        强教授是美国九华房地产集团公司的掌门人,中国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是我夫人的老师。在我没有认识他以前,我只从夫人那里知道他是江苏常州人氏,毕业于台北文化大学,七十年代移居美国,在大洛杉矶是位深孚众望的房地产专家。但我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宗教学家,佛学大师。

        春节后的一个星期天,夫人去上课,出于对房地产的浓厚兴趣,我也跟去听课。在办公室一隅,只见一位满面红光、双目炯炯有神的中年男子端座椅上,正在整理厚厚的一摞文稿。一见我们进去,便起身热情招呼让座。不用介绍,这是强梵畅教授。我环视着他的办公室,整洁明亮,墙上挂着几幅名家字画,几盆水竹、蝴蝶兰和杜鹃点缀四周,温馨而又雅致。当我的目光落在他面前的那摞厚厚的文稿上时,使我惊讶不已的是,强教授正在整理的文稿不是有关房地产的讲稿,而是被佛学界视为佛家宝典的《大藏经》。

        我好生奇怪,一个房地产专家怎么研究起佛学来?

        强教授大约看出我的惊讶,便让我夫人看录像,自己和我讲了一堂令我大开眼界的佛学课。

                                          **                **                      **                          ** 

       “有了人类,就有了思想,有了信仰,有了宗教。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 60 亿人口中有 48 亿人信奉宗教,占全世界总人口的 81% 。此外,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各种‘新兴宗教’团体达 2 万多个,信徒也将近两亿人。至于我们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五教并存的格局,其中以信奉佛教为最。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加入 WTO 以后,随着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外国人移民中国和中国人出国留学、经商以及与外国人的通婚,使一些新兴宗教也悄悄登陆中国,逐渐打破着五教并存的格局,”强教授兴致勃勃地展开了话题。

       “长期以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经济。但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潜心研究宗教、佛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个佛教徒,继承弘扬佛学是我的义务。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 67 年传入中国。据史载,汉明帝永平 7 年(公元 64 年)派遣使者 12 人前往西域访求佛法,公元 67 年他们同印度高僧迦叶摩藤和竺法兰回到京城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所佛教寺院“白马寺”。由此可见,佛教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传入、传播、兴盛和时盛时衰几个阶段,逐步发展成历史最长、影响最大、传播最广、信徒最多的宗教。

        “佛教的传入,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两千年来,经过历朝历代高僧大师们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分布在中国各地的数以千计的名寺古刹便是当年禅花烂漫的历史纪实。与此同时,随着鉴真法师的东渡扶桑,使佛教传播日本,同样给日本的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年来,我每年几次应邀到中国各地讲授经济学,讲学之余,朝拜了许多名寺古刹。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也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千千万万的善男信女是如此虔诚地对吾佛如来、观世音菩萨顶礼膜拜,但问及他们佛教的由来和发展,以及世尊的教义,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就连一些已经有些资历的僧侣对佛法、佛经、佛律和佛论,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至于那些给外国友人当导游、翻译的年轻人,更是“误导”,说者言不及义,听者莫名其妙。这种流于形式的盲目信仰、盲目追随和对佛教文化的一知半解、人云亦云,使我看到了一个严峻的现实:佛学正在退化,佛学的精华和灵髓趋于失传,佛经的流传正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佛教的教义就是“自觉”、“觉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在自己觉悟的同时,启迪他人觉悟。由此我把“佛教世界化,佛法国际化,佛经简易化,佛律大众化,佛论普及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且把整理《大藏经》作为弘扬佛学的第一步。

                                                 **                **                    **                 **

        “为什么我从《大藏经》入手?因为佛教博大精深,佛经浩如烟海。古往今来,恐怕很少有哪位高僧能够把全部佛经研究一遍。《大藏经》荟萃了佛典的全部精华,它记录了世尊的教义,历代高僧大师对佛经、佛法的理解和心得,以及对弟子的教诲、训诫,凝聚了前贤先哲的智慧。可以说它是佛教的百科全书,是通往佛教殿堂的指南。北宋开宝四年(公元 983 年),开雕了中国历史上、也可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佛教大藏经》,公元 984 年传入日本,公元 1022 —— 1083 年间传入契丹和高丽。此后,自宋以降,历经元、明、清、民国,又作了多次大规模的修订,形成了今天这样一部规模宏大的《大藏经》。现在流传于世的《大藏经》版本有数十种之多,比较著名的有《元代大藏经》、《明永乐南藏》、《万历藏》、《清乾隆藏》、《普慧藏》、《中华大藏经》和《敦煌大藏经》,以及日本的《大正藏》和韩国的《高丽藏》。

