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礼仪

  一、日本(Japan)

  (一)简况

  日本是日本国(Japan)的简称,意为“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古称“和”、“大和”,民族主要为大和族。居民多信奉佛教、神道教。日本国语为日语。首都东京。其货币称日元(Japanese Yen),缩写为。国花是樱花,国鸟是绿雉,国石是水晶。主要名胜有东京塔、富士山、琵琶湖等。日本有“樱花之国”、“造船王国”、“贸易之国”等美称。

  (二)交往礼节

  日本人性格内向,感情不外露,爱面子,自尊心强,重视人际关系,讲信用,重礼节。

  日本人见面时互相行鞠躬礼,并致“您好”、“请多关照”的谦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握手礼逐渐成为日本常用的礼节,但通常与对方握手后还要行鞠躬礼,特别是道别时。

  人们初次见面时,要交换名片。日本人的姓名排列顺序和我国相同,即姓在前,名在后,一般称呼时只称姓,在正式场合称全名。对男子可在姓后面加“君”,只有对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和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称“先生”,对德高望重的女子也称“先生”。对其他人均以“桑”(“桑”在日语中兼含“先生”、“老×”、“小×”等意)相称。另外,还可称其职务或用其职务加上“先生”相称。“您”这个称呼只用于夫妻之间,或被长辈用来称呼小辈。

  除非受到日本人的邀请,否则不要登门拜访。到日本人家中做客,要事先约定时间并按时赴约。按惯例要带上礼品,日本人送礼时不送双数,而喜欢送单数礼物,可送3、5、7件;日本人不喜欢在礼品包装上系蝴蝶结,用红色的彩带包扎礼品象征身体健康;不要给日本人送有动物形象的礼品;梳子在日本不宜作礼品(在日文中梳子的发音与“苦死”相同,意为极其辛苦)。客人进门前应先按门铃并通报姓名,进门后主动脱下外衣、帽子,换上拖鞋;就座时,应坐在背对着门的位置上,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移向尊贵的位置——摆着各种工艺品的壁龛前的位置;不可参观主人的卧室,男士不可进入厨房,上卫生间必须征得主人同意。交谈时,令人愉快的话题是你对日本和日本文化、垒球、高尔夫球、食品和旅行的印象。在闲谈时,应看着对方的脖子,盯着对方被人认为是不礼貌的。

  (三)衣食礼俗

  在日本从事商务活动宜穿保守式西装,参加娱乐活动时可着便装。

  日本民族服装为和服,亦称“着物”。日本人在举行婚礼、庆祝重要节日、出席茶道等活动时常穿和服,以示庄重。

  日本人的饮食分为三种:和食(日本饭菜)、洋食(西餐)、中华料理(中餐)。早餐多为牛奶、面包、稀饭等;午餐、晚餐的主食多为米饭。他们喜欢吃瘦猪肉、牛肉、生鱼片、生鸡蛋、笋、豆腐、酱汤、泡菜和各种时鲜蔬菜。日本人酷爱喝酒,即使喝得大醉,也不为失礼。在饮酒时,不要自斟自饮;斟酒时,应右手拿酒壶,左手从下面托着壶底,但千万不能碰着酒杯。客人也要右手拿着酒杯,左手托杯底接受对方斟酒。

  日本人十分重视茶道。茶道会多为款待尊贵客人而举行,正式的茶道会要在专用茶室中举行。茶室中间放着用以烧水的陶制炭炉和茶壶,炉前陈列着各种十分精致的茶具。由于茶道的仪式十分烦琐,所以精于茶道便被认为是对一个人的身份、修养的肯定。一般茶道中,饮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每位客人各饮一碗;另一种是一碗茶每人只饮一口,由全体客人轮流饮用。

