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十三节 布什父子总统

  1942年。布什中学毕业。这时美国已经参战。所以他就报名参加了海军航空队(那时空军尚未独立,附属于陆军和海军)。他学的是轰炸机驾驶员。1943年6月,他正式成为作战人员。时年18岁。他驾驶的是“复仇号”轰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轰炸机。他被派往太平洋的“圣杰辛托”航母上服役。1944年5月23日,他第一次出击,轰炸威克岛上的日军设施,并安全返回。

  7月,航母驶向了波宁群岛,以便轰炸冲绳岛和小笠原岛。1944年9月2日,布什所属的小队飞往小笠原岛轰炸日军的电台。布什的飞机不幸中了日军的高射炮。他的机舱冒烟,他立即用无线电通知两名舱友跳伞,但没有回音(事后知道他们已死)。于是他只好自己跳伞,但在下降时碰到了机翼,头部受了伤。落入水中后,其余的飞机在他头上飞绕几次,向他指示所抛下的充气袋的方位,并抛下了一箱医伤用品。然后就飞走了。

  布什设法抓住了充气袋及医伤箱。他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向后退,那是日军的岛,被抓后非死即辱,一是向大海游,十之八九也是一死。正在无所适从之际,忽然出现了一个潜艇潜望口,他不知这是哪国的潜艇,只有向上帝祷告,希望这是美国的潜艇。祷告产生了效果,果真是一艘美国潜艇。潜艇浮出了海面,把布什救了起来。

  布什本来是基督徒,现在更相信上帝了。他认为这是上帝的安排,他必须完成上帝交给他的使命——为国家服务。

  救他的是“芬班克”潜艇。“芬班克”把他送回了航母。1945年9月,布什从海军退役。他在作战中共飞行了1228小时,执行任务58次。他荣获了一次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和三次飞行奖。

  退役后,他就与芭芭拉结婚。然后进了他爸爸所进的大学——耶鲁大学。他主修的是经济学。他和芭芭拉住在校外的一家公寓内。他还在那里当了父亲。1948年,他大学毕业。往那里去?成了一个问题。

  布什在自传中说:“我不想做按部就班的事。我是在战争中受过洗礼的人。我看到过各种人民和各种文化,我熟悉危险的事,我失去了不少朋友。我所熟悉的战前世界我毫无兴趣。我要追求新的生活,某种值得一搏的生活。不是那种给你安排好的生活。每周五天,天天上班下班来回奔走,这不是我所要过的生活。”

  他选择了“往西部去”。

  1948年夏天,布什到德雷塞工业公司当伙计,工作十分辛苦,在获得经验后,于1951年同朋友奥佛培合办了一家独立的石油公司,过两年,又与李德克兄弟合组了柴伯达石油公司。休·柴伯达任总经理,布什任副总经理。

  休·李德克是一名石油奇童,他主持挖了127口油井,井井产油。柴伯达公司大发其财。他和布什又组建了一个分公司——柴伯达近海油田公司,专门在墨西哥湾挖油。1959年,两人决定分家,布什获得了近海油田公司。他把总部迁到了休斯敦。

  1960年,布什已是一位著名的德克萨斯石油巨子了。不过,布什不是为钱而赚钱。他懂得“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他决定赚足钱后投身政界。德克萨斯本来是民主党势力范围,布什同一批年轻人要把德克萨斯从民主党手中夺过来。所以他是德州共和党少壮派之一。不过他到底还缺乏经验,只知道忠于党而不问理由。

  1964年,他帮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高德沃特竞选,结果失败。1966年,他自己在休斯敦的一个区竞选联邦众议员,获得成功,后来又连选连任一次。1970年,他竞选参议员,结果失败了。这时,尼克松总统伸出了援助之手,请他出任驻联合国大使,这使他有机会结识了许许多多外国朋友。

