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步辇图》——见证一场政治婚姻

  距今年代:1300多年

  文化价值:见证了汉藏通婚这一政治事件,描绘了汉藏

  团结统一的历史画卷

  《步辇图》的历史背景

  《步辇图》是以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该图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唐太宗时期,唐朝国力强盛,周边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就连远在西南的吐蕃,也派来使者。当时的吐蕃赞普是第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这是一个有作为的赞普,他平定了各方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在唐文化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对吐蕃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吐蕃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为进一步学习唐朝文化,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唐求婚,但被拒绝。638年,他又派使者带琉璃宝入唐求婚,同时,为给唐朝施加压力,他还带领20万大军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也被唐军击退。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大相为使者,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许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谢罪,并再次提出通婚的请求。这一次,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许嫁给松赞干布。

  这一次的成功,使者禄东赞功不可没,关于他,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当时禄东赞到唐朝请求和亲时,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只好想了一个办法,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几个问题,哪一国使者回答的正确,就和哪国结亲。这几道题目都很刁钻。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并在明珠两头涂上蜂蜜。这样,蚂蚁闻到蜂蜜的味道,就带着丝线,爬过了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穿过去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将它们区分成对,就是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就会跑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第三题是如何区分一根头尾一样宽的木头,哪头是根部,哪头是顶部。禄东赞将木头放在水中,密度较大的根部就沉了下去。

  最后一题是如何在300名头戴面纱,穿着和公主完全一样的宫女中挑出公主。而禄东赞曾听说公主喜欢熏一种特制的香。于是他在手中悄悄拿了一只蜜蜂,蜜蜂闻到香味自然就扑到公主身上,公主就这样认出来了。

  通过这几道题,唐太宗认可了禄东赞的谋略和才华,同时他也意识到吐蕃对唐朝西部边境安宁的影响很大,就答应与吐蕃和亲。但当时皇族正统的公主并没有年龄合适的人选,在皇太后建议下,唐太宗就从宗室的女儿中挑选了一个合适人选册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文成公主原名李雪雁,长得国色天香,且习文善武。她嫁到吐蕃去的时候,嫁妆十分丰厚:不仅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有许多谷物、果品和蔬菜的种子,以及药材、蚕种。她还带去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和天文历法方面的书籍。得知文成公主的到来,吐蕃人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松赞干布亲自率领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为纪念和亲成功,松赞干布还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大昭寺。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不久,唐朝先进的农业技术先后传入吐蕃,酿酒、造纸、纺织、缫丝等手工业也在吐蕃相继建立。在文成公主的建议下,吐蕃还创造出了包括30个字母在内的吐蕃拼音文字,即现在的藏文。文成公主为加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

  细品《步辇图》

  《步辇图》的核心是唐太宗,作者对他的刻画也最为生动细致。画卷上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睿智、髭须飘逸,安详但不失庄重,端肃时还见平和,威严中透露着和蔼,充分展示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气质的帝王形象。为了更好地突显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还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来反衬太宗的健壮和威仪;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深沉与凝定。

  画面上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就是使者禄东赞。作者对他的形象塑造着眼于精神气质方面,他面颊丰满,鼻子较高,络腮胡,相貌和服饰都生动地体现出藏族人民粗犷的性格特征;他宽阔的额头上有条长长的皱纹,象征着智慧和丰富的阅历;他举止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明显地博得了唐太宗的喜爱和嘉许,烘托了唐大宗的蔼然可亲之态。

  全图结构自右向左,重点突出,且不设背景。作者通过纯熟的表现技巧,将衣纹器物勾勒得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充满自然的动感;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颇为真切,形象传神;图像局部配以晕染,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整个《步辇图》从选取情节到形象刻画,都突出了这一汉藏通婚事件的政治意义,展现了汉藏两兄弟民族血肉相连的历史真实画卷。现拉萨的布达拉宫里,还保存着有关文成公主的精美壁画和雕刻。

  《步辇图》作者之谜

  关于现在流传下来的这幅《步辇图》,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是宋人的临摹本,而并非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真迹。理由是据米芾《画史》和汤《画鉴》记载,《步辇图》真迹的题名是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小篆真笔,记事系唐人八分书。但现在流传下来的这幅《步辇图》上,李德裕的题记已散佚,只有宋章直(伯益)的篆书题记一段,另有米芾、黄公器、张向、刘次庄等人的题跋。这是第一个疑点。另外,画中人物面相呆板少神,衣纹构笔不够劲健飞动,甚至步辇前后足的形制都不统一。此为疑点之二。

  但也有少数专家认定阎立本根本就没有画过《步辇图》,此画是后人的伪托之作。理由是:画中的唐太宗没有穿礼服,这在接待外族使臣的严肃场合中是不合礼数的。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画中的唐太宗竟然从袍衫下露出一只赤脚来。另外,古代抬辇的应该都是男性,而画上抬辇的是一群宫女。阎立本作为当时在场的大臣,不可能画出这样一幅漏洞百出的作品,所以,该画应该是后人根据史书的记载,加上自己的想象,在唐朝以后伪托阎立本之名作了这幅《步辇图》。

  对于该争论,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古书画鉴定工作不仅十分复杂,而且难度很大。即使《步辇图》是摹本,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摹本在我国古代书画的传承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名画往往就是靠摹本和文字记载来推广和被人们认知的。而且,不少摹本也是名家所作,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不管是真迹还是摹本,只要它具有比较高的艺术价值,就应该成为我们保护的对象。阎立本

  阎立本生活在盛唐时期,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为当时画家兼工程学家。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擅长工艺,尤擅绘画、建筑;其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了南北朝的优秀传统,并加以发展,使他的作品较之前朝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设色沉着而不呆板,对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被誉为“丹青神化”,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阎立本尤长于人物神貌的刻画,笔法圆劲,气韵生动,从画中能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保留至今的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卷》,是古代画家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