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惟一的爱情——珍妃

  半泓秋水凝寒碧,

  血花犹泛胭脂色。

  妾心井水自不波,

  六飞一去无消息。

  ——祭珍妃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18虚岁了,已经到了结婚年龄。慈禧决定为光绪成亲。慈禧不顾光绪本人的反对,给光绪物色了一个他并不喜欢的皇后。她就是慈禧亲弟弟佳祥的女儿,名静芬,比光绪大3岁,时年已21岁,在那早婚成风的年代,居然尚未出嫁,可见也是个困难户了,她成为晚清历史上的又一位叶赫那拉氏皇后。其实,光绪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皇后是慈禧亲弟弟的女儿,他俩原本就是表姐和表弟,属于近亲结婚。而且这位皇后长得实在不漂亮,瘦弱驼背,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奈。慈禧想通过这个安排,可以继续掌握朝廷大权。按照皇家一夫多妻的旧例,光绪大婚的同时又纳娶两个妃子,这就是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初封瑾嫔、珍嫔。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19岁的光绪举行大婚典礼。光绪的皇后和两个妃子都是慈禧选的。徐广源:《正说清朝十二后妃》,中央书局2005年版。

  光绪选妃光绪的两位妃子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瑾妃相貌一般,性格脆弱;珍妃容貌端庄,性情机敏。珍妃聪明伶俐,因伯父长善曾任广州将军,她从小随伯父住在广州,见过点儿世面,故喜爱新奇玩艺儿,诸如奇装异服和摄影。从传世的照片上看,她长得胖嘟嘟的,虽然算不得娉婷靓丽,但比那个胸部平平、相貌又很男性化的隆裕皇后,显然漂亮得多。光绪感情上的郁闷沮丧,显然给珍妃带来了机会。

  珍妃是爱光绪的,是皇帝孤独寂寞生涯中的一支芳菲的花朵。她不仅协助羸弱的光绪料理政务,连慈禧太后批览奏章时,居然也在一旁观察,以体会懿旨的深意。珍妃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走宫”的游戏,走宫就是把妃嫔当成心爱的人、知心的人,在皇上处理政事的屋子里把爱妃宣来。按照宫廷制度,一般处理政事的屋子是严禁妃嫔进内的。而到了这个时候,妃子就可以女扮男装,袍子、褂子,大辫子往身后一垂,戴上圆形的帽子,碧玉的帽正,上头一个红疙瘩,脚上一双粉底宫靴,活脱脱是个少年公子。可以给皇上磨墨捧砚,也可以跟皇上说古谈今,但不能谈朝政,也可以谈谈诗词书画,也可以陪皇上下盘棋。这是个最得宠的待遇,旁人羡慕得不得了。在戊戌变法之前,光绪宠爱的这位珍妃就时常是这样,她经常穿好了男装等候召唤。所以妒忌珍妃的人,就说珍妃干预朝政啦,服装打扮不合宫廷制度啦,喜好女扮男装大不敬啦,等等。老太后也曾为此下过诏书,申斥过珍妃。

  慈禧对于珍妃和光绪之间的浓情蜜意,隆裕皇后看在眼里,气在心里。经常跑到慈禧面前说珍妃的坏话。有一次,隆裕为了找珍妃的麻烦,勾结太监总管李莲英。让他指使珍妃宫内的小太监,把一只男人鞋子偷偷地放在珍妃的床下。事后,自己又亲自带了几个人到珍妃宫中搜查。搜出鞋子后,隆裕污蔑珍妃和外边的男人有奸情,要予以严处,光绪不许。隆裕便哭闹着告到慈禧太后面前。光绪心知这是隆裕故意设计陷害珍妃,便谎称鞋子是自己放在那里的。一场宫廷风波才最终得以避免。

  珍妃年纪小,不太懂宫里的规矩。她十分喜欢照相,有一次,她通过宫里的外国人弄到一部相机,在宫中使用,自己还换上光绪的龙袍,照了许多女扮男装照。慈禧闻知后大发脾气,训斥珍妃在宫中随意玩弄妖术,女扮男装不成体统。并派人将珍妃宫的女扮男装照悉数搜来销毁。珍妃还为此受到慈禧太后的严重责罚。