  两年后,尼克松又请他出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夫人芭芭拉认为这是一个惹是生非的职位,不过布什还是以“党性”为重,接了下来。结果不出夫人所料,来了一个“水门事件”。尼克松向布什当面保证说:“乔治,我说的都是真话。”布什信以为真,拼命为尼克松说话,最后才知道受了尼克松之骗。所以他对尼克松没有好感。

  福特总统上台后,为了酬答布什之劳,请布什在两大美差之中任意选择:驻英大使或驻法大使。但布什却加以拒绝而挑选了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一职。

  据人们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他早就预见到中国将成为一支未来的国际力量。二是他想尽快摆脱“水门事件”的一切影响,走得愈远愈好。

  1975年,他就生活在北京。

  虽无大使之名,实际上他就是美国的第一任驻华大使。

  他与其他国家大使不同,他是一位有意在北京熟悉中国人的大使。他常常和夫人一起骑自行车穿街走巷,甚至亲自往菜市场买菜。他还到崇文门基督教礼拜堂做礼拜。他特别爱吃中国菜,直至今天还如此。

  他家中还挂着一张骑自行车在天安门金水桥旁所拍的相片。

  1975年底,福特总统又请他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这又是一个惹是生非的职位,他以“党性”为重,接受了这个烫手的职位。不过,他做得不错,在他领导下,情报局的内部矛盾大趋缓和。但没有多久,大选来临,福特下台,卡特入主白宫,换了人马。布什回休斯敦重新过老百姓生活。

  1978年又逢大选,里根请他当副总统候选人。共和党获胜,布什就成了副总统。布什小心谨慎,万事配合里根,避免自己出风头,深得里根信任。8年后,他当了里根的接班人,任美国第41届总统。

  他在总统任内最大的功绩就是拯救了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的独裁者萨达姆向科威特发动了突然袭击,迅速地占领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埃米尔外逃。布什面临一个十分紧急的情况。

  他没有办法马上作出决定,他要等一等看清局面的发展才做决定。

  鲍威尔则回忆说:“乔治·布什就是这样的人。当他碰到问题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仓促作出决定。他要观察一下,要思考一番,他要寻求一些人的意见,他要打电话商量。然后他考虑这些意见,再进一步征求意见。然后决定该听从谁的意见。”

  星期六,在戴维营会议室开会。鲍威尔在会上介绍了施华兹科普夫,由施华兹科普夫作汇报。施华兹科普夫出示了黑白幻灯片,论证萨达姆的兵力部署。施华兹科普夫详细地谈到要应付上百万“共和国卫队”所带来的军事供应困难,因为美国是从千里以外来供应的。目前只有2000到3000人的地面部队,三四周内可达到四万人,两个空军团,50艘战舰(包括两艘航母)。

  美国的第一步是要防止萨达姆入侵沙特阿拉伯。布什派国防部长切尼亲赴沙特面见国王。法赫德国王终于同意美军进驻沙特。这个行动代号名为“沙漠盾牌”。在此期间,美国征得了27个国家的军事帮助,日本和德国则同意给予财政帮助。21个阿拉伯国家中有12个在开罗发表声明支持沙特抵御伊拉克。

  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一下上升了14个百分点。国会也予以热烈支持。民主党参议员克腊斯顿说:“我们再也不会像在越南那样充任单枪匹马的英雄了。”

  萨达姆则表示不屈,他向美国发出警告说:“你们将接到一袋袋的美国人尸体。”他还派外长阿齐兹到莫斯科寻求支持。9月5日,阿齐兹会见了戈尔巴乔夫,戈氏却对他说,苏联认为伊拉克是侵略国,他希望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于是美苏关系进入了新阶段。

  4天之后,布什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7小时的会谈。布什对戈尔巴乔夫自动反对萨达姆感到十分高兴。他星期二在国会发表演说道:“国家间的新伙伴关系已经开始。在这动乱时刻产生了一种新的世界秩序。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它已在更大程度上从恐怖中解脱出来,在更大程度上寻求正义,在更大程度上寻求和平。在这个新时代中,世界所有各国,不论是东是西,是南是北,都可以和谐地共同繁荣。”他说,他和戈尔巴乔夫取得一致意见:“伊拉克必须从科威特全部地、立即地、无条件地撤出。”

