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强人本色:第二次车臣战争

  一、历史恩怨酿车臣苦酒

  (一)车臣:多难的土地

  车臣共和国位于高加索北部,人口只有120万,分散在1.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车臣民族是一个强悍尚武的民族。19世纪,沙皇俄国经过4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在1859年把车臣并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苏联时期,车臣人在苏联当局眼中是不可靠的民族。在1944年,苏联政府甚至将全体车臣人强制迁移到中亚地区,并取消其民族自治权利,理由是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20世纪50年代,车臣人曾经发动武装暴动反对当局,遭到残酷镇压。1957年,在纠正斯大林错误的背景下,当局让车臣人返回故乡,恢复自治共和国建制。

  历史的恩怨在车臣人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一有合适的条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20世纪90年代初民族主义风起云涌时,车臣也不失时机地打出独立的旗号。1990年,曾担任苏军少将的车臣人杜达耶夫复员回到车臣老家。1991年“8.19事件”后,杜达耶夫当选为车臣共和国总统,掌握了政权,宣布车臣脱离俄罗斯联邦而独立,并且组建了军队,与中央政府抗衡。

  车臣独立是俄罗斯联邦中央政府绝不可能允许的,一旦承认车臣独立,就不能防止有着独立倾向的其他民族共和国群起而效尤,俄罗斯联邦解体就不是危言耸听的理论分析,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危险;何况,车臣独立不仅仅是威胁国家统一的头号问题,而且是关系整个俄罗斯国家安全的迫切问题,一旦车臣独立运动波及到整个北高加索地区,西方和土耳其的势力就可能主导该地区,俄罗斯的南翼就完全暴露在北约的威胁之下。

  最初,叶利钦政权努力通过政治经济手段来解决车臣问题,政治上对车臣采取高压政策,不承认车臣独立,宣布杜达耶夫政权为非法政权,扶持杜达耶夫的反对派,经济上给车臣以财政补助。后来,俄罗斯当局又试图用和解措施解决车臣问题,按照与民族共和国签订双边条约的“鞑靼模式”,与车臣握手言和。但杜达耶夫不为所动,坚持独立立场,使叶利钦政治解决车臣问题的三年努力始终没有奏效。而在与中央政府的长期对抗中,以杜达耶夫为首的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特别是反政府的武装不断增强,助长了民族分裂主义和地方分离主义思潮的蔓延,严重威胁俄罗斯联邦的统一。

  在政治、经济措施不见成效的情况下,叶利钦只好动用军事手段,在1994年宣布出兵车臣。战争之初,联邦军队认为可以一举歼灭车臣分裂势力的武装,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曾夸下海口,联邦军队能在几天之内占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但很快“速胜论”就成为笑柄,车臣战争一拖就是近两年。尽管联邦军队攻占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控制了90%的车臣领土,但并没有消灭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相反,车臣分裂势力武装利用山地战、游击战和恐怖活动,顽强抵抗联邦军队,使联邦军队遭受重大损失。1996年4月,车臣匪首杜达耶夫使用移动电话与人通话,被联邦军队锁定位置,立即发射空对地导弹,杜达耶夫一命呜呼。1996年8月,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列别德与车臣领导人进行谈判,双方签署《关于确定俄罗斯联邦和车臣共和国相互关系基本原则的联合声明》,即“哈萨维尤尔特协议”。联邦政府从车臣撤军,随后亲莫斯科的车臣政府垮台,分裂主义势力再度得势,车臣局势又回到了联邦政府出兵之前,所不同的是,改由民族分裂势力中的温和派掌握车臣大权。

