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拜访礼仪

  一、拜访概述

  (一)拜访的含义

  拜访作为交往的重要方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拜访是指个人或单位代表以客人的身份去探望有关人员,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交往方式。实质上拜访是拜会、会见、拜见、访问、探访等的统称。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

  首先,拜访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其次,拜访是为一定目的而进行的,也就是说任何形式的拜访都有一定的目的;最后,拜访是个人或单位都要运用的。

  (二)拜访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拜访有不同的类型。

  1.以拜访目的的不同为标准划分

  商业拜访。它是为加强商务联系、购销商品而进行的拜访。

  政治拜访。它是国家首脑或党政要员等因政治需要而进行的拜访。

  情感拜访。是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而进行的拜访。

  礼节性拜访。它是为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关心而进行的拜访。

  2.以拜访性质的不同为标准划分

  公务拜访。它是机关团体、工商企业为达到团体的目的而进行的拜访。

  友情拜访。它是个人、家庭之间为促进感情交流、加强联系而进行的拜访。

  3.以拜访方式的不同为标准划分

  应邀拜访。它是拜访者接到有关团体或个人发出的正式邀请后进行的拜访。

  主动拜访。它是团体或个人为自己的目的而主动联系的拜访。

  (三)拜访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交往的方式逐渐增多,如电报、电话、传真、可视电话、网络电话等,都可以在人们的情感沟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们与直接会面的拜访相比,毕竟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效果。拜访更直接、更亲近,交流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入、更易达到交往的目的。具体地说,拜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如下作用:

  促进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因为拜访是面对面的交往,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双方把一些观点、看法及细节性问题谈出来,以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成合作。

  交流感情,了解信息。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就是朋友相见,分外高兴。通过亲朋之间的拜访,畅叙友情、增进了解,自然可以促进感情的交流和加深。同时,通过拜访,还可以了解到书本外的知识和工作中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开阔视野,扩大信息量,这就是所谓的“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二、拜访的准备

  (一)预约

  预约是指拜访前向对方提出拜访的恳请,以征得对方的同意。通过预约可以使拜访顺理成章,免做不速之客。预约的具体要求是:

  1.预约前的准备

  作为拜访者在提出预约前应把拜访的具体时间、地点、目的等问题考虑详细周到,以免当对方问及时支支吾吾或信口开河。同时,也应考虑到如若对方不同意,应该怎么办。

  时间的选择。这是对方是否接受拜访的首要条件。若是公务拜访应选择对方上班的时间;若是私人拜访,应以不妨碍对方休息为原则,尽量避免在吃饭时间、午休时间,或者是在晚上10点钟之后登门。一般说来,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晚上7~8点是最适宜的时间。

  地点的选择。地点的选择有三个:一是办公室,二是家里,三是公共娱乐场所。这要视拜访的具体目的而定。若是公务拜访应选择办公室或者娱乐场所,若是私人拜访则应选择家里或者娱乐场所。

  拜访的目的。拜访的目的要具体。如果对方拒绝拜访,要委婉地问对方何时有时间,何种情况下可以拜访;如遇对方确实忙,分不开身,则说:“没关系,以后再联系。”

  2.预约的方式

  无论哪种类型的拜访,预约的方式都大致为电话预约、当面预约或书信预约。

  无论何种形式的预约,都要用客气的、商量的或恳求的口吻,而不能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对方,以免引起不快。

  (二)赴约的准备

  当拜访者的预约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就要做认真的赴约准备。赴约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拜访目的的实现。一般情况下,赴约的准备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服饰仪表要得体。如果是正式的公务拜访,穿着一定要整齐大方、干净整洁,要和自己的职业、年龄相称。如果是朋友之间的拜访,则不必太讲究,但要整洁大方,同时还应注意仪表的修饰。

  内容材料要详细。拜访是有一定目的的交际活动,因此拜访者在拜访前一定要根据拜访的内容,把材料准备充分,以免措手不及,东拉西扯,浪费时间,达不到拜访目的。

  交通路线要具体。作为拜访者一定要对拜访的地点有所了解,特别是对自己首次去的地方,要提前了解一下交通路线,以免耽误时间。因为只知大概方向,不知具体确切的路线,会影响按时赴约。