  1990年11月,轮到美国为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在国务卿贝克主持下,安理会以12对2票,通过第678号决议,要求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否则有关国家可以“使用一切手段”迫其执行。这意味着美国可以使用武力。

  布什再次给伊拉克打招呼,表示愿与伊拉克用外交解决问题,但有三个条件:伊拉克必须全部撤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释放所有人质。他还向美国人民保证,如果采取军事行动,“这绝不会是又一次的越南。”

  此时此刻,萨达姆仍然不相信美国会真的出兵。但他同意派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与贝克会谈。两人于1991年1月9日在日内瓦谈了6个半小时,阿齐兹态度强硬,寸步不让,甚至拒绝接受贝克要他转交由布什写给萨达姆的一封信。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是德奎利亚尔,他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也宣告失败。

  至此,局面已定,布什乃向国会征求同意出兵。参议院以52票对42票表示同意,众议院以250对83票表示同意。1月14日,布什签署了两院的决议,其中说:“伊拉克的常规、化学、生物和核武器以及弹道导弹计划已构成了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1月16日,布什签署行政命令,授权军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他还祷告说:“主啊,给我力量来做我应当做的事。”国防部长切尼下令战地指挥官施华兹科普夫于16日夜对伊拉克进行空中攻击。战争开始了。

  布什收到的第一个战报是:56名海军飞行员全部返回,没有损失任何飞机。7点20分,巴格达上空一片火海。

  萨达姆也有一手。他向以色列开始发射“飞毛腿”导弹,他希望以色列加以报复,这就可引起阿拉伯国家的反感,从而拆散阿拉伯国家的反萨阵线。但布什识破了他的计谋,他极力劝说以色列,无论如何都不能采取报复行动,并向以提供“爱国者”导弹,在空中堵截“飞毛腿”。在美国劝说下,以色列“忍”了下来。萨达姆之毒计未能生效。

  1991年1月12日,美国国会表决通过同意布什总统在波斯湾采取军事行动的决议。1月16日晚(华盛顿时间),布什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代号为“沙漠风暴”的战争行动已经开始。

  “沙漠风暴”自1月16日开始到2月27日宣布停火为止,前后持续了42天,其中空战阶段38天,地面战争为4天。在地面战争中,美军和多国部队突入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基本上打垮了伊拉克军队,使之失去了战斗力,并重创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迫使伊拉克接受停战条件。科威特的领土和主权得到恢复。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伤亡了近10万人,而美军仅死亡137人。这是布什的大胜利。布什的威名如日中天。

  但在1992年的选举中,他却败给了民主党的克林顿。主要是因为他没有能够兑现前次竞选中所许下的诺言:不会增税。这里我们要顺便说一下,在中国有一句成语“谈虎色变”,但在美国却是“谈税色变”。老布什没有实现不增税的诺言,终于吃了苦头。

  现在回头来说小布什。1946年7月6日,小布什生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幼年随父母迁居德克萨斯州石油城密德兰。他的上学过程完全“照抄”了他父亲。首先是进马萨诸塞的菲利浦中学,他在该校的第一篇作文被批为“不得体”。他虽是学校的棒球队员和篮球队员,但绝大部分时间是“板凳球员”。

  1964—1968年,他在耶鲁大学历史系学习,成绩为C。毕业后正值越南战争,他加入了德州国民警卫队,学习飞行已经过时了的F102战斗机,得以留在国内,未赴战场。

  1973年9月,他又进了哈佛读企管硕士,1975年毕业后回密德兰做石油生意。

  他的前半生可以说一事无成,甚至是潦倒。人们普遍不看好他。

  1986年,他40岁,这大概可算是转变之年。

  他的光谱公司石油生意每况愈下,到6月份已亏损40多万美元,债务已超过300万美元。当时,小布什一直设法将这个公司处理掉,以扔掉这个“烫手山芋”。哈根公司最后买下小布什的光谱公司,代付公司所有的债务,接管其经营业务,并为该公司注入急需的哈根公司股份,还让小布什进入哈根董事会。哈根是一家大公司,它的董事会是由一些具有名门望族背景的成员组成,该公司的战略是收购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它兼并光谱公司,首要原因是想罗致小布什进入公司董事会,把鼎鼎大名的“布什”的姓氏挂在公司,将是该公司的一笔财富。

