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反恐任重道远:你死我活的较量

  2004年9月4日18时(莫斯科时间),在令全世界震惊的“别斯兰人质事件”的硝烟还未散尽时,俄罗斯总统普京身着黑色西服,系黑色领带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别斯兰人质事件”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以硬汉著称的普京满脸哀容,语调悲愤,他说:

  在此时此刻发表讲话非常艰难,也非常痛苦。

  在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可怕的悲剧。一连几天,发生在俄罗斯城市别斯兰的一切深深刺痛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在那里,我们遭遇的不是普通的杀手,而是一群用武器来对付无助孩子的凶残的暴徒。

  此时此刻,我首先要对那些失去自己孩子、失去亲人和朋友的人表示支持与同情。

  希望大家记住那些惨死在恐怖分子之手的无辜生灵。

  我已经多次说过,我们不止一次遭遇了危机、暴乱和恐怖袭击。但恐怖分子此次所犯下的罪行,是最没有人性的,其凶残度史无前例。这不是对总统、议会和政府的挑衅,而是对整个俄罗斯、对我们全体人民的挑衅。

  这是对我们国家的进攻。

  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小城别斯兰的人质事件使300多名平民无辜丧生,其中至少150名或是天真烂漫的儿童或是花季少年。恐怖分子惨绝人寰的暴行可以说是“9.11事件”的重现,也再一次让世人看到了俄罗斯恐怖活动的猖獗和恐怖分子毫无人性的残忍。

  一、俄罗斯恐怖活动的缘由

  俄罗斯国内的恐怖主义源头是车臣。车臣问题成因复杂,有历史恩怨的积累,又有现实利益牵涉;既有民族矛盾的缠绕,又有统一和分裂的斗争。

  (一)分裂势力走上恐怖主义道路

  如果说,车臣问题最初还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联邦与联邦主体主权斗争的话,那么,随着俄罗斯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车臣问题就逐渐发生了变化。从1995年开始,车臣分裂主义势力走上了恐怖主义道路,把原来的民族自决、民族独立的目标逐渐演变成具有明显恐怖主义性质的伊斯兰圣战。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以“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为标志,车臣分裂势力开始走上恐怖主义道路,把恐怖主义手段作为对付俄罗斯联邦政府,迫使联邦政府让步的积极手段。第一次车臣战争在1994年12月11日打响后,经过大半年的艰苦作战,俄罗斯联邦军队把车臣武装逼到南部山区时,车臣头号恐怖首领沙米利,巴萨耶夫就口出狂言,要把战火烧到俄罗斯领土,迫使莫斯科坐到谈判桌前。

  经过精心策划,1995年6月14日,巴萨耶夫率领20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假借运送俄军阵亡官兵尸体的名义,来到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布琼诺夫斯克市,在当地车臣人的帮助下,劫持了1000多名人质,并把人质押在一家医院内。巴萨耶夫劫持人质后,要挟俄罗斯政府停止在车臣的一切军事行动,并把联邦军队撤出车臣,与车臣武装谈判车臣独立问题,否则将杀死全部人质。为了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施加压力,也为了杀一做百,控制人质,恐怖分子大开杀戒,残忍地杀害了联邦军队的飞行员、警察和消防队员,并陈尸示众。

  俄罗斯政府在接到人质被劫持的报告后,采取紧急行动,调集特种部队,迅速赶往布琼诺夫斯克市营救人质。但营救行动失败,造成123名平民和军人死亡。最后,俄罗斯联邦政府基本上满足了巴萨耶夫提出的条件。当巴萨耶夫率部下乘坐政府提供的汽车回到车臣,受到车臣人的热烈欢迎,成了凯旋的民族英雄。此后,车臣武装又先后在莫斯科等地制造多起恐怖事件。“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及以后的恐怖活动,对于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俄罗斯政府实际上承认车臣主权的结果起了促进作用,也让车臣分裂主义势力尝到了恐怖活动的甜头。

  第二,车臣分裂势力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特别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建立了联系,包括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在内的国际恐怖组织给予了车臣恐怖分子实实在在的帮助:(1)提供资金,拉登集团曾给予了巴萨耶夫领导的武装几千万美元的资助。(2)训练骨干,巴萨耶夫自己就公开承认他率领的武装曾在阿富汗接受过恐怖技能训练。1996年4月25日,巴萨耶夫在接受俄罗斯《独立报》的采访时就声称,1992-1993年,他三次带着自己的阿布哈兹营到阿富汗圣战者训练营接受训练,学习游击战战术。(3)招募派遣阿拉伯圣战者参加车臣分裂势力武装。在车臣分裂势力武装中一直活跃着阿拉伯激进原教旨主义分子的身影,他们大多数是经历了阿富汗抗苏战争和波黑战争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车臣进行“圣战”的。比如,国际恐怖大亨本,拉登的密友哈塔卜就成了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的重要头目,他与拉登约定,要在北高加索建立一个神圣的伊斯兰国家。一个曾经在车臣打过多年仗的约旦籍圣战者阿布贾拉勒对约旦的《道路报》记者说,他20岁时参加了抵抗苏军的阿富汗圣战。1989年,苏军撤出阿富汗,他本想回国,但遇上了正在招募阿拉伯雇佣军去车臣作战的约旦同胞哈塔卜,于是,他就和40多名武装分子来到车臣,直到第二次车臣战争时被俄罗斯军队俘虏,遣返回原籍,关在约旦重犯监狱。第二次车臣战争后,在车臣及周边地区就有500至800阿拉伯雇佣军在活动。

  (二)恐怖事件层出不穷

  第二次车臣战争后,在车臣分裂势力武装中出现了以沙米利,巴萨耶夫为首的一批训练有素的狂热恐怖分子,形成了进行恐怖活动的基本队伍,他们公开叫嚣要建立伊斯兰国家,把恐怖活动作为对付联邦政府的主要手段,不断制造恐怖事件。

  外号叫作“高加索之狼”的沙米利·巴萨耶夫是俄罗斯头号恐怖分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人称做恐怖大师,俄罗斯的本,拉登。在他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他们嗜血成性,心狠手辣,对死亡狂热地渴望,以至不惜一切手段。

  第一次车臣战争后,车臣分裂势力武装变本加厉地不断制造恐怖事件,到了1999年,巴萨耶夫、哈塔卜等率领人马出击车臣邻近的达吉斯坦,公然叫嚣要在北高加索建立伊斯兰国家,为此不惜与异教徒进行圣战。随着巴萨耶夫走向前台,车臣恐怖分子不断在俄罗斯境内进行恐怖活动,特别是1999年巴萨耶夫在达吉斯坦遭到重创后,车臣恐怖势力先后在莫斯科和布伊纳克斯克市制造了三起恶性爆炸事件,促使联邦政府痛下决心,进行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第二次车臣战争在普京的领导下,很快消灭了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的主力,俄罗斯联邦军队控制了车臣大部分地区。残余车臣武装躲进了车臣南部山区,丧失了与政府军进行大规模武装对抗的能力,却仍然负隅顽抗,主要采取恐怖手段对付联邦军队,进而在俄罗斯全境进行以袭击平民为目标的大规模恐怖暴力活动,企图通过大规模的恐怖活动动摇民心,使联邦政府在车臣问题上改弦更张。

