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六章 寻找曹操墓

  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盛夏,住在漳河附近的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听说漳河里的水怪又开始吃人了!很多人并不太相信,还是继续在漳河中洗澡消暑。可洗着洗着,就会有人突然被什么东西拽入河底。不久河面就会浮现出一条胳膊或者半个脑袋。在那里洗澡的村民,惊恐万分的注视着水面,他们发现河底接近悬崖处,有个黑影在不停地晃动。村民认定这就是那吃人的漳河水怪,从此再没有人敢接近这条河了。

  当地的县令知道漳河出了吃人的水怪,为了一探究竟。他下令趁河流的枯水期时,把上游的水给截住,当河水落下去之后,人们并没有发现吃人的怪物。而是在崖下发现了一个很深的大洞,这个洞的四周架着一排水轮转刀。把刀撤下来,走进这个洞里,就看见一块大石碑。石碑的上面清楚地写着:曹孟德之墓。打开墓室,里面全是奇珍异宝。

  上面这段,就是源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曹操冢》的故事。《聊斋志异》里面的章节,描写的都是一些流传广泛的民间传说。可是关于曹操墓的这个故事,并不完全是捕风捉影。曹操风云一世,曹操墓千古难寻。关于曹操墓的故事有很多,但是流传最广的还是“曹操七十二疑冢”。

  据说曹操生性多疑,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曹操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但是,根据考古发现,这所谓的曹操的72疑冢,并不是曹操自己修建的,而只是北朝时期东魏、北齐帝王贵族们的一个墓葬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座,而是134座。那么曹操墓到底在哪儿呢?

  古人对阴宅是非常重视的,孔夫子讲过“唯送死者以当大事”,这下葬选墓地,可是一档大事。阴宅的风水也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活。比方说谁家孩子有了大出息,就会戏称他家祖坟肯定冒青烟了。至于曹操这么大的权势之人,按照常理推算他的阴宅一定会非常奢华。

  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曹操一生节俭,甚至连随葬衣物还打着补丁。在曹操所做的《终令》中,他要求将自己葬在“瘠薄之地”,更对丧葬规格做出了明确要求,即“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就是要穿着平时常穿的衣服下葬,不准用金银珠宝做陪葬,看来曹操也是历史上提倡薄葬的帝王之一。

  他叮嘱大臣薄葬的用意有四点:一是为了节约国家开支,安定军民之心,免遭怨恨,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留下个好名声;二是为后代及其他大臣树立一个榜样;三是免得叫那些盗墓者大发横财;四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丧葬从简,不会兴师动众,各地驻军仍能坚守岗位,严防吴、蜀两国趁机入侵。

  由于曹操不肯为自己的陵墓多花钱,所以他死后几年的时间,陵上的祭殿就已经损坏了。因为没有贵重的金银珠宝等随葬物品,最后连盗墓贼都懒得光顾了。

  更有人传说,曹操早年也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因此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而故意提出薄葬。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

  其实,曹操墓本来就不是一个谜,相对于众多生前就开始大造陵墓的帝王而言,曹操对自己的墓地问题并不是特别重视,不过人们还是能找到较明确的“说法”。

  《三国志・武帝纪》中收录曹操死前一年多作的《终令》,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说明曹操主张葬在贫瘠土地上,并选择了自己的墓址在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不建封土堆,也不种树,可以说是丧葬从简。在他临终颁布的诏令中,更是明确了“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要穿着平时的衣服入葬,且不要珠宝陪葬,他还要求葬仪从简,不设墓祭。

  而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也得到了认真的落实。他的儿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中都描述了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不仅交代了葬在邺城之西,而且写到曹操入殓时穿的是补过的衣服。

  晋代文人陆机、陆云兄弟的《吊魏武帝文(并序)》等作品中,都有关于曹操丧葬和墓田情况的介绍。在《三国志》、《晋书》等史书中司马懿、贾逵、夏侯尚等人的传记里也都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可以说明曹操是公开葬在邺城的史料还有,如果一定要说曹操设疑冢的话,那他就是在留给后人的这么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仅在生前,死后还有儿子、大臣以及改朝换代后的文人、史家出力,且在随后的几百年间无人发现,之后却被人没有多少切实依据而指出来,这似乎有些荒诞。

  根据有关记载显示的情况是,由于丧葬从简,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过了没几年,陵上的祭殿就毁坏了,而对曹操墓的官方保护在他死后没几年,曹魏政权尚可称盛期就结束了。

  因为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也没有植树,过了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史料显示,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曾路过曹操墓,作文为祭。但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的大概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中就没有人知道了。

  也是从北宋开始,因为多种原因,曹操奸雄形象开始定型,其墓址不详就成了反映他奸诈的一个证明。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并从口头传说逐渐进入诗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传说加以渲染,成了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传说成了“遗命”,显示出曹操一息尚存就要行诈,渲染了其奸雄形象。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曹操冢》并将地点从邺城扩大到许昌城外,位置从地下扩大到水底,点出曹操墓可能在其设的七十二疑冢之外,更显示出其诡诈。随着这些著作的流传,曹操墓之谜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扑朔迷离了。但宋代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中仍有曹操葬于高陵的记载,元代胡三省的注中更是指出高陵在邺城之西。从《三国志》到《资治通鉴》,曹操的丧事和墓葬,在史书记载中没有多少疑问。但在众口相传的民间舆论面前,史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3章泽
4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5从日记到作文
6西安古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