  如果说与哈根公司的合并使小布什能够在生意上重整旗鼓的话,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及其家庭和朋友:他酗酒的恶习。这一恶习正在损害他与家庭和朋友们的关系,影响他的事业和身体健康。酗酒使小布什常常举止失态,有时候竟达到出言不逊和惹是生非的地步。小布什本人在1999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当时我意识到酒正在吞噬我的精力,并可能会最终销蚀我对他人的爱和感情。当你酗酒时,它可能是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自私行为。”

  1986年,小布什将其称之为不同寻常和至为关键的一年。他在摆脱商战失利和改掉酗酒恶习之后,终于在40岁那一年调整了人生方向,与过去的一切诀别,开始走上新的人生之途,并找到了一条充满光明前程的路,回归到他名望家族的起点。

  小布什的改变从何而来呢?这却要归功于福音布道师葛培理。1985年,葛培理到缅因州的布什夏季别墅做客,与小布什做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小布什后来说:“葛培理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于是我开始了转变。”

  1988年,老布什当选为美国总统。在此之前一年半,小布什一直担任父亲的总统竞选顾问。他意识到自己此时必须离开华盛顿到其他地方谋生,需要做一种独立创业的工作。再过两年,德克萨斯州将举行下届州长的竞选,小布什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候选人。但他尚未为这种事业上的突破创造足够的政治和个人条件。虽然几年前他已将自己的一家小石油公司卖给了哈根公司,做了一笔有利的交易,但他仍缺乏充足的资金,难以毫无顾虑地将生活重心转向政治竞争。更重要的是他在年届42岁时尚未作出值得称道的个人业绩。

  一名从前的生意伙伴在1988年打电话给小布什,询问他是否有兴趣集资购买“德克萨斯流浪者”棒球队时,他反应积极。这支球队的基地位于达拉斯郊区。小布什认为如果自己希望开始一种政治生涯,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可以提供自己一直寻求的经济保障,也能借此体现自己的才干和提高知名度。这支名叫“德克萨斯流浪者”棒球队的原老板埃迪·奇利斯是布什家族的老朋友,由于当时处于资金周转的困境中,急需将棒球队卖掉。接手棒球队后,小布什是股东之一,他的投资集团购买了棒球队86%的股权,其中他的朋友威廉·德威特筹借注入了其中一半的资金,其他资金来自于一个由德克萨斯金融家理查德·雷恩沃特和爱德华·罗斯牵头的集团公司。

  小布什和罗斯商定,两人在经营棒球队时将共同决策,罗斯在幕后操作,而小布什在对外交往时代表球队。小布什对球队的投资仅60多万美元,但因参与球队交易的全程运作和球队的经营事务,在这支球队后来被出售时,小布什将额外获得10%的酬劳。一年后,这支球队价值由原先2800万美元升值到6200万美元。1994年新的棒球场馆建成启用后,球队身价又一次攀升,到1998年再度升值,达到1.16亿美元。

  小布什第一次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勤奋工作进入了社会名流之列,经常参加球队经理的会议,发表演讲,坐在比赛的看台上时周围的球迷举着上面印有他头像的牌子呐喊、助威和疯狂。球迷们在他座位旁边列着长队等着索要他的亲笔签名,崇拜他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对流浪者球队超级投手诺兰·瑞安的痴迷。

  1993年1月,老布什搬出了白宫。正是这一年,小布什决定要夺回白宫。他的第一步是从州做起。那就是说,先要在德克萨斯取得州长宝座。那时的德州州长是一位女性,叫安·理查兹。她是一位颇得人心的女州长。小布什必须全力以赴才有取胜的希望。

