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章 赵高弄权,秦二世而亡

  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伐匈奴、征百越、修驰道、建长城、造阿房宫、数次巡游,对国力损耗很大,早就弄得民生凋敝、怨声载道了。秦二世胡亥登基后,不但不加以改正,与民休息。反而变本加厉,更加征发无度,徭役无常。壮丁不够,甚至继之以妇女。于是,越发弄得民不聊生。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秦二世下令征发居住在闾左的贫民去戍守边境。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奉诏派了两个军官,押送着九百名征夫前往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并从这批征夫当中挑了两个个儿大、办事能力强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阳城人,是个给人当长工的;一个叫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是个贫苦农民。

  陈胜和吴广本来不相识,后来当了戍卒,碰在一块儿,同病相怜,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只怕误了日期,天天急着往北赶路。当行进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20里的刘村集附近)时,遇到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他们只好扎了营,驻留下来,准备天一放晴再上路,可大雨偏偏下个不停,眼看着耽误了行进日期,估计已经无法按期到达渔阳了。按照秦二世所更定的法律,戍卒不能按期到达者要一律斩首,大伙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个个恐惧不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担任屯长的陈胜、吴广私下商量道:“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怎么也赶不上限期了,难道我们就白白地去送死吗?”

  吴广说:“那怎么行,咱们还是逃吧。”

  陈胜说:“我们已无法按期到达渔阳,现在逃亡是死罪,造反也是死罪,一样都是一死,还不如起来造反,这也比白白送死强。”

  陈胜接着说道:“老百姓吃暴秦的苦也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先帝的小儿子,本来就挨不到他做皇帝,该登基的是大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被派往外地统率军队。现在有人说扶苏无罪,却被二世无辜杀害。百姓们都知道扶苏贤明,不知他已经死去。楚将项燕,屡立战功,爱惜士卒,楚地人都思念他,有人说他逃亡在外,并没有死。今日如果诈称是扶苏、项燕,向天下首倡起义,一定会有很多人响应。”

  吴广完全赞成陈胜的主张。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他们利用当时的人大多迷信鬼神的特点,想出了一些计策:他们先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一条网起来的鱼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肚,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怕。

  第二天,大伙儿看到陈胜,都在背后点点戳戳地议论着这些奇怪的事,加上陈胜平日待人和气,就更加尊敬陈胜了。

  有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跑去激怒军官,跟他们说:“反正误了期,还是让大家散伙回去吧!”

  那军官果然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吴广夺过剑来顺手砍倒了这个军官。陈胜也赶上去,把另一个军官杀了。

  陈胜趁机当众宣布说:“我等因路遇大雨,已经耽误了到达日期。按律误期当斩首,即或不斩,戍卒死于边地的十有六七。况且壮士不死则已,要死就应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留下大的名声。那些个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吗?”

  陈胜的话表达了戍卒们的心愿,大伙儿同声响应,一齐高喊说:“对呀,我们都听您的!”

  于是众人“揭竿而起”,先做了一面大旗,在旗上写了一个斗大的“楚”字。九百条好汉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翻秦朝,并推戴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在大泽乡正式举行反秦起义,很快就把大泽乡占领了。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们纷纷拿着锄头铁耙到营里来投军。人多了,没有刀枪和旗子,他们就“斩木为兵”,砍了许多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杆。就这样,陈胜、吴广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

  陈胜、吴广所率领的起义军首先攻下了蕲县县城(在今安徽境内),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符离(即今安徽宿县的符离集)人葛婴率军向东进攻,一路由陈胜率军向西进军,接连打下许多县城,他们一边打仗,一边扩充军队,很快便攻入陈县(今河南淮阳)。此时起义军已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步兵数万人,不甘灭亡的六国贵族也积极融入了反秦的潮流。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点燃的星星之火,终成为不可遏止的燎原之势。

  在陈郡,起义军拥立陈胜为王,国号为“张楚”,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纲领口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

  指鹿为马,上演政治闹剧

  昏聩无能的秦二世对于赵高可谓言听计从。继位后,秦二世在赵高的怂恿、蛊惑下,诛杀骨肉手足,屠杀朝廷大臣,甚至连助他登基的李斯都没有放过。他还封赵高为中丞相,朝中大小事务全都听凭赵高做主。而赵高在朝中虽然大权在握、一手遮天,但他想到自己是宦官出身,地位卑微,很害怕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他,为了试验大臣对他的真实态度,赵高精心策划了一起历史闹剧——指鹿为马。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在一次朝会上,赵高弄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请陛下收下这匹良马。”