  二、莫斯科人质危机

  (一)由浪漫演变为恐怖

  2002年10月23日,在莫斯科东南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剧场正在上演浪漫、高雅的音乐剧《东北风》。这是根据俄罗斯作家维林的畅销小说《两个船长》改编的音乐剧,描述的是苏联时期两名学生不同的人生之路,以及迥异爱情的浪漫故事。这部大型的音乐剧演出阵容庞大,演职员共100多人,其中演员就有40多人、乐队30多人。10月23日这天,1100个座位的剧场坐了700多名观众。浪漫故事上演到第二幕时就不再浪漫,舞台上出现了与剧情不符的蒙面持枪的匪徒,他们朝天鸣枪,宣布700多名观众和100多名演职员已被劫持。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人质事件”发生了。

  这是经过精心策划、长期准备的恐怖事件。绑匪宣称,为实施恐怖行动,他们准备了两个月时间。

  车臣头号恐怖分子巴萨耶夫直接指挥了这次恐怖行动。俄罗斯情报机构在人质事件期间监听到现场绑匪头目巴拉耶夫与在车臣境外的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的领导人的通话,从他们的通话中可以判断出,巴萨耶夫是这起恐怖行动的罪魁祸首,巴萨耶夫组织、训练了参加“莫斯科人质事件”的恐怖分子,特别是妇女敢死队。

  在劫持人质现场指挥的绑匪头目名叫莫夫萨尔,巴拉耶夫,他是车臣恐怖武装伊斯兰特种战团团长,擅长于绑票勒索。莫夫萨尔的叔父是车臣臭名昭著的恐怖人物阿尔比·巴拉耶夫。阿尔比心狠手辣,凶残无比。据说他亲手杀死的人就有170多名。1998年10月,阿尔比率领部下绑架了四名英国公司的工程师,在收到1000万美元的赎金后,阿尔比们仍残忍地将四名人质杀害,并把人头弃于路旁。2001年6月25日,阿尔比被俄罗斯军队的导弹炸死。莫夫萨尔对叔父阿尔比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叔父的提拔下,成为叔父忠诚不二的帮手和叔父领导的团伙的二号人物。阿尔比被炸身亡后,莫夫萨尔接过叔父的衣钵,发誓有一天杀死俄军官兵的人数要超过叔父。

  在绑匪中,有一些身穿黑衣、脸遮黑纱的妇女,人称“黑寡妇”。这是车臣恐怖势力专门招募的妇女敢死队。她们大都是被联邦军队打死的车臣人的妻子和姐妹,对联邦政府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再加上衣食无着,没有生活希望,往往心甘情愿充当复仇的肉弹。恐怖势力把“黑寡妇”招募旗下,对她们进行军事和恐怖技能训练,再派到莫斯科参与劫持人质。由于车臣恐怖势力以前从未大量使用妇女从事恐怖活动,联邦政府的军警对“寡妇军”几乎完全没有防范心理,这为“黑寡妇”的行动提供了方便。这也是“莫斯科人质事件”策划者处心积虑地安排女绑匪参与其事的重要原因。

  除了派出训练有素、心狠手辣的专业恐怖分子之外,车臣恐怖势力还精心选择行动地点。恐怖分子事先对莫斯科的剧院和表演中心进行侦察,最后选定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剧场。这家剧院位于第一杜布罗夫卡街与梅利尼科夫街的交汇处,交通方便,四通八达,几乎没有什么安全防卫,只有正门有两个不带任何武器的值班保安,而剧场所在的文化宫还有其他建筑设施,其中一些用于出租,甚至成了同性恋俱乐部,许多出口根本无人看守,可以任意出入。

  另外,恐怖事件的组织者还为实施行动进行了物质准备和人员安排。他们事先准备了两吨炸药,秘密运往莫斯科;提前把部分机枪、火箭筒、手榴弹等武器和炸药隐藏在轴承厂文化宫内;安置了恐怖分子在文化宫内工作,了解熟悉环境。

  10月23日,实施恐怖活动前,大多数绑匪早已提前潜入文化宫,只有一部分人分乘两辆汽车赶到现场。绑匪在剧院四周安置炸弹,在封锁入口后,他们;中入大厅宣布劫持人质。在表演大厅中央放置了50公斤炸药,并在池座和楼座布置炸弹,绑匪的腰间还绑着炸药。

  在人质被劫持10—15分钟之后,莫斯科警察局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得到了消息。被劫持的人质中有联邦安全局的特工、记者等,他们用手机向外界报告了绑匪劫持人质的消息。

  恐怖分子在劫持人质后口出狂言,要求俄罗斯军队必须一周内撤出车臣,并释放所有被俘的车臣分裂势力武装人员,否则就要炸毁剧院,与人质同归于尽。恐怖分子还发出警告,威胁警察不能采取强硬措施,扬言他们每牺牲一人,就要杀死10名人质作为抵偿。

  得到消息后,俄罗斯警方和阿尔法、信号旗等特种部队立即赶到出事现场,包围了莫斯科轴承厂俱乐部文化宫剧院,封锁整个街区;紧急情况部也调集医生、救助人员到达指定地点,整装待命。

  在莫斯科地下管道管理人员的帮助下,警方查清了轴承厂文化宫的地下通道,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剧院的各个角落进行监听,恐怖分子对外的联系电话自然也在监听之列。

  普京总统在得到劫持人质的报告后,取消了出访德国和葡萄牙、再到墨西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计划,亲自担任解救行动总指挥,联邦安全局局长尼古拉,帕特鲁舍夫负责指挥具体的解救行动,解救行动指挥部临时设在离轴承厂文化宫剧院不远的老兵战地医院。23日,普京整夜都待在克里姆林宫,听取安全部门、情报部门负责人的汇报,召集强力部门首长开会;24日凌晨,所有电视频道都播放了普京总统召集强力部门首长开会的镜头,普京总统的“俄罗斯不会屈服于挑衅,将以应有的方式对恐怖分子的挑战进行还击”的掷地有声的话语迅速传遍俄罗斯的每个角落。