  (四)禁忌

  日本人忌数字“4”(在日语中与“死”谐音)、“9”(与“苦”发音相似)和“6”,敬重“7”这一数字;忌黑白相间色、绿色、深灰色、紫色,喜爱红、白、蓝、橙、黄色;忌送菊花(十六瓣菊花是日本皇室专用花)、荷花(祭奠死者用)、仙客来、山茶花等;忌三人合影(中间人有受制于人的兆头);忌獾和狐狸(这两种动物都象征狡猾);忌头朝北睡觉(在日本,人死后停尸时,死者头朝北);忌倒贴邮票(暗示断交);忌妇女盘腿而坐;忌舔筷、迷筷、移筷、扭筷、掏筷、插筷、跨筷、剔筷。

  (五)主要节日

  主要节日有元旦(1月1日)、成人节(1月15日,年满20岁男女取得成人地位)、建国纪念日(纪元节,日本纪元的开始,2月11日)、春分节(3月21日,天皇、百姓祭祖)、樱花节(3月15日至4月15日)、宪法纪念日(5月3日)、儿童节(5月5日)、中元节(7月15日)、敬老节(9月15日)、秋分节(9月23日,天皇秋季祭祖)、体育节(10月10日)、文化节(11月3日)、劳动感谢日(11月23日)、国庆日(12月23日)等。

  二、新加坡

  (一)简况

  新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简称。居民中主要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华人和斯里兰卡人多信奉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国语为马来语。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但通用语言实为英语和华语。新加坡不设首都,行政中枢新加坡市。新加坡一词来自梵文,“新加”在梵文中为狮子之意,“坡”在梵文中为城之意,故新加坡市又叫狮城。古称单马锡,意为“湖泊、海城”。国徽格言是:前进吧,新加坡。其货币称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缩写为S$。国花是兰花(卓锦·万代兰)。主要名胜有天福胜、裕华园等。

  新加坡有“花园之国”、“公园国家”等美称。

  (二)交往礼节

  新加坡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讲究礼貌已成为新加坡人的行为准则。

  因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人通常的见面礼是握手,但新加坡人仍保留着各民族的传统习惯。如华裔老年人还有相互作揖的习惯,印度血统的新加坡人仍见面行合十礼等。称呼上,不论什么民族的人,都可以“先生”、“小姐”、“太太”相称。商务交往中名片交换必不可少,但政府规定,官员不使用名片。谈话时,可以谈旅行见闻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等,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

  到新加坡人家中做客,宜带上鲜花或巧克力等礼物。在你进入主人家的屋内之前,要注意看看他们的家人是否在屋内也穿着鞋,如果他们没有穿,你也得把鞋脱掉。应邀赴约要准时,如果不能准时到达,必须预先通知对方,以示尊重。

  (三)衣食礼俗

  在新加坡,参加社交活动和商务活动,男士一般着白衬衣、打领带,穿长裤、皮鞋,会见政府官员时,宜穿西装。

  新加坡华人饮食习惯与我国基本相同,菜肴以闽粤风味为主,主食为米饭、包子等,副食有鱼、虾、肉等。

  有印度血统者忌食牛肉,忌用左手进食;穆斯林忌食猪肉。

  (四)禁忌

  新加坡人忌讳数字“4”、“7”、“13”、“37”和“69”;到清真寺参观,忌穿鞋进入;讨厌男子留长发和胡子,在一些公共场所,常见到“长发男子不受欢迎”的告示牌;视黑色、紫色为不吉利,喜欢红色;禁说“恭喜发财”(他们认为“发财”两字有“横财”之意,而“横财”就是不义之财);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忌讳乌龟(认为这是不祥的动物,给人以色情和污辱的印象),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忌大年初一扫地(认为这一天扫地会把好运气扫走);忌讳有人口吐脏言;虔诚的佛教徒及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恪守他们的宗教禁忌。

  (五)主要节日

  主要节日有元旦(1月1日)、劳动节(5月1日)、卫塞节(5月10日)、开斋节(5月)、国庆节(8月9日)、灯节(又称屠妖节,10~11月)、圣诞节(12月25日)等。

