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首都和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立即行动起来,在抗击“非典”的“大考场”和“大课堂”上,又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为民族精神充实了新的内容,也将自身的精神层面提升到新的境界。抗击“非典”的斗争,对于教育、思想战线来说既有严峻的挑战又有难得的机遇。怎样进一步利用好这个大课堂,以及怎样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辩证地认识高校抗击“非典”的严峻形势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机遇

  在全国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高校面临困难与挑战的局势是严峻的。这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大学生密集住宿的现实条件,容易引发大面积传染和扩散。校园人口密度大,学、研、食、住、行等相对集中,如果防治措施不力,极易形成交叉和大面积感染,有可能成为大的“传染源”、“高发区”。由这种状况所决定,大学生群体既是防治工作的重点,也是防治工作的难点。

  其二,大学生群体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大局。如果在大学生群体中疫情得不到控制,社会上的惊恐、焦躁等非理性情绪难免会增加,甚至整个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局面会受到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其三,大学生群体信息来源复杂,思想极为活跃,各种思潮容易在这里得到传播,在涉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问题上,思想、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如果引导不及时或防治工作不得力,很可能导致大学生思想波动。

  其四,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他们的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果高校对抗击“非典”的斗争引导、处置不得当,或出现严重扩散的状况,将会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严重损失。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当前的形势,不仅应该看到“非典”对我们的挑战,还要看到抗击“非典”的斗争正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大好契机。

  大学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力军。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每当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大学生都是站在斗争的前列,发扬光大了民族精神。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也充分表明,每当国家遇到挑战和困难之时,正是大学生呈现和弘扬民族精神最充分的时刻。

  二、大学生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的袭击,由于一些复杂的因素影响,少数青年大学生也曾有过一时的惊慌。但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大学生特别是疫情较重的北京、广东等地区的大学生,用自己的信念、智慧和勇气筑起了一道保护师生健康和安全的防护网,绘就了一幅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壮观的人民战争的画卷。这种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

  其一,通情达理,顾全大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由于北京、广东等地区疫情严重,一些高校封闭了校园并制定了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详细、严格的规章制度。最初少数大学生对此不太理解,思想上产生了一些混乱。对此,学校党政部门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这部分大学生很快转变了看法,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党和政府、学校的良苦用心,思想达到了空前的统一。许多大学生认为:抗击“非典”不只是个人的事,不只是学校的事,不只是政府的事,而是我们大家的事。面对“非典”,我们不能只是躲在宿舍里抵抗,击退病魔要靠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隔离措施,同时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各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他们纷纷在学校的BBS广告栏里留言,表达对党和政府、对高校党政领导的高度信任,体现了大学生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民族精神。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稳定的价值和意义。他们为了维护良好的防治、隔离秩序,不信谣、不传谣,并将此视为自身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等学院的学生党支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也为了我们的父母家人,我们不要回家!”更有学生在网上大声疾呼:“谁要把病毒带到农村,谁就是民族的罪人!”绝大多数大学生响应学校的号召,留在校园中,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继续上课,完成学业。为了师生的安全,为了阻止病毒的蔓延,许多高校筑起新的防线,设立了隔离区。隔离区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实施隔离是有效控制非典型肺炎扩散的需要,调整心态,安心、乐观地配合学校、医院的工作。

  在当前社会和高校实行的防治“非典”的各项措施面前,没发生一例对抗性或不配合的行为。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这种高度配合和顾全大局的态度,弘扬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其二,友爱亲和,团结互助,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

  “非典”疫情是一场灾难,但同时却激发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激发了大学生对社会和集体的理解和关爱。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大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增强了。大多数大学生放弃了个人的安排,主动报名参加学校的各项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积极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建立和维护校园宣传网、信息网、服务网、监督网的工作。不少学生感慨地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看到了很多,经历了很多,自己变得成熟了,对未来充满信心。高校基层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在控制疫情、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多种多样的活动,紧紧地把大学生凝结在一起,进一步增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友情,体现了团结一致的力量。

