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迎难而上讲“双法”

  1970年4月的一天清晨,华罗庚拄着拐杖兴冲冲地跑到计雷家,他一边敲门,一边喊:

  “计雷!计雷!快,快,我们去陈德泉家。”

  计雷打开门,看见华罗庚一脸兴奋地站在门口,他睡眼惺忪地问道:

  “这么早您怎么来了?有事您叫我们过去不就得了。”

  华罗庚催促道:

  “快点收拾一下,我们去陈德泉家,上面指示我们要为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作统筹报告。”

  计雷听到这个消息,睡意顿时全无,他急忙进屋收拾了一下,就和华罗庚一起去了陈德泉家。

  一边走,两个人一边兴奋地交谈着。

  计雷说:

  “终于我们又有了用武之地了。”

  华罗庚笑着说:

  “是啊,这次的报告如果得到了那些负责人的认可,我们的统筹法就能够更加深入到实践中了。”

  计雷顽皮地和华罗庚说:“让我们加油!”接着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

  华罗庚看后,爽朗地笑了,学着计雷的姿势也做了个“加油”的动作。

  接着华罗庚郑重地说:

  “如果这次报告成功,我们可能会到祖国的各地去,那时不仅有离开家人的思念,还有身处异地的艰辛,这些你都能够承受吗?”

  计雷坚定地说:

  “我不怕,跟您在一起,我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力气,您就是我的榜样。”

  “我这个榜样可决定这样奔波一辈子,难道你也跟我一辈子?你和我不一样,你的孩子还小,父母也需要你照顾。”

  计雷听见华罗庚这关心的话语,心情更加激动,他说道:

  “我的家人需要我在身边照顾,但是您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在生产的第一线奔波,我有什么理由为了自己的小家而放弃呢?”

  华罗庚拍了拍计雷的肩膀,肯定地点了点头,竖起了大拇指。

  1970年4月20日,华罗庚在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会议上介绍了统筹法和优选法。他的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像他所料的那样,各部长纷纷邀请他去自己的单位搞试点。

  不久,华罗庚接到上海炼油厂的来信,邀请他前去帮助解决该厂的一个炼油塔的改建、扩建工程,要把旧的设备拆掉,改建一个新的,要求停产时间越短越好。

  这时的华罗庚已经61岁了,但他仍然神采奕奕,精神十足,他兴奋地对两名学生说:

  “终于又能够到群众中去了,咱们又有大展拳脚的地方了。”

  计雷和陈德泉也非常高兴,他俩摩拳擦掌地说:

  “这次到上海,一定要大干一场,把过去几年失去的时间找回来!”

  看着这两名和自己始终并肩作战的弟子,华罗庚感到由衷的欣慰,对这次上海之行也充满了信心。

  当华罗庚三人下了飞机,负责接待他们的人说:

  “华教授,实在对不起啊,我们领导出差了,最近不在厂里,你们先在宾馆里等几天,等领导回来,我们立刻安排你们进厂。”

  华罗庚问道:

  “难道一定要你们领导批准才能进厂吗?别人批准不行吗?”

  “实在不好意思,您也知道我们厂子的重要性,没有领导的批准,谁也做不了主的。”

  听了这话,华罗庚他们只好无奈地住进宾馆,等候消息。

  7月的上海骄阳似火,旅馆濒临黄浦江的窗子大开着,仍然透不进一丝清凉的风。华罗庚焦急地在房间里等候着去工厂的消息。

  到了傍晚时分,满头大汗的计雷和陈德泉垂头丧气地走了进来。

  华罗庚忙问:“怎么样了?去工厂的事情有眉目了吗?”

  计雷摇摇头,说道:“还要再等两天。”

  听了这话,华罗庚失望地一头躺在了床上,连晚饭也不吃了。

  陈德泉小声和计雷说:“你看华老师这两天都急出痱子来了,他这么大的年纪,天气又这么热,我真担心这样下去他会吃不消的。”

  计雷点点头,说:“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华罗庚虽然躺在床上,但哪里睡得着,他在盘算着:

  这样耽搁下去,任务完不成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国家会因此损失多少资金啊!这怎么行呢?

  想到这里,华罗庚猛地坐了起来,和计雷他俩说道:

  “不要再等了,求人不如求己,你们准备准备,明天一早咱们直接过去。”

  第二天,师生三人带着洗漱用具来到了工厂。华罗庚对接待他们的人说:“你们不让我们进厂有你们的理由,我们理解,你们可不可以给我们在附近找个住的地方,让厂里的技术员出来,我们给他们讲统筹法啊?”

  接待的人为难地说:

  “这里远离市区,环境也不太好,你们还是再等等吧。”

  “我们的要求不高,只要能睡觉就行。”

  “可您这年纪、这身体,受得了吗?”