  恐怖分子在劫持人质后,提出要与政府进行谈判,并在23日晚上列出了可以接触的人员名单,名单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如鲍里斯,涅姆佐夫、格里高利·亚夫林斯基、普里马科夫等,还有著名的车臣战地记者安娜·巴利特科夫斯卡娅、著名的歌唱家约瑟夫·科波逊等。

  普京政权虽然不可能屈从恐怖分子的要挟从车臣撤军,但为了人质安全,也不反对与绑匪谈判,一方面,通过谈判了解匪徒和人质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谈判争取时间,以做好突击行动的准备。

  24、25日两天,与绑匪的谈判效果甚微。恐怖分子除了一再要求联邦军队立刻撤出车臣之外,也没有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绑匪们释放的人质数量极少。随着时间的一分一秒的流逝,人质面临的危险也在一分一秒地增加。用议员拉马赞,阿卜杜拉季波夫的话说,就是“时间在流逝,最坏的结果正在变成最可能的结果”。按捺不住的恐怖分子宣布26日清晨开始屠杀人质。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在电话中对同伙说,将从最有来头的杀起。抉择的时刻到来,一连三个夜晚一直在克里姆林宫过夜的普京总统最后拍板,决定突击解救人质。

  担任突袭任务的是阿尔法特种部队。阿尔法特种部队是1974年7月按当时任苏联克格勃主席的安德罗波夫的命令组建的一支反恐部队,最初被称为A小组。记者们称它为“阿尔法”。后来,阿尔法便成了它的名称。1991年“8.19事件”中,当局命令阿尔法逮捕叶利钦等反对派领导人,阿尔法拒绝执行命令,因而受到叶利钦赏识。叶利钦当权后,阿尔法一度划归总统保卫局,负责保卫叶利钦的安全。后来,又回归国家安全部门,专门执行反恐任务。阿尔法的队员训练有素,个个身怀绝技,骁勇善战,在反恐斗争中多次大显身手,屡建奇功,成为俄罗斯反恐排头兵,一把反恐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尖刀。

  由于恐怖分子在剧院中到处安放炸弹和炸药,甚至很多绑匪身上也绑着炸药,具有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的决心,一旦处置不当,在第一时间不能消除恐怖分子的行动能力,几秒钟内就可能发生大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据参与解救人质行动的阿尔法小组上校K.瓦列里回忆,被称作“黑寡妇”的女恐怖分子身上绑满了炸药,旁边有凶残的男恐怖分子监视,她们不与陌生人尤其是人质交谈,每过1—2小时,她们就喊一声“真主保佑”作为对自己的激励,她们的情绪极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引爆炸药。

  好在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作为大型企业的文化设施,其设计比较类型化。警方很快就找到了设计与轴承厂文化宫类似的建筑,其中子午线文化宫的结构简直就是恐怖分子控制的轴承厂文化宫剧场的翻版。为了保证突袭成功,阿尔法等特种部队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在子午线文化宫进行了两昼夜的高强度的突袭演练。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阿尔法特种部队开始突袭。他们通过通风管道向剧院内施放了一种被称作催眠瓦斯的强烈麻醉剂。在大多数人质和恐怖分子被同时麻醉、昏昏欲睡的时候,阿尔法队员攻入剧场,经过不到20分钟的战斗,包括莫夫萨尔在内的51名绑匪被击毙,其中18名女绑匪大多是在昏昏欲睡中一命呜呼,根本来不及引爆身上的炸药。

  据后来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数字,人质中有128人死亡,其余获救。经历了57个小时的人质危机终于被化解。

  (二)影响·反思·警示

  26日晚上,普京总统发表电视讲话。他说,今天早晨进行了解救人质的行动,拯救了成百人的生命,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证明了俄罗斯是不会屈服的。普京向死亡人质的亲友表示歉意,请求原谅,因为没有解救出所有的人质。普京感谢俄罗斯民众表现出的忍耐和团结,感谢参加解救行动的人,特别是特种部队的成员,普京表示一定要战胜恐怖主义。10月27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隆重会见所有参加26日攻击行动的特种部队官兵,高度评价特种部队在这次行动中非常出色的表现。

  “莫斯科人质事件”的解决,获得国内外的广泛赞赏,进一步提高了普京的政治声望。面对训练有素、凶暴残忍、孤注一掷的亡命徒,普京以一贯的沉着务实的作风,迎接挑战,立场坚定,决策果断,最后恐怖分子被干净彻底消灭,大多数人质的生命得以保全。普京赢得了俄罗斯民众的支持,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85%接受调查的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人质危机”期间采取的行动。

  “莫斯科人质事件”为俄罗斯把车臣问题纳入反恐轨道进一步创造了条件。车臣恐怖分子的暴行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美国、中国、英法德等国领导人都打电话给普京总统,支持俄罗斯反恐,车臣恐怖势力在国际上进一步陷入孤立。俄罗斯成功解救人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肯定,为进一步打击车臣恐怖势力获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车臣恐怖分子在莫斯科事件中被消灭以及导致进一步在国际上的孤立,引发了车臣分裂势力残余的内讧,马斯哈多夫公开与巴萨耶夫划清界限,宣布免去巴萨耶夫担任的所有职务,并将巴萨耶夫交付车臣最高伊斯兰法庭审判。

  “莫斯科人质危机”也暴露出俄罗斯全民反恐准备不足。这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需要长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即使恐怖分子力图保守秘密,也难免露出蛛丝马迹。但遗憾的是,对恐怖袭击的苗头,俄罗斯警方不是没有发现,就是没有引起警觉,以致于被打个措手不及。人质危机发生后,人们不能理解,几十名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潜入莫斯科,并且把大量的枪支、手榴弹、炸药、火箭筒等运进莫斯科,警方竟然事前丝毫没有察觉。更令人费解的是,恐怖分子打着运送建筑材料、建筑工具的幌子,事先把自动步枪、机枪、手榴弹、炸药藏在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剧院,居然躲过了所有人的耳目。除了防范不足,在突袭营救人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纰漏。首先是事发之初,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协调,其次,使用催眠瓦斯在使恐怖分子失去行动能力的同时,也将人质麻翻。而休克的人质被送往医院后,有关方面为保守国家机密,只是含糊说使用的是特殊物质,迟迟不说明真相,也不公布其成分,以致于医生救护不当,造成过多人质死亡。虽然人们认为人质死亡不超过20%,营救就是成功的,但死亡128名人质毕竟非同小可。一时间,神秘气体的使用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各种质疑纷至沓来。人们的困惑不解,死亡人质家属的愤怒不满,媒体的指责质疑,让俄罗斯政府面临不小的压力。

  “莫斯科人质事件”标志着车臣的军事对抗已经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恐怖和反恐怖的较量。为了打击车臣恐怖势力,普京宣布以牙还牙,在车臣展开大规模的清剿行动,给车臣恐怖势力沉重打击。但是,车臣恐怖势力也不会束手就擒,他们抓住一切机会,用更为凶残的恐怖活动进行报复,俄罗斯的反恐面临严峻的考验。