  1993年春,小布什在德克萨斯州各地召开各种会议,还邀请了老友吉姆·弗朗西斯担任自己竞选班子的主管,商讨竞选州长的大计。他们认为德州选民喜欢理查兹州长的个人风格,但并不赞同她的许多政策。

  小布什决心在决定竞选前制定出一个明确的计划。“我父亲让比尔·克林顿决定哪些问题是他们两人要辩论的话题,”他曾经这样说。“我决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他提出,“必须依靠政策主张取胜,而决不能对理查兹进行人身攻击,因为那样的话她就会成为令人同情的牺牲品。这就是我们的策略。”

  理查兹认为小布什一事无成而只能仰仗父亲生活,脾气急躁并缺乏从政经验。但民意测验表明,选民对小布什的评价则截然相反,他获得的支持率相当高。

  小布什越是坚持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理查兹似乎越是对此不屑一顾。在他们举行的唯一一次辩论中,小布什注重阐述自己有关教育、犯罪、福利和民事过失的法律改革的政策主张,理查兹发现自己被动地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理查兹后来在《拉里·金现场直播》节目上坦承:“根据我的记忆,事实上那是我一次表现欠佳的辩论。”她的盟友认为理查兹因为过分自信而被对方击败。

  1994年11月8日,小布什获取55%的选票,赢得了选举的胜利,理查兹只得到45%的选票。父亲老布什给儿子打来祝贺电话:“我为你感到自豪。”任州长第一年,小布什通过对州议会做工作,推出了一些计划,将许多教育权力下放到基层,开始了一系列削减福利费用的措施,还对少年犯罪实施更加严厉的惩罚。他在第一年获得的满意率上升到60%以上。

  进入第二年后,美国《时代》周刊、《波士顿环球报》和《纽约时报》等报刊开始对小布什的未来倍加关注。这些报刊注意到,共和党全国领导人开始对布什州长异常热情并毕恭毕敬。1996年,人们已公开谈论小布什作为多尔的副总统搭档参加总统竞选的可能性。但老布什劝告儿子:首先应该实现连任德州州长的目标。由于小布什获得较高的支持率,在新闻媒体上的较高知名度以及他的名字所具有的吸引捐款人的能力,他被邀请担任在圣地亚哥举行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两主席之一。

  1998年,小布什在连任州长竞选的民意测验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对手是民主党人、负责德州土地事务的官员加里·莫罗。9月,民意测验预测,小布什将在连任竞选中赢得70%的选票。在全国范围的民意测验也表明,小布什的声望超过了前参联会主席科林·鲍威尔、斯蒂夫·福布斯和副总统阿尔·戈尔。小布什最终获得69%的票数,连任州长。在1998年连任州长竞选活动的后期,尽管美国各种报纸都在谈论小布什参加2000年总统竞选的前景,他本人却拒绝明确表态。经过一段时间犹豫之后,小布什于1999年3月7日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宣布,他将组成一个10人委员会,评估全国支持他竞选总统的形势。由此,他朝着谋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资格迈出了一大步。6月12日,小布什正式宣布参加美下届总统竞选。在大选中,他几经波折,最后总算取得了胜利。

  2001年1月20日,小布什在就职演说中说:

  在上世纪大部分的时间里,美国对自由民主的信念犹如汹涌大海中的磐石。今天它就像风中的种子,落在许多国土上生根发芽。

  对民主的信仰不仅是我们国家的信条,也是我们人类本能的希望,是一个我们怀有但并不独有的理想,是一个我们肩负并继承发扬的信念。即使历经将近225年,可我们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我在此郑重宣布:我将致力于建设一个公正和充满机会的国家。

  我知道这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因为上帝把我们创造成平等的人,我们是生活在他那超越凡俗的力量的引导下的。我们对使我们团结和指引我们向前的原则充满信心。

  美国从来不是靠血缘、出身或地域结合起来的国家。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理想。理想使我们超越背景的不同,超越个人的利益,并逐步领会公民的涵义。