  三、泰国

  (一)简况

  泰国是泰王国(The Kingdom of

  Thailand)的简称,原名暹罗(Siam),1939年改名泰国。泰语意为“自由之国”。泰国有傣族、老挝族、马来族、高棉族等30多个民族。居民中大多信奉佛教,佛教为国教。国语为泰语。首都曼谷,具有“天使之城”的含义,其泰文全称译成拉丁文共有142个字母,是世界首都中名称最长者,素有“东方威尼斯”、“东方门户”之称。其货币称泰铢(Thai Baht),缩写为B。国花是睡莲,国树是桂树,国兽是白象。主要游览胜地有芭堤雅海滩、鳄鱼湖、大王宫等。

  泰国有“黄袍佛国”、“千佛之国”、“白象之国”、“微笑之国”等美称。

  (二)交往礼节

  泰国人注重人际关系,讲礼貌,处事小心谨慎,不喜冒险。除了非常西化的场合,泰国人与人见面或告别时一般不握手,而是行合十礼。在泰国,若对方先向你行合十礼,你也应还以合十礼,唯独和尚不受约束,可不必向任何人还合十礼,与人见面只点头微笑致意。泰国人将名放在姓之后,称呼时,无论男女,一般只叫名字不叫姓,并在名字前面加“坤”(Khan),意为您。如果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可以简单地用“坤”称呼他们。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到哪里”,这是一种习惯,并不要求作答,而“上街去”,则是一个有礼貌的回答。谈话的话题最好为泰国的食品、气候和对该国的一些良好印象,应避免的话题是政治、王室和宗教。像“你收入多少”或者“你多大年龄”这样的个人问题,只是表示友好的关心,这在泰国并非不礼貌。

  到泰国人家中做客,进屋时要先脱鞋,千万不要踩踏门槛儿(认为门槛儿下住着神灵);可以送给主人水果、糕点、鲜花(不要送康乃馨或万寿菊);传递礼品或其他物品时用右手,不要用左手吃东西或拿东西给别人。如果你喜爱某些装饰品,不要对主人过分地赞美它们,否则,主人可能会因不把它们送给你而感到过意不去。

  到泰国寺庙烧香拜佛或参观,必须衣冠整洁,进入寺庙时要摘帽脱鞋,以表示对神佛的尊重,严禁穿背心、短裤进入,否则会被视为玷污圣堂。

  泰国人非常重视头部,而轻视两脚。他们认为头是智慧所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若被他人触摸是奇耻大辱,同时也切记勿触摸别人的头,即使是小孩也不行。如果是长辈在座,晚辈必须坐在地下或者蹲跪着,以免高于长辈的头部,否则就是对长辈不尊敬。泰国人忌他人拿着东西从自己头上通过。如用脚给人指示东西,用脚踢门,坐着时鞋底朝向他人等,都是不能容忍的。泰国人喜爱红、黄色,并习惯用颜色表示不同日期。

  (三)衣食礼俗

  泰国男子通常打扮是穿长裤、衬衫,尤其是花衬衫很受欢迎,只有参加宴会时才穿深色套装;女子喜穿裙子和宽大的短外套。在服装颜色方面,紫色为寡妇在哀悼时所穿;黑色表示悲痛,只在参加丧礼时穿。泰国男女青年都喜欢佩戴项链、戒指等首饰。

  饮食方面,泰国人的主食是大米。早餐多为西餐,午餐、晚餐为中餐。他们喜欢吃鱼、虾、羊肉、鸡、辣椒等,也喜欢用味精和鱼露调味,而最爱吃的是具有民族风味的“咖喱饭”(用大米、鱼肉、香料、椰酱及蔬菜等烹制而成),不爱吃红烧菜肴,忌食牛肉。泰国人进餐用叉子和勺(右手拿勺,左手拿叉),不习惯用筷子,有的人乐于以手抓饭取食。泰国人喜欢喝啤酒,不喝热茶,并习惯在喝的茶里放块冰,喝饮料时也同样配上冰块。