  (二)在分裂的路上渐行渐远

  第一次车臣战争尽管为遏制民族分裂主义运动在全俄罗斯蔓延,维护国家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耗资巨大,使本来危机重重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而战争的失败,严重损害了中央政府的威信,也助长了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气焰,他们继续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坚持建立独立国家的立场。此后,车臣事实上成了独立王国,而莫斯科几乎默认了车臣现状,希望以妥协退让并对车臣提供财政援助来感化车臣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然而,以马斯哈多夫为首的车臣当局对中央政府的妥协退让并不买账,在分裂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政治上,车臣当局坚持独立立场,以独立国家的姿态与俄罗斯中央政府打交道,认为俄罗斯和车臣是近邻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政治经济和财政领域的合作必须通过外交途径加以解决。叶利钦总统准备到车臣看看,马斯哈多夫声称,应该严格按照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惯例和公认的外交准则进行,不能是视察。因此,双方关于俄罗斯和车臣统一的谈判毫无进展,联邦宪法在车臣境内毫无效力,政府机构清洗俄罗斯人的根本性变革则有条不紊地进行。到1999年2月3日,马斯哈多夫干脆宣布在车臣实行伊斯兰教法典制度,按照伊斯兰教法典对小偷实行剁手,对通奸者进行当众投石的处罚,希图把车臣建设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

  经济上,为了减轻对联邦中央政府的依赖,车臣当局利用其地理位置,积极发展同外高加索国家的经济联系。与此同时,车臣当局积极争取伊斯兰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支持。1997年,马斯哈多夫先后到美国、土耳其、格鲁吉亚、波兰等国家访问,既争取政治上的同情,又谋求经济上的援助。

  军事上,以马斯哈多夫为首的车臣当局并没有放弃以武力争取独立的努力。他们组建了包括车臣国民卫队、总统卫队和伊斯兰卫队在内的正规军,人数超过两万。一时间,车臣变成俄罗斯国内外非法武装分子的聚集地。

  不仅如此,车臣极端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还不断进行恐怖活动。车臣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势力在1995年后逐渐原教旨主义化、恐怖主义化,把独立的目标演变成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宗教性圣战。随着车臣极端分裂势力的原教旨主义化,车臣成为俄罗斯恐怖活动的策源地、车臣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状况日趋恶化,绑架人质、勒索巨额赎金是车臣恐怖武装的拿手好戏。60多个车臣武装团伙先后绑架了上千名外国人和俄罗斯人,1998年5月,甚至绑架了俄罗斯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瓦·弗拉索夫。另外,车臣匪徒还大肆走私和贩卖毒品,每年获利高达10亿美元。进入1999年,车臣恐怖势力越发猖狂,一连制造了多起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比如1999年3月5日,俄罗斯内务部驻车臣全权代表什皮贡将军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被绑架,俄罗斯朝野震动。叶利钦在回忆录中说:“车臣局势非常危险,这一点我们所有人都很清楚。3月5日,在格罗兹尼,正当什皮贡将军乘坐的飞往莫斯科的飞机马上就要起飞的时候,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在飞机上被抓走了。这是公然的示威。他可是内务部副部长啊!”3月19日,车臣极端分子在北奥塞梯共和国首府弗拉季高加索一市场引爆炸药,炸死炸伤150多人。

  二、狼烟点燃车臣战火

  (一)“高加索之狼”:巴萨耶夫

  车臣匪首巴萨耶夫指挥车臣武装出击相邻的达吉斯坦共和国,以及在莫斯科等地制造的恐怖事件,直接点燃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战火。

  巴萨耶夫号称“高加索之狼”,全名为沙米利,萨尔马诺维奇·巴萨耶夫,1965年生于车臣共和国维杰诺区维杰诺村。在车臣,巴萨耶夫背地里被人称做有“俄罗斯尾巴”的车臣人,而他确实有俄罗斯血统。巴萨耶夫的老家——德希涅维杰诺——是从部队开小差跑到车臣去的俄罗斯士兵在1840年按照沙米利首领的命令建立的,这些俄罗斯士兵中的一个就成了巴萨耶夫家族的祖先。巴萨耶夫早年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法官,以遂父亲的心愿。1982年中学毕业后,一连三次报考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但次次都名落孙山。无奈之下,只好改考莫斯科土地规划工程学院。一年后,又因成绩不及格被学校开除。1991年前,巴萨耶夫一直在莫斯科工作,从1991年开始,他根据俄语教科书自学军事理论,他在1996年3月12日《独立报》的采访中这样说道:“我开始学习,因为我是有目的的,我们一共有30来个小伙子。我们明白,俄罗斯不会这么简单地放过车臣的。自由是宝贵的,为它必须付出鲜血的代价。所以我们加紧准备。”1991年8月,用巴萨耶夫自己的话说,他参加了“白宫”保卫战,“我知道,如果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获胜的话,车臣的独立就到头了”。