  三、别斯兰悲剧

  “别斯兰人质事件”是车臣恐怖势力继“莫斯科人质危机”后制造的又一起震惊世界的恐怖暴力事件,是俄罗斯恐怖活动的巅峰之作。

  (一)恐怖活动的巅峰之作

  “莫斯科人质事件”后,俄罗斯政府在车臣积极展开清剿行动,加大打击恐怖势力的力度,恐怖势力也疯狂报复,不断在俄罗斯国内制造恐怖事件,其中恶性恐怖暴力活动有:

  ·2002年12月27日,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两名亡命徒驾驶卡车冲向政府大楼,引爆炸药。这起自杀性爆炸当场使57人死于非命,154人受伤。·2003年5月14日,在车臣兹纳缅斯卡村举行的宗教节日上,一名妇女引爆缠在腰间的炸药,18人被炸身亡,这次恐怖袭击的目标是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

  ·2003年7月5日,两名自杀性袭击者在莫斯科一场摇滚音乐会上引爆身上的炸药,致使17人丧生。

  ·2003年12月5日,在俄罗斯议会选举前,在俄罗斯南部发生自杀性爆炸,造成40多人死于非命。

  ·2004年2月6日上午上班高峰期,在莫斯科最为繁忙的地铁线上,一辆列车发生剧烈爆炸,第二节车厢里血肉横飞,41人遇害,122人受伤。警方认为,恐怖分子使用了五公斤TNT炸药,为了加大杀伤力,还在炸药中掺入了金属碎片。

  ·2004年5月9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狄纳莫体育馆举行卫国战争胜利59周年的庆祝活动。第二次车臣战争后的车臣民选总统卡德罗夫率领高官出席。10点多钟,体育馆主席台下方的观众看台突然发生爆炸,整个主席台在爆炸声中被摧毁,包括卡德罗夫、车臣国防委员会主席、财政部长在内的30多人身亡,40多人受伤。俄罗斯驻北高加索部队总司令死里逃生,身受重伤。

  ·2004年8月24日傍晚,名叫萨齐塔·杰比汉诺娃和阿玛纳特·纳加耶娃的两名车臣妇女分别登上飞往俄罗斯南部的图-134和图-154客机,当天晚上,两架客机几乎在同一时间从雷达上消失。其中一架在莫斯科以南的图拉附近坠毁,另一架则在罗斯托夫附近坠毁。两架民航客机上9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俄罗斯警方事后认定,是上述两名车臣女恐怖分子在机舱内引爆炸药,炸毁了这两架飞机,制造了堪称俄罗斯版的“9·11”恐怖袭击的空难。

  值得指出的是,恐怖分子在制造空难中轻易得手,与警察放松警惕和航空公司雇员贪财有关。据俄罗斯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事后透露,制造空难的车臣女恐怖分子在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曾被警察拘留,原因是警察怀疑她们可能参与恐怖行动。遗憾的是,当这两名恐怖分子的护照被送到一名负责反恐任务的警官手中,那位警官没有进行任何文件(护照)核对,更没有对其进行搜身就释放了两人。两名恐怖分子向票贩子支付了5000卢布(约合170美元)搞到机票,并通过贿赂航空公司雇员登上了飞机,而其中的一份贿赂只有区区1000卢布(约合34美元)。

  2004年8月31日,也就是恐怖空难后的一个星期,在莫斯科里加地铁站站口,一名妇女在人群中引爆了身上的炸弹,造成10多人死于非命。据目击者称,女恐怖分子准备进入地铁,但她看到地铁站入口处有警察对乘客进行检查,便转身混入附近的人群并引爆了炸弹。

  在一系列血腥恐怖活动的铺垫下,惨绝人寰的别斯兰悲剧发生了。

  别斯兰市位于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境内。2004年9月1日,是别斯兰第一学校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上午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参加典礼的有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1000多人。在开学典礼结束时,一伙身穿迷彩服、头戴面罩的恐怖分子;中入学校,对着人群开枪,打伤了一些人。毫无思想准备的学生、老师和家长,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无奈恐怖分子封锁了校门,用武力把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赶进学校体育馆。不明就理的孩子们刚进体育馆时,还以为学校在搞反恐演习,颇觉有趣。而事实马上就让他们意识到了真正的危险和生命的威胁。恐怖分子逼使人们交出手机,一一砸毁,并把成年男性人质排在窗口作人体盾牌。恐怖分子在体育馆内的篮球架上绑了两个大炸弹,还在四周埋设炸药和引线。为了控制局面,恐怖分子从一开始就威胁要一个一个地处决人质。别斯兰第一学校是小学和中学合在一起的10年制学校,学生最小的只有六岁,年龄小的学生因为害怕哭闹起来。为了制止哭闹,一名绑匪抓起几分钟前当众杀害的人质尸体发出威胁,如果再有小孩发出声音,就再枪毙一人。

  事后查明,制造“别斯兰人质事件”的绑匪共有四个头目,绰号分别为“上校”、“凡托马斯”、“马加斯”和“阿布杜拉”。“上校”是别斯兰恐怖行动的总头目,来自于印古什共和国。“凡托马斯”是巴萨耶夫的保镖。而“马加斯”竟然当过俄罗斯警察,他的真名叫阿里·塔兹耶夫,是印古什人。1999年,塔兹耶夫在保护一名官员的妻子时遭车臣武装绑架,下落不明,家人一直以为他命丧黄泉。实际上,被绑架后,塔兹耶夫就改换门庭,加入车臣武装,化名“马加斯”,与俄罗斯联邦军队对抗。科多夫是“阿布杜拉”的真名。他是北奥塞梯人,曾涉嫌强奸被通缉,化名参加车臣武装,在别斯兰事件中科多夫被认为是最冷血的绑匪之一。

  恐怖分子劫持人质后提出三个要求:(1)俄罗斯政府军队撤出车臣;(2)与北奥塞梯共和国总统扎索霍夫、印古什共和国总统贾济科夫以及儿科医生罗沙利等接触;(3)俄罗斯政府释放被抓获的同伙。

  “别斯兰人质事件”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的恐怖暴力活动,策划者是车臣匪首、俄罗斯头号恐怖分子巴萨耶夫。在人质悲剧发生后的9月17日,巴萨耶夫在网站上发表声明,承认此事是他策划的。

  恐怖分子为实施恐怖行动做了长时间准备。别斯兰第一学校在2003年和2004年夏天都曾修理校舍,维修工程都是由印古什的包工头负责。俄罗斯安全人员透露,学校内的炸药可能是恐怖分子趁修校舍之机事先埋好的。制造“别斯兰人质事件”的恐怖分子还得到了国际恐怖势力的支持,明证是在恐怖事件现场被击毙的恐怖分子中有九人就来自阿拉伯国家,另外还有一名是黑人。

