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欧洲的宾馆饭店

  旮旯酒店

  赴欧洲考察,吃、住、行、看、听、拍、购,几乎已成为标准程式。

  动笔记记,动脑想想的人恐怕不在多数。

  托尼开玩笑说,许多赴欧洲的人,“上车说笑,下车撒尿,商店购物,景区拍照,吃饱睡好,回去忘掉”。

  本篇所叙写的,就是憩宿的宾馆和就餐的饭店,托尼一律称之为酒店。

  此次赴欧,行程表标明我们入住的酒店是三星级。但实际憩宿的,也就与国内县城的小旅馆差不多,连三星级的边都挨不着。而且一律在城郊偏僻的小镇或小村,我们称之为旮旯酒店。

  酒店一般是三四层的小楼,只能容纳几十个人。因而,我们这40个人的考察团就常常是独占一楼。

  当埃威恩停在一个偏僻的小楼前,我们就知道:“下榻”的酒店到了。大伙儿不管是打盹儿的还是交流观感的全都精神亢奋起来,收拾随身携带的东西下车。

  朱利亚特已打开底层放行李的自动车盖,麻利地把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旅行箱一个个提下来等我们认领。

  酒店的一层不叫一层而叫接待大厅,二层三层四层才依次叫一层二层三层。接待大厅其实一点也不大,有时连我们40个人都挤不下。接待我们的一般是一个中年妇女或中年男人,他们是夫妻也是酒店老板,酒店其实就是我们国内常见的夫妻店。但店名却很气派:假日酒店、航空酒店、旅行者天堂等等。

  多数酒店有电梯,领到房卡,就可以乘电梯进入房间了。但电梯却小得出奇,像我们大箱小包的只能乘3人。刚开始,我们发挥国内习惯了的挤的优势,挤进去四五个人,不想电梯却罢了工。于是年轻人就干脆提着行李上楼。

  当然,用不着操心出现出国培训时描绘的情景:服务生热情地抢着提行李,而后狡黠地等着你付小费。因为我们憩宿的酒店根本就没有那样的服务生。

  欧洲的小酒店,不但规模小,房间更小,6~8平方米的样子。房间以两人一室为标准。但欧洲人一般不会两个男性或两个女性同住一室。要么单人,要么夫妻或带小孩的夫妻住一间,床也就是一张双人床或一大一小两张床。

  不难想象,我们两个大老爷们儿睡在一张大床或一大一小两张床上有多么别扭。

  整个房间除了床,几乎连放行李的地方都没有。电视一律吊在房间的一角,自然是只见人影晃动而难辨所云。壁挂式电视下面有一张极小的桌子,上面有一部电话、一盏台灯和一本服务指南。进门一边的墙上有几只挂衣钩;一边是设计紧凑得仿佛飞机上的洗手间,没有浴池,但可以冲淋浴。

  房间的设施倒是干净清爽,床单被罩雪白整洁。但一般没有拖鞋、牙具等一次性用品,只配备毛巾和手纸。这并不是酒店吝啬,而主要是出于对环境的考虑,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减少人造垃圾和人为污染。欧洲经济发达,居民生活富庶。但人们普遍不事铺张,崇尚简朴俭约。欧洲的餐桌上决不会有吃不完的大鱼大肉,当然也并不是出于AA制各自埋单的考虑,而是一种生活习性和社会风尚。

  房间不提供开水,因为欧洲人没有喝开水的习惯。洗手间的自来水有热水和凉水两种。凉水可以直接饮用,热水则一般是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只能洗澡洗脸。

  而要用自带的热水器烧开水或给手机、相机充电还颇费周折。

  出国前,我们大都按提示在北京买了两个电源转换插头,一个是欧洲通用的双脚宽形圆柱插头,一个是意大利专用的直线三脚圆柱插头。没想到在瑞士酒店烧开水时却出了个小插曲——这两种插头都不能插:瑞士的插座是椭圆形三脚的。托尼与酒店老板套了好一阵近乎,才破例送了我们几壶开水。

  条件最好的要算法兰克福城郊的酒店,那里不但有热水器,还有免费的咖啡,洗手间还提供LUX沐浴液。而多数酒店小桌上的火腿、矿泉水、啤酒之类的食品和饮料都是要另收费用的。