  后来,珍妃还向皇帝举荐私人任要职,一个是自己的堂兄志锐,一个是自己的蒙师文廷式。关于志锐,许多书上说他是珍妃的胞兄,其实不对。裕泰共有三子:长善、长敬、长叙。长善官至广州将军和杭州将军,以好结纳名士而著称。长敬曾任四川绶定府知府,死得较早,有二子即志锐和志钧。志钧过继给伯父长善,志锐则在1880年考取进士,与于式枚、王懿荣、李慈铭、梁鼎芬皆是同年。虽说志锐本来就是“高干”子弟、此时已成“国舅”,文廷式也是当朝名士,极得帝师翁同龢的青睐,但毕竟是通过珍妃的裙带而加入了“帝党”的圈子,颇为时人侧目。清朝政治不同于以前任何朝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外戚权势一直不盛。慈禧以垂帘听政方式监国,又将自己的妹妹嫁给醇亲王,但她娘家的人物并不在政治前台活动。志锐、文廷式却不同,他们已是“后清流”的重要角色,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1890年殿试,翁同龢不顾文廷式明显的卷面错误,硬将他拔擢为榜眼,颇遭非议,而翁在日记中则透露过光绪对文的评价:“此人有名,作得好。”光绪从哪里知道文廷式的名气?1894年大考翰詹,皇帝又面谕阅卷大臣,擢文廷式列一等第一。所以有人讽刺说:“玉皇大帝召试十二生肖,兔子当首选,月里嫦娥为通关节”,形容得极为刻薄。珍妃的得宠,自然招致了疑心极重的慈禧太后的大忌。珍妃的杀身之祸,便由此种下。

  我们应该承认文廷式、志锐等人是真的有见识有才学,是珍妃的旧识,在思想上对珍妃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当光绪急需人才的时候,珍妃首先推荐的就是文廷式和志锐等人,这也无可非议。而在珍妃的帮助下,光绪找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心腹,大力任用。但是,此时的宫中政权已经分裂成帝党和后党两派,并且矛盾冲突日渐尖锐起来。光绪帝在集中火力抨击后党派的时候,却低估了“亲爸爸”慈禧的力量。不是有句话说:“只有时刻记得危险的人才能活的更长”吗?光绪就是忘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他处罚李鸿章后的第二天,慈禧就狠狠的给了光绪帝致命的一击,她借着“卖官事件”动用家法杀鸡给猴看,新仇旧恨一块结算,将珍妃几乎打死。下面我们来说说珍妃的卖官事件。

  光绪后宫妃子们珍妃因为得宠于光绪皇帝,在宫中也有了一定的势力。由于珍妃生活比较奢侈,经常导致自己的例银不够花的,有时还会出现大量的亏空。根据清宫的制度,皇妃一年的例银也就300多两。这么少的钱更本就不够珍妃挥霍的。她为了弥补用度的不足,便仗着自己得宠于光绪的机会,勾结胞兄志琮和奏事处太监收受外官贿赂,甚至公开标价卖官。据说有个叫鲁伯阳的人,为了求得一个“上海道台”的官职。一次就送给珍妃黄金四万多两,惹得外边的大臣们议论纷纷。珍妃不但不知收敛,反而又于光绪二十年四月间,收了一个叫玉铭的人的几万两银子,替他谋求“四川盐法道”这个官职。依照清朝的制度,这一级别的官员在放任之前,都要先接受皇帝的召见。光绪在召见王铭时,命他将自己的履历写出,谁知那玉铭竟然是一个连字都不会写的无用之徒。光绪见状大惊,随即下了一道圣旨:“新授四川盐法道玉铭,询以公事,多未谙悉,不胜道员之任。玉铭着开缺,以同知归部铨选。”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中,令光绪皇帝严究此事。经过查究,光绪才知晓此事竟然是珍妃所为。根据清朝的规矩,后宫是不许干政的。

  这件事情的处理,据胡思敬的《国闻备乘》记载:“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慈禧见后大怒,责光绪予以严处,光绪不得已,于10月29日下旨:“朕钦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严明,凡在宫闱,从不敢干预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称淑慎……乃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皇帝深虑渐不可长。据实面陈,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藉以为夤缘蒙蔽之阶,患有不可胜防者。瑾妃、珍妃均著降为贵人(第七等),以示薄惩,而肃内政。”那些同珍妃一块卖官的太监也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掌案太监王俊如被就地正法。珍妃所居的景仁宫的太监很多也被内务府慎刑司杖责而死。珍妃的堂兄志琮惧祸逃到了上海,家产被抄。虽瑾珍二妃俱责受罚,但重点在珍妃。援宫中成例,犯事儿的嫔妃均交皇后严加管束,珍妃被幽闭于宫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命太监总管专门严加看守,从此与光绪隔绝,不能见面。由此可见,珍妃被幽禁并不是因为参与变法,而是因为卖官枉法。