  巴萨耶夫第一次恐怖活动是参与劫持一架图-154客机。巴萨耶夫及其同伙在1991年11月9日把飞机从俄罗斯的矿水城劫持到土耳其,然后向土耳其当地政府投降。经过谈判,巴萨耶夫被移交车臣。1992年,巴萨耶夫参加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内战,巴萨耶夫指挥车臣志愿军与格鲁吉亚政府军作战,该支部队后来被称为“阿布哈兹营”。

  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后,巴萨耶夫参加了杜达耶夫的部队,并制造了震惊世人的“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目的是要联邦当局停在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并与杜达耶夫进行谈判。在多次与俄罗斯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电话谈判后,巴萨耶夫与绑匪带着人质离开布琼诺夫斯克,在车臣边界释放了人质。

  “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后,俄罗斯总检察长提出追究巴萨耶夫的刑事责任,发出了全国通缉令。而巴萨耶夫却逍遥法外,并于1996年4月21日杜达耶夫丧命后,巴萨耶夫担任了车臣非法武装的高官。1997年,巴萨耶夫企图问鼎车臣总统宝座,与马斯哈多夫展开角逐,结果在竞争中败北。1998年7月,被任命为车臣武装的副总司令。

  1999年8月初,巴萨耶夫指挥装备精良的车臣武装潜入达吉斯坦境内,占领了一些村庄。巴萨耶夫武装企图在达吉斯坦获得伊斯兰教瓦哈比派教徒的支持,掀起叛乱,占领达吉斯坦共和国首府马哈奇卡拉,然后实现车臣和达吉斯坦脱离俄罗斯,建立独立的大车臣国家的目的。

  8月10日,巴萨耶夫正式建立达吉斯坦伊斯兰武装力量,宣布由他担任达吉斯坦圣战者联合部队指挥,扬言要用武力夺取整个北高加索地区,公然叫嚣要在北高加索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并不惜与异教徒进行圣战。

  巴萨耶夫武装气焰嚣张的进攻使达吉斯坦局势急剧恶化,引起联邦最高当局的高度重视。联邦政府迅速决定军事围剿在达吉斯坦境内闹事的非法武装,稳定达吉斯坦局势。严峻的考验摆在了刚刚担任总理的普京面前。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普京,勇敢地面对挑战,承担起全部责任。他主动向叶利钦请缨,按照叶利钦的说法是:“普京请求我赋予他指挥军事行动,协调各强力部门工作的全权。我毫不犹豫地支持他。”

  在叶利钦的支持下,普京很快进入指挥状态。他召集解决达吉斯坦问题的安全会议,宣称两周时间解决达吉斯坦危机以安抚民心,同时,联邦政府派遣精锐部队进入达吉斯坦,向非法武装发动军事进攻。经过20多天激战,巴萨耶夫的武装遭受重创,被消灭1000多人,不得不撤回车臣。俄罗斯政府军队平息了达吉斯坦境内的武装叛乱。

  (二)直接导火线:恐怖活动

  然而,车臣极端分裂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扬言要把战火引向俄罗斯腹地,实行所谓“掏肚”战术。车臣极端分裂势力并不是虚张声势,他们派出恐怖分子进行了近乎疯狂的报复行动:

  8月31日晚,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马涅什地下商场发生爆炸,造成40余人伤亡。

  9月4日晚,位于达吉斯坦布伊纳克斯克市的一幢俄罗斯军队的军官楼发生大爆炸,爆炸威力相当于300公斤TNT,造成64人死亡,120人受伤,伤亡者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9月9日晨,莫斯科东南区古里亚诺夫街的一幢居民楼被炸,炸药威力相当于400公斤TNT,93人丧生,300多人受伤。