  在意大利酒店,托尼一再叮嘱我们:洗手间类似我国过去农村使用的那种拉盒开关的绳子千万不能拉,因为那是火警开关。他以前带团时一个年轻人出于好奇拉了一下,顿时刺耳的警报声响起,全副武装的消防队员立马赶来……差点耽误了整个团队的行程。

  酒店一般提供免费早餐,当然是西餐。早餐很丰盛,羊角面包、火腿、鸡蛋、咖啡、鲜奶、果酱、水果,种类很多。火腿切得很薄,直径足有12厘米,几乎全由精瘦肉压制而成,口感极好。鸡蛋有时做成国内水蒸蛋的样子,绵软可口。

  餐厅在接待大厅的一角。同伴们三三两两坐在清幽洁净的餐桌旁,刀叉轻轻,话语轻轻,动作虽然生硬,却仿佛文雅了许多。

  酒店周围环境很美。欧洲的特色和魅力,或许在小镇上会体悟得更多一些。

  傍晚或清晨,我们曾多次在酒店周围散步。小镇行人稀少,三层或四层小楼,毫不炫耀的静静地释放着柔和的光线或温驯地享受着清晨橘红色阳光的抚慰。

  街道不宽,两侧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中间只有狭窄的、仅能对开的车道。楼房许多窗口都向外伸出一盆鲜艳的花朵,周围绿树成荫,草坪青翠,鹅卵石小径也已踩磨成风景。有的酒店旁边还有小溪、湖泊,天鹅嬉戏,水鸟啾啾,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中午和晚上,除在瑞士高速公路服务区吃过两次西餐,其余全都在中餐馆消费。

  每到一国一地,托尼找中餐馆都轻车熟路,而且与餐馆的中国老板或老板娘相当熟悉。起初我们还挺纳闷,后来才悟出其中的奥妙。

  在欧洲中国餐馆的经营链条中,导游族是链接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键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中介决定着中餐馆的兴衰。饭店老板通过他们广揽顾客,他们也从中获得一笔可观的小费。因而,几乎所有的中餐馆和导游都有各自相对稳定的关系户。如果说,中国游客是中餐馆的上帝,那么导游就是上帝的上帝。因而,每到一个中餐馆,老板或老板娘给托尼的笑容总要比给我们灿烂得多。

  欧洲的中餐馆大都开在比较偏僻的小街小巷、旮旯拐角处,门面与那里普通居民的楼门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门面上方有一个不大的招牌,上书北京餐馆、上海饭店、川府酒家、广东粤菜馆、山西面食馆等等,店名大都与地名有关,让来自国内不同地方的人都可能找到一种乡韵亲情。

  餐馆里面只有一间或两间房大小,有二层的就算豪华大饭店了。餐馆正中供奉着关公或观音的塑像,四壁装潢大都仿唐仿宋,红的金的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老板多是夫妻,服务生多是他们的儿女或打临时工的留学生。

  餐厅里坐10个人的大圆桌放得满满当当的,进出都需要侧身。有的餐桌铺着一次性塑料薄膜,有的用几张晒图纸似的厚纸拼凑起来当桌布使用。当我们40个人拥进餐厅时,顿时有人满为患的感觉。

  菜谱是提前定好的,所以上得很快。红烧鱼、炖猪肉、炖豆腐、炖白菜、青豆角和一盆西红柿菠菜汤,一盘切得很小的橙子块,米饭、馒头不限。在欧洲10国,中午和晚上几乎就是这同一个食谱:5菜1汤1果,不上凉菜不上酒水,顶多是红烧鱼变成黄焖鸡、炖猪肉变成过油肉,或者炖白菜换成莜麦菜、青豆角换成紫茄子。

  饥肠辘辘的10个人要共享这5个菜,自然讲不得绅士风度,道不得姿态优雅。男女老少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眼疾手快,不一会儿就盆儿干盘儿净。不奢侈,不浪费,既香甜,又快当,倒也乐在其中。

  在中餐馆用餐还能享受两大优惠,一是饭后可将水杯灌满开水,二是上洗手间免费。在不提供开水又到处收费的欧洲,这小小的方便,还真能给人一种家乡般温馨的感觉。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