  对于“非典”患者或者被隔离的同学,其他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不疏远和歧视他们;对疑似隔离人员同样给予关爱。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大四学生许海峰,虽然进入隔离环境,但他并不觉得孤独和寂寞,“因为我感受到比平时更多的关爱”:学校除了抓大事外,在一些小事上想得也很周到,比如饭菜注重营养和搭配,送补充维生素的水果、保持好心情的鲜花;老师每天都会打来叮嘱的电话;更多的是同学,他们或发手机短信,或电话问候,还经常会有同学站在楼下和隔离同学隔窗聊天。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大学生对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关爱增强了。他们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许多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开展了“纸鹤寄深情,同心抗‘非典’”、“同舟共济,抗击‘非典’”爱心捐款活动。还有许多大学生自发地为“白衣天使”的子女送去义务家教。东北大学连日来在一二九花园和中心花园张贴标语:“向奋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让我们以爱心、互助和宽容共同面对‘非典’!”。汇聚在这里的学生叠起近万只纸鹤,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敬意和抗击‘非典’的决心。4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学抗“非典”爱心捐款现场场面热烈,前来捐款的学生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还吸引来十几位外国学者和留学生,共为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募捐6万多元。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关爱。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大学生对其他“战场”人员的关爱增加了。

  有些大学生向社会公众发出全民参与、崇尚科学、共同战斗的倡议书。5月1日,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和学生会发起了“向劳动者致敬”活动,向北京市政环卫系统和北京市运通公司敬献了锦旗,并给全体员工寄去了代表广大同学心声的4000多封感谢信。

  危难之时,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这种氛围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小集团主义都失去了传播的市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得到大发扬。

  其三,愈挫愈勇,自强不息,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面对抗击“非典”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大学生没有畏难、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通过各种形式,立足各自学习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防治“非典”斗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朱志宾说得好:“经历这场与非典型肺炎斗争的考验,中华民族固有的‘愈挫愈奋、坚忍顽强、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2000级学生但家平说,“抗击‘非典’的斗争,像一个熔炉,锤炼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格,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新的升华;像一所学校,使人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使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培育和弘扬。这种精神必将化作进一步鼓舞和激励我们战胜‘非典’的巨大力量。”

  连日来,许多高校特别是医学类高校的学生组织各种活动,纷纷要求到抗击“非典”一线工作。请战书、倡议信、报名书纷然而至。他们郑重地表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随时随地听从上级的安排,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广大同学服务!”“我们将再一次实践医学生的誓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黄立功写信给学校,请求到防控“非典”第一线工作,他表示,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为祖国奉献自己绵薄之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曾在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工作过10年,有着较好的临床经验。我熟悉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完成气管切开手术,善于呼吸衰竭的临床管理。我郑重向学校领导提出申请,到抗击“非典”第一线去,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近来,在各类新闻媒体上,我们也看到了“非典”的爆发激发了各地大学生抓紧宝贵时间学习、钻研科学知识的实际行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9所国内知名高校发出《团结协作联合攻关依靠科技战胜非典》倡议书后,不少研究生纷纷表示:一定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不畏困难、知难而上、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为人民健康带来福音。众多学子积极协助、参与了本学校攻克“非典”小组。浙江大学博士生积极参与了“非典”攻关小组,参与对标本进行冠状病毒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进行反复实验和研究,终于获得核苷酸序列数据,并得出明确的分析结果。该校实验室现已掌握“非典”病原学特异性检测方法,可对疑似“非典”病人的血液、唾液或漱口液进行检测,只需4至5小时即可判断标本是否含有冠状病毒特异性的基因组,对早期病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大学生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愈挫愈勇、自强不息、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正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写。

  三、深刻认识大学生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大学生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弘扬了民族精神。这一现象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考。

  大学生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展现出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是偶然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教育失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经验教训,始终重视、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但维护了高校的稳定,保证了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而且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弘扬。13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第一,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运用讲座、报告、演讲、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展了诸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势与政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等,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第二,增强了教育的规范性和系统性。1994年,中共中央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些文件的颁行使得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许多高校还利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升国旗仪式、请专家和先进模范人物作报告等方式,在校园内掀起了一次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高潮。第三,充分利用“两课”阵地加强教育。党中央1998年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决定,并要求不断改进“两课”教学,提高实效性。“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学生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开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启迪我们如何结合突发事件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并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