  可是,现在历史学家李治亭针对这种说法提出了三个理由:一是,后妃和外延的官员不准交接,就是不准交往。交往都不可以所以,这是大的前提条件。所以现在说珍妃是否受贿的问题,从清朝宫禁之严,她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发生。二是珍妃年龄很小,13岁入宫18岁获罪。在宫廷就短短的五年,这个时间很短,也没有犯罪的更多机会。最后他认为有人说珍妃受贿四万两黄金,按当时十六两一斤来计算四万两就是两千五百市斤,就是一千两百五十公斤。这么大数量的黄金,要怎么被抬进宫中去呢?清朝宫廷还严在哪儿呢?进出紫禁城都要严格审查,大臣也不例外带的东西都必须得展示出来。如果说不做黄金处理换成银票,银票是一张纸,但是那也需要搜身,也需要拿出来,所以无论实物或者银票都不可能进入宫内。最后一点珍妃如果犯了罪犯了事了,要抄家没收财产要登记。这个历史上毫无记载。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大清朝当时卖官成风,慈禧就是最大的卖家,皇家名誉早已受损,何必为了珍妃的事情自我折磨?!就好比一池贪泉之上,再添上一勺俗水,贪泉还是贪泉,不会有所改变,这次的事件最多也就是个由头。不管是因为什么,在慈禧心中,珍妃都必须死!

  慈禧把光绪和珍妃像牲口一样分别圈起来,变着法儿折磨他们。不过,她对这二人不同的意图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的。慈禧想让光绪多吃苦头但别死掉,因为他是个求之不得的活道具,留着有用;珍妃则完全不同,慈禧要她慢慢地自然死亡,这样自己便可以不担承杀害珍妃的名声。珍妃被囚禁的地方原是侍从下人居留的地方,珍妃入住后,正门就被牢牢关上,从此便与外界隔绝了。门上被打上内务府的十字封条,珍妃住在北房三间最西头的一间,屋门从外面倒锁着,吃饭、洗脸等均由下人从一扇活窗中端进递出。

  珍妃所食为普通下人的饭,平时不准与人说话。可怜了珍妃,这个性格外向的女人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每月初一、十五的时候,才有机会见个人说说话,然而在这些别人高兴的日子,看守她的一位老太监就代表慈禧对她进行训斥。训斥在午饭时进行,老太监指着珍妃的鼻子列数罪状,珍妃得跪着听训。训斥结束,珍妃还必须向上叩头谢恩。这就是所谓的听着个人音了。

  就凭慈禧派人给送的狗食不如的冷菜馊饭,珍妃应该是早早就一命归西魂飞天外了。三年过去了,事实上珍妃只是憔悴了些,根本没有要死的任何征兆,想来一定是得到了不少好心人暗地里的帮助。无疑,珍妃成了慈禧的一块心病。当“八联”(八国联军)的枪炮声在京城上空像二踢脚(会飞的花炮)一般穿梭的时候,慈禧预感到大势已去,一场溃逃不可避免了。

  那么,珍妃怎么办?慈禧必须痛下决断了。

  关于珍妃之死,野史中有许多记载,但多为道听途说。今读金易先生的《宫女谈往录》,记录了慈禧太后贴身宫女荣子的晚年追忆,似更富参考价值。《故宫通览》里说慈禧一行离宫出走的日子为7月21日,据荣子说,珍妃之死是在慈禧逃跑的前一日:

  那一天下午,我和往常一样,陪侍在寝宫里,背靠寝宫的西墙坐在金砖的地上……突然,老太后坐起来了,撩开帐子。平常撩帐子的事是侍女干的,今天很意外,吓了我一跳。我赶紧拍暗号,招呼其他的人。老太后匆匆洗完脸,烟也没吸,一杯奉上的冰镇菠萝也没吃,一声没吩咐,迳自走出了乐寿堂,就往北走。我匆忙地跟着。我心里有点发毛,急忙暗地里去通知小娟子(慈禧的另一贴身宫女)。小娟子也跑来了,我们跟随太后走到西廊子中间,老太后说:‘你们不用伺候。’这是老太后午睡醒来的第一句话。我们眼看着老太后自个往北走,快下台阶的时候,见有个太监请跪安,和老太后说话。这个太监陪着老太后走,他背向我们,瞧着老太后单身进了颐和轩。