  (四)禁忌

  泰国人忌对僧侣态度不恭;睡觉时,忌头朝西(因为西方是日落之处,只有停尸时才头朝西);忌用红笔签名(因为泰国人用红笔在棺材上写死人的名字);禁用手抚摸寺庙中的佛像;忌家庭种植茉莉花(在泰语中,“茉莉”与“伤心”谐音)。

  (五)主要节日

  主要节日有元旦(1月1日)、宋干节(佛历新年,4月13日至15日)、劳动节(5月1日)、加冕典礼节(5月5日)、春耕节(5月9日)、国庆日(12月5日)、宪法节(12月10日)、水灯节(泰历12月15日)等。

  四、马来西亚

  (一)简况

  马来西亚(Malaysia)的“马来”二字在马来语中意为“黄金”。马来半岛有“黄金半岛”之称。国徽格言是:团结就是力量。居民中大多数为马来族人和华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占很少部分。伊斯兰教为国教(华人多信奉佛教)。国语为马来语,通用语言为英语、华语、泰米尔语。首都吉隆坡。其货币称林吉特(Ringgit),简称马元,缩写为M$。国花是扶桑花。主要游览胜地有极乐寺、三保山、黑龙洞、青云亭、国家清真寺等。马来西亚素有“热带旅游乐园”、“锡和橡胶王国”之美称。

  (二)交往礼节

  马来西亚人平易近人,愉快乐观,无忧无虑。他们喜欢开玩笑,认为“笑口常开”是一种社交礼貌。

  马来人在相互见面时,要按不同的年龄、性别等行不同的握手礼。同辈之间相遇时,行握手礼后还要把右手收回到自己的胸前轻轻拍一下;晚辈见长辈时要双手紧握长辈的手,收回双手后还要在胸前作抱状,同时身体朝前弯下,如同鞠躬;妇女与男人行见面礼时,要先用手巾将自己的手掌盖住,再同男人的手接触,然后收回胸前双手作抱状,同时弯身鞠躬。此外,马来人还有一种奇特的施礼方式:双方见面时,要先互相朝前稍微靠拢,然后相互伸出手掌交叉触摸,再用手在脸部由上而下轻轻一抹,最后向胸前一点,彼此互相说:“愿真主保佑你!”在与外国人或非伊斯兰教徒见面时,马来人一般行西方国家的握手礼。称呼方面,华人、印度人可称“×先生”、“×小姐”、“×太太”等;穆斯林则在男子名前加“恩锡克”,在女子名前加“锡克”。马来人有名无姓,通常是起个名字,后面再加上父名,男的中间加“宾”字,女的中间加“宾蒂”两字。

  在马来西亚,最好的话题是谈论对方的商务活动或社会成就、足球比赛、马来西亚的文明史和各地区的烹饪方法等,不喜欢人们把他们的生活与新加坡人相比较。最好不要谈论宗教和种族问题。

  马来西亚人爱宴请,通常在饭店举行。马来西亚人的时间观念较强,会见最好事先联系,准时赴约。应邀去马来西亚人家里做客,进入主人家里前,要先脱鞋,并摘掉太阳镜。宾客在主人家不吃不喝,是对主人的不敬,并会引起主人的反感。如果你在主人家见到《古兰经》,绝不能摸它,还要注意不能踩在或坐在祈祷用的小地毯上。任何人都不可触摸马来人的头和背部,因为那会被看成是对他人的严重侵犯和给他人带来厄运。在马来西亚,左手被认为是不洁之手,吃饭也好,递东西也好,绝对不能用左手。

  (三)衣食礼俗

  马来西亚居民最具代表性的衣着是“巴迪”——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即使在正式场合也可以穿着。马来人还有一种传统服装:男子上身穿无领长袖外衣,下身围一大块布,叫“纱笼”;女子穿“克巴亚”,即无领长袖连衣长裙。在公共场所,马来人不论男女,衣着都不得露出胳膊和腿。