  获知别斯兰人质遭劫持后,警察和特种部队迅速赶到出事地点,将学校体育馆及整个学校包围封锁。正在索契休假的普京总统闻讯后中断休假,立刻乘机返回莫斯科。普京在飞机上就与扎索霍夫通了话,扎索霍夫向普京报告了别斯兰的情况,以及他们所采取的措施。

  在机场,普京召开了有强力部门的领导人参加的会议,各部门向普京汇报了别斯兰的情况,并得到了普京的指示。

  恐怖分子威胁说要是警察发动进攻,每死一个绑匪,就要杀死20个人质。为了保证人质的安全,俄罗斯政府极力争取和平解决危机,派代表与恐怖分子展开谈判。

  但三天的谈判进展不大。尽管政府方面同意网开一面,给恐怖分子开辟一条通道,让他们在人质掩护下前往任何地方,但恐怖分子不为所动,甚至拒绝政府方面向人质提供食品和饮水的要求。为了向政府方面施压,恐怖分子不断杀害人质。

  到了9月3日中午,恐怖分子终于同意政府方面的救援人员进入学校后院,把死亡人质的尸体运走。当四名工作人员乘坐救护车进入后院时,突然传来一连串爆炸声,只见别斯兰第一学校体育馆大厅顶棚被炸开一个口子,浓烟滚滚。体育馆内的人质见势不妙,朝四面八方逃命。而绑匪则疯狂开枪,射杀人质。见此情景,俄罗斯特种部队立即采取措施,发动进攻,特种部队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迅速占领体育馆,赶紧拆除炸弹。但不幸的是,被恐怖分子绑在篮球架上的一枚炸弹被大火引爆,体育馆大厅被炸毁。

  恐怖分子见大势已去,集中火力突围。一些人;中出包围圈,向城市南部逃窜,一部分则躲进学校大楼负隅顽抗。经过持续了两个小时的激烈交火,31名恐怖分子被击毙,一人被活捉,人质事件以伤亡惨重的代价结束。

  (二)317名人质的冤魂

  别斯兰悲剧充分暴露了恐怖分子灭绝人性的凶残和杀人不眨眼的狠毒。

  恐怖分子把学校选定为袭击目标就是灭绝人性之举。被劫持的1128人质中,70%是未成年的儿童,甚至还有几个月大的婴儿。其次,在人质被劫持的三天里,恐怖分子不仅拒绝政府方面向人质提供饮水和食品的要求,甚至连学校为庆祝开学典礼而准备的食品也不准吃,有些孩子只好吃准备献给老师的玫瑰花瓣聊以充饥。更令人气愤的是,体育馆空间有限,人质太多,高温难耐,起初人质上厕所时,还可以喝上几口自来水。从9月2日起,恐怖分子威胁说,自来水管道里已经下了毒,不能喝,一些孩子为了解渴,不得不喝尿液。到了9月3日,恐怖分子甚至不准人质上厕所,造成一些人质脱水昏迷。

  恐怖分子残忍地杀害人质更是灭绝人性。别斯兰悲剧造成317名人质死亡,其中至少150人是孩子,很多人质是在逃跑时背上中弹身亡的。一位曾经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战士面对摄像机老泪纵横,说劫匪比德国法西斯还要恶毒,是杀人不眨眼的禽兽。

  面对恐怖分子猖獗进攻和凶残暴行,普京总统在别斯兰的硝烟还未散尽,人们还沉浸在悲痛和震惊中时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此次所犯下的罪行,是最没有人性的,其凶残度史无前例。”他认为:“这不是对总统、议会和政府的挑衅,而是对整个俄罗斯、对我们全体人民的挑衅。”普京总统表示决不向恐怖分子屈服,号召全社会动员起来,共同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进行全民反恐。

  四、恐怖与反恐怖的激烈较量

  (一)激烈较量的三个阶段

  由于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有生力量遭到重创,车臣分裂势力武装没有能力与联邦军队进行大规模正面交锋,双方的军事对抗逐渐演变为一场你死我活的恐怖与反恐怖的激烈较量,发生在普京时代的这场恐怖和反恐怖的激烈较量,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2000-2001年,双方由大规模军事对抗转向恐怖与反恐怖的较量。

  随着俄罗斯联邦军队控制车臣的大部分地区,车臣分裂势力的残余武装逃入车臣南部山区后,不得不改弦更张,以恐怖袭击作为对抗联邦军队的主要手段。2000年8月,车臣分裂势力武装公开扬言要与俄罗斯中央政府打一场恐怖战,恐怖袭击的对象主要是俄罗斯联邦军队、地方政府官员和机关。第二阶段:2002—2004年9月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这一阶段是恐怖活动逐步升级的阶段,是车臣恐怖分子活动猖獗时期。这一时期,恐怖分子以袭击平民为主要目标。恐怖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手段越来越残忍,恐怖分子先后制造了“莫斯科人质事件”和“别斯兰人质事件”等震惊世界的恐怖事件,恐怖和反恐怖较量十分惨烈。

  第三阶段是“别斯兰事件”后至今,这是俄罗斯进入全民反恐,并取得明显效果的阶段。“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俄罗斯政府利用国际国内对反恐斗争的支持,调整反恐策略,实行新的反恐措施,使车臣恐怖武装残余处境艰难,并于2005年3月8日击毙车臣分裂势力武装头目马斯哈多夫、2006年7月11日炸死血债累累的头号恐怖分子巴萨耶夫,给予车臣恐怖势力沉重的打击。但恐怖势力仍困兽犹斗,负隅顽抗。

  (二)恐怖暴力活动的特点

  2000年以来,俄罗斯境内恐怖暴力活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恐怖活动一度非常猖獗,发生频繁。据俄罗斯内务部的统计表明,2000年,俄罗斯境内发生恐怖活动135起,是五年前的三倍;2001年增至339起,增加151%;2002年407起,增加20%;2003年达到561起,增加38%;2004年9月“别斯兰人质事件”后,全民反恐,恐怖活动才呈下降趋势。

  第二,恐怖分子制造的恶性恐怖事件多,由零星的恐怖袭击升级换代为有组织、有预谋地制造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如“莫斯科人质事件”就是经过精心策划、认真准备的。从“黑寡妇”的招募训练到武装袭击地点的选择,从武器弹药的运输到恐怖行动的实施,计划周密,环环相扣。而仅在2004年的5—9月,恐怖分子就制造了五起让人震惊的恶性恐怖事件(见“别斯兰悲剧”一节所述)。