  农历七月的天气,午后闷热闷热的。大约有半个多时辰,老太后由颐和轩出来了,铁青的脸皮,一句话也不说。我们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来的。

  其实,就在这一天,这个时候,这个地点,老太后赐死了珍妃。她让人把珍妃推到颐和轩后边井里去了。荣子的这段回忆,清楚地显示了西太后在处死珍妃这件事上,是考虑许久的,不是一时性起,而是蓄意谋杀。

  荣子还转述了太监二总管崔玉贵亲口告诉她处死珍妃的情节。崔玉贵说,14日午膳的时候,慈禧命他传旨,要在未正时刻在颐和轩召见珍妃。他是与颐和轩管事太监王德环一起去传旨的。珍妃穿着淡青色的绸子长旗袍,脚着墨绿色缎鞋,头上两把摘去了两边的络子。到了颐和轩,太后已坐在那里了。轩里空落落的,一个宫女也没有,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得出来。

  太后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的,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

  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会给祖宗丢人。”

  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这句话戳到太后的要害,她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你死到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说:“我没有该死的罪!”

  太后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

  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头去,来人哪!”

  这时,崔玉贵和王德环连揪带推,把珍妃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珍妃最后大声喊道:“皇上,来世再报恩啦!”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晚晴的政局和人物》,三联书店2006年版。

  这对宫外可怎么说明呢?自古以来,宫廷政治就是危险的游戏。凌驾于天子之上的慈禧太后,也做不到无所畏惧。直接的压力就来自北京的外交团。在各公使的夫人面前,把自己的儿媳妇推下井的凶恶相,这该多么可怕?!必须扮成慈祥和善的老祖母,才能见外国人。慈禧西狩回銮后第三天,便宣称她当时无意处死珍妃,只是说说气话。是崔玉贵逞能,硬把珍妃扔下井的。为了欺骗舆论,安慰自己,西太后还追封珍妃为“恪顺皇贵妃”。

  多么惨烈的诀别。多么卑鄙的宫廷阴谋。而珍妃的临终话语,又显示出这个在冷宫中关了两年的青年女子,是何等的刚烈。珍妃无疑是光绪身边惟一能谈点政治的女人,但她的政治主张究竟是什么,恐怕并没有人知道而只能猜测。对于国事,珍妃显然是有自己的见解的。八国联军进京前的形势,最简单地说来,宫外是中国农民的传统宗教对基督教势力广泛渗透入侵造成农村社会动荡变迁做出的直接反抗;宫内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及上层保守势力试图废黜光绪帝位。而废帝,又遭到驻京外交团的反对,上层政治需要借用底层民众的街头政治力量。在这两种需求以扭曲的形式相结合,而将北京折腾得天翻地覆没有方向的当口,珍妃力主皇帝留京,主持大局,焉能不踩住太后的痛脚?珍妃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他要在政治上摆脱束缚有所作为的欲望。大婚后的数年间,他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较为轻松的时光。而这一点,是慈禧最不愿看到的。

  其实,珍妃受到慈禧的惩罚是迟早的事情。珍妃飒爽聪慧,却毕竟涉世不深,无法了解宫闱之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她刚开始是慈禧身边的红人,很得慈禧的喜爱。那时一些大太监受慈禧宠信,因此飞扬跋扈,向进宫的大臣、嫔妃乃至皇帝收取宫门钱。慈禧是真正掌握着权力的人,所以勒索之风便在慈禧的纵容下越发放肆起来。一日珍妃身上没带钱,而太监向她索要红包,珍妃十分生气,闯进宫中立刻向慈禧揭发了后宫一系列的黑幕。慈禧表面打发了珍妃,然而珍妃实际已使自己站在了不利的位置上。再有后来的卖官事件,慈禧为了维持自己奢侈豪华的生活,私下卖官获取暴利。而珍妃公然卖官反抗慈禧,在慈禧询问的时候还说“是跟老佛爷您学的”,怎能不触怒慈禧?又加上她是宫中惟一被光绪所宠爱的女子,慈禧的亲侄女隆裕皇后受了那么长时间的冷落,如同守了活寡,自然早憋了一肚子的火。珍妃被“家法处治”纯粹是由于珍妃迎着刀口顶撞慈禧又得罪了皇后而造成的。对于这点,只能说珍妃有些不知进退自讨苦吃了。而可怜的光绪则失去了惟一的爱人,据说,从此之后,光绪就再没有宠幸过任何一位妃子,陪伴他的只有深深的孤寂。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