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自13世纪起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从公元7世纪起,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关系日益密切。13世纪,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七百多年间,中国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行使着主权管辖。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晚清以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我国的领土西藏也成为西方列强的口中之食。帝国主义者为了寻找侵略西藏的借口,制造所谓的“西藏问题”,就是从否认西藏自13世纪起即为中国领土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出发的。因此实事求是、认真研究西藏的历史地位及其法律性质,是我们研究西藏问题的出发点。

  唐蕃和亲与甥舅会盟

  大致从公元7世纪开始,即从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的时候起,西藏与内地民族的关系就开始并加强。

  公元7世纪初,藏族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先后征服、兼并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等古羌人各部落,建成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建都逻些(今拉萨)。这时的唐朝正以其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政治上的高度威望,贏得周边诸族、部的内向。公元630年西域首领共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唐蕃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发展。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往唐朝的繁荣,为了加强同唐朝的亲密关系,借唐朝的强大势力巩固自己的政权,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使吐蕃也兴旺起来,松赞干布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638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过了两年,又派大臣禄东赞携厚礼使唐求婚,唐太宗便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能治404种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还有大批日用品和农作物种子。把各种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送许多贵族子弟到京城长安入国学读书。这一切,对吐蕃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文成公主入藏和唐蕃交往的日盛,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松赞干布仿制了唐朝的兵制、官制、度量衡制,并制造了文字。

  松赞干布之后,唐蕃之间的联系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开始,到842年,双方来往共达191次,平均每一年零一个月,就有官员来往一次。其中唐朝官员入蕃66次,吐蕃官员到唐朝来的有125次。

  公元704年(长安四年),赤德祖赞即位后,也派官员多次赴长安求婚。710年,唐中宗许将金城公主嫁给他。金城公主也带去了许多妆奁、书籍、佛教经典、器具。赤德祖赞上书唐朝,“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了30年,为藏汉关系的继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八世纪中叶,吐蕃奴隶制社会由全盛走向衰落。在奴隶主阶级内部,王室和贵族的矛盾日益突出。吐蕃王室为了巩固集权统治,暂时缓和阶级矛盾,反对力图独霸一方的贵族将领的武力扩张政策,极力主张唐蕃会盟。据历史记载,从公元705年至822年的100多年间,吐蕃和唐朝共会盟八次,其中第八次会盟碑,现在仍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因为这次会盟是在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公元821年至822年)进行的,所以也称长庆会盟。在盟文中,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舅亲甥谊,决心今后要“社稷为一”,“烟尘不扬”,“乡土俱安”。

  100多年内两次和亲,八次会盟,是非同寻常的。和亲政策是唐朝对毗邻诸部、族的一项重要国策,体现了唐朝对吐蕃王朝的重视。唐蕃和盟表述了双方对于失和交战的批评,重申了“舅甥亲谊”。这说明自唐朝开始,西藏与中原内地的关系已经十分密切了。

  元朝统一中国,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唐朝后期起,吐蕃进入了一个分裂割据时期。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磨因灭佛被杀。吐蕃奴隶制政权崩溃,西藏处于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长达近四百年之久。此间藏传佛教的教派矛盾、农奴主与农奴间矛盾日益恶化。群雄鼎立,内战不息,人民苦难深重。因此停止战争、统一西藏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元朝统一中国,即把西藏从近400年的战乱和痛苦中拯救出来。

  公元1239年(南宋嘉熙三年),驻守凉州的蒙古皇子阔端(1206—1251,成吉思汗之孙),派大将多达那波率军进入西藏。1240年,多达那波返凉州,向阔端建议任用当地宗教首领协助蒙古统治西藏。1247年,阔端和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萨班商定了西藏归属蒙古的条件,并由萨班写信通告西藏各地僧俗首领。信中列举事实说明,西藏归属蒙古,趋利避害,为大势所趋:

  汉地、西夏、阻卜军于未灭之前,将彼等与蒙古一样看待,但彼等不遵命令,攻灭之后,无计可施,只得归降。其后,因彼等悉遵命,故现在各处地方亦多有任命其贵人充当守城官、财税官、军官、必阇赤者。吾等吐蕃部民愚顽,或企望以种种方法逃脱,或希救蒙古因路远而不来,或期待与蒙古交战而能获胜,凡以欺骗办法对待(蒙古)者,最终必遭毁灭。……

  前此数年,上部地方未曾被兵,余率白利归顺,因见归顺甚善,故上部阿里、乌思、藏等部亦归顺,白利各部亦归顺,故至今蒙古未遣军旅前来,亦已受益矣!

  这样,蒙古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西藏归附蒙古王室的问题。此后萨班派的税吏和文武官员被蒙古王室委派管理西藏的一切事务,西藏的在职官吏仍留居原职不变。这些办法,奠定了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进行行政管理的基础。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后,封萨班的侄子八思巴为国师(后称帝师),赐玉印。1264年,忽必烈迁都北京,同年,在中央设立了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方行政事务的机关——总制院,忽必烈授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管总制院的院务,使他正式成为中央政权的一名高级官员。

  1271年,忽必烈南下攻宋,建国号大元,1279年灭南宋。自此,西藏成为蒙元中央王朝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总制院于1288年改称宣政院。西藏地方的重大事务,高级僧俗官员委任,重要机构的设立,军事措施的制定等,均由宣政院决定。元朝在西藏地方设立了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一是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主要管理今甘、青藏族地区和四川省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一是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主要管辖今四川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区和西藏昌都地区的一部分;一是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的范围是卫(前藏)、藏(后藏)、阿里等地,即今西藏自治区的范围。同时在乌思藏地区设立了十三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封授西藏地方首领管理民政或兼管军务。从中央的宣政院到吐蕃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万户以上的重要官员,都由宣政院或帝师提名,再由皇帝委任。各级官员都是僧俗并用,军民通摄。

  忽必烈即帝位后,即派以达门为首的官员到西藏,清查西藏各地的户口,设置驿站,规定贡赋的数额。西藏的乌拉(即差役)制度从此开始。

  清查户口是中央政府对于直接管辖的地区体现完全主权的一项行政措施。1268、1287年又进行人口的清查。1287年清查后,元朝中央还在西藏设立了军站,专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驿站、军站的设置,是元朝中央对全国藏族地区施政的重要措施。

  元朝在西藏地方和其他藏族地区进行户口调查,确定贡赋,建立驿站、军站,推行乌拉制度,屯驻蒙古军队,设立行政机构,派王室将领驻守边疆,赈济贫民,实施元朝刑律和历法,对地方官员的升降、赏罚有直接处置的权力,等等。这一系列措施,是元朝统一全国的政策在藏族地区的实施,尽管元朝在西藏等地设立的行政体系具有不同于中原地区的特点,但它都是在中央政权直接管理下的全国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元朝在西藏的施政是全面的,是拥有完全主权的。西藏同中国其他行政区域一样,都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