  9月13日凌晨,莫斯科卡什尔公路旁的一幢居民楼发生大爆炸,大楼被夷为平地,在梦乡中的和平居民死伤惨重,被炸死的就超过118人。

  紧接着,地方小城伏尔加顿斯克的一幢居民楼被炸,伤亡者达100多人。

  接二连三的恐怖爆炸事件在俄罗斯民众中引起普遍的恐慌。一个个惨不忍睹的血腥画面在电视上频频出现,俄罗斯民众人心惶惶,“国家陷入了真正的恐惧之中。人们不能安稳睡觉,夜里在自己的楼房门口值班。担惊受怕的人们急急忙忙搬到别墅区,跑到农村,投亲靠友,甚至跑到其他独联体国家去了”。“恐怖分子的意图很明确。1995年,在布琼诺夫斯克他们就采取过这种手段。只是现在他们的毒计更加可怕:现在他们企图作为威胁手段的不是布琼诺夫斯克的一个区医院,而是整个国家。他们妄想着,由于不堪承受这种害怕、恐惧的等待,国家将做出让步,就会同他们这些匪徒妥协,顺从地把达吉斯坦拱手相让。”

  恐怖分子的残暴在使人们恐慌的同时,更激起大多数俄罗斯民众的愤怒,俄罗斯国内要求严厉打击制造恐怖事件的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的呼声空前高涨,出兵车臣已经势所必然。

  三、联邦军队扬眉吐气

  (一)战争的逐次推进

  1999年9月14日,普京总理在国家杜马会议上发言指出,有证据表明,车臣武装与莫斯科爆炸案有关。普京在车臣问题上表示了强硬立场,提出了要重新审视以前与车臣签订的“哈萨维尤尔特协议”,表示要严格控制整个车臣边界,对车臣实行经济制裁。普京要求车臣领导人交出逃到车臣境内的达吉斯坦武装匪徒,否则,联邦军队将越过车臣边界将这些武装匪徒消灭。普京实际上是宣告要对车臣动武。

  9月17日,普京在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会议上明确表示,联邦政府与车臣当局签订的和平协议是错误的,政府将用武力打击车臣恐怖分子。

  实际上早在8月底,俄罗斯最高当局就讨论过对车臣动武的问题:

  早在8月底,弗拉基米尔·普京曾召开车臣问题会议,受邀请参加会议的还有其他几位前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和斯捷帕申。达吉斯坦地区已经展开激烈战斗,但是,前总理们不认为把军事行动转移到车臣地区是可行的。为表示对爱好和平的公民的命运的担心和号召把俄罗斯士兵的牺牲减少到最低限度,他们坚持进行有限规模的军事行动。尽管将军们的意见也存有分歧,但国家军事领导人的意见是另外一种。弗拉基米尔·普京面临做出最后决定。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普京的决定是什么。

  1999年9月23日,联邦空军出动战机轰炸位于格罗兹尼附近的车臣主要机场——北方机场,并且炸毁了一座炼油厂。9月25日,联邦军队开始实施对车臣的军事行动,打击的重点是车臣重要的战略目标。联邦空军对车臣的军事基地、车臣武装的营地、燃料仓库、通讯枢纽等采用密集轰炸和导弹袭击,战机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进行了攻击,摧毁了电视转播塔和移动电话控制中心。

  面对联邦军队的攻击,9月26日,车臣当局表示愿意会见联邦中央领导人进行建设性的政治对话,呼吁和平解决联邦中央和车臣的关系问题。车臣共和国总统马斯哈多夫说,车臣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不希望再发生一场战争。

  对车臣方面的谈判要求,普京总理在27日会见叶利钦总统后对记者说,俄罗斯总统随时准备会见马斯哈多夫并与他进行谈判,但会见必须是在俄罗斯总统认为有必要且对俄罗斯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普京的话表达了不彻底消灭车臣分裂势力誓不罢休的决心。

  车臣方面也看到战争不可避免,积极地进行着战争准备。马斯哈多夫主持召开会议,批准格罗兹尼秘密防御部署,巴萨耶夫则加紧培训从事恐怖活动的特别行动队伍。

  10月1日,联邦军队在炮火支援下兵分三路攻入车臣境内,开始与车臣武装展开地面战斗,第二次车臣战争全面爆发。

  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战事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建立安全区

  第一阶段是10月1-15日。联邦军队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在车臣边界建立安全区,把车臣分裂势力武装占领区与北高加索毗邻地区完全隔离开,占领捷列克河北岸,为进攻格罗兹尼作准备,并在占领区恢复合法政权。