  名片礼品要备齐。在拜访前,拜访者一定要把自己的名片准备好,并放在容易取出的地方,同时,还要准备一些礼品。这对于促进情感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有一定的作用。

  (三)意外情况的处理

  爽约很难让人产生信赖感,因此,有约一定要守时。如果确实由于特殊原因而不能按时赴约,一定要想办法通知对方,并诚恳地说明爽约的原因,并表示歉意。如实在来不及或没有办法通知对方,一定要在过后及时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在致歉的同时还可提出重新安排拜访的时间、地点,并在拜访时对上次的爽约作些解释,以取得对方的谅解。

  三、拜访礼仪

  拜访礼仪是指在拜访过程中应遵守的礼节规范。

  (一)按时到达

  按时赴约,这是拜访的基本礼节。一般情况下拜访要按预先约定的时间提前3~5分钟到达。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到得早主人没有做好迎客的准备,出现令主人难堪的场面;另一方面也不会因到得晚而让主人焦急等待。拜访时按时到达,给对方一个守信、守时的印象,可以使双方的交流合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礼貌登门

  当拜访者到达被拜访者的门口时,首先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发型,并把鞋擦净,然后按门铃或叩门求进,这表示拜访者对主人的尊重。按门铃或叩门时要注意力度和节奏,不可用力太大、时间太长,更忌用力敲打或用脚踹门。到达时如主人的门开着,也不可贸然进入,仍要按铃、叩门或叫一声,等主人发出“请进”的邀请之后方可进入。进门之后要轻轻地把门关上,并将自己随身带的大衣、雨具、手套等物品交给主人安放。

  (三)进门问候

  无论是公务拜访还是朋友之间的拜访,进门后,首先要和拜访对象握手、问好。如果有老人、儿童或其他客人在场亦应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对老人可恭敬地问“老人家好”或“您老好”,对其他客人应简单地说声“您好”。如果大家互不相识,点头致意即可,对儿童则应表示爱抚;如果自己是带着小孩拜访的,也要让小孩称呼主人家所有的人。问好之后,应在主人的安排下入座,否则就是不礼貌的。

  (四)言行适当

  在拜访的交谈中,拜访者须语言适度,表达准确,不夸大其词,亦不要过于谦卑。特别是在一些商业性或政治性拜访中一定要做到:能够做到的事情要大胆地说,而且要充满自信;做不到的事情,不要信口开河,要以实相告;眼前暂时做不到的但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要留有余地,恰如其分地说。对于亲朋之间的拜访,在谈话中不要随意谈主人不愿提及的其他话题,不要和主人谈及其他人的隐私,不要当着主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孩子或夫人(先生)。

  在拜访过程中,主人倒的茶水要双手接住,不能推让,并说声谢谢,主人端上的用品或点心要等年长者先取之后自己再取。当主人或其他人给自己点烟时最好站起来,身体前倾,并致谢意。拜访者还须注意,在拜访时不要乱脱乱扔衣服,与主人关系再好也不要随便翻动其书信、报刊或工艺品。要讲究卫生,不要把别人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果皮烟头乱扔。如果带有小孩,则要教育其莫乱跑、乱翻、乱叫。

  (五)礼貌告辞

  当拜访的话题已谈完、目的已达到时,就应起身告辞,如准备有礼品,可在这时献给主人。告辞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究告辞时机。告辞也是拜访的重要礼节,切忌别人正在讲话或者别人的话刚讲完,就马上提出告辞,这样会被认为是不礼貌,或对别人讲话感到不耐烦,对别人不重视。最好是自己讲一段带有告别之意的话之后,或者是在双方对话告一段落,新的话题没有开始之前提出告辞,或者被拜访者有了新的客人而自己又不认识时提出告辞。

  告辞应坚决。当你准备告辞时,就要说走就走,不要告而不辞,只说不动。

  要注意辞谢。告辞时对于主人,尤其是女主人的热情招待,千万不要忘记感谢,即便是简单的一句“多谢您的盛情招待”、“给您添麻烦了”,也是一种起码的礼貌。

  当与主人告别时,最好别让主人远送,应主动与主人握手道别,并向其说“您请回”、“请留步”、“再见”等礼貌用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