  马来人的主食以大米、糯米糕、椰浆、咖喱为主,喜欢吃牛肉、羊肉、鸡、鸭、鱼及蔬菜,还有带辣味的菜肴。风味食品以“沙爹”(即烤鸡、烤羊肉)最为有名,是各种宴会不可缺少的佳肴。马来人习惯用手抓饭进食,进餐时,桌子上有两杯水,一杯供饮用,一杯用于清洗手指。如果给你一只勺子和一把叉子,则用右手拿勺子,左手握叉子,先用叉子把食物拨到勺子内,然后再食用。马来人禁酒,通常以热茶或白开水招待客人。

  (四)禁忌

  马来人忌数字“0”、“4”、“13”等;忌穿黄色服装(认为黄色象征死亡);忌猪、狗等动物,也忌乌龟,但却喜欢猫。

  (五)主要节日

  主要节日有年节(1月1日)、联邦国土节(2月1日)、劳动节(5月1日)、感恩节(6月30日)、国王生日(6月6日)、宰牲节(7月14日)、解放日(又名国庆节,8月31日)、圣诞节(12月25日)等。

  五、菲律宾

  (一)简况

  菲律宾是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的简称。居民主要由马来人、印尼人、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西班牙人等组成。华人多信奉佛教,其他居民多信奉天主教。菲律宾有“亚洲唯一天主教之国”之称。国语为菲律宾语(他加禄语),通用英语。首都马尼拉。其货币称菲律宾比索(Philippines Peso),缩写为P-。国花是茉莉花,国树是纳拉树,国果是芒果,国石是珍珠。主要旅游胜地有马荣火山、塔尔湖、碧瑶、百胜滩等。

  菲律宾有“太平洋的果盘”、“世界椰王”、“花园之岛”、“东方之珠”等美称。

  (二)交往礼节

  在菲律宾,美国的生活方式得到仿效。菲律宾人和蔼可亲,愉快乐观,善于交际,作风大方,但时间观念不强。

  菲律宾人,不分男女,见面都握手,男人之间有时也拍对方的肩膀,表示问候。称呼上与西方人相同,但晚辈见长辈时,可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

  应邀到菲律宾人家中做客,至少要得到三次邀请,才可上门,否则就不要接受邀请。在一些人家,习惯于进屋前脱鞋,作为客人,要学着主人的样子做。如果要送礼,比如花,要在一到达时就送。参加宴请,应迟到15~30分钟,否则被视为不礼貌,席间要尽量放松,若过于严肃,反而会使主人担心。饮酒过量被认为贪婪。礼物不能当面打开。菲律宾人家庭观念强,喜欢别人谈论他们的家庭。

  (三)衣食礼俗

  菲律宾人在大多数场合都衣着整洁。商务活动中,男子穿白色或花色衬衫,配以长裤;女子穿西装或衬衣、裙子、长袜。外宾在拜访政府官员或商界人士时,宜穿保守式西装。

  在菲律宾,稍为正式一点的宴请,请柬上都会注明“必须穿无尾礼服等正装”。假如没有无尾礼服,则可穿当地的正装——香蕉纤维织成的“巴隆塔卡乐”裤和衬衫。

  菲律宾人的饮食风味受西班牙影响较大,烹调时爱用香辣调料。主食以大米、玉米为主,米饭放在竹筒里煮,用手抓饭进食;副食有肉类、海鲜、蔬菜等。代表性的名菜有咖喱鸡肉、虾子煮汤、肉类炖蒜等。不论男女都爱喝啤酒。待客时,总少不了用槟榔来招待。