  面对联邦军队的推进和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的惨重损失,10月10日,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呼吁停战进行谈判,要求联邦军队立即停止战斗活动,停止炮击和轰炸并撤出车臣。

  马斯哈多夫的要求遭到联邦中央政府的严词拒绝。普京认为马斯哈多夫的停战呼吁是绝望的表示,对此,俄罗斯政府答复是:先交出袭击达吉斯坦和在莫斯科等地制造爆炸案的恐怖分子,然后再进行谈判。普京强调,联邦政府的目标是彻底歼灭车臣境内的所有匪帮,并使他们无法生存,为达到这个目标,俄罗斯政府将使用一切手段。

  到10月15日,联邦军队已经控制车臣三分之一的土地和45个居民点(车臣共有119个居民点),第二次车臣战争取得初步胜利。

  2.第二阶段:消灭匪徒,恢复秩序

  10月16日,联邦军队开始第二阶段的军事行动。第二阶段的军事行动从10月16日-12月3日结束,主要目标是消灭车臣境内武装匪徒和在车臣恢复宪法秩序。

  联邦军队分别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向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推进。为了减少人员伤亡,联邦军队利用火力进攻的优势,采用大规模空袭和炮击等火力开道战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缓慢而审慎地向前推进。11月12日,联邦军队占领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到12月初,联邦军队已经控制了车臣一半以上的地区和97个居民点,完成了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包围。

  3.第三阶段:解放格罗兹尼

  在俄罗斯联邦军队把格罗兹尼团团围住后,12月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打击恐怖主义匪徒的军事行动转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从12月4日开始至2000年2月4日结束,军事上的任务是解放格罗兹尼,政治经济方面的任务是建立车臣地方政权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恢复地区经济,创造条件让难民返回家园。

  为了减少和平居民的伤亡,12月6日,联邦空军的战机向格罗兹尼居民撒下俄罗斯军事指挥部清城通牒的传单。格罗兹尼的平民见到警告传单,纷纷沿着指定路线逃离格罗兹尼。

  12月25日,联邦军队开始攻击格罗兹尼。在比斯兰·甘塔米罗夫领导的车臣民兵的配合下,联邦军队一个一个街区清剿车臣分裂势力武装。比斯兰,甘塔米罗夫领导的车臣民兵熟悉格罗兹尼街道,了解地下工事,在攻占格罗兹尼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一旦发现匪徒藏身之处,就报告攻城指挥部,联邦军队就出动武装直升机或者用大炮攻击。到12月31日晚,包括特种师副师长巴拉耶夫在内的七名车臣武装战地指挥官被击毙。

  关键的战斗在2000年1月底2月初打响。1月28日,300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在巴萨耶夫的率领下开始逃离格罗兹尼,企图从格罗兹尼经过阿尔汗一卡拉村向外突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巴萨耶夫号称“高加索之狼”,联邦军队把对车臣逃亡部队的攻击称为“捕狼行动”。仓皇撤离的车臣分裂势力武装遭到联邦军队猛烈炮火的打击,损失惨重。后又在阿尔汗一卡拉村附近遭遇地雷阵,许多车臣武装分子被炸得血肉横飞。巴萨耶夫本人身负重伤,被地雷炸掉一只脚,双手和头部也挂了彩。

  这一次战斗俄军战果不小,共击毙几百名车臣武装分子,还抓了几百名俘虏,包括杜达耶夫侄子在内的四名车臣非法武装的战地司令也命丧黄泉。12月4日,联邦军队将俄罗斯国旗插上了位于格罗兹尼市中心的车臣政府大楼。

  4.第四阶段:剿匪

  车臣分裂势力的残余部队撤进车臣南部山区,战事转入剿匪的第四阶段。

  车臣南部山区地形险峻,易守难攻。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经过多年处心积虑的经营,把南部山区建成了负隅顽抗的基地。在车臣人居住的山村,许多房屋之间都建有地道相通的掩蔽工事。车臣分裂势力武装一旦在平原失败,就逃回山区基地养精蓄锐,再返回平原作战。

