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九章 平定七国之乱,抗击匈奴南侵

  平定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王之乱爆发,这是汉王朝自开国以来,以刘姓诸侯王为首的地方诸侯政权和以皇帝为首的中央统治集团矛盾激化的最大的一次爆发。这场叛乱的始作俑者正是被高祖刘邦封为吴王的刘濞。

  刘濞是刘邦兄长刘仲之子,也是刘邦麾下的一员大将,20岁时率兵大破英布,成就一世英名。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大封同姓王,刘濞就被封做吴王,封了以后刘邦就后悔了,因为有个相士说吴王以后必反。金口玉言不可随意改动,高祖就抚着刘濞的背说:“大汉50年后东南有乱,不会是你吧,你可是我的亲侄子,请好自为之。”刘濞慌忙说:“不敢。”但最终还是走上了起兵反叛的道路,这时刘濞已经62岁了。

  其实,刘濞叛乱并非出于一时之气,而是蓄谋已久。这里面既有近因,也有远因,但其根本的起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大的诸侯王国分权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

  刘濞被封为吴王后,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他开始收买人心、发展势力,甚至收留一些逃犯、亡命之徒,企图有朝一日夺取帝位。

  文帝时,有一次,刘濞派王太子刘贤去长安朝觐,文帝派皇太子刘启陪吴太子玩,二人年纪相当,又是再从堂兄弟,相处极为融洽,闲时二人经常下棋消遣,互有胜负。二人旁边都有自己的师傅和随侍人员,得胜时他们总爱为自家的主子欢呼并向对方说些取笑挖苦等不中听的话语,刘启自负身为皇储,只能听阿谀称颂好听的话,输棋时心里本已不快,再听到对方随侍人员取笑挖苦,心里有气已是强忍多时了。这天,刘启下错了一步棋,引起棋局险象顿生,乃要求悔棋,刘贤坚决不允,并用一个手掌把那个棋子盖牢,他旁边的随侍人员又一齐呼喊助威,并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刘启一时怒起,抓起棋盘砸向刘贤,正巧砸在刘贤的太阳穴上,致使刘贤当场毙命。

  这事可闹大了,惊动了文帝,文帝正想给各诸侯国一点颜色看,便没有处罚刘启,只是把他训诫了一番。文帝又召见了刘贤身边的师傅和随侍人员婉言安慰,并下旨将刘贤的尸体盛殓入棺后派专人护送回吴国安葬,吴王刘濞拒收刘贤尸体,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文帝无法,只好把刘贤葬在长安。刘濞也因此怀恨在心,更加紧了准备叛乱的步伐。刘濞干脆称病不朝,私下里却在继续蓄积谋反的力量。慈善仁厚的汉文帝怜他丧子之痛,遂赐刘濞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刘濞不但不感恩,反而更加骄横。

  到景帝即位,刘濞已经准备了40年,成为威胁最大的诸侯王,反迹也越发明显。故此,时任御史大夫的晁错向景帝呈上《削藩策》,极力主张景帝削夺各诸侯王的封地,并指出,诸侯王中威胁最大的就是吴王刘濞。因此,要削藩必须先从吴王下手,先削吴王的封地。他对景帝说:“过去吴王因太子死于陛下之手,对朝廷深怀怨恨,诈称有病,不来京朝拜天子,按照古法应当诛杀。文帝不忍加刑,赏赐几杖,允许他不来朝拜,恩德可谓宏厚。吴王不改过自新,反而越发放肆,开山铸钱,煮海制盐,招诱天下逃犯,谋图叛乱。现在削夺他的封地他会造反,不削夺也会造反。削夺,他仓促早反,祸会小些;不削,他准备充分再反,祸患更大。”

  晁错的主张遭到了外戚窦婴的反对,削吴的事只好暂时搁了下来。不过,楚、赵、胶西三国分别以罪被削,楚王刘戊被削了东海郡,赵王刘遂被削了常山郡,胶西王刘印被削了6县,晁错又修改有关律令30章,一时诸侯喧哗,反响强烈。各藩王自然把晁错视为眼中钉,恨不能食肉寝皮。晁错的父亲也感到儿子大祸临头,特意从家乡颍川赶到京城,劝说儿子。晁错不听,其父服毒自尽,晁错不为所动,仍然力主削夺吴王。最后,景帝决定削吴会稽、豫章二郡。

  景帝三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刘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以“诛晁错,安社稷”为名,联合各地诸侯王起兵。公元前154年正月,刘濞首先在广陵起兵,接着楚王刘戊、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也在各地分别起兵,包围临淄;赵王刘遂则与吴王刘濞的军队汇合西进。他们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一时间声势浩大。至此,以吴王刘濞为首,卷入叛乱的共有7个藩王,史称“七国之乱”。