  在一个最理想的美国,对原则的承诺和对文明的关注是完全相应的。一个文明社会要求每个人怀有善意,彼此尊重,行事公平,懂得宽恕。

  一个最理想的美国也是最有勇气的美国。

  我们在繁荣盛世也必须表现勇气,敢于正视问题,而不是把问题遗留给后代。

  我们将改革社会福利和老年医疗保险制度,避免让我们的孩子们陷入原本有能力避免的困境。我们将减少税收,恢复经济势头,对美国人民的辛勤劳作和进取精神给予奖励。

  我们将建设无懈可击的防卫系统,不让虚弱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我们将处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使新世纪没有新恐惧。

  但小布什的美丽诺言,随着2001年9月11日的美国遭突然袭击事件而黯然失色。今天的美国不但没有做到“没有新恐惧”,而是充满“新恐惧”。

  美国中央情报局很快查明,发动“9·11”事件的总指挥是沙特阿拉伯人本·拉登。本·拉登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恐怖主义者,这时他正避居于阿富汗。那时阿富汗的统治者是塔利班。塔利班是个什么东西呢?

  20世纪80年代,苏联侵略军撤离阿富汗。这个国家随后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始终处于战乱和贫穷中的百姓苦不堪言。

  1994年7月,在阿富汗南方坎大哈省,一个地方军阀叫曼苏尔的绑架并强奸了一名妇女。这个横行霸道的人早已使当地人民深恶痛绝,只因国法无存,百姓只能忍气吞声。有一个名叫穆罕默德·奥玛尔的,他是一家宗教学校的校长。出于义愤,他组织学生偷袭,杀死了曼苏尔。奥玛尔及学生的义举得到民众支持,也震动了军阀们。由于宗教学校学生在当地被叫作“塔利班”,于是,奥玛尔这一伙就被称为塔利班。

  8月,奥玛尔在阿富汗边境城市查曼正式成立政府,其队伍就是800多名宗教学生军。塔利班属伊斯兰的多数派,即逊尼派。它迅速扩张,在3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普什图人聚居的广大南方地区。饥寒交迫的民众不断加入塔利班,很快它就拥有了3万人的部队。

  1995年塔利班向北方推进,发起“进军喀布尔”的大规模战役。由于它提出了一个吸引人的口号“把阿富汗建成一个统一民主和繁荣的伊斯兰共和国”,深受人民欢迎,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兵临喀布尔城下。1995年9月27日,喀布尔被攻下,守军司令纳吉布被当众处死,并悬尸示众。

  但塔利班自称要建立一个“最纯洁的伊斯兰国家”,实际上实行的却是极端主义。譬如说,它竟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联合国和各国名流的呼吁,用大炮轰掉了千年古文物巴米扬大佛像。它还压制妇女的权利,不让女孩上学。正因如此,它收留了同它一鼻孔出气的所谓“纯伊斯兰主义者”的本·拉登。

  小布什政府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遭到了断然的拒绝。于是在俄罗斯和中国的默认下,美国联合英法等国,对塔利班进行了进攻。塔利班当然经不起美国的打击,很快崩溃,逃往了边远的山区,也就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边界地区。接着由卡尔扎伊出来在喀布尔组织新政府。

  卡尔扎伊何许人也?

  哈米德·卡尔扎伊1957年12月生于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普什图族人。早年曾先后在喀布尔哈比比亚高等等学校和印度西姆拉的喜马偕邦立大学习,后往美国留学,能讲流利英语。

  卡尔扎伊的祖父曾经是查希尔王朝的国家顾问。父亲阿巴杜尔·卡尔扎伊曾任前国王查希尔政权时期的国民议会主席。1973年达乌德发动政变,推翻查希尔王朝,卡尔扎伊这家开始了流亡生活。1982年,卡尔扎伊投笔从戎,参加了反抗苏联入侵的斗争。在纳吉布政权垮台后,担任过拉巴尼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长。1997年,他移居巴基斯坦。1999年,卡尔扎伊的父亲在奎达市被塔利班暗杀,他因此加入了反塔利班的活动。“9·11”事件后,他秘密回到阿富汗,集结反塔利班武装力量,成为普什图族伯帕扎伊部落的领袖。

  2001年12月,他被出席波恩会议的各派阿富汗代表推举为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2002年6月任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2004年10月在阿富汗首届总统大选中当选为阿富汗共和国总统。他曾多次遭到暗杀,但都化险为夷。他说,他早就对此有思想准备,他愿为国牺牲。

  他在阿富汗作出不少贡献,力求使阿富汗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结果如何呢?