  第三,恐怖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恐怖分子实施恐怖暴力活动的地区由车臣向俄罗斯全国蔓延,车臣及周边地区和莫斯科成为恐怖暴力活动的高危地区。

  第四,恐怖袭击的对象平民化。恐怖暴力活动从主要袭击联邦军队和政府机关、绑架暗杀政府官员,演变为以普通民众为主要袭击目标。巴萨耶夫就叫嚣,出于车臣利益考虑,所有俄罗斯平民都是车臣武装的合法袭击目标。

  第五,死伤惨烈,后果严重。俄罗斯恐怖分子主要以袭击手无寸铁的平民为主要目标,恐怖暴力活动往往造成重大伤亡。2003年5月12日,车臣纳德捷列奇诺耶区政府大楼爆炸案,59人死于非命;8月1日,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市一家军队医院遭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50人遇难、80人受伤;12月5日,一列电气旅客列车在接近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皮亚季戈斯克市车站时发生爆炸,掠走44人生命,造成150多人受伤。这三次恐怖暴力造成的死亡分别位列2003年全球重大恐怖事件死亡榜的第二、第三和第五位。而2004年9月1日的“别斯兰人质事件”的死亡人数则位列当年全球重大恐怖事件死亡榜的榜首。

  (三)反恐怖的策略与措施

  面对猖獗的车臣恐怖势力的恐怖暴力活动,普京政权针对恐怖暴力活动的特点,也采取了相应的反恐怖策略和措施。

  1.坚持绝不向恐怖分子妥协的立场

  在车臣问题上,普京坚持不同任何车臣分裂势力武装分子进行谈判,对车臣分裂势力武装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解决为辅的策略。对负隅顽抗的车臣恐怖分子采取不留余地、严厉打击的强硬政策,旨在使恐怖武装毫无藏身之地,从而干净彻底消灭之,以免死灰复燃。面对恐怖势力的恐怖袭击,普京坚持在车臣问题上绝不向恐怖分子妥协,多次明确在媒体上表示强硬态度,声称俄罗斯绝不会向绑匪妥协和从车臣撤军。

  2.争取民众支持

  把与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的较量定位于反恐战争,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和民众的支持。

  鉴于车臣分裂势力武装在俄罗斯境内不断进行恐怖暴力活动,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有确凿证据表明,他们与俄罗斯境外的国际恐怖组织有联系。因此,俄罗斯进行反恐战争名正言顺,能够形成同仇敌忾、上下团结、协力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局面;而且,“9·11事件”后,进行反恐战争也与国际反恐合拍,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3.积极进行国际反恐合作

  首先,俄罗斯利用机会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反恐合作。“9·11事件”发生后,普京敏锐地抓住机会,积极支持美国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既改善了俄美关系,又把俄罗斯的反恐战争与美国的反恐战争紧密联系起来,一劳永逸地根除塔利班政权和拉登国际恐怖集团对车臣恐怖势力的影响和支持,为打击车臣恐怖势力争取了最为有利的国际环境。2002年12月6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表示,北约承认俄罗斯的车臣地区存在恐怖主义,俄罗斯有权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措施打击恐怖主义。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承认了俄罗斯对打击车臣非法武装具有反恐怖主义的性质。“莫斯科人质事件”后,美国宣布把三个车臣武装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对其进行制裁。2003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发表讲话,指责巴萨耶夫领导的车臣武装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有牵连,宣布将其列入恐怖组织名单;8月,鲍威尔又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政府认定巴萨耶夫从事或极有可能冒险从事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公民、外交或经济的恐怖活动,表示对巴萨耶夫实行包括冻结资产在内的一切制裁。

  在争取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进行反恐合作的同时,俄罗斯坚决反对在反恐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从抽象的理念和牵制俄罗斯的具体利益需要出发,不时在俄罗斯反恐问题上玩弄双重标准,对俄罗斯的反恐措施和行动以及其车臣政策评头论足,指手画脚,甚至横加干涉。比如,美国指责车臣总统选举不符合国际民主标准,向车臣前外长阿赫马多夫提供政治避难;美国国务院2003年、2004年发布的人权报告,都指责俄罗斯在车臣滥杀无辜,侵犯人权;一些欧洲国家也遥相呼应,甚至认为车臣问题是人道主义灾难,恐怖暴力活动固然可恶,令人不齿,但俄罗斯错误的车臣政策是诱发灾难的原因,丹麦、英国都为车臣人提供政治庇护,鼓吹应与车臣武装的温和派谈判。

  对于西方双重标准的指责,俄罗斯绝不买账。普京在会见来访的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时强调,反恐联盟很重要,但不能允许以任何借口对同一种情况出现双重标准。2002年2月3日,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德国慕尼黑表示,反恐斗争应该打击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而不应该有双重标准。对美国为车臣前外长提供政治避难,俄罗斯表示反对,认为这是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明显实行双重标准。

  其次,俄罗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加强与中亚各国和中国进行反恐合作。俄罗斯、中亚各国和中国都受到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严重威胁,在反恐上有共同利益,进行反恐合作是俄罗斯与中亚和中国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中国与俄罗斯在反恐问题上有明确的共识,合作令人瞩目。2002年12月普京访问北京,与江泽民主席发表《中俄联合声明》。在声明中,中俄双方指出:

  国际恐怖主义在纽约、莫斯科、巴厘岛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罪行表明,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对主权国家的安全及全球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两国元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不应采用“双重标准”,打击恐怖主义必须依靠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为此,中俄决心在双边和多边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切实步骤,以严厉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两国还尤其强调“车臣”和“东突”恐怖分裂分子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应予一致谴责和共同打击。为有效维护各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双方将加强反恐领域相互支持的力度和在国际上的反恐协调与合作”。

  再次,俄罗斯争取格鲁吉亚的合作,打击躲在格鲁吉亚潘杰西峡谷的车臣恐怖势力。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奉行亲美政策,与俄罗斯离心离德。由于认为俄罗斯支持阿布哈兹独立当局,格鲁吉亚一直对俄心存芥蒂。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车臣难民大量涌入毗邻的格鲁吉亚,与车臣南部山区交界的属于格鲁吉亚的潘杰西峡谷这块化外之地,成了车臣恐怖势力的藏身之地。在俄罗斯看来,躲藏于潘杰西的车臣恐怖分子对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的安全构成严重危险,必欲除之而后快。而格鲁吉亚则以主权相抗衡,反对俄罗斯对潘杰西峡谷采取军事行动。