       “一般地说,研究佛教从研究《大藏经》入手。但是《大藏经》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巨著,许多版本超过 108 部,如果一个人不吃不睡,坐在那里仅仅把《大藏经》逐页翻一遍,就得整整一年!如果从头至尾读一遍就得整整三年!如果能全部理解得多少年?!所以我说,迄今为止恐怕很少有一位高僧和专家学者能把《大藏经》从头到尾研究一遍,即使苍天假以百年之寿,也难以完成。诚如此,怎能期望千千万万的佛教徒去阅读理解一遍《大藏经》?

       “为此,我制定了三个十年规划。第一个十年规划,从 1998 年开始,致力于“佛经简易化”,把佛教中重要的经论、精华,编撰成《法要大藏经》,用条目、表解的形式,把浩瀚繁杂的经论,提炼成清晰明了的纲目,使读者通过纲目深入经藏。可以说《法要大藏经》是一部简化的佛典。有了这部简化的佛典,就能在简易化的形式中,达到大众化和普及化。使读者了解佛教的教义,领悟佛教的真谛和灵髓,不会盲目崇拜,盲目追随,更不会被挂羊头卖狗肉的歪门邪道所欺骗。我的规划得到了海峡两岸佛学界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中国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直属的《宗教文化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准备向全世界出版发行。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台湾出版了 10 部,今年计划交付《宗教文化出版社》付印 8 部,到 2008 年,计划完成 30 部。我可以自豪地说,这 30 部《法要大藏经》既大大简化了《大藏经》,又包容了《大藏经》的全部精华。对学习佛教者是教科书,对研究佛教者是工具书,对研究宗教者是参考书。”

        强教授说到这里站起来拉着我:走,看看我的宝贝去!

        他驾车径直把我拉到他的书库。这是一个车库改建的书库,四壁的书架上是一套台湾出版的《大藏经》和他保存的全部编撰手稿。

        我问他编撰《法要大藏经》有几个助手?

        他笑了笑说:加我总共 3 个!而全世界编撰《法要大藏经》的只有我一个!

        望着那密密麻麻的手稿,望着他已然有些谢顶的头发,我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独自一人,耐得寂寞,默默地建造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大的毅力,需要多大的时间,需要多大的财力物力,他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该付出多少心智?到 2008 年他还将付出多少心血?!

                                           **                  **                   **                        **

       “强教授,等你编完《法要大藏经》后,还有什么计划?”我问。

       “编撰《中美大藏经》,实施我的第二个十年规划:佛教国际化。”谈锋甚健的强教授接过话题又说了起来:

       “佛教是世界上第三大宗教,从印度起源到现在已经具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系统的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宗教学家和宗教文化学者的浓厚兴趣,据我知道,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有许多宗教学家把它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课题之多,涉面之广,甚于我们中国的佛学者。所以在佛教界,有这么一个说法,佛教起源于印度,开花在中国,结果在日本,流传在西方。此说不一定正确,却有几分道理。确实,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但时过境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佛教在中国,曾经绽开的鲜艳禅花恐难再现辉煌。佛教在日本,虽然研究成果颇丰,但是随着军国主义的沉渣泛起而黯然失色。倒是在西方,在美国,研究佛教的著作、论文层出不穷。但是西方和美国学者的著述,虽然洋洋洒洒 ,却都隔靴搔痒,流于文字义理的探究,已经失去佛教的真传。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中文、藏文和巴利文的《大藏经》,英文版的《大藏经》只有英国出版的从巴利文翻译过来的《英巴大藏经》,而日本、韩国的《大藏经》则完全是中文本的拷贝。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果对原文理解不深不透,那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意。《大藏经》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文字高深莫测。说句实话,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很难理解原意。其它文本已经比中文本大为逊色,再从那些文本翻译成其它文字,就更是“一蟹不如一蟹”。

      “有鉴于此,我计划在完成 30 部《法要大藏经》以后,组织人员把它翻译成英文。让西方人士和生活在西方的炎黄子孙看到原汁原味的《大藏经》。当然这是一个大工程,其难度不亚于我现在的编撰。但是不管有多难,我决心完成这个计划!假如我还有余生,就实施我的第三个十年规划,把英文版的《大藏经》,再翻译成其它八种语文,真正完成佛教国际化的目标。”