  山区剿匪实际上从1999年12月就开始了。12月中旬,俄罗斯军队的特种空降兵降落在离格鲁吉亚边境很近的阿尔贡峡谷,拉开了高山会战的序幕。2000年2月初,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被击毙,联邦军队控制了阿尔贡峡谷通向车臣平原的出口,这个出口曾被称为“狼门”。2月底,联邦军队在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盘踞的大据点沙托伊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打死大约200叛匪。

  3月初,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约1000人在“战地司令”鲁斯兰,格拉耶夫指挥下,占领了格拉耶夫的家乡共青团村。联邦军队很快包围了这个村庄,车臣分裂势力武装咬紧牙关坚持了20天左右,最后大部被歼,只有少数逃脱。共青团村之战可以算是第二次车臣战争最后的大战,至此,联邦军队全面军事行动结束。

  2000年6月车臣临时政府成立,俄罗斯军队开始撤出车臣。

  (二)胜利之师红旗飘飘

  尽管第二次车臣战争没有完全彻底消灭车臣分裂势力武装,联邦军队也付出了死亡2091人、伤5962人的代价,但联邦军队取得了全面战争的胜利。

  如果说,联邦军队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蒙受重大损失,最后只能屈辱地撤军,灰溜溜地离开了车臣,那么,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联邦军队则扬眉吐气,战果令人瞩目,最后班师凯旋。

  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正是俄罗斯大幅度裁军、军队地位下降之时,部队军费减少,机构裁并,甚至拖欠兵饷,部队的士气不高,素质下降;而俄罗斯国内反战宣传甚嚣尘上,参战官兵厌战反战情绪强烈;再加上仓促上阵,准备不足,又轻敌冒进,最后俄罗斯军队付出惨重代价,没有达到消灭车臣恐怖武装之目的,不得不灰溜溜撤出车臣。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情况有了根本的转变。联邦军队作战英勇,士气高涨。

  第一,俄罗斯军队将士的作战目的明确。第二次车臣战争旨在打击分裂势力和恐怖分子,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参战将士对此都理解和认同,因而士气高涨。此外,俄罗斯军人对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失败一直感到屈辱,憋着一股窝囊气,盼着有机会一雪前耻,扬眉吐气。

  第二,参战将士的英勇献身精神是联邦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俄罗斯政府对参战将士有明确的物质奖励,每一个参战者都能领取一份战争津贴,尽管比起西方标准差一大截,比起人的生命价值更是微不足道,俄罗斯军人的英勇献身精神不是源于物质刺激而是来自军人的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怀。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军人的英勇献身的事例层出不穷,叶利钦在回忆录中专门提到的亚历山大,斯捷尔扎科夫中校就是其典型代表。斯捷尔扎科夫中校指挥一个连队占领了达吉斯坦恰班山的制高点。一队敌军在火力掩护以及狙击手们的支援下同斯捷尔扎科夫的连队交上了火。战斗持续了四个小时,41名战士受伤,3人牺牲。斯捷尔扎科夫组织该连突围,试图把牺牲者的遗体带出来,并使所有受伤者都能安全撤离。为了掩护连队撤退,斯捷尔扎科夫把敌军的火力引向自己,中校不断用;中锋枪进行扫射,直到最后一个战士安全撤离,他才离开战场。斯捷尔扎科夫中校最后奇迹般地生还,被授予俄罗斯英雄称号。

  第三,参战部队素质普遍较高。俄罗斯军队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失败推动了军队进一步改革,各个军区和兵种都重点建设了常规作战部队,常规作战部队能够得到比较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训练,正是他们组成了进攻车臣的骨干队伍。在车臣作战的联邦军队的战斗力不仅出乎西方军事评论家的意料,也出乎俄罗斯政治家和新闻媒体,甚至出乎部分将军的意料。参战将士的素质和表现不仅让人刮目相看,甚至有媒体提出疑问,这些自信的、高素质的、装备完善的士兵和军官们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第四,军事行动都经过周密计划,精心准备。联邦军队指挥部认真吸取了上次车臣战争准备不足、轻敌冒进的教训,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作战前,预先制订有详细作战计划,战后对已经结束的战役进行仔细总结,详细分析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第五,战术战法得当。联邦军队吸取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教训和科索沃战争的经验,利用技术和炮火优势,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贯彻火力打击与封锁围堵相结合,空中炮火打击与地面特种部队相结合,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与破坏敌人生存能力相结合的方针。特别是大量运用特种部队组成精干小分队,用渗透、空袭、空降等猎杀方式对付车臣分裂势力武装,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推进过程中则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用炮火开道,大量利用高科技、高精度武器,摧毁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的基地、营地、工事、通讯设施等重要目标,大量杀伤敌人的兵员后步兵才上场,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部队的伤亡。