  在争取与格鲁吉亚采取联合军事行动,以剿灭潘杰西峡谷的恐怖势力的努力失败之后,俄罗斯在2002年8月下旬单方面多次主动出击,攻击潘杰西峡谷的车臣武装分子的基地,引起格鲁吉亚方面的强烈不满,格鲁吉亚议会甚至通过决议,要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退出独联体。这一动议尽管被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否决而没有成为现实,但也闹得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关系紧张。到2002年“9·11事件”一周年时,普京在索契发表强硬讲话,警告要以军事手段解决潘杰西峡谷问题。在俄罗斯强大压力下,格鲁吉亚不得不作出妥协,俄格双方达成引渡车臣武装分子的协议,还商定加强边境巡逻,以防止恐怖分子从格鲁吉亚领土向俄罗斯发动袭击。后来,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萨卡什维利上台执政,实行更加亲美的政策,俄格关系在俄从格鲁吉亚撤走军事基地等问题上剑拔弩张,关系更加紧张。2004年9月1日,“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之后,俄罗斯宣布将对世界上任何地区恐怖分子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矛头直指格鲁吉亚潘杰西峡谷——车臣恐怖分子集结之地。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格鲁吉亚领导人尽管不满,但也不得不表示,格鲁吉亚不向车臣武装分子提供避难,也不向恐怖分子提供任何帮助。

  最后,俄罗斯积极利用外交手段,争取伊斯兰国家支持俄罗斯的反恐战争,切断车臣恐怖分子境外的经费和军火来源。车臣分裂势力武装能够苟延残喘,不断兴风作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得到境外宗教极端组织的暗中资助和军事支持,每年获得上亿美元的资金。俄罗斯为了对恐怖分子釜底抽薪,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努力争取伊斯兰国家支持俄罗斯反恐,从而切断车臣恐怖分子境外经费和军火来源。比如,经过俄罗斯的外交努力,沙特阿拉伯政府通过决议,禁止在沙特阿拉伯境内对车臣势力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

  4.实行全民反恐政策

  随着恐怖暴力活动在俄罗斯境内蔓延,迫于严峻的反恐形势,俄罗斯不得不进行全民反恐,特别是“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更是在电视讲话中号召全社会动员起来,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全民反恐。随后,俄罗斯政府把反恐放在压倒一切的首位,大大加强了反恐力度:

  ·高额报酬悬赏捉拿车臣匪首巴萨耶夫和马斯哈多夫。2004年9月8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宣布悬赏三亿卢布(约合1000万美元)捉拿车臣匪首巴萨耶夫和马斯哈多夫;谁能提供导致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落网或被击毙的可靠消息,也将得到1000万美元的奖金。另外,俄罗斯政府会保证线人的安全,发给线人新护照,变更住所,如果有必要还为线人整容。俄罗斯政府还宣布对恐怖分子实行追捕和重点清剿。

  ·大幅度增加反恐经费。9月24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宣布为安全机构增加54亿美元的预算用于全国的反恐行动。

  ·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反恐的同情和支持,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车臣分裂势力。“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立刻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谴责恐怖主义。9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第一副部长洛西宁召见了欧安会主席国保加利亚、欧盟主席国意大利和瑞典驻俄罗斯大使,解释俄罗斯的反恐立场,包括美国、中国、德国、法国、英国、印度等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都向普京表示慰问,谴责在俄罗斯发生的恐怖暴行。恐怖势力在“别斯兰人质事件”中的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举动,再加上俄罗斯政府积极的外交争取,车臣恐怖势力在国际社会中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建立全国统一的反恐网络,实行全民反恐:(1)推动议会通过《反恐怖法》。2004年12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多数通过《反恐怖法》。根据该项法律,当国家出现恐怖袭击威胁时,俄罗斯总统具有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限制言论自由等权力。(2)建立高效有力的反恐指挥系统。2006年2月16日,普京总统签署命令,成立了统一的国家反恐委员会,在高加索成立统一的反恐部队。(3)在俄罗斯建立三级公共预警体制。(4)加强流动人口制度,宣布恢复户籍登记制度,限制自由迁徙。

  ·声明俄罗斯将采取先发制人方式在全球进行反恐行动,不分国界地打击车臣恐怖势力。

  五、全民反恐新阶段

  (一)反恐斗争成效显著

  “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普京总统高度重视反恐,利用国际国内有利环境,将上述反恐措施逐一落实,打击车臣恐怖势力进入全民反恐的新阶段。俄罗斯政府一方面加紧在车臣清剿恐怖势力残余的武装;另一方面,在俄罗斯全国加强反恐,提高反恐效率,力争把恐怖活动扼杀在萌芽之中。通过多方面努力,俄罗斯的反恐斗争成效显著。

  第一,击毙车臣匪首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标志反恐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给予车臣恐怖势力沉重打击。

  2005年3月8日晚上19时,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播出一条爆炸性新闻,车臣匪首马斯哈多夫命丧黄泉。电视画面上出现了马斯哈多夫的尸体,双眼紧闭,头发散乱。电视还播出了马斯哈多夫的藏身之处——当地居民的地窖。

  马斯哈多夫于1951年9月21日出生在哈萨克斯坦,全名叫阿斯兰,阿里耶维奇·马斯哈多夫。1972年从第比利斯高级炮兵学校毕业后,被派到远东军区担任排长。随后一直在炮兵服役。1981年,从列宁格勒加里宁军事学院毕业,被派到匈牙利担任营长,后来被调往波罗的海担任团长,随后又被任命为波罗的海军区导弹部队和炮兵师的参谋长,有上校军衔。1991年,车臣宣布独立,马斯哈多夫回到车臣。1994年3月,担任车臣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作为车臣方面的军事头目与俄罗斯联邦军队作战。1996年11月23日,马斯哈多夫与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维克多,切尔诺梅尔金签署了俄罗斯联邦中央与车臣共和国的相互关系原则的协议。1997年1月27日,马斯哈多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

  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后,1999年12月,马斯哈多夫签署命令,建立特种战团,从监狱中释放的刑事犯可自愿参加该团。俄罗斯联邦军队攻下格罗兹尼后,马斯哈多夫政权垮台,马斯哈多夫逃离格罗兹尼,并指挥车臣残余武装抵抗联邦军队。2000年6月和12月,马斯哈多夫受了伤,人们发现他头上和胸部缠了绷带,声音也变了。尽管马斯哈多夫一直拒绝承认,但俄罗斯当局一直指责马斯哈多夫与“莫斯科人质事件”和“别斯兰人质事件”等恐怖暴力活动有关。

