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 摧毁来袭导弹的非核动能拦截弹

  当敌方用洲际导弹、巡航导弹进攻时, 可以利用核爆炸将来袭的导弹摧毁。但是, 核爆炸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所以对付来袭导弹的方式多采用拦截技术, 用非核动能拦截弹与它碰撞, 将导弹拦截在半空。

  非核动能拦截弹要求有较高的“寻的”技术、数据处理和控制技术。寻的技术指能准确无误地确定来袭导弹的位置, 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打击目标的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指能进行高速计算, 根据探测到的数据判断来袭导弹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状态, 确定动能拦截弹路线和运动的技术。控制技术指使拦截弹按最佳方案运行, 在预定区域进行有效拦截的技术。

  在发射动能拦截弹之前, 要判明来袭导弹的基本情况。在太空的预警卫星、高空的预警飞机, 都在随时监视敌方的动态。当敌方发射导弹时, 这些预想设施中的红外探测器就能迅速地捕捉到目标, 并且把探测的数据及时报告给指挥部。指挥部中的大型计算机进行高速运算, 确定来袭导弹的打击目标和运行轨迹。

  发射动能拦截弹后, 指挥系统将对拦截弹进行控制。动能拦截弹自身带有探测装置和制导装置, 能够用雷达、电视或红外探测器寻找目标, 并发回探测到的信息。拦截弹在指挥系统的控制下飞向目标。有一些拦截弹上可携带几十个能摧毁目标的弹头, 从而打击多个来袭导弹。

  1984 年6 月10 日, 美国在南太平洋夸贾林岛185 千米的高空, 用1 枚大气层外用的动能拦截弹, 以每秒6. 08 千米的速度, “迎头痛击”了来袭的“民兵”I 型模拟导弹。拦截弹与模拟导弹直接碰撞, 将模拟导弹摧毁。这颗动能拦截弹是三级火箭导弹。拦截弹的第3 级长约5. 2 米, 重约1. 36 吨。弹头内有长波红外探测器, 在外层空间可探测到1600 千米外人体温度( 约37 摄氏度) 的物体, 并且进行跟踪。弹头内还有1 台数据处理机和1 台制导控制计算机。这2 台小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运算1 亿次, 处理几十万条指令。拦截弹的杀伤机构由36 根轻合金杆制成, 杆上附有钢重物。在弹头飞行时, 金属杆被束缚在弹头上。当弹头接近目标时, 金属杆被迅速弹出, 形成一个直径为4. 5 米的伞骨状结构。如果来袭导弹从这个伞骨中穿过, 必定与金属杆上的钢重物相撞, 使来袭导弹受到严重的损伤, 被摧毁。

  在大气层内使用的动能拦截弹, 一般为单级或2 级火箭导弹。拦截的高度在50 千米以下, 用小型雷达寻的技术。主要用毫米波雷达跟踪与捕获目标, 在最合适的区域进行拦截。拦截的方式、方法与在大气层外使用的方式、方法基本相同。美国从1983 年开始研制拦截来袭导弹的雷达寻的动能拦截弹, 到1987 年已进行了7 次靶试, 大部分拦截成功。现在正在继续试验, 并着手装备部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