  (四)禁忌

  菲律宾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菲律宾规定,选举期间禁止喝酒,商店也禁止售酒;忌用左手递物、进餐;交谈时,忌谈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该国政治纷争、宗教、腐败现象和外国援助等话题;忌用手摸头部和背部;忌长时间用眼光与人对视,这种对视会被认为是向对方挑衅而往往导致暴力行为;召唤人时,伸出胳膊,手掌朝下,手指上下摆动,不可弯曲一个手指召唤人;站着双臂交叉在胸前,表示生气;不可窥视主人的卧室、厨房,去卫生间应征得主人同意。

  (五)主要节日

  主要节日有元旦(1月1日)、自由日(2月25日)、濯足节(3月23日)、耶稣受难日(3月24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血盟节(5月18日)、独立日(国庆节,6月12日)、民族英雄日(8月27日)、感恩节(9月21日)、万圣节(11月1日)、圣诞节(12月25日)、黎萨尔纪念日(12月30日)等。

  血盟节。每年从5月18日开始,菲律宾东明都洛省卡拉潘市都要举行一周盛大的血盟节庆祝活动,这是纪念菲中人民友好交往的节日。古代的中国和菲律宾都有“歃血为盟”的习俗。这一庆祝活动连续举行一周,最后一天,当地的政府官员和群众都参加化装游行,并举行别开生面的血盟节仪式,把活动推向高潮。

  六、印度尼西亚

  (一)简况

  印度尼西亚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的简称。其名称是由印度(梵文为“海”)和尼西亚(在希腊语中为“岛屿”)组成。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国徽格言是:殊途同归。印度尼西亚有100多个民族,主要有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等。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通用英语。首都雅加达。雅加达曾名“巽他加拉巴”,意为“椰子密林的世界”,所以又称为“椰城”。货币名称为印度尼西亚卢比(Indonesian Rupiah),通称盾,缩写为Rp。国花是茉莉花。主要游览胜地有婆罗浮屠佛塔、覆舟火山、缩影公园、茂物植物园等。印度尼西亚有“金鸡纳霜大本营”、“千岛之国”、“火山之国”、“南洋翡翠”等美称。

  (二)交往礼节

  印度尼西亚人重深交,讲旧情,热情好客,讲礼貌,爱笑。他们把笑看成是一种交际语言。

  印度尼西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常用的还有拥抱、贴脸、拍打对方的肩膀等。与熟人、朋友相遇时,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也可以点点头。对男士一般称先生,女士称夫人。在普通场合,男人之间打招呼可称兄弟。商务交往一定要互送名片,否则会遭受冷落。

  印度尼西亚人不喜欢别人问他的名字。名字的长短往往能表明一个人的地位和富裕程度,有钱人的名字往往很长。多数中层人士有两个名字,下层人士只有一个名字。印度尼西亚人“明天”一词,并不表示第二天,而是将来某一天的意思。

  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有地毯,所以有脱鞋入屋的习惯。印度尼西亚人喜欢客人到他们家中做客,而且在一天中任何时间去,都是受欢迎的。应邀做客时,可以给主人带去一束鲜花,不一定非要送礼,但最好说几句感谢的话,或写个便条表示谢意。

  印度尼西亚人有崇拜蛇和敬蛇的习俗,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与“本领”的象征,有些地方还设有蛇舍,内设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如米囊加堡人的婚姻习俗是女娶男嫁;克诺伊族人把房子建在树上;巴厘女子爱赤膊露背,以示圣洁;客人到沙羌族住地时,要大喊大叫,否则会被认为来意不善;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谈诞辰。

  (三)衣食礼俗

  在印度尼西亚,一般场合穿衬衫、打领带、穿长裤,而拜访政府官员则要穿西装,并事先预约,准时赴约。

  在饮食上,印度尼西亚人以大米为主食,以鱼类、蔬菜、肉类等为主要副食,不吃猪肉,不喜欢烈性酒,常用饮料有红茶、葡萄酒、香槟酒等。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匙或筷子外,人们一般都习惯用右手抓取食物享用。在拜访印度尼西亚人时,如遇到主人正在吃饭,他们会邀请你共同进餐,这时你不可推辞,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