  小布什夫人劳拉曾于2008年6月访问阿富汗,并接着在巴黎的支援阿富汗国际会议上发言,介绍阿国情况。她说:“阿富汗人民已经取得惊人的进步。阿富汗的婴儿死亡率已减少了25%,平均国民收入增加了70%。2001年时,只有8%的人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今天已到达85%。2001年时,上学的儿童不到100万人,而且都是男孩。今天上学儿童已超过600万,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女孩子。”

  她说:“在今天的会议上美国将承诺为阿富汗的发展再资助102亿美元。在2006年的伦敦会议上,美国曾资助59亿美元。”她吁请各国齐心协力地来帮助阿富汗振兴。“我们必须表示决心,不让阿富汗之振兴失之交臂。”

  如果小布什的阿富汗计划真的成功,那将初步证明,民主是可以输出的。当然,这是一个有待证明的问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接着而来的是进攻伊拉克。老布什总统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故意放萨达姆一马,为的是“以观后效”。但萨达姆并不领情,继续推行反美政策。小布什乃以对方偷偷发展核武器为罪名(其实萨达姆已停止搞核武器),联合英国,向伊拉克发动了第二次海湾战争。就战争本身而言,这是打了一场漂亮的仗。据说是非常精锐的伊拉克30万国民卫队竟在不到一周之内就全部瓦解,美方可称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巴格达。但战役的胜利未必等于是战争的胜利。伊战逐渐地变成了越战。虽然美军在2005年演出了活捉萨达姆的喜剧,并由伊新政府于2007年处死了萨达姆,但战争远未结束,伊拉克的“圣战分子”不断采取自杀性偷袭,美军的伤亡日有所闻,这就引发了美国国内反战之声,并终于导致了小布什的下台(也就是共和党的下台)和奥巴马的胜利。

  小布什的下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位差劲的总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总统。同意后者评价的理由是:他毫不动摇地捍卫人类的自由。

  2007年6月5日,在全球八大工业国高峰会召开前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发表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讲话,主要是阐述美国为什么要向全世界传播自由的价值。小布什总统强调,美国向全球推广自由民主价值,不是要将美国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人,而是全世界的人,都渴望自由,都需要民主,民主具有普遍性;“事实上,只有暴君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

  这种对自由价值的认知,实际上是对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阐述。因为自由(Freedom)不是美国人、西方人的专利,而是全球所有人生来就应该有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可以剥夺。人类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不分肤色,不分出生地,只要是人,就应该有自由。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挣脱各种各样的暴君,争取自由的历史。

  今天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就是在捍卫人的自由,人的选择权利,这种权利不可以被恐怖分子用暴力剥夺。“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人世间任何势力都无法剥夺的尊严和价值。”小布什总统强调,虽然美国和盟友使用军事手段全球反恐,但是,不管美国有怎样强大的军事力量,都无法和民主、自由的理念所产生的普遍的感召力相比拟。也就是说,自由的价值,民主的理念在人们心里所产生的呼唤,才是最有力量的。

  小布什总统提出两个不大可能:一个是,有了民主和自由的社会,才有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而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国家之间,就不太可能发生战争和攻击,而会通过政治程序解决种种问题。另一个不太可能是,在民主的社会,人们能够自由地发出政治异议声音,不满情绪有渠道发泄,这样也就不太可能走向极端。