        强教授说到这里,做了个有力的手势,在他炯炯的目光里,充满了自信。 
                  
                                      **                     **                 **                   **

        强教授谈兴甚浓,起身给我的杯里续上茶,坐下来又展开了另一个话题。

        “无庸讳言,我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是我和许多佛教徒不同的是,我非常理性地看待佛教。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古人许多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自然之谜得到了科学的合理的解释,越来越多的人从梦幻、迷信、模糊、盲从、痴迷中解脱,而皈依自然,以冷静、清醒、理性的目光洞察世界。比如宇宙太阳系学说的确立,再也不会有人认为地球是方的,地是盒,天是盖。在人类实现登月飞行后,谁也不会再相信月宫、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亚当夏娃、伊甸园一类的神话。所以神权主义者利用宗教神圣化、神秘化、神话化来阻挠、封杀科技革命的历史已经过去,伽利略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逐渐走出神秘的误区,呈现出世俗化、公民化和现代化的趋势。

       “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包括我本人信仰宗教呢?因为宗教从根本上说,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最美好的境界,是理想的寄托,反过来又假借宗教的语言和形式来启慧人类趋真善美,弃假丑恶。

       “《大藏经》和《圣经》一样,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不深刻地认识这一本质,只流于烧香拜佛诵经的形式,就会走入‘误区’。现在我们有很多佛教徒事实上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佛教看作‘娘家’,自己好比娇生惯养的孩子或是一个过门的小媳妇,在外面或在‘婆家’受到一点小小的委屈,便回到‘娘家’哭诉,让‘娘家’主持公道。其实‘娘家’早就把道理讲得很清楚,应该自立,自觉。在今天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真经。这就告诉我们,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得接受艰苦的磨练,劳其心志,饿其体肤。因此每个佛教徒应该按照‘自觉、觉他’的教义,磨练自己,使自己觉悟,再去觉悟他人。换句通俗的话说,首先把自己修养成品德高尚的人,再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影响他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世界一定很美好,就是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充满人性之爱的社会。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认为自己所作的工作有两层意义。

        “第一,通过佛教的简易化、大众化、普及化和国际化,使佛教徒依照自觉和觉他的教义,在磨练自身的同时启慧他人,改造社会,树立真善美,扬弃假丑恶。

        “第二,弘扬佛教文化。刚才我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已越来越多地皈依自然,特别是现在年轻的一代许多是无神论者。也许有一天,宗教在全世界会成为历史。但是不管结果如何,佛教作为宗教的一族,是世界宗教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佛教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经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所闪耀的光辉,将给后人留下无穷的启示和警示意义。当我们的后人像研究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文化一样,研究佛教文化时,我敢说,他们将从这因佛教而发生巨大变革的华夏文化中,从佛教老人自远古走来一路留下的闪光足迹中,在心灵深处发出持久不息的震撼。你说,我做的工作是不是很有意义。”

        强教授说到这里,发出朗朗的笑声。

        在这朗朗的笑声中,我感到了强教授全身洋溢的激情,被他的激情所感染,我的心里同样涌起一股激情。

        我不是佛教徒,但接触过无数的佛教徒,像强教授这样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目光去研究整理佛教的,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由此我明白,为什么他受到中美佛学界人士的尊重,被世界多家宗教研究机构邀请讲学,乃至成为布什总统的座上宾。作为一个钟情于华夏文化的文化人,我也深爱这光辉灿烂的佛教文化,我深深感谢强教授,他将为我们、为后人、为整个世界留下一笔极为珍贵的文化财富。他所辛勤灌溉的禅花一定能够开出鲜艳的花朵,发出持久的芳香!

                            2006 年 3 月记于洛杉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佩服。

我觉得中国人所谓信佛,只是相信给佛进香,佛就会给他们福气和好处,很少有人真正在思想上信佛,研习佛的教义。

强教授此举对推广佛教意义深刻啊
小黑哥哥 回复 悄悄话 小黑率小丫头敬贺阁老及全家节日快乐!
神在阿堵中 回复 悄悄话 高山仰止。谢谢阁老兄开我们眼界的介绍。预祝你全家节日快乐!
清静莲花 回复 悄悄话 精神可嘉!

孜孜以求,堪为榜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