  (四)禁忌

  印度尼西亚人忌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摸小孩的头;忌讳乌龟和老鼠;忌谈论政治类、国外援助等话题。

  (五)主要节日

  印度尼西亚除宗教节日外,主要的节日有国庆日(8月17日)、建军节(10月5日)、英雄节(又称青年节、烈士节,11月10日)等。

  七、韩国

  (一)简况

  韩国是大韩民国(Republic of Korea)的简称。全部都是单一的韩族人。韩族人,其实就是朝鲜族人。居民多信仰佛教,也有信奉基督教、儒教的。官方语言是韩语,亦即朝鲜语。首都首尔,因宫殿众多,故被称为“皇宫之城”。其货币称圆(Won),缩写为W。国花是木槿花,国鸟是喜鹊,国兽是虎,国树是松树。主要游览胜地有首尔的三角山、冠岳山、景新宫、昌德宫、奥林匹克体育场及附近的世界艺术公园等。

  韩国有“白袍之国”之称。

  (二)交往礼节

  韩国人注重礼节,讲究尊卑。

  韩国人见面时通常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在韩国家庭中,还保留着小孩向尊贵的客人行跪拜礼的习俗。韩国的女士很少与人握手,除非别人先伸出手来;晚辈与长辈握手时,常以左手置于对方右手之上,表示尊敬;对长辈、上级和初次见面的客人要用敬语问候。社交中,人们乐于交换名片。韩国有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称呼时,最好以头衔相称。

  到韩国人家中做客,进门后都要脱鞋。上门做客,宜带上鲜花或其他小礼物,进门后双手递给主人,主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韩国家庭中的餐桌为矮腿方桌,宾主盘腿席地而坐,不可双腿伸直或叉开,否则会被视为无教养。与长辈同坐时,韩国人总是保持一定的姿势,不敢掉以轻心。欲抽烟时,一定要得到长辈的允许。

  (三)衣食礼俗

  在韩国从事商务活动,宜穿西服。韩国本民族的服装,男士为高雅的长袍,女士则为轻盈的阔裙。服装颜色以白色为主。

  韩国人饮食口味偏清淡,不喜油腻,但特别喜欢吃辣味菜肴。辣泡菜是韩国传统菜肴;汤饺子是传统的接待客人的食品之一。韩国人不爱吃羊肉、肥猪肉、鸭子,爱喝啤酒。用餐时,如有长辈同桌,晚辈不可先动筷子,小孩子吃饭时不可以比父母快。宴请客人,一般在饭馆或酒吧进行。

  (四)禁忌

  韩国人忌数字“4”(在韩语中发音、拼音与“死”完全一样),喜欢单数,不喜欢双数。绝不能将“李”这个姓氏称为“十八子”,因在韩语中“十八子”与一个Y荡词相近,听起来令人反感。在对其国家或民族进行称呼时,不要将其称为“南朝鲜”、“南韩”或“朝鲜人”,而宜分别称“韩国”或“韩国人”。逢年过节,忌讳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生气、吵架;正月头三天不能杀生,不能扫地倒垃圾;寒食节忌生火;生肖相克者忌婚配。忌谈的话题有:政治腐败、经济危机、南北分裂、韩美关系、韩日关系及日本之长等。

  (五)主要节日

  主要节日有元旦(1月1日)、民俗节(阴历正月初一)、独立纪念日(3月1日)、植树节(4月5日)、儿童节(5月5日)、光复日(8月15日)、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国军节(10月1日)、开天节(10月3日)、圣诞节(12月25日)等。

  八、澳大利亚

  (一)简况

  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的简称。拉丁文语意为“南方大陆”。居民主要是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土著人及华人。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堪培拉,有“花园都城”之誉。其货币称澳大利亚元(Australian Dollar),缩写为$A或A$。国花是金合欢花,国鸟是琴鸟,国树是桉树,国石是蛋白石。