  西征前,刘濞曾遣使联络闽越国、东瓯国和南越国。由于吴国强盛,各诸侯国与中央政权的矛盾又有一致之处,闽越、东瓯一口答应做刘濞的后援。赵佗却留了个心眼,说自己是异姓王,不便参与其事,但必要的时候,南越还是可以调动几十万军队防卫国土。南越是南方三小国中实力最强的一国,闽越在名义上还是南越的藩属,南越王赵佗这样表态,无非想两边都不得罪,静观事态变化,同时显示一下实力,让刘氏集团不要小看南越。

  刘濞发难后,即率二十万大军西渡淮水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气势汹汹,颇见军威。并击溃了拥护朝廷的梁军,包围了梁国都城睢阳。汉景帝的同母弟弟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的内心仍在和平解决与武力解决间摇摆不定。这给了袁盎以可乘之机。袁盎原为吴相,与刘濞关系甚密。袁盎对景帝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景帝为换取七国罢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话,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于是将晁错腰斩于东市,并诛其家小。可惜晁错一片忠心,就这样为小人谗言所害。

  景帝诛杀晁错,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但是他招降吴王刘濞的诏书却没有起什么作用,刘濞笑道:“我现在已经是东方的皇帝了,谁还有资格对我下诏书?”仍不肯罢兵,这就进一步暴露出其反叛的面目。景帝对错杀晁错悔恨不已,这才决心武力平叛。

  汉文帝临死之时,曾对景帝说,国家有难,可以用周亚夫来平叛,于是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统帅大军迎战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当时叛军初战得胜,锋芒难以阻挡,周亚夫就提出了迂回的战略,他认为吴国和楚国的军队骠勇,直接与其交锋必会不利,因此要避其锋芒,而让梁国继续牵制住其主力,中央军绕过其后,断绝其粮道,方可取胜。周亚夫将战略部署报告给景帝后得到认可,于是率军从长安出发,他谨慎地避开了吴、楚设置了伏兵的崤渑地区,绕道武关、经南阳,以奇兵抢占了荥阳,抢先控制了洛阳武库及荥阳西北的军用粮仓,得到了大量的军用辎重。为了保证后方的安全,周亚夫在洛阳站稳脚跟之后,兵力回移,清除了在崤渑地区的吴楚伏兵。梁王刘武坚守梁国国都,阻止住了吴楚主力大军的西进,吴楚军全力攻梁,数次强攻而不下。

  梁王形势危急,数次向周亚夫求援,景帝也下诏要求周亚夫速速救梁,但周亚夫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将大军主力迂回到吴楚联军的背后,断其粮道。吴楚联军进攻梁国失利,后路又被周亚夫切断,急忙调转大军进攻周亚夫,寻求机会与汉军主力决战。周亚夫知道吴楚联军缺少军粮供应,只求速战速决,因此坚守不出,数日之内不与敌军进行决战。吴楚联军号称数十万,既遭顿挫于睢阳,又不得逞于下邑,进退维谷,加上饷道被断,粮草不继,在粮尽兵疲、士卒叛逃、士气低落的情况下,不得不撤兵西走。周亚夫乘机追击,大破吴楚联军。楚王兵败自杀,吴王刘濞仅率数人乘夜向江南逃窜,一直逃到东瓯。没想到在景帝的重赏引诱下,原来信誓旦旦的东瓯王竟将刘濞杀了,以其首级向汉廷请赏。刘濞死后,吴楚联军即破。其他六国的国王也都被杀或自杀,只有刘濞的儿子刘驹逃到闽越。后来刘驹为报杀父之仇挑起越人之间的战争,导致最后闽越、东瓯、南越全部瓦解,让朝廷捡了大便宜。当然,这还是后话。

  在齐地,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四王在胶西王的指挥下,举兵西进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诸王或自杀,或伏诛。齐王将闾为汉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与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在赵地,赵王遂撤兵坚守邯郸,郦寄攻之不下。匈奴人知道吴楚兵败,也不肯入汉边助赵。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共同引水灌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刘遂自杀。不到三个月,七国之乱就被彻底平定了。

  七国之乱的平定,巩固了削藩政策的成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子弟为大国所引起的矛盾,并为汉武帝以“推恩令”从分封制度上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对当时的社会和未来的历史发展都是一大贡献。