  第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当代大学生具有接受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在出现“非典”这样突发灾难的时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出学生的这种内在主动性,将这种主动性转化为对活动的主动参与,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原则。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但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为了完成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和传递的本质任务,必须讲究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的规律,注意引导学生对德育过程的主动参与,在参与的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发挥作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新时期的实践证明,凡是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在发挥作用中进行教育、引导的做法,一般都是成功的。参与改革实践、参与亚运会筹备工作、参与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等,都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大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抗击“非典”斗争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大学生以学校主人翁的精神,在各种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深刻体会到民族精神的内涵。

  第二,创造全员教育的环境和各方团结协作的整体氛围,上下齐心,协同配合,才能有效地推进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场所。这一工作不仅党的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构、“两课”教师要管,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学服务人员、后勤人员都要纳入到思想教育的体系内,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需要这样。任何一个方面的疏漏,都会影响其他方面教育功能的效果。只有全员动员,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众多高校的各级党组织、行政管理部门针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和学校实际情况,全员动员起来,密切配合,形成了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引导人的整体氛围,切实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高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络、电视、广播、校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心系人民群众安危,身体力行地组织防治“非典”的斗争,坚定了师生的决心和信心;大力宣传高校师生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精神面貌;大力宣传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帮助师生做好预防与控制;大力宣传在“非典”防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激励师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非典”作斗争;大力宣传各高校防治“非典”的有效做法和措施,群防群治,提高防治工作的有效性。这样,在大学生中形成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扶贫济困、共渡难关的良好风尚和氛围。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条件。

  第三,信心与信任互动,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力杠杆。

  大学生对各级党政领导的信任及各级党政领导对大学生群体的信任,是树立战胜“非典”信心的基础。两个方面的相互信任,才能坚定干部和大学生战胜“非典”的信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正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光辉写照。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正是这样体现了人民公仆的风范,从而获得了大学生的充分信任。党中央、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明确指示要把学生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治“非典”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同时把“非典”蔓延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告诉群众、告诉大学生,增强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了上下一心战胜“非典”的勇气和决心。南京大学政治系学生童勇男说,“非典”扰乱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但是我们并没有被吓倒。关键时期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党、相信政府、听从指挥,因为我们看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直接指挥着这场防治“非典”的硬仗。越是关键和艰苦时期,越是要凝聚力量、团结一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它。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师生认为,胡锦涛、温家宝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亲临抗击“非典”第一线,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北京“二外”一名学生在给中央领导的一封信中说:“知道吗,同学、老师和家长都说:看到主席和总理,我们心不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大学生的信任,使得各高校党政领导对大学生敢于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鼓励、支持学生的积极配合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整个抗击“非典”的全过程。在上下同心同德的战斗中,学生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团结一致和什么叫和衷共济。这种民族精神的弘扬,是在领导与大学生的信任的互动中实现的。

  第四,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不可缺少的有力杠杆。

  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重视英雄、榜样、典型的模范带动作用。在与“非典”病魔殊死抗争的关键时刻,这种模范带动作用对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量。首先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站到了防治“非典”的第一线。哪里有师生,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有思想问题,那里就有思想政治工作。在广州和北京的许多医院里,当“非典”病魔突然降临时,“共产党员先上”成为无声的动员令。邓练贤同志光荣牺牲在防治“非典”第一线,他是广大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他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典范,他是全体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无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大学生以深深的触动。其次是医务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医务人员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了抢救患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全身心工作在抢救第一线,充分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高风亮节。写下《护士日记》,让无数读者流下热泪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在一个座谈会上说出了全体“白衣战士”的心声:

  抗击“非典”中早期倒下的医务人员,是“冲锋连”的战士,他们率先踩雷,用生命给后面的战友树起指路牌。和邓练贤站在一起的,还有一幅长长的抗“非典”英雄画卷:英勇献身的叶欣、事迹广为流传的钟南山等专家以及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他们共同构筑了伟大的“抗非典精神”。其三是高校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广大教师在这场人民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言传身教的模范带头作用。有的教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以办公室为家,日夜坚守在学校,关注学生情况。有的教师病倒了,另一些教师就主动承担起他们的担子。他们说:“医院的医护人员可以倒下一批,再上一批,我们也一样可以挑起病倒同志的担子。”

  大学生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如何抓住大学生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探索、研究下去。

  (原作发表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5期,为作者与蔡文鹏合作)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