  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牧羊之国”、“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岛大陆”、“南方大陆”、“古老土地上的年轻国家”、“淘金圣地”等别称。

  (二)交往礼节

  澳大利亚人性格开朗、坦率,强调友善与公平,重视人道主义精神,追求享乐。

  澳大利亚流行西方礼仪。人们见面或告别时,总喜欢热情握手,彼此以名相称;喜欢与陌生人交谈,而且很快能交上朋友。澳大利亚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重视办事效率,不喜空谈;商谈中尽量避免把时间花在讨价还价上。

  到澳大利亚人家中做客,可以给主人送葡萄酒或鲜花。澳大利亚的商务活动大多在小酒店进行。自古至今,澳大利亚人一直严守周日做礼拜的习惯,每周日上午,人们一定要去教堂,这一习惯绝对不可改变。因此,交往中要避免在周日邀请他们参加别的活动。

  (三)衣食礼俗

  澳大利亚人没有传统服装,平时穿着比较随便,只是在参加正式会见或商务活动时才穿西装,比较讲究。

  澳大利亚人饮食习惯主要吃英式西餐,口味清淡,忌食辣味菜肴;就餐时,调味品放在桌上,客人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用。澳大利亚人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很大,他们爱喝牛奶,喜食牛、羊肉,鸡、鸭、蛋、乳制品及新鲜蔬菜,不吃狗肉、猫肉、蛇肉,不吃动物的内脏与头、爪。澳大利亚人喜喝啤酒、葡萄酒和咖啡,爱吃水果。

  (四)禁忌

  澳大利亚人忌数字“13”与星期五;忌讳兔子(认为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物,看到它会倒霉);忌讳自谦的客套语言(认为这是虚伪和无能或看不起人的表现)。

  (五)主要节日

  主要节日有元旦(1月1日)、国庆节(1月26日)、圣诞节(12月25日)等。

  澳大利亚的圣诞节,独具特色。因为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当欧美国家在凛冽的寒风中欢度圣诞节的时候,这里却是在阳光灼人的仲夏迎接圣诞老人。所以,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到处可以看到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着超短裙的姑娘,与在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及穿大红袄的圣诞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圣诞节日景象。圣诞弄潮也是澳大利亚圣诞节的一大活动,因此,孩子们最希望得到的圣诞礼物是一副小水划。节日的晚上,人们到森林里举行“巴别居”野餐,在露天灶中煮一锅由香肠、牛肉、鲜鱼等食品做成的杂烩,人们在品味美味佳肴和欢乐的迪斯科或“袋鼠舞”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要想一一了解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礼俗,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学习了解各国民族习俗礼仪时,要注意根据以下几个特点去加以概括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习俗礼仪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果宗教信仰相同,习俗礼仪就会有许多相近或相似之处。

  习俗礼仪与民族和种族有关。习俗礼仪固然和国家有关,但与民族、种族的关系更为密切。生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只要是同一民族或同一种族,其习俗礼仪亦往往相同。

  习俗礼仪受语言的影响。语言是传播习俗礼仪的工具,使用同一语种或语言的人,习俗礼仪往往类似或相同。

  习俗礼仪有同化现象。在不同民族的混合居住区,人们在习俗礼仪方面也互相效仿。在现代,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各国、各民族相互交往的增多,一些先进的、文明的习俗礼仪,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也加快了习俗礼仪的同化现象。

  [思考题]

  礼宾次序的排列方法有哪些?

  迎送国宾的仪式包括哪些内容?

  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礼节礼仪与欧洲国家有哪些不同?

  英国、德国、法国在礼节礼仪、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忌讳方面有哪些异同点?

  日本、新加坡、泰国、韩国在礼节礼仪、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忌讳方面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在学习了解各国民族习俗礼仪时,应根据哪些特点去加以概括总结,做到触类旁通?

  §§第十章 宗教礼仪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