  四、车臣战争让普京崛起

  普京就任总理之初,名不见经传,而且面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普京的执政前景并不光明。然而,短短的四个月,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前景并不被人看好的普京奇迹般跃升为俄罗斯政坛最耀眼的明星,民意支持率从刚上任的2%攀升至50%。其中的奥妙,俄罗斯著名政论家麦德维杰夫自有一番解说。他在《普京时代》中写道,政治观察家们一致认为,在促使弗拉基米尔,普京仕途升迁的众多因素当中,车臣因素,或者依照官方的说法是在车臣的反恐怖行动,占据主导地位。时势造英雄,车臣战争为普京展示政治家才能提供了绝好的表演舞台。

  (一)政治家的敏锐

  普京以政治家的敏锐,迎合民众的需要,果断决策出兵车臣,立场坚定地反恐,赢得了民心。

  第一次车臣战争后,车臣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导致整个北高加索地区形势严重恶化,俄罗斯面临四分五裂的危险。而极端民族分裂势力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进行爆炸、绑架人质等恐怖活动,造成全国人心惶惶。俄罗斯社会各界迫切要求当局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众的人身安全。普京敏锐地感受到人心思定,适时打出“打击恐怖分子,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号,果断决策出兵车臣问题上,迎合了大多数民众求安定的心理,使车臣战争师出有名,得到国内广泛的支持。

  (二)政治强人长袖善舞

  普京在第二次车臣内战争中表现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敢于承担责任的政治家的勇气,树立了政治强人的形象。

  这首先表现在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置个人政治前途而不顾,力主出兵车臣。叶利钦让普京担任总理,摆明是要让普京接班,普京也心知肚明。车臣问题涉及民族与宗教,且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出兵车臣风险很大,一旦失败,极有可能意味着普京政治生涯的结束,但普京并没有退缩。叶利钦回忆说:

  后来,普京向我承认,那时他完全没有关心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未来的总统职位。新总理决定利用给他的这两三个月——他这样认为——时间完成唯一一个任务:拯救联邦,拯救国家。

  其次,普京表现出对车臣分裂势力毫不妥协的坚定立场。车臣危机以来,特别是莫斯科等地的恐怖爆炸以后,普京多次发表声明和讲话,表示俄罗斯政府和他本人对待恐怖分子绝不妥协的强硬立场。“哪里有匪徒,我们就打到哪里,如果在茅厕里抓到匪徒,就直接把他们浸在茅坑里。”他的这一名言铿锵有力,大快人心。叶利钦非常赞赏地回忆道:普京的这些强硬声明显示“无论匪徒们身藏何处,他们都将被找到,被消灭”是1999年秋天最主要的政治事件;我们在车臣领土上开始的军事行动增强了这些声明的分量。有人指责普京说话粗鲁,使用了俗语——一个大国的总理,怎能讲出“把他们浸在茅坑里”这样的话来?在任何场合下他都不应该说这样的话。但是,正因为当时普京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声誉和形象,没有指望车臣事件以后自己的仕途还能继续发展,他才找到了唯一正确的语气和正确的言辞。在这种语气和言辞中所包含的不是对恐怖分子的仇恨,而是对他们的鄙视;这些言辞的基调不是惊慌,不是担心,而是一位保护者、一个男子汉对自己力量的坚定信心。正是这些与外交语体格格不入的声明,使普京短时间在俄罗斯赢得了声望。

  再次,面对西方在车臣战争中施加的压力,普京毫不退缩。针对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内政的横加干涉,普京坚决地说“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之初默认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但随着俄罗斯军队胜利推进,西方国家给予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西方媒体大肆渲染俄罗斯军队在车臣滥杀无辜,践踏人权,车臣已经出现了人道主义灾难等等,包括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内的西方国家领导人接二连三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军队实行种族清洗,要求俄罗斯政府停止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呼吁俄罗斯与车臣当局恢复政治谈判,有的西方国家甚至威胁要减少给俄罗斯的贷款和经济援助。面对压力,俄罗斯毫不退让,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内部事务的干涉。普京表示,反对车臣分裂活动的立场决不会动摇,哪里有匪徒,我们就打到哪里。面对西方国家减少贷款和经济援助的威胁,普京严词质问:“我们要什么?是要微不足道的西方贷款,还是要保住大片领土?”