  抵御匈奴南侵

  从白登山汉朝和匈奴议和后,汉朝就经常把宗室公主远嫁匈奴和亲,而且每年都送给匈奴大批的丝绸、粮食、酒、絮缯等贡品。从刘邦、吕后、汉文帝到汉景帝止,和亲政策奉行不变。出嫁匈奴的公主,也都是汉朝皇室宗族中的女儿。老上单于继位时,汉文帝已送过皇族的女儿给单于做阏氏,然而仍未根绝匈奴对汉朝边郡的频繁侵扰。

  汉文帝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公元前160年和老上单于达成和亲共识,订立和亲盟约。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约定匈奴不入塞内,汉朝不出塞外,两国停战,休养生息,让两国君主和百姓世世代代共享安定和乐。两年后老上单于去世,其长子军臣继位单于,汉朝又将一位宗室女儿出嫁到匈奴,维护和亲盟约,以此缓和匈奴的侵扰,并诏告天下,严守和亲盟约,今后不再有祸患。

  军臣单于继位一年后断绝与汉朝的和亲关系,连年大举入侵汉朝边郡。汉景帝即位,匈奴的侵扰有增无减,国内又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赵王刘遂暗自和匈奴勾结,密谋等吴国叛军西进之后,联合匈奴进攻汉朝,后因汉景帝发兵围攻赵国,吴楚联军在梁国受到顽强阻击,匈奴也不敢出兵进入汉朝边界。

  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汉朝社会经济虽有所恢复和发展,但要战胜匈奴,条件仍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景帝在汉匈关系上的策略是和多战少,蓄势待发。

  于是,景帝继续奉行文帝时的各项对匈措施,对匈奴进行安抚,恢复与匈奴的和亲。对于匈奴不间断的小股骚扰,景帝也没有大规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积极的防御。景帝还在边界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并如旧约向匈奴纳贡,还将自己年仅16岁的亲生女儿南宫公主于公元前152年嫁给军臣单于,以求汉朝边境的和平与安宁。由于南宫公主成了大漠阏氏,并在第二年为军臣单于生下了儿子于单,深得单于宠爱。军臣单于在南宫公主的劝导下,未对汉朝大举侵扰,两国开始了真正的和睦相处。

  由于景帝维持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军事冲突,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为以后汉武帝反击匈奴做了准备。当然,景帝并不是一味妥协,也进行了必要的抵御。

  在景帝时期为数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了李广、程不识和郅都等一批卓越的名臣勇将,其中尤以“飞将军”李广最为突出。

  李广是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他的先祖李信是秦国时名将,所以,李广堪称将门之后。李广有一套不正规的治军方法,非常适合于塞外的地理条件和敌情条件,他的部队简单、机动、长于应变。所以司马迁称赞他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李广本人精于骑射,能够百步穿杨,是个有名神射手。家喻户晓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的就是李广的箭法精妙,神武有力。匈奴人一听李广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并把李广称为“飞将军”。

  汉景帝中元六年,匈奴打破雁门,进攻武泉和上郡,杀死汉朝戍边士卒二千余人。这时,景帝派来一个宦官(中贵人)跟随李广学习军事作战,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骑兵全军覆灭,宦官也受了重伤。那宦官跑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于是就带上100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3个匈奴人没有马,徒步逃跑,毕竟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李广亲自去射杀那3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经过问话证实了他们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待捆绑好俘虏上马,忽然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这些匈奴骑兵看到李广只带了这么少的人就敢深入敌境,断定是诱敌的骑兵,不敢轻易出击,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奔驰转回。李广制止他们,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100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如今只有我们停着不走,那匈奴人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派来诱敌的,必然不敢攻击我们。”于是,他向骑兵下令:“前进!”汉兵向前移动,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两里的地方,停下来;又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汉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

  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这件事情最后传到了匈奴人的耳朵里,他们就更畏惧李广了,“飞将军”的名声,也越传越广了。

  景帝除了支持边将对匈奴抵抗,及维持亦和亦战之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为以后武帝时期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其中主要有两项:

  第一,“造苑马以广用”。中原内地自古以来就缺马,这样既不利于骑兵的壮大,又无法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更限制了交通、运输等事业的发展。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四十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第二,实行“卖爵令”及“黩罪之法”。这两项措施都是在文帝时由太子家令晁错提出,并被文帝批准实行的。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了这些被证实是有效的措施,并使它更为完善。大批徙民充实于边地,成为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但减轻了内地百姓的徭役,而且争取到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从大的方面来看,文景时期对匈奴的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目的是为汉王朝的恢复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文帝和景帝并非只停留在消极防御上,而是以加强积极防御为主,尽量避免战争,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正是文景时期隐忍不发的政策,才造就了汉朝实力的日益强大,汉武帝即位后,国家才终于有力量大举进攻匈奴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