  据俄罗斯北高加索反恐行动指挥部发言人巴沙尔金少将向记者透露,马斯哈多夫和几个手下,是被联邦安全局特种部队围困在车臣的托尔斯托伊尤尔特居民点的一个地窖中而丧生的。一位参与特别行动的人士对俄罗斯《生意人》报的记者说,联邦安全局得到消息,马斯哈多夫藏在托尔斯托伊尤尔特一个名叫尤苏夫的人那里,联邦特种部队赶到托尔斯托伊尤尔特村,不费一枪一弹,就将马斯哈多夫等藏身屋的主人抓住,在其指引下,特种部队很快找到马斯哈多夫及亲信藏身的地窖。特种部队想活捉马斯哈多夫,向地窖内喊话,希望他缴械投降。马斯哈多夫派人出来谈判,谈判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只有三名保镖从地窖中出来,留在地窖里的只是马斯哈多夫的尸体。后来,俄罗斯副总检察长舍佩尔证实,马斯哈多夫不愿被活捉而要求保镖把他打死。当时马斯哈多夫身上绑有炸药,他不愿伤及手下,所以未引爆炸药,而要求保镖开枪将自己打死。

  车臣头号恐怖分子巴萨耶夫则在2006年7月10日命丧黄泉。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巴萨耶夫率手下从格罗兹尼撤退时触地雷身负重伤,被炸断一条腿。从2002年起,巴萨耶夫策划和指挥了包括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人质事件”和“别斯兰人质事件”在内的一系列恶性恐怖暴力活动,成为俄罗斯政府通缉的头号恐怖分子。俄罗斯政府悬赏1000万美元要他的人头。“别斯兰人质事件”后,巴萨耶夫在网上声称,对莫斯科汽车站爆炸案、两架飞机坠毁案、“别斯兰人质事件”负责。巴萨耶夫还通过国际媒体扬言,准备要与联邦政府对抗到底。2005年10月13日,恐怖分子对邻近车臣的卡巴尔达—巴尔卡里亚共和国的执法机构发动一系列袭击,包括94名恐怖分子在内的139人在袭击行动中丧生,巴萨耶夫声称是他策划了这次恐怖袭击。马斯哈多夫被击毙后,人们以为巴萨耶夫会借机夺权,但他却出人意料地支持萨杜拉耶夫担任非法车臣总统。萨杜拉耶夫随即任命巴萨耶夫为政府第一副总理。萨杜拉耶夫毙命后,乌马罗夫继任,任命巴萨耶夫为非法的车臣副总统。由于巴萨耶夫是一系列恶性恐怖暴力活动的罪魁祸首,一直是俄罗斯安全部门打击的重中之重。2006年7月10日,一辆装有大量炸药的卡车在俄罗斯印古什共和国境内发生爆炸,炸毁了停在卡车附近的几辆车臣恐怖分子乘坐的小汽车。血债累累的巴萨耶夫也在此次爆炸中一命呜呼。

  人们认为这次爆炸是俄罗斯特工部门精心策划的成功行动。尽管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在电视新闻中没有透露俄罗斯特工除掉巴萨耶夫的细节,但他表示这次行动得以成功,要感谢海外相关机构以及其他国家的帮助。

  第二,除了先后除掉重金悬赏的车臣匪首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之外,俄罗斯联邦军队通过清剿行动,消灭了大量车臣恐怖势力的残余武装。据俄罗斯内务部统计,仅在2004年,俄罗斯军警就击毙了车臣武装分子224名,其中包括几十名大小头目和战地指挥官;发现了车臣恐怖分子的几个大型秘密弹药库,并收缴了大量武器弹药。2005年,俄军在车臣境内共消灭290名武装分子,其中有72名是大小头目;共摧毁266个非法武装的据点和1207个武器弹药藏匿点。在俄罗斯特种部队的不断清剿和严厉打击下,隐藏在车臣南部山区的车臣非法武装残余力量的生存环境恶劣,处境十分艰难。

  第三,通过全民反恐,不断挫败恐怖分子的恐怖行动计划。

  据俄罗斯内务部副部长诺维科夫透露,2005年,俄罗斯发生恐怖活动203起,比2004年减少25%,其中142起恐怖活动被破获,还制止了250多起恐怖活动的发生;在车臣境内仅发生95起恐怖活动,比2004年减少一半多,还防止了209起恐怖活动的发生。2006年上半年,俄罗斯境内的恐怖活动数量又减少了20%。值得指出的是,俄罗斯军警预先挫败了多起重大恐怖袭击活动。如2004年11月10日,俄罗斯军警发现并拆除了在萨马拉水电站的炸弹,避免了重大损失;11月13日,俄罗斯反恐部门收缴了恐怖分子事先藏匿的武器弹药,挫败了恐怖分子用重武器攻击印古什共和国行政机关的恐怖计划。2005年5月,恐怖分子企图占领印古什共和国一所小学,阴谋再制造一起别斯兰式的恐怖袭击,这一计划被俄罗斯反恐部门事先粉碎。

  (二)铲除恐怖主义长路漫漫

  尽管俄罗斯反恐斗争成果显著,但俄罗斯要彻彻底底铲除恐怖主义还任重而道远。

  第一,俄罗斯的恐怖活动是与车臣问题纠缠在一起的。只有实现车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车臣人真正安居乐业,车臣恐怖势力才会得到彻底根治。然而,尽管普京政权正努力于车臣的政治和经济重建,但要大见成效尚需时日。

  第二,车臣恐怖势力残部尚存,困兽犹斗。尽管车臣恐怖势力在俄罗斯政府严厉打击下遭到重创,匪首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相继命丧黄泉,但车臣恐怖势力残部犹存,仍在负隅顽抗。据俄罗斯内务部估计,目前,车臣境内仍有70多个非法武装团伙、750多名武装分子在负隅顽抗,仍有能力制造重大事端。马斯哈多夫魂归西天后的继任者乌马罗夫在2006年6月就表示,他不仅不会缴械投降,还将加大进攻力度。处境越是艰难,恐怖分子越是走极端,无所不用其极。如2005年5月,俄罗斯特种部队挫败了恐怖分子准备利用生化武器进行恐怖袭击的计划,收缴了一公升液体和一公斤粉末状的有毒化学制品,这种化学品含有巨毒,四克就可以毒死100人。恐怖分子企图把这些巨毒化学品投向面包厂、汽车站、居民聚集区。一旦他们得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三,车臣恐怖势力受到国际恐怖势力、极端势力和分裂势力这三股势力从资金和人力的支援,在国外,受过培训的车臣恐怖分子、他国雇佣军还源源不断地给车臣恐怖势力补充队伍,三股势力提供的资金和军事装备保证着恐怖活动的经费和武器弹药。

  对于俄罗斯反恐斗争的长期性,普京总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得知头号恐怖分子巴萨耶夫毙命的消息后强调说,恐怖威胁还非常大,因此不能削弱在这方面的注意力,而应该加强和提高这方面的工作成效。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俄罗斯政府保持警惕,坚持不懈地进行全民反恐,胜利之路尽管漫长,但必定能笑到最后。

  §§第三章经济的复兴:强国强军富民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