  秦二世一看,分明是一只鹿,哪里是马,不禁笑出了声:“丞相搞错了,这明明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没有回答,秦二世便问在场的大臣们。大臣们因为害怕赵高的权势,又不知道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很多人都不敢做声,也有几个人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说是马。“指鹿为马”这个典故,即来源于此。

  事后,赵高便根据大臣们的不同说法区别对待:把那些说是鹿而不是马的大臣,借故绳之以法,加以陷害;说是马不是鹿的大臣则被当成他自己一派的人。自此以后,群臣都畏惧赵高,自然不敢再对赵高提出异议,他的权势就更大了。

  帝国飘摇,二世而亡

  就在大秦帝国岌岌可危的时候,秦二世还讳疾忌医,不允许周围的人跟他说关于反叛的话。有一次,胡亥向周围的博士询问关于陈胜起兵的事情。大多数博士都老老实实地说:“现在叛军猖獗,国家的形势已经很危急了,陛下应该立刻发兵平叛。”秦二世听他们直接说出国家有叛军,就立刻变脸,大怒起来。

  这时,有个叫叔孙通的博士,很会察言观色,看到皇帝生气,就说:“他们说的根本就不对。现在天下已经是一家了,先皇早已经拆毁了城墙,熔铸了天下兵器,他们还折腾个什么劲。再说,现今有陛下明主当朝,法令严明、行于天下,官吏守法、人人听从,谁还敢造反?陈胜这些人只不过是几个盗贼而已,找个狱卒之类的把他们抓起来就得了。陛下何必为这个担心呢。”一顿马屁,拍得秦二世大为高兴。当下就把那些说国家有叛军的博士下到监狱里,赏给了叔孙通二十匹帛,一件衣服。但这叔孙通何等滑头,哪会看不出大秦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领了秦二世的赏后,就转头投奔起义军了。

  外面的形势已经是如此糟糕,朝中的情况也大为不妙。秦二世的宠臣赵高一心揽权。他对秦二世说:“天子所以称贵,就在于深居九重、高高在上,只让群臣听到他的声音,不让他们见到面孔。从前先皇在位的时间长,群臣无不敬畏,所以即使每天与群臣见面,他们也不敢胡作非为,妄进邪说。现在陛下还很年轻,又刚刚即位,对各种事情未必样样精通。如果在朝廷中现场处理政务,万一言语有误、处置失当,就在群臣面前暴露了您的弱点,这可就有损于陛下的圣明了。所以陛下不必再临朝和臣下见面,只管深居宫禁,有什么事情由我和侍中来批答处理一下就行了。”这番话正中胡亥下怀,从此便深居九重,不和朝臣见面,一切政事就都交给赵高处理。

  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赵高起初是瞒着二世的,只说是一群盗贼,没什么可担心的,直到起义大军逼近咸阳,秦朝江山危在旦夕时,胡亥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赵高说的天下太平竟是谎言,现在天下已经乱得要亡国了,胡亥言谈之中对赵高很是不满。使得原来就有篡位之心的赵高决心先下手为强,就派遣女婿咸阳令阎乐逼死了秦二世。

  胡亥死后,赵高明白,按照当时中国人的正统观念和心理,他不能立即篡位。权衡轻重以后,他让扶苏的儿子子婴先即秦王位,以为过渡。而子婴却有着清醒的头脑,怀疑赵高会借着在太庙祭祀祖先的机会像杀掉胡亥那样谋杀自己。在登基那一天,子婴借口有病不去参加受玉玺仪式,这一场面让赵高觉得下不了台,只好亲自到子婴斋戒的宫殿去迎请。子婴乘机杀掉了赵高,并把赵高的三亲六戚斩尽杀绝。

  子婴只做了46天的秦王,沛公刘邦所率的义军就攻破了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到达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咸阳城中的百官皆叛秦,对义军没有丝毫抵抗。子婴见大势已去,便从咸阳城中走了出来,前往霸上向刘邦投降。一个月后,公子婴被项羽所杀,强盛一时的大秦帝国正式宣告灭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