  华罗庚拍拍胸脯说:

  “别看我年纪大了,但是身体棒着呢!”

  接待的人敬佩地看了看华罗庚,想了想说:

  “那好吧,我安排你们住在附近的一个小仓库里,那里条件不是太好,你们先凑合吧。”

  就这样,工人们将工厂旁边的一间仓库腾了出来,改建成办公室兼居室,师生三人住了进去。厂里的师傅分成几个小组,每天来这里,听华罗庚给他们讲统筹法。

  当时科学并不普及,即使是工厂的技术员,文化水平也不高,给他们讲起课来要比在学校的难度相对大得多,但是华罗庚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反复地讲,直到每个人都明白为止。

  就这样过了几天,厂里的领导回来了,华罗庚他们才进行实地考察。华罗庚还让计雷和陈德泉下车间和工人们一起劳动,及时了解生产情况。

  经过仔细的考察和认真的分析后,这个本来要求15天内完成的任务,华罗庚他们计划10天就能完成。

  华罗庚他们解决问题时采用的是“依靠群众集思广益,先解决主要矛盾,等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了再想办法解决”的思路。

  在开始时,第一个主要矛盾是起重工,在以前他们给吊装工安排任务的时候,总是说“明天上午你来”,或者是说“明天下午你来”,以半天为期。

  经过了解,华罗庚得知工作量其实每次只有20~30分钟。这样一来,华罗庚把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将上午分成8时至10时,10时至12时两个时间段;同样,把下午也分成了两个时间段。什么时间需要就什么时间来。这样这个问题就不再是主要矛盾了。

  这时候因为炉工砌炉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又转化为了主要矛盾。一个年轻好学的炉工根据华罗庚的统筹法自行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了,撬水泥地基又演变成了主要矛盾。原计划是到时候科室的人员全部出动,停止办公,大家都去干。

  可是结合现场一画统筹图,发现水泥地基的面积不是很大。如果大家都去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经研究,华罗庚果断地改变了策略,要求能先撬的就先撬,这样,这个矛盾就分散了,科室人员也不用停止办公了。

  这3个主要矛盾解决后,10天的计划就订出来了。看到这样的成绩,工人们纷纷提出要求学习统筹法。

  他们说,统筹法是老华专门为减轻我们工人的劳动研究出来的。工厂看见这种情况,对华罗庚他们提出,如果能够将工作缩短至7天完成,那么就考虑让工人们都学统筹法。

  华罗庚认为这是一个宣传统筹法的好机会,于是他满口答应了下来,但要求先试讲一次。

  工厂答应了华罗庚的请求,安排星期六晚上让华罗庚讲课。

  天公不作美,临到晚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计雷和陈德泉看了看外边电闪雷鸣的场面,对华罗庚说:

  “您腿脚不好,要不就别去了。反正今天是试讲,让我们两个替您去吧。”

  华罗庚坚决地摇摇头,说道:

  “那可不行,我答应了工人们要亲自给他们讲统筹法,即使天上下的是刀子,我也得去。”

  计雷他俩知道华罗庚向来说一不二,没办法只得冒着大雨和他一起去了会场。

  一路上,大家的心里都在嘀咕,这样的鬼天气到底能去几个人。

  到了会场,师生三人就被那黑压压的人群给镇住了。别说会场里,就连会场外都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人,甚至有的人嫌打伞碍事,把伞一扔,只在头上顶个塑料袋就来听课了。

  “心有一善,人必从之啊。”华罗庚的内心无限感慨。

  望着这张张淳朴、善良的脸庞,华罗庚觉得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是值得的。

  他一瘸一拐地走上讲台,深入浅出,结合生产实际娓娓道来。那深奥的数学概念仿佛变成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件件小事。

  工人们听了,茅塞顿开,他们频频点头:“哦,原来这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安排。”

  “天啊,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

  报告结束了,雷鸣般的掌声盖过窗外雨水的喧闹,久久不能平息。

  几名前排的工人望了望华罗庚的病腿,什么话也没说,一起走到讲台前,把两鬓垂霜的华罗庚抬了起来。

  看到这场面,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自动让开了一条小路,这几名工人踏着没膝深的积水,一直把华罗庚抬到汽车上。

  汽车徐徐开动,华罗庚透过雨雾望着站在雨里和他挥手告别的工人们,眼睛模糊了……

  经过这次报告,大家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第二天一大早,华罗庚的那间小办公室外,就来了好多人,他们都是来和华罗庚一起谈论关于7天完成工作的计划的。

  看到这个喜人的场面,华罗庚的干劲更足了。他和工人们围在一起,开始了热烈地讨论。

  很快要7天完成任务的主要矛盾暴露了出来,那就是冷作工。炼油塔旁边有扶梯、有平台栏杆等,都要冷作工来做。没有炼油塔,这些活不能搞,没有扶梯、平台,管工和电工也不能工作。

  这个问题涉及面较广,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这时,有人提出:“冷作工是不是可以给别人创造条件,让别人也先干呢?”