  沙林斯基认为,小布什总统是西方国家中,少有的坚定不移地传播民主价值的领袖。在西方多数国家元首都明哲保身,不愿得罪那些专制政权的情况下,小布什总统挺身而出,坚定地主张向全球传播自由,实在是与众不同。

  小布什总统在演讲中,特别点名批评朝鲜、古巴、伊朗等专制国家,指出它们仍然用暴力,用剥夺人民选择权利的方式统治。布什总统也点名评论了俄国,指出俄国结束共产统治之后,现在则出现限制言论和新闻自由,威权统治的倾向。

  小布什认为,全世界的民主国家,都有义务传播民主的价值。布什总统接见了包括俄罗斯,古巴、苏丹、乌兹别克、越南、津巴布韦等15个国家的27名持不同政见者,布什总统说,民主国家有责任帮助这些人建立自由社会的奋斗。因此美国将把对外支持民主的项目资金增加一倍,从2001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同时将专门支持各国民运的美国民主基金会(NED)的拨款增加一倍半,从2001年的3100百万美元增至8000万美元。

  原苏联持不同政见者,曾入狱九年,后移民以色列,出任以色列副总理的沙林斯基(Natan Sharansky)两年前出版了一本畅销书,书名是“民主的案例:自由的力量战胜专制”,在书中他提出:只要在一个国家的市中心广场可以自由发表政治演讲而不受到惩罚,这个国家就有了民主。

  小布什在离职前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希望自己在人们记忆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没有为了迎合政治需要而出卖我的灵魂。我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到华盛顿,也将带着同样的价值观念离开。”

  小布什还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这就是真正的民主精神。

  小布什所代表的,所倡导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国精神:有清教徒的传统,有拓荒者的勇敢,有自我实现的激情,有爱和宽容的品格。美国这个国家之所以可爱,便是因为人们对它的认同和皈依,不是基于文化、历史、种族和地理,乃是因着价值与精神。这样的国家才是不可战胜的,也只有这样的国家才吸引了那么多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加盟”其中的“偷渡客”,正如小布什所说:“我对美国的承诺充满信心,因为我知道美国人的精神。这是一个能够激励移民冒所有的风险来追求自由的国家。这是一个人民在危机中仍保持镇静,在痛苦中仍怀有同情的国家。我们周围都是这样的人。”充满牛仔气质的小布什本人,也正是这群具有“美国精神”的美国人之一。今天有一些美国人,已经不具备此种“美国精神”了。他们比美国之外的“反美主义者”还要反美。

  美国思想家布鲁姆指出,美国已经深陷于“价值相对主义”之中,价值相对主义让人们摆脱了羞耻和负罪感,以及追求其一避免其二所要求的不懈努力,这种思潮“首先反映着我们现实的美国生活和最发达的德国哲学之间的姻亲关系”。与之相反,布鲁姆赞扬另外一类人:“对价值深信不疑的人是值得赞赏的。他们的强烈信仰,他们的关爱或兴趣、他们对某种事情的信念,是自主、自由和创造性的明证。这样的人与无所用心的人正好相反,他们是有准则的。”小布什正是这样一位有价值和准则的、遵照信仰的引导生活和做决定的总统。

  《华盛顿邮报》如下一则报导显示了前总统小布什的生活过得很舒畅:

  过了9个月近乎隐形的生活后,布什今天以新身份露面:励志演讲人。

  布什正在写一本书,内容有关他不得不作出的十几项最艰难决定。布什看起来很放松,也比他实际年龄(63)年轻。他这次演讲似乎没有统一的主题,而是把种种逸闻和笑话串在一起,而且不时提到对上帝的信仰。他说:

  “我认为,没有对上帝的信仰,你根本做不了总统。21岁的时候,我不会这么说;现在63岁了,我可以告诉你,做总统的时候,最让我惊叹的一点就是,人民的祈祷对我是有影响的。我无法向你们证明这一点。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有些日子不那么美妙,但每天都是欢乐的。”

  他把这归功于人民的祈祷。

  这次广受宣传的活动看来标志着小布什将开始新的生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