  (三)领袖素质直取人心

  在车臣战争中,普京表现了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明强干的政治才能,展示了大国领袖的素质。

  在整个车臣战争中,普京临危受命,担负起解决车臣问题的全副重担。他请求叶利钦总统赋予他指挥军事行动,协调各强力部门的全权。在得到授权后,普京每天都把强力部门的领导人召集到自己的办公室,努力把强力部门的所有资源聚集成一股力量,短短几周,普京就扭转了强力部门的工作局面。战争开始不久,普京在接见穆夫提艾哈迈德·卡德罗夫等时,就提出采取军事和政治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车臣问题。

  普京明白,出兵车臣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如果俄罗斯联邦军队在车臣遭遇第二次失利,毁掉的不仅是他普京个人的政治前途,更可能彻底毁掉俄罗斯军队和国家。所以,尽管消灭车臣分裂势力武装的立场是坚定的,但在行动上却非常谨慎,整个车臣的军事行动,包括每个战役、每个阶段都规定了限定结束的期限。

  除此之外,力争避免和减少伤亡,也是普京和军队领导人重点考虑的。由于军事力量对比悬殊,车臣分裂势力不可能击溃俄罗斯联邦军队,但如果俄罗斯联邦军队损失惨重,俄罗斯士兵的尸体源源不断运回莫斯科,就会引起俄罗斯社会和舆论的哗然,迫使政治家下令停止进攻,举行谈判,做出让步,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结果就是如此。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出现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悲剧,尽量减少部队伤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减少伤亡,俄罗斯联邦军队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缓慢而谨慎地向前推进,不搞强攻和突破,尽量利用火力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用炮火开道,实施精确打击,部队甚至得到不吝惜炮弹,但要以最少的伤亡来进行战争的命今。力争避免伤亡,这正是普京高明的地方。

  在战争进行中,普京除关心战略战术的制定,也注重士气的鼓舞。在第二次车臣战争决战正酣时,普京三临车臣前线视察。

  第一次视察是在1999年10月20日。俄罗斯联邦军队控制了捷列克河上游地区,普京乘坐苏-24歼击机来到前线。他到医院慰问受伤官兵,参观士兵食堂,关心军人生活,鼓舞士气。

  普京第二次亲临车臣前线是1999年12月31日午夜,即新年除夕夜。攻击格罗兹尼的战斗已经打响,12月31日午夜,刚刚担任俄罗斯联邦代总统的普京偕夫人柳德米拉来到战火纷飞的车臣前线,慰问参战将士。当神采奕奕的普京伉俪出现在战士们面前时,大家感到惊喜和振奋。普京向部队官兵颁发勋章,把刻有“俄罗斯总理敬赠”的猎刀赠送给前线官兵。第三次视察车臣是在2000年3月20日,当时已经临近俄罗斯总统大选,普京作为副驾驶,驾驶苏-27歼击机飞抵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参加为在车臣战争中表现突出的一个空降团举行的欢送仪式。年富力强的普京以政治家的亲和力和战士一般的勇敢精神,鼓舞了俄罗斯联邦军队的士气。

  (四)良好的政治资源

  普京在出兵车臣中迅速崛起与叶利钦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叶利钦把指挥车臣军事行动,协调各强力部、]的全权交给了普京,让普京能够大展拳脚。与此同时,叶利钦有意识地扩展普京的政治影响。当车臣战事进展顺利,普京威望上升,所谓功高盖主时,叶利钦不仅没有限制普京的权力,反而签署命令扩大普京的权力,用叶利钦的话说,就是“把以前从未赋予任何人的权力赋予了普京”。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