  冷作工师傅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还保证他们两天可以完工。

  大家有些意外,这个冷作工师傅可是工厂里有名的“磨蹭大王”,他怎么有把握两天就完成呢?

  冷作工师傅看见大家一脸迷惑,笑着说:

  “你们不用怀疑,我说到做到。我搞平台、扶梯,不一定一气搞完别的工再上去,我可以先搞好一层别人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当然,还有一个安全问题,这个大家也不用担心,你们在这边干活,我在上面的另一边干,保证遵守安全措施。”

  大家听了这话都赞成地点了点头,有的人还竖起了大拇指,夸道:

  “行啊,一天没见,你的学问就猛涨啊!”

  那个冷作工师傅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冲大家说道:

  “这多亏了老华,昨天他的课把我讲开窍了变成七窍全开了!”

  听了这话,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就这样,7天的计划订了出来。大家一鼓作气在短短6天时间里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华罗庚高兴地对大家说:“你们厂的设备提前1分钟投产,就能多生产1吨航空汽油,估算一下,提前1天就是20万。10天变成6天,提前4天,就是80万。如果按15天算,那是多少?”

  有人喊道:“180万!”

  “对,180万!各位师傅们,你们为国家整整创造了180万的财富啊!”

  听到这个数字,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统筹法,知道了华罗庚,大家都纷纷行动了起来,邀请华罗庚前去宣传“双法”。

  华罗庚在《要使数学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一文中写道:

  工农群众一旦掌握了科学技术,就能够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双法”一到了群众手里,其发展之快、成效之大是惊人的。“双法”在化工、电子、冶金、煤炭、石油、电力、机械制造、轻工、交通运输、建工建材、医药卫生以及农业、林业等各行各业的推广,都取得了成果,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人们一旦掌握了“双法”这样的科学工具,就会在社会实践中更主动地揭示出生产的客观规律,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有力地显示了科学作为生产力所起到的作用。

  华罗庚他们师生三人在上海待了3个月,这3个月里,他们用统筹法为人们解决了许多实际的问题,同时也用优选法为人民排忧解难。

  一天陈德泉的一个老同学裘履正忧心忡忡地来找陈德泉,一见面就向他诉苦:

  “哎,单位领导交给了我一项任务,让我把仪器零件上的氧化膜去掉。但是我做了很多次试验,就是去不掉。原来单位领导见我总是乐呵呵的,现在看见我总是黑着脸,见面就一句话:‘小裘啊,试验做得怎么样了?’我现在看见领导就躲,就跟耗子见到猫一样。老同学,这次一定要帮帮我啊!”

  陈德泉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用优选法应该能够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具体的还要和华老师商量商量。”

  裘履正听完这话,脸上的愁云立刻消失了,他高兴地催促着:“那咱们快走,去问问华教授。”

  陈德泉故意气他说:“等等,华教授那么忙,我可不敢肯定他有时间答理你啊。”

  一听这话,裘履正又成了霜打的茄子——蔫了,“唉,那怎么办啊?”

  陈德泉笑着拍了一下裘履正的肩膀,说道:“快走吧,和你开玩笑呢。华教授就是再忙,遇见问题他也会抽出时间帮你解决的。”

  华罗庚听了裘履正的叙述,当即答应帮助他研究用优选法解决,并和他们一起用优选法研究出8个试验方案。

  在做试验的当天,华罗庚还特意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进行指导。结果,大家惊喜地发现用其中的一个方案,只需要1分钟就能够把仪器零件上的氧化膜去掉。

  这次的成功深深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不久他们又用优选法解决了润滑油在零下40度不凝固的问题。

  当时炼油厂的一名工程师通过有关部门找到华罗庚,和他说:“我们的润滑油是用在坦克上的,希望能在零下40度时不凝固,但是我已经做了137次试验了,却只能在降到零下37度的时候不凝固。我现在是黔驴技穷了,您看您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华罗庚说:“你能不能把过去的数据给我看看?”

  看完试验数据,华罗庚用优选法中的“陡度法”进行了计算,然后请那位工程师用他计算的数据再做配方试验。

  结果,没过多久那位工程师就兴冲冲地跑来向华罗庚道喜:“华教授,您太厉害了,我用您的配方,只试验了一次就成功了,而且在零下42度的时候,润滑油还没凝固呢!”

  华罗庚谦虚地说:“这不全是我的功劳,没有你的那137次的试验,我也不可能一次就找对配方。”

  这两次使用优选法的成功案例,使人们对应用数学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统筹法上。大家的视野开阔了,能运用的方法多了,为国家节省的能源、创造的财富也多了起来。

  